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常规AO钢板内固定方案与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跟骨解剖学指标水平、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术后关节活动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Maryland评分和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创伤小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足部功能和关节活动度,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枚直径3.5 ram的骨圆针,从跟腱后方斜形插入下陷的跟骨体中后距下关节骨块的底部,撬拨后距下关节面,将塌陷骨块撬起,至跟距关节恢复正常间隙.然后用2枚2.0 ram克氏针穿过骰关节至跟骨后关节面与距下关节面近解剖复位后,维持患足于跖曲位.结果:术后随访1年,均骨性愈合,足外形、走路、穿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中医手法复位配合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50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手法复位配合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术前、术后3d、术后1年的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进行统计分析,并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48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骨性愈合,术前、术后3d的跟骨宽度、Bo 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年的跟骨宽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41足,良4足,可4足,差1足,优良率为93.7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微创置入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达到了跟骨骨折的复位固定要求,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正骨手法及小切口克氏针撬拨复位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相应的闭合钳夹复位法、闭合钢针撬拨法、有限切开撬拨复位法对300足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参照Maryland跟骨骨折评价标准判定。结果:经钳夹复位小夹板固定法的142足,经皮撬拨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的83足,有限切开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的75足,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足术后无1例感染、皮肤坏死、神经损伤;复位部分丢失,结节关节角减少7足;3足严重距下关节痛,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根据Maryland跟骨骨折功能评价标准评分,优良率86%。结论:关节面骨折移位小于2 mm的SandersⅠ、Ⅱ型骨折,或患者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者应首选钳夹复位小夹板固定法治疗;移位的2部分跟骨关节外骨折、跟骨舌型骨折或跟骨粉碎骨折无法切开内固定者则应优先考虑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跟骨关节内移位≥2mm的SandersⅡ、Ⅲ型骨折宜选用有限切开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同时在常规治疗和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外敷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加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纯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小切口联合撬拨植骨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4年01月—2015年12月共64例跟骨骨折病人,6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单纯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小切口联合撬拨植骨组术前、术后、术后1月、术后3月贝氏角(Bohler角)和盖氏角(Gissane角)。并分别与术前比较。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2组患者术后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无1例皮肤并发症。组内比较:术后、术后1月、术后3月贝氏角(Bohler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盖氏角(Gissane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组患者Maryland足功能评分,单纯撬拔组优良率:88.89%,小切口组优良率90.32%。足功能评分优良率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和小切口联合撬拨植骨疗效相当,均为跟骨关节内骨折可靠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辅助外侧小切口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撬拨复位辅以外侧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42例(44足),术中直视与透视相结合,用斯氏针撬拔整复骨折及距下关节面,复位满意后,经皮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结果 42例均获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35足,良6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达93.2%。结论撬拨复位辅助小切口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联合跗骨窦小切口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自2016年1月—2017年9月共23例单侧闭合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22~70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1例,Ⅲ型12例,用探讨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联合跗骨窦小切口植骨术治疗。随访时间6~12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前、后Bohler’s角及Gissane角的变化,末次随访采用Maryland评分行足部功能评价。结果 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伤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周缘皮肤坏死及内固定断裂发生。术后Bohler’s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yland评分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联合跗骨窦小切口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跟骨外侧小切口微小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科手术治疗的22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小切口复位后距下关节面,撬拔牵引挤压等方法复位跟骨长高宽基本形态,必要时行植骨处理,行微小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复查X线及CT评价骨折复位及维持情况,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2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8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延迟愈合(SandersⅢ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3例观察到轻微关节炎征象,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7周),无畸形愈合发生,Bohler角由术前6.4°±4.9°改善为末次随访时30.9°±4.1°,Gissane角由术前90.1°±6.4°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23.6°±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评分:优11例,良9例,可2例。结论:跟骨外侧小切口复位跟骨骨折采用微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较好显露,满足复位、植骨及有效固定的要求,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9.
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3例,26足跟骨骨折病人,其中Sanders II型骨折12足,III型11足,IV型3足,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固定,必要时自体骨移植治疗,术中侧位C臂监测Bhler角,术后定期复查。所有病例随访12日~24月。结果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测足部功能,优17足,良6足,可3足,优良率88%。早期并发症,其中切口皮缘坏死3足,腓肠神经损伤2足,远期并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距下关节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20足)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愈伤组织切除、骨折后再复位、关节面合并、对跟骨力线矫正、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度、骨移植填充治疗、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随机访问5~20个月,所有骨折患者均愈合。Maryland足部得分:优12足,良5足,可2足,差1足。术后跟骨长度,宽度,波勒角,Bohler角和Gissane角与术前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距下关节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加克氏针撬拨复位及固定结合中医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苏氏正骨法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及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132例149足,其中男80例,女52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6.5岁。单侧116例,双侧17例。于伤后1-14天左右进行手术。结果:并发症针道感染5例,皮肤坏死2例,二期关节融合5例,复位丢失10%,发生血栓性疾病3例。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95足,良33足,可21足,优良率85%。X线评价: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跟骨侧、轴位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5个月。术后Bohler角平均为33.4°,Gissane角平均为131.9°,均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手法加克氏针撬拨复位及固定结合中医治疗,减少患者术前及术后并发症,利于骨折愈合,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跗骨窦入路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例(10足)。手术前后测量X线片B hler角、Gissane角,定期随访并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足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B hler角、Gissane角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0,P=0.000;t=4.912,P=0.001)。随访12~58个月,平均25.1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无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切缘坏死感染。Maryland评分93~100分,平均96.8分。结论:跗骨窦入路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暴露充分、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80例跟骨骨折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撬拨复位克氏针外固定(A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A组40例50足,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28足,Ⅲ型14足,Ⅳ8足,B组40例48足,Ⅱ型30足,Ⅲ型11足,Ⅳ7足,均为闭合骨折。对术后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测量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术前后跟骨高度、宽度情况。手术前、后的CT扫描及Broden位判断复位情况。结果:两组中Ⅱ、Ⅲ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Ⅳ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对于SandersⅡ型、Ⅲ型患者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尽量采用闭合穿针。而对于SandersⅣ型骨折,原则上我们优先考虑跟骨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南少林章氏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L"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南少林章氏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进行治疗。比较2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3个月AOFAS评分、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中部宽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方法比较,南少林章氏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可缩短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且无须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闭合穿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上述干预性治疗病例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3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6足。评价方式:对比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Peri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与健侧对比);功能评价采用张铁良等的标准进行评分。结果:随访15月(中位数),根据评价标准,两种方法在术后及随访中较术前效果显著。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切口皮缘表浅坏死l足,针道感染1足,腓骨肌腱鞘炎1足。结论:SandersⅡ~Ⅳ型的跟骨骨折,采用经皮闭合穿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克氏针内固定操作更加简便、经济、创伤小,软组织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配合中医药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40足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AO钢板固定,必要时进行自体骨移植,同时予骨折3期中医药辨证治疗。术中侧位C臂监测Bohler’s角、Broden位观察关节面情况,并于术后、6周1、a分别摄片观测Bohler’s角角度,所有病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1个月。结果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测足部功能,优25足,良9足,可6足,优良率85%。结论对于合并距下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术前评估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类型显得尤其重要,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配合骨折3期中医药辨证治疗不但可以加速骨折愈合,同时也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切复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三期辨证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疗效、影像学评估及手术的并发症和对策.方法:对本科室经治的跟骨骨折病例按照Sanders分型进行筛选,筛选出27例SandersⅡ型骨折(17例)、Ⅲ型骨折(10例),均为单侧跟骨骨折,骨折线波及跟距关节,出现B(o)hler's角变小、骨折面有移位、跟骨变宽,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并结合中医三期辨证中医药治疗,进行随访.结果:27例骨折病人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3个月,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优13足,良10足,中2足,差2足,优良率达85.2%;骨折复位满意,B(o)hler's角由术前11.770°±4.719°恢复至术后32.019°±3.256°,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术前与术后B(o)hler's角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4,P=0.000);切口皮肤坏死植皮者1例,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无感染病例.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三期辨证中医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疗效确实可靠,可以较好地恢复跟骨的高度、关节面的光整及促进骨折的愈合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陈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距下关节融合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将42例陈旧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各21例,复位内固定组行单纯切开复位,植骨及跟骨钢板内固定术,关节融合组行距下关节融合,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ohler’s角与Gissane’s角进行测量以评价跟骨解剖形态,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对术后半年、1 a、2 a、4 a的功能情况进行随诊和比较。结果2组手术方式术后跟骨解剖形态均较术前恢复(P均<0.01),2种手术方式对术后Bohler’s角与Gissane’s角的恢复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半年、1 a、2 a、4 a 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2组同一随访时间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复位内固定组比关节融合组少(P均<0.01)。结论对陈旧跟骨骨折做距下关节融合并未能提高远期疗效,其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尽可能骨折复位内固定,恢复跟骨解剖形态以抢救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辛培旺 《中医正骨》2011,23(12):32-33
跟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65%[1]。2004年5月至2009年6月,我们采用小切口克氏针撬拨复位植骨配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33例46足,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3例46足,男27例39足,女6例7足。单  相似文献   

20.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所有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1%~2%,其中约75%累及距下关节[1]。对移位不严重的骨折,我们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或克氏针撬拨,移位严重的跟骨骨折,如SandersⅡ型、Ⅲ型、Ⅳ型,目前多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