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单侧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侧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方式。方法经DSA、MRA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者95例,分为单侧和双侧病变组。分析DSA、MRA结果,对比两组病例侧支循环方式。结果DSA和MRA上,单侧病变组前交通动脉出现率明显高于双侧病变组(P<0.05),后交通动脉出现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DSA上,眼动脉出现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双侧病变组眼动脉增粗率(57.9%)高于单侧组(32%)。双侧病变组软脑膜吻合支出现率明显高于单侧组(P<0.01)。结论单侧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方式不同,单侧病变主要通过前交通动脉、同侧后交通动脉等代偿,双侧病变主要侧支是后交通动脉、眼动脉和软脑膜吻合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以上狭窄者同侧椎动脉无盗血频谱现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椎动脉无盗血现象的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在1周内行DSA(或CTA)检查证实。结果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无同侧椎动脉盗血者合并同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者4例,双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重度以上狭窄者6例,一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同侧椎动脉闭塞者3例,一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开口及一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者2例,头臂动脉闭塞合并对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者1例。结论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如合并多支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者,或合并同侧椎动脉起源异常者可无椎动脉盗血现象,此时不能以盗血的有无来判定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烟雾病的MR成像及MR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烟雾病患者均行MRI和MRA检查.结果 MRI表现:脑实质改变包括脑梗死5例,脑室轻度扩大2例,局部脑萎缩1例,7例均见双侧基底节区异常血管流空影. MRA均见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其中双侧颈内动脉狭窄5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4支,大脑前动脉狭窄12支,大脑后动脉狭窄10支;5例同时显示异常血管网.结论 MRI及MRA可良好显示烟雾病异常血管,尤其是MRA可作为烟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脑梗死患者行头颈部64排CTA检查,将层厚0.625mm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处理,重点观察脑梗死面积大小、分布、程度和病变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以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结果30例怀疑脑梗死患者中,较大片梗死10例、多发腔隙性梗死14例、大小混合性梗死6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3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左右大脑中动脉闭塞各1例,两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左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右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及椎动脉狭窄共17例,狭窄程度为42%-75%,5例未见明显闭塞或狭窄征象。结论CTA能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走行、结构,是临床诊断脑梗死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MSCTA检查35例,其中2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SCTA检查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即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分析不同重建方法 对颈部血管的显示能力,并与DSA对照分析.结果 35例MSCTA显示正常血管76支,狭窄血管64支,其中20例DSA结果 与之比较,二者对颈部血管狭窄的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SCTA可作为颈部动脉血管性病变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可基本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为患者实施GE256排CT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进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治的患者41例,为所有患者实施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结果:41例患者应用血管探针技术、MIP、MPR、VR等图像重建技术,椎动脉、颈内动脉、脑内各动脉及主要分支均可获得清晰显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占19.5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占34.15%,颅内动脉伴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占46.34%。颅内动脉狭窄中,4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5例基底动脉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狭窄,4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伴大脑中动脉狭窄,14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6例M2段狭窄。颅外颈动脉狭窄中,1例单侧椎动脉发育细小,5例椎动脉C2、C3水平狭窄,5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8例颈内动脉分叉部狭窄。斑块血管共计29支,基本位于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部位。累及血管中中重度狭窄伴闭塞患者33例、轻度狭窄患者8例。结论: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能够使病变部位程度、类型以及部位等得到准确显示,可为临床进行病情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同时行DSA检查和/或手术治疗,所有MSCTA检查均行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48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其面积狭窄百分率,以狭窄程度最严重处为准,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21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狭窄程度,有利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同时行DSA检查和俄手术治疗,所有MSCTA检查均行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 48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其面积狭窄百分率,以狭窄程度最严重处为准,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21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 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狭窄程度,有利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DSA、MRA研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后交通动脉的变化。方法 分析74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以及120例脑血管正常表现者的DSA和MRA结果。结果 疾病组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同侧后交通动脉DSA出现率和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MRA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侧后交通动脉的DSA和MRA测量值均较对照组增大(P<0.01)。对照组中,后交通动脉DSA出现率高于MRA(P<0.01),DSA和MRA其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组中,后交通动脉DSA出现率高于MRA(P<0.05),单侧和双侧病变其出现率和增粗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后交通动脉在颈内动脉阻塞中有重要代偿作用,DSA上增粗及MRA上出现和增粗均有一定代偿意义。DSA对后交通动脉的评价有很高价值,MRA无创、整体性好,能从功能上评价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32-2033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均给予双侧颈动脉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颈动脉DSA为金标准,将CT血管造影(CTA)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CT检查轴位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虚拟内镜(CTVE)对颈动脉管壁钙化显示情况。结果 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91.3%,准确度为91.7%,CTA和DSA检查颈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轴位图像比较,MIP图像出现1支颈动脉管壁钙化未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图像和CTVE图像检查分别出现6支和10支颈动脉管壁钙化未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有助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并能很好的显示血管钙化情况,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颈部血管疾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A技术在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疑有颈动脉疾病患者,行3DCE.MRA扫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获得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采用3DCE—MRA成像技术,能获得高质量的颈动脉图像。诊断动脉狭窄、闭塞14例,其中10例行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3DCE-MRA对颈动脉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易行的检查手段,能基本替代DSA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检测椎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正常成人椎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为正常对照组,回顾性总结分析32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椎动脉异常二维声像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分别与其MRI或DSA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23例异常椎动脉中,内径狭窄76例,闭塞伴斑块26例,走行明显扭曲43例,超声与MRI或DSA检查结果一致;彩色多普勒显示峰值流速明显减低216例,Vmax<25cm/s,椎动脉血流方向与颈动脉部分相反、流速曲线显示以收缩期部分反向血流9例,MRI或DSA检查未能做出诊断;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方向与颈动脉完全相反、流速曲线显示以收缩期完全反向血流11例(SSS),MRI未能做出诊断,DSA确诊1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测椎动脉对临床脑血管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用MobiTrak技术,行下肢动脉3D CE-MRA扫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获得下肢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由两位有经验的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MobiTrak 3D CE-MRA大腿动脉图像质量较好,而小腿动脉图像显示稍差。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其中17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结论 MobiTrak 3D CE-MRA对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易行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 CE-MRA)的技术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38例病人进行靶血管3D CE-MRA检查.其中脑动脉14例,颈动脉9例,胸主动脉8例,门静脉4例,股动脉3例.成像技术包括3D CE-MRA增强前后图像数据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图像质量优良者达97.4%,能够清楚显示靶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及其狭窄程度.2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证实.结论高质量的3D CE-MRA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最佳的延时扫描时间、合适的注射速率、注射总量、扫描序列及其参数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5.
MSCTA与DSA在颈部动脉疾病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颈部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6 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行颈血管CTA检查,13例患者一侧或两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患者一侧椎动脉横突孔段狭窄,2例止常,其中16例患者在同期行DSA检杳,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16 例病人基本满意地显示了两侧颈部动脉血管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将每侧颈部动脉分为 5 个血管节段进行观察,16例可评价病例共观察 160 段血管.MSCTA显示不同程度狭窄的血管段共 30 段,与DSA 结果比较,两者诊断总符合率为97.5%(156/160),MSCTA 对颈部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28/28)、98.5%(130/132).MSCTA 与 DSA 二者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上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颈部 MSCTA与DSA比较,能够清晰显示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的、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动脉结果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27例患者进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检查,观察血管壁结构、有无斑块、斑块的大小、类型、管腔狭窄率及血管走行情况。结果:227例患者颈部血管B超检测异常率为84.58%,且与患者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与性别无明显性差异。颈动脉系统血管病变主要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而椎动脉则主要为走行迂曲或内径变细,二者的动脉损害是有一定差异的。结论:在临床对脑血管病进行病理生理诊断时,应常规做颈部血管彩色B超,除进行中风筛查外,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尤其重视颈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双源64层CT血管造影(CTA)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后循环脑缺血症状患者61例,均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与CTA检查;使用双源64层CT进行扫描,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重组和轴位像放大以精确测量狭窄血管和正常血管的直径;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实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方法进行血管狭窄程度分级,CTA和DSA检查结果分别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进行测量.结果经CTA和DSA检查的122支血管中,共有100支具有一致性;狭窄率≥70%时,CTA的敏感度96.4%,特异度96.8%,阳性预测值90.0%,阴性预测值98.9%;≥50%时,CTA的敏感度97.9%,特异度89.2%,阳性预测值85.5%,阴性预测值98.5%,CTA与DSA的狭窄率有很高的相关性(r=0.98,P<0.01).结论 CTA在诊断椎动脉狭窄程度上与DSA有很高的相关性,可作为椎动脉狭窄筛选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或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3D CE MRA检查,其中17例经DSA对照。使用马根维显(磁显葡胺)造影剂对所有患者采用Smart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动态三期扫描。综合分析三期图像进行2D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成像、3D最大强度投影(MIP)及3D遮盖表面显示(VR)方法进行重建的血管影像,观察双侧肾动脉情况,完成诊断。结果:3D CE MRA显示了40例患者总共80支肾动脉主干,显示率为100%。40例中3D CE MRA显示肾动脉正常64支,肾动脉狭窄16支。17例有DSA对照者,DSA显示肾动脉正常19支,肾动脉狭窄15支;3D CE MRA除把2支轻度狭窄估为中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估为重度狭窄外,其它结果都同DSA一致,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100.0%,100.0%及95.5%。结论:3D CE MR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作出可靠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可成为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59例患者超声造影前、后分别经颅超声探查颅内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比较造影前、后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总结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血流特点,并与MRA或DSA结果对比。结果造影增强经颅彩色多普勒(CE-TCCS)对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显示率较常规经颅彩色多普勒(TCCS)明显提高,其中对于MCA(M2段)、ACA(A1、A2段)、PCA(P1、P2段)的显示率与TC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椎-基底动脉造影前显示率为71.3%(15/21),造影后显示率为100%;CE-TCCS检出3例MCA闭塞,15例MCA狭窄,3例ACA狭窄,2例PCA狭窄;4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3例和狭窄8例,患者同侧颅内动脉血流灌注减少,血流速度减低。2例MCA狭窄支架置入术后,CE-TCCS显示血流通畅,速度在正常范围,所有结果均经MRA、DSA证实。结论经颅超声造影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有助于判断颅内动脉狭窄,也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20.
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肝脏血管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9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和多平面重组技术(MPR)三种重组方式,分析三种重组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肝静脉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显示情况;同期30例患者行肝动脉DSA血管造影,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本组肝动脉变异率为32%;VR与MIP对肝动脉2级以下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3级以上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上有明显差异(P<0.05),MIP优于VR;30例同期行DSA检查的肝癌患者中,MIP与DSA在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显示上完全一致,对3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在4级以上肝动脉的显示上有差异(P<0.05),DSA优于MIP;VR与MIP在显示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支方面无统计学意义。门静脉有5种变异类型,变异率为27.8%。正常组肝静脉Ⅰ型80例(95%),Ⅱ型4例(5%),7例(8.3%)可见右后下肝静脉。结论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能更准确、全方位地显示肝血管、肝血管性病变及富血管性肿瘤性病变,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准确信息。VR、MIP与MPR三种重组技术结合使用在肝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方面并不亚于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