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价值.方法胆道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63例,经过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者行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者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肝胰壶腹者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胆管肿瘤者行内镜胆管内支架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ose-bile drainage,ENBD);胆管中段狭窄行ERBD;对术后胆瘘者行ENBD治疗.结果61例(96.82%)ERCP成功;未发现胆管内异常3例;胆总管内结石34例,31例内镜下取石成功;乳头炎性狭窄5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7例,均行ERBD成功;3例乳头肿瘤和3例胆管肿瘤患者经ERBD或ENBD后黄疸明显减退;胆囊切除术后胆瘘2例,行ENBD后治愈,避免再次手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结论ERCP能明确胆道术后的并发症并能有效地进行相应的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2.
23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3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例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在23例胆管损伤中,行胆囊切除术时损伤18例(78.3%)。胃大部切除术时损伤2例,梗阻性黄疸剖腹探查术时损伤2例,肝右叶部分切除术时1例。23例病人在术中发现胆管损伤7例,术后发现16例,其中表现为梗阻性黄疸7例,胆漏6例,腹膜炎3例。术中发现的7例胆管损伤中,4例行胆总管修补加T管引流,2例胆总管端端吻合加T管引流,1例肝门空肠吻合。1例术后死于胆汁性腹膜炎,其余病例近期疗效良好。术后发现的16例中,12例行胆管空oux-en-Y吻合。2例在单纯行T管引流后,1例行肝管十二指肠吻合,另1例死亡,1例行右肝管修补加T管支撑引流;1例肝总管狭窄伴结石经ERCP途径气囊扩张及取石。术后仅2例有右上腹痛或胆管炎症状发作。结论:施行胃,十二指肠,肝、胆手术时均应警惕胆管损伤,在手术无困难时亦补T管支撑,胆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胆肠吻合,经ERCP气囊扩张等多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LC术后10例胆漏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胆漏病例中,即发性胆漏8例,迟发性胆漏2例.即发性胆漏(发生在术后72 h内)8例,其中胆总管损伤2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1例、原因不明5例(考虑为迷走胆管损伤或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2例,腹腔镜下腹腔引流1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3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鼻胆管引流(ENBD)2例,均治愈;迟发性胆漏(发生在术后1周后)2例,1例发生在术后1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为胆总管侧壁漏;1例发生要术后10 d,经ERCP证实为迷走胆管漏.迟发性胆漏中,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侧壁漏1例,行单纯腹腔穿刺置管引流1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ENBD 1例,均治愈.结论:LC术后胆漏主要原因为胆管变异、胆囊管残端漏和胆管壁损伤;胆漏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腹腔穿刺是首选诊断措施,影像学检查能对可疑病例作出早期诊断;当机立断地通畅腹腔和(或)胆汁引流最为重要,微创化措施完成引流和恢复胆道完整性是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治方法及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及避免初次处理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原因、部位、处理时机、方式选择及预后。术中确诊胆管损伤8例,其中1例术中行胆道造影;术后48h内发现胆漏4例,分别予彩色超声、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确诊。根据不同损伤,分别采用单纯腹腔引流,腹腔引流及T管引流,胆囊瓣修补加T管引流,胆囊床缝扎、胆管对端吻合加T管引流,经皮经肠胆管引流,胆管空肠吻合加U形管支撑引流等方法处理。结果初次处理后10例恢复顺利;2例行胆管空肠吻合加U形管支撑引流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因吻合口狭窄、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而再次手术扩大吻合口治愈,另1例因吻合口狭窄、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胆汁性肝硬化、右肝叶萎缩而转院再次手术切除右半肝、扩大吻合口治愈。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重在预防,其发生与局部病理改变、解剖变异、手术技能等因素有关。应根据损伤发现时间、部位、原因、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恢复或重建胆管的通畅性和胆管功能。  相似文献   

5.
仲恒高  范志宁  缪林  刘政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1):1133-1135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患者,共行ERCP124次,其中行ERCP次数最少为1次,最多为17次,平均为3.54次。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扩张、EST、取石、鼻胆管引流、内支架置入等治疗。结果13例为单纯的胆道吻合口狭窄,经胆道扩张后胆道梗阻症状解除,其中1例术后4个月因肝癌远处转移死亡;3例为单纯吻合口胆瘘,经EST及支撑管,胆瘘愈合;7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经EST及胆道扩张后放入支撑管,胆瘘愈合;12例胆道狭窄合并狭窄上端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经胆道扩张后取出部分结石。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酶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对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安全而有效,避免了患者再次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6.
鼻胆管引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在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胆囊切除术后有腹痛、发热、B超引导穿刺引流出胆汁而诊断为胆漏的患者进行ERCP检查,并行ENBD。结果:15例患者ERCP检查均成功,10例发现有造影剂漏出,其中2例伴有明显胆管损伤,2例合并有胆总管结石。除2例胆管损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外,其余13例均经ENBD治疗成功,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接受了EST网篮取石术。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的患者,ERCP是理想的诊断方法,而且还可以通过ENBD结合腹腔引流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陈明杰  杨于亮 《华西医学》2007,22(2):260-261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年来我院发生的医源性胆管损伤6例的手术治疗和长期随访结果;结果6例中术中诊断4例,术后诊断2例。损伤后1期行胆管端端吻合2例,胆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腹腔引流1例及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通过多年随访,胆管端端吻合2例情况一直良好,但胆管十二指肠吻合的2例因反复腹痛发烧后改行胆管空肠吻合后随防3年情况良好,但其中1例已并发胆汁性肝硬化。另1例胆囊切除术(第1次手术)后胆漏,经引流(第2次)后行胆肠吻合术(第3次),术后伴发结石及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切除狭窄的吻合口后再行胆肠吻合术(第4次)手术后随访3年,无腹痛发热与黄疸。结论胆管端端吻合和胆肠Roux-en-y吻合是医源性胆管损伤后修复的基本术式,妥善实施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11例、胆管对端吻合4例、胆管修补2例、胆道引流或单纯腹腔引流5例;1例LC致胆总管损伤胆漏,中毒性休克死亡,1例CC术后腹腔引流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较多,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应用胃胆管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的胆管损伤均在术中及时发现.5例系金属探条暴力所致,2例取石钳损伤,1例腹腔镜分离钳损伤,1例肝总管横断.经注水试验、胆管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证实后,即在胆总管内置入细硅胶管(胃胆管)经十二指肠乳头、幽门、胃前壁引出固定于腹壁,胃胆管头端固定有自制弹力圈以防自胆管脱出.常规于胆管损伤处或后腹膜胆总管损伤处置引流管.9例患者均恢复顺利,8例胃胆管引流6~10 d后拔除,1例30 d后拔除,随访9个月至5年,未出现胆管狭窄、腹膜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术中胆道镜、胆管注水试验和术中胆管造影有助于诊断;胃胆管引流对胆管损伤有一定应用价值,但临床应用例数太少,有待进一步积累资料和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患者的类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评价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管并发症的11例患者共行ERCP57次.治疗方法包括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胆管支架置入、气囊或探条扩张、及鼻胆管引流(ENBD)等.结果 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主要包括胆漏、胆管狭窄、胆泥和结石形成等,分别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胆管狭窄扩张术及鼻胆管引流术等进行治疗.11例患者均行了胆管造影,其中9例(82%)显示吻合口狭窄,5例(45%)有胆泥形成,4例(36%)兼有吻合口狭窄及胆泥形成,1例(9%)为肝内胆管广泛狭窄,1例(9%)为肝内胆管稀疏及广泛狭窄伴胆泥形成.5/9例(56%)胆总管吻合口狭窄的患者通过扩张及支架置入得到了有效的治疗.4/5例(80%)胆泥形成患者通过胆管扩张、支架置入及鼻胆管引流等得以治愈.ERCP术后没有严重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狭窄及胆泥形成.乳头切开取石及支架置入对于这些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而对于肝内胆管广泛狭窄及胆管稀疏的患者ERCP治疗效果不佳,再次肝移植可能是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