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降低疼痛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Barthel指数(ADL)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VAS以及AD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肩部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手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ugl-Meyer评分(FMA),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肩三针合谷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肩三针合谷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ADL)、简式Fugl-Meyer(FMA)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损伤程度、疼痛症状、运动功能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8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6例,总有效率为86.6%,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肩部疼痛评分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DL评定方面,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MA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三针合谷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电针、温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3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研究组(2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使用电针灸疗法,研究组使用温针灸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和肿胀评分、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1.82%,18/22)于对照组(76.19%,1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对肿胀的改善更明显,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适宜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用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一次,每周5次,4周后分析比较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在目测类比评分(VAS)、肢体肿胀评分、Fugl-Meyer评分方面,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症状,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活动,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的方式治疗。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Fugl-Meyer关节活动及疼痛评定。结果在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以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症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关节活动程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处理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5 d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Fugl-Meyer上肢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Fugl-Meyer上肢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上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4%(37/41),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能更好地改善患肢疼痛及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温针灸外关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外关穴配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针刺及康复训练每次各30min,温针灸每次2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温针灸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结论:常规针刺及康复疗法配合温针灸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肢体疼痛VAS评分和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康复训练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等症状,改善肢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婷 《河南中医》2019,39(10):1588-1590
目的:观察中药泡洗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泡洗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评分,采用Fugl-Meyer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活动情况进行评分,采用疼痛数字评价表(NR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有效率为89.29%,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角色、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洗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肩手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肩手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I评分及FMA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VAS评分及FMA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手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肩手部疼痛症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泡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2例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基础联合中药泡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活动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疼痛情况明显减轻,观察组上肢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肩手关节活动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药泡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预后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凯  师会 《新中医》2016,48(2):80-8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频药透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中频药透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治疗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上肢简化运动功能评分(FMA)、麦吉尔(Mc Gill)疼痛问卷(简表)得分及上肢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简化FM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对照组58例均完成治疗,治疗组59例完成治疗治疗前相同疼痛强度等级2组,治疗后轻度疼痛等级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等级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频药透与单纯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均能取得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均可提高上肢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不同疼痛强度等级(治疗前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不影响治疗后上肢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康复训练+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均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FMA)评分均上升,SHSS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FMA上升幅度及SHSS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经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全经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VAS)和水肿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VAS及水肿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VAS及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经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FMA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锻炼及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加用腕踝针疗法。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和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为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之针灸联合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八邪透刺配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八邪透刺法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上肢肿胀、疼痛及患肢损伤程度评分、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相关生活能力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上肢肿胀程度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上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低于研究组的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邪透刺配合系统康复训练能够减轻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患肢损伤,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系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