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从中国眼镜蛇毒中分高纯化出可水解纤维蛋白原的蛇毒蛋白酶,并观察其体内给药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使用超滤的方法以及肝素亲和层析柱HeparinSepharoseCL-6B和凝胶层析柱SephadexG150分高纯化中国眼镜蛇毒蛋白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其纯度和分子量。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从中国眼镜蛇毒中纯化出具有水解纤维蛋白原活性的蛋白酶,经SDS-PAGE电泳测定为一条带,分子量为47.1kD。该蛋白酶低剂量(0.025mg/kg)、中剂量(0.05mg/kg)以及高剂量(0.1mg/kg)体内给药后,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DP(10μmol/L)、胶原(100μg/ml)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结论:具有水解纤维蛋白原活性的中国眼镜蛇毒蛋白酶在体内表现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化苷磷酸化酶(包括嘌呤和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基因工程菌的发酵表达条件。方法通过工程菌摇瓶培养,测定吸光度D值,考马斯亮蓝(Bradford)法测定蛋白,SDS—PAGE电泳和凝胶成像扫描分析表达量,优化表达条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50L发酵罐发酵条件。结果摇瓶培养起始pH为7.0~7.2,于30℃培养4h,加入终浓度为0.4mmol/L的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8h后收获菌体,可得到较高的生物量和重组酶蛋白表达量。50L发酵罐的最佳条件为起始pH为7.0~7.2,于32oC培养4h,加入终浓度为0.4mm01/L的IPTG诱导9h后收获菌体,每升发酵液可得2g以上的酶蛋白。结论基因工程菌发酵表达核苷磷酸化酶产量较高,可工业化生产.为酶法合成核苷酸类似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对大分子蛋白类抗肿瘤抗生素力达霉素的纯度进行检测,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纯化程度不同的样品及高效液相纯度不同的成品分别进行电泳分析。结果:随着纯化步骤的增加,蛋白质纯度在提高;高效液相纯度高的样品,电泳纯度一般也较高,但有时二者所显示的杂蛋白或杂质的含量并非完全是平行关系。结论:SDS-PAGE法是检测蛋白类产品纯度有效和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蛋白质纯度检测必须采用几种不同分离机制的方法联合测定才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4.
叶翀  李俊  徐涛  苏涌 《安徽医药》2015,19(9):1675-1678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可行的环孢素A( CsA)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并对该院2012—2014年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患者的CsA浓度监测结果加以分析,为临床使用Cs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血样经预处理后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流速1.2 mL· min-1;柱温65℃;检测波长λ=214 nm。结果 CsA血药浓度在50~1000μg· L-1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98),相对回收率为96.65%~101.82%,绝对回收率为91.78%~94.34%,日间及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4%。监测allo-HSCT患者共44例,其中23例CsA平均血药浓度在目标浓度范围内(200~400μg· L-1);累计检测635例次,其中430例次在目标浓度范围内(200~400μg· L-1)。结论该方法方便、快速、可行,可用于临床CsA样本的测定。 allo-HSCT患者体内CsA浓度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药品不良反应(ADR)概率有相关性,平均血药浓度小于200μg· L-1的患者组更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而平均血药浓度大于400μg· L-1的患者组更易发生药物相关ADR反应,对allo-HSCT患者进行CsA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榄香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抑制细胞增殖采用MTT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DNA电泳、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DNA断裂;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榄香烯65-520μmol·L-1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IC50(95%可信区间)为220(152-319)μmol·L-1,电泳可见DNA断裂形成的阶梯状条带,形态学上表现为染色体聚集,核固缩、断裂,而bcl2蛋白的水平明显下降.结论:榄香烯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这与bcl2蛋白表达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薏苡茎、叶提取液的石油醚萃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用CCK-8法检测薏苡茎、叶不同萃取液对3种肿瘤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薏苡茎、叶4种提取液对所试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薏苡茎的水提物石油醚萃取液对人宫颈癌(HeLa)和薏苡茎的醇提物石油醚萃取液对胃癌(SGC-790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1.78和74.44μg·mL-1,薏苡叶的水提物石油醚萃取液对HeLa和薏苡叶的醇提物石油醚萃取液对SGC-7901的IC50分别为45.22和45.91μg·mL-1。结论薏苡茎、叶提取液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徐大林 《安徽医药》2015,19(12):2358-2360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 WBC)、中性粒细胞( NEUT)、C反应蛋白( CRP)和血清降钙素原( PCT)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期( AECOPD)水平发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20例老年AECOPD患者、4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的WBC、NEUT、CRP及PCT,并测定老年AECOPD组抗感染治疗后上述指标。结果老年AECOPD组血WBC(10.98±8.88)×109· L-1、NEUT(9.23±9.19)×109· L-1、CRP(73.42±55.42) mg· L-1及PCT(2.76±9.41)μg· L-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WBC (6.54±1.88)×109· L-1、NEUT(3.78±0.97)×109· L-1、CRP (9.75±13.42)mg· L-1及PCT (0.14±0.14)μg· 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感染治疗后WBC、NEUT、CRP和PCT分别降至(8.90±8.64)×109· L-1、(7.55±9.13)×109· L-1 L-1、(41.70±4.07) mg· L-1和(1.04±2.34)μg· L-1。结论 WBC、NEUT、CRP和PCT出现异常升高,是细菌感染的警示指标,对感染的早期识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苞栝楼的药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了常用的三种提取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方法的提取效果,通过SDS-PAGE分析了大苞栝楼籽的蛋白组成和分子质量分布,以及大苞栝楼的银、叶、茎和愈伤组织中蛋白组成的异同,同时分析了各个器官中26ku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Wong的方法较好;栝楼和大苞栝楼的图谱符合程度为56.3%,图谱特征系数为43.7%;大苞栝楼的各个器官的蛋白组成差异较大,其中多数为低分子质量蛋白,具有很多共同的谱带,而且,根、叶、茎和种子中都具有与TCS和核糖体失活蛋白TCK电泳行为相似的蛋白,氨基酸分析也证明了它们组成上的一致性。从而证明大苞栝楼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并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洛匹那韦(LPV)和利托那韦(RTV)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4.6mm×l50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05tool·L^-1甲酸铵,0.1%甲酸)(90:10);流速:0.5mL·min^-1,柱温:40℃,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LPV(m/z629.5→155.1)、RTV(m/z721.4→296.1)和内标茚地那韦(IDV)(m/z614.5→465.4)进行测定。结果LPVN(10000μg·L^-1)、中(1000μg.L^-1)、低(40lag·L^-1)3个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RSD均〈15%;线性范围为:20~20000μg·L^-1,回归方程为Y=1.6699X-0.0013,r=O.9984(n=7),定量下限为20μg·L^-1。RTV高(2500μg·L^-1)、中(250μg·L。)、低(10μg·L^-1)3个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RSD均〈15%;线性范围为5~5000μg·L^-1,回归方程为Y=1.7237X-3.2748×10-4,r=0.9987(n=7),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为5μg·L^-1。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LPV和RTV同时应用时两者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阴沟杆菌外膜通透性改变与其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头孢噻肟梯度平板法多步诱导一株阴沟杆菌达稳定耐药,经药敏测定表明其对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交叉耐药,对耐药株外膜蛋白行SDS-PAGE电泳,结果发现36,39,40kD等外膜蛋白带含量下降,与文献报告一致,用扫描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了阴沟杆菌的敏感株与药株,结果诱导耐药菌菌体变短,外膜皱褶明显,间隙加宽,胞内空泡减少,提示外膜屏障功能加强,细菌代谢不活跃,进一步以HPLC测定细菌耐药前后对环丙沙星的摄取量,耐药菌与敏感菌摄取曲线峰浓度比1:1.28且耐药株中环丙沙星浓度低于临界耐药浓度1mg/L,这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本实验结果提示阴沟杆菌外膜通透性的下降可导致菌株对各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耐药菌结构变化与功能性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白木香叶为中国广东省治疗糖尿病的民间药物,关于其降糖作用和机制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白木香叶95%乙醇提取物(AE),灌胃给药于db/db2型糖尿病小鼠,4周之后发现AE高剂量组(600 mg/kg)具有降低db/db小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糖耐量的作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AE可能是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起到了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且AE未表现出引起动物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可能成为噻唑烷二酮之外的治疗肥胖相关糖尿病药物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A novel degraded sesquiterpene, named aquilarin B (1), together with two known compounds (2 and 3), was isolated from the EtOH extract of the fresh stem of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cluding 1D and 2D NMR (HMQC, (1)H-(1)H COSY, HMBC, and ROESY). The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the three compounds against three human tumor cell lines K562, SMMC-7721, and SGC-7901 were evaluated, and compound 3 exhibited obvious cytotox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3.
白木香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茎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白木香茎木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爵床脂素A(1),justidin F(2),刺五加酮(3),(+)丁香树脂酚(4),丁香脂双葡萄糖苷(5),无梗五加苷B(6),curuilignan D(7),丁香素(8),4-羟基-3,5-二甲氧基酚苷(9),3,4,5-三甲氧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4,5-三甲氧苯基-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7-ketositosterol(12),7-oxo-5,6-dihydrostigmasterol(13)。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沉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白木香基因组DNA的提取及AFLP银染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不同居群的白木香基因组DNA,通过优化AFLP技术中关键步骤的参数,建立适合白木香的AFLP银染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白木香基因组DNA纯度高,完整性好,满足AFLP分析的要求;250ng的基因组DNA用EcoRI和MseI37℃消化3h后可以被完全酶切,酶切产物和接头经16℃连接过夜后,用带有一个选择性碱基的引物和带有3个选择性碱基的引物分别进行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扩增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用AgNO3染色得到了清晰的指纹式样,为下一步的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小利  高燕  李忠东  张福成 《中国药房》2012,(13):1187-1189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肾组织中硫酸依替米星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化法,样品处理时加入异丙醇沉淀蛋白,以邻苯二甲醛进行衍生化。色谱柱为Platisil ODS C18,流动相为以水-冰醋酸-甲醇(20:5:75)制备的0.02mol.L-1的庚烷磺酸钠溶液,检测波长为330nm。检测大鼠单次肌肉注射硫酸依替米星2mg.kg-1后第1、2、4天以及连续5d腹腔注射硫酸依替米星60、100mg.kg-1.d-1后肾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肾组织匀浆中硫酸依替米星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25~60μg.mL-1(r=0.9973)。肌肉注射硫酸依替米星第1、2、4天肾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分别为(32.88±3.21)、(37.67±4.93)、(21.63±4.91)μg.g-1;连续腹腔注射60、100mg.kg-1.d-1后肾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分别为(241.4±158.5)、(386.4±98.3)μ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用于肾组织中硫酸依替米星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自国产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瑞香科(Thymeleaceae)植物]的挥发油中,经硅胶柱层析和离心薄层层析分离得到一新的倍半萜,命名为异白木香醇(isobaimuxinol),根据光谱(IR,1HNMR,13CNMR,2 D-NMR和MS)分析确定其结构式为(Ⅰ)所示,并用X-光衍射晶体解析进一步确定了其立体化学。同时,也从该植物挥发油的低沸点部分分离得到四个已知化合物: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茴香酸和β-沉香呋喃。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刘娟  王莉 《西北药学杂志》2011,26(6):434-436
目的探讨维生素C、牛磺酸对中华鳑鲏抗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水中溶氧量一定的条件下,将中华鳑鲏分别放在不同质量浓度的维生素C、牛磺酸水溶液中进行常压密闭缺氧实验。结果实验显示,在17~18.5℃水温下,不同质量浓度的维生素C水溶液均可延长中华鳑鲏的缺氧存活时间,其中4.5g.L-1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质量浓度的牛磺酸水溶液均可延长中华鳑鲏的缺氧存活时间,其中10g.L-1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g.L-1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定剂量维生素C、牛磺酸能显著增强中华鳑鲏的抗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8.
自国产沉香(Lignum Aquilariae sinensis)[属瑞香科(Thymeleaceae)植物]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醚溶解部分中分离得到六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经光谱(UV,IR,1HNMR 13CNMR和MS)分析及化学合成,确定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即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Ⅴ)。其余五个为已知化合物,即2-(2-苯乙基)色酮,6-氧基-2-(2-苯乙基)色酮,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和6-羟基-2-(2-苯乙基)色酮,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的浓度,并用于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 2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1片(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后,在0~36 h内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血样,分取血浆,以氯沙坦为内标,经甲醇沉淀蛋白浓缩后流动相溶解,采用CuroSil-PFP色谱柱(Phenomenex 250 mm×4.6 mm,5μm),用含4%冰醋酸的水和含4%冰醋酸的甲醇-乙腈(1∶1,V/V)的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选择性反应监测(SRM),分别采用正和负离子切换测定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在血浆中的浓度。结果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血浆样品分别在10~4 000μg.L-1和1~400μg.L-1的浓度范围内质谱响应线性良好。定量下限(LLOQ)分别为10.0μg.L-1和1.0μg.L-1,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后,测得氢氯噻嗪的ρmax、tmax、AUC0-36和t1/2分别为(86.96±34.99)μg.L-1、(1.75±0.69)h、(434±143)μg.h.L-1和(7.91±1.31)h;厄贝沙坦的相应参数分别为(1 670±409)μg.L-1、(1.55±0.70)h、(7 396±274)μg.h.L-1和(9.45±5.20)h。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高,满足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药动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米格列奈的浓度,并研究其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血浆经液-液萃取。色谱柱:Agilent TC-C18柱,流动相:乙腈-水-甲酸(体积比为70.0∶30.0∶0.3),质谱检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电喷雾离子源,分析时间:2.0 min。结果米格列奈线性为5.0~4 000.0μg.L-1,定量下限为5.0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不大于10.5%,准确度(relative error,RE)为-0.8%~-2.0%。健康男性受试者口服含米格列奈10 mg的受试制剂(规格:10 mg/片)和参比制剂(规格:5 mg/片)后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分别为(0.375±0.079)和(0.396±0.166)h,ρmax分别为(887±292)和(902±298)μg.L-1,t1/2分别为(1.37±0.45)和(1.49±0.57)h,AUC0-t分别为(1047±379)和(1 067±430)μg.h.L-1,AUC0-∞分别为(1 070±394)和(1 092±433)μg.h.L-1。结论该法适用于米格列奈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