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总结冠心病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因素及相应处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文献及病例报道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冠心病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为冠心病抗栓治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另一种为冠心病患者合并的其他系统疾病或同时应用的非抗栓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相应的处理措施及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结论 冠心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直接影响冠心病的治疗策略,早期监测、识别血小板减少症,快速判断病因并采取适当措施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9,(5):779-78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急、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上消化道出血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用抗栓药物受到限制,停用抗栓药物可能导致血栓事件,也会增加死亡风险。本文报告临床药师参与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病例分析,以期为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抗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82岁男性,既往无血液系统疾病,入院时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应用那屈肝素2 d,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6 d后,血小板降至66×10~9·L~(-1),考虑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停用那屈肝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停用换为头孢他啶。在入院第13天血小板降36×10~9·L~(-1)停可疑头孢他啶、氨溴索注射液,在加用利血生治疗后,血小板仍在急剧下降。在入院第20天血小板只有20×10~9·L~(-1)。考虑到药物因素仍不能除外,停用孟鲁司特钠。入院第34天血小板回升至57×10~9·L~(-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不适,体温正常,尿量色正常,予以出院。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3年曾收治1例因药物致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有零散报道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出现血小板减少,但多为单一药物所致,同一患者使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报道较少,且其中发生机制尚无定论,临床上多以停药为主治疗。本文报道了一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患在使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时出现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经过,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雷尼替丁致血小板减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生 《河北医药》2001,23(8):589-589
患者 ,男 ,3 0岁。在本院因“上消化道溃疡并穿孔”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按医嘱口服雷尼替丁胶囊 0 .15g ,每日 2次 ,维生素B1 2 0mg,每日 3次 ,连服 2 0d后唾液带血、鼻塞、轻度喉痛 ,无发热。患者自认为“感冒” ,未经治疗 ,3d后上述症状加重 ,早晨唾液带血增多 ,自觉病情严重 ,到医院就诊 ,给予先锋霉素V 4.0g静脉滴注及对症治疗 3d ,未见好转 ,再次就诊。查体 :T 3 7℃ ,咽部充血 ,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部分牙龈明显渗血 ,右眼球结膜见一红斑 ,右前臂外侧有一约 4.0cm× 3 .0cm片状瘀斑 ,无痒感。心肺听诊正常 ,腹软 ,无…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80岁,因反复胸痛20余年,加重1个月于2014年9月29日入院。十几年前曾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示冠脉多支弥漫性病变,左室造影示左室扩大、前壁见大室壁瘤。既往史:发现高血压40余年,最高达180/100mm Hg,6个月前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就诊我院,因夜间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缓解时间延长,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盐酸替罗非班治疗3d后血小板降低至10×109/L,经输注血小板及停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9,(7):1147-1150
通过参与诊治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抗栓治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探讨该类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思维及药学监护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确定患者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由替罗非班引起的可能性大。经停用替罗非班、依诺肝素等抗栓药物,并给予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后出院。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诊治,有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近年文献,对国内外治疗化疗致血小板减少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应用西药或中药进行治疗临床研究较多,中西药物联合应用文献较少。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症,具有安全、有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0.
抗早孕药物致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4岁,主因服抗早孕药物阴道出血8 d,腹壁瘀斑1 d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因停经53 d,B超示宫内早孕,自行服用抗早孕药物.服米索前列醇,当天自诉有胎囊排出,后阴道仍有出血不断,量不多,暗红色,无腹痛,持续8 d而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无发热.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型,阴道有少量暗红血,宫颈光,无着色,子宫稍大,质软,双附件(-).印象:药流不全?给予留院观察.当晚于下腹部(约双合诊按压部位)出现大片瘀斑,约10 cm×8 cm,暗红色,第2天出现鼻出血,给予肾上腺素纱条止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3.0×109/L,血小板60×109/L.B超示:子宫正常.第3天下腹壁瘀斑扩展20 cm×30 cm并于下腹部正中触及一皮下血肿,全身其他部位未见瘀斑.请内科会诊并行骨穿检查.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以中晚期为主,部分成熟粒细胞中毒颗粒伴空泡变化,红系相对减少.组织细胞、浆细胞易见,巨核细胞11只,幼稚型10%,颗粒型30%,产板型50%,裸核型10%.血小板成堆可见.血涂片:未见幼稚细胞,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考虑系服用抗早孕药物引起的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给予甲泼尼龙治疗,500 mg,每天3次,3 d后,减至200 mg,每日3次,6 d后,120 mg,每日3次并加上营养要素治疗,抗生素及血小板治疗.于住院后6 d复查血象:血小板80×109/L.14 d后:血红蛋白113 g/L,血小板175×109/L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发生心脏破裂的影响。方法 以发生AMI在24h以内收入院的75岁以上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在发病6h以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t-PA18例,UK10例,SK3例)作为溶栓组。其余的55例未进行溶栓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了两组间临床症状、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特别对发生心脏破裂的情况进行了研讨。结果 在医院内的死亡率,溶栓组为35.5%,对照组为43.6%,溶栓组比对照组约减少20%。死亡原因,由于泵衰竭所致的死亡率,溶栓组为12.9%(4例),对照组为27.3%(15例),溶栓组比对照组减少52.7%。心脏破裂所致的死亡率,溶栓组为19.4%(6例),对照组为5.5%(3例),溶栓组为对照组的3.5倍。在溶栓组发生心脏破裂的6例中4例发生在AMI的12h以内,2例发生在溶栓过程中。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可以降低高龄初发AMI病人由于泵衰竭所致的住院死亡率,但需注意早期发生心脏破裂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至2011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按照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3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将可能影响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的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吸烟史、心力衰竭、前壁心梗、年龄和胸痛至溶栓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33、5.98、6.22、8.25和8.44,且随着OR值的增大,危险相关性随之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应针对性预防,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它的浓度与血管病变支数成正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D-二聚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和三磷酸腺苷(AT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兔子的治疗性血管再生作用.方法 对21只日本大耳白兔子行冠状动脉结扎术,随机分为3组,药物治疗14d后处死,取心脏标本做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分化因子34(CD34)阳性染色值.结果 丹红组和ATP组的VEGF和CD34阳性染色值明显较对照组高.结论 丹红注射液和ATP都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增强梗死后心肌血管再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接受常规治疗(152例),溶栓治疗(246例),急诊PCI(378例)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组和溶栓治疗组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管再通率常规治疗组明显低于溶栓和急诊PCI组(P<0.05),而急诊PCI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溶栓治疗组(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急诊PCI组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再梗死发生率急诊PCI组显著低于溶栓组(P<0.05);急诊PCI后,中度以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30d病死率都显著降低(P<0.05)。皮肤黏膜出血和消化道出血溶栓治疗组显著高于急诊PCI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严重颅内出血溶栓组显著高于常规治疗和急诊PCI组(P<0.05)。结论 AMI行急诊PCI治疗优于溶栓和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对128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者按梗死前心绞痛发作的不同时期分为近期组(Ⅰ组,40例)、远期组(Ⅱ组,14例)、远及近期组(Ⅲ组,38例)和无心绞痛发作组(Ⅳ组,36例)。分别观察心肌酶峰值、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表明,梗死前不同时期心绞痛发作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以近期较明显,远期心绞痛发作只有同时合并近期发作时才对AMI产生明显有效的影响,其机理可能和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住院期间到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指导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心理护理、排便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用药指导等多种形式。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强调医护人员通过对老年患者的理解和同情,以和蔼的态度主动向患者讲解与本病有关的知识,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配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结果平均住院(19.5±5.8)日,全部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优质护理贯穿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中,通过专业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患病的现实,主动配合康复治疗,能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 116例,配对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尿激酶前10~30 min加用磷酸肌酸钠,先静脉推注3 g作为起始剂量,2 h后静脉滴注6 g(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30 ml中,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控制在1 h内滴注完毕,第2~7日,视患者情况,每日静脉滴注6 g,速度同前,连用4 d.若患者情况危急或效果不理想,可以增加剂量至10 g.7 d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与对照组相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具有抗AMI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牛靖 《药品评价》2021,(1):41-43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于PCI术前后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比...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小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监护效果。方法: 从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特点及患者的自身因素出发,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药学监护。 结果: 药学监护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治疗的有效和安全性。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用药实践可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