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甲硝唑”并含“出血性膀胱炎”为主要检索词,对1990 年—2013 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收集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10 例病例报道,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5 例患者为女性,5 例男性,平均年龄(37.70±5.10)岁,在使用甲硝唑2~3 d 后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甲硝唑的剂量为0.6~1.4 g/d,停药3~7 d 后出血性膀胱炎明显好转,没有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对发生的反应及时处理是防控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甲硝唑不良反应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医药导报》2000,19(2):189-189
1 病例介绍有人[1 ,2 ] 报道甲硝唑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2 1例 ,其中排尿困难或尿潴留 2 0例 ,出血性膀胱炎 1例 ,均无泌尿系统感染史 ,并排除引起排尿困难的其他局部和全身原因 ,停用甲硝唑后恢复正常。另有人[3,4] 报道 ,该药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3例 ,2例因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而用甲硝唑 ,出现口腔粘膜及舌表面严重糜烂、溃疡 ,张口困难 ;1例因牙痛口服甲硝唑后 ,出现腹痛 ,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有报道 ,甲硝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2 6例 ,其中精神障碍 11例[5 ] ,哮喘样发作 1例[6 ] ,味觉障碍 1例[7] ,停药后均恢复正常 ;低钾病例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硝唑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下载甲硝唑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甲硝唑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4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在用药30min以内发生过敏性休克30例(75%),缓发型过敏性休克10例(25%).经积极抗休克治疗,39例恢复正常,1例死亡.结论:甲硝唑致过敏性休克临床并不少见,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报道1例紫杉醇脂质体化疗致重度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1例宫颈癌术后放化疗后复发患者,接受紫杉醇脂质体270 mg和顺铂联合静脉化疗,化疗后第3天出现IV度出血性膀胱炎,入院后给予留置尿管及膀胱冲洗、碳酸氢钠静脉注射碱化尿液、抗感染、止血、输血、积极抗休克处理及输尿管镜下膀胱积血清除,患者最终死亡。在紫杉醇脂质体化疗过程中,需要警惕发生出血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膀胱炎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2011年3月-2022年10月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膀胱炎报道的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膀胱炎个案报道,涉及患者16例,平均年龄(56.5±8.16)岁,原发疾病为肺癌的患者最多(56.25%),膀胱炎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1~6个周期。14例经停药和(或)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膀胱炎多发生在用药1~6个治疗周期后,涉及多个年龄段患者,应及时识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膀胱炎,尽早给予相应处理和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苦黄注射液致变态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1年12月有关苦黄注射液致变态反应的病例报道,共8例,并进行分析。结果:男5例,女3例,年龄10~76岁,8例患者原患疾病均有黄疸型肝炎,用药5 min~70 d后发生变态反应,其中严重不良反应4例,均经临床处理后缓解。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及护士应重视苦黄注射液致变态反应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利奈唑胺提供参考。方法以“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对2001~201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维普医学期刊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19篇文献中报道的33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男性25例,女性8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23例。高龄、基础血小板值偏低(≤200×10^9·L-1)、疗程长属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高危因素。经停药、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大部分可于7~14d后恢复正常。结论应重视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在应用过程中注意观察,监测血常规,做到及早发现、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 不少药物被认为是出血性膀胱炎的诱发因素,本文在报道1例替卡西林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的同时叙述了药物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一些病例。1例12 yr男孩患肺部囊性纤维变,因病情恶化而住院。入院时无尿道症状,住院期间。静注替卡西林(ticarcillin)240 mg/(kg·d)。住院d7(第7天)病人主拆尿病。d9出现明显血尿,尿检RBC10-20/HP。停药后48h病人症状缓解。d11出院.3 mo(月)后,病人病情加重再次住院。入院时,无尿痛,血尿。替卡西林钠340 mg/(kg·d),q6 h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瑞舒伐他汀”为主要检索词,对2000年1月—2014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12例病例报道,探讨其特点,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8例患者为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70.08±1.78)岁,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为5~10 mg/d,不良反应一般在使用瑞舒伐他汀5 d后发生,主要表现为肝损害和横纹肌溶解。停药并进行相应治疗1周后不良反应明显好转,出现死亡病例1例。结论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对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是防控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伏立康唑所致视觉障碍相关研究情况以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安全使用伏立康唑提供参考。方法以“voriconazole”或“vfend”+视觉障碍表征词、“伏立康唑”+“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伏立康唑致视觉障碍的文献,对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采用Excel表建立评价数据库,录入文献发表时间、文献类型、第一作者所在国家和机构、载文媒体及载文量、被引频次等文献计量学指标和伏立康唑致视觉障碍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预后、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等临床病理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9篇,其中英文文献92篇,中文文献27篇;论著61篇,综述36篇,病例报告17篇,会议论文5篇。国外和国内首次发表伏立康唑致视觉障碍文献的时间分别为1999和2008年。92篇英文文献第一作者所在地区依次为欧洲(33篇,35.9%)、北美洲(27篇,30.4%),亚洲(26篇,28.3%),大洋洲(5篇,5.4%)和南美洲(1篇,1.1%)。英文和中文文献最高被引频次分别1542和17次。伏立康唑致视觉障碍多发生在用药后第1周,静脉给药较口服给药更易引起视觉障碍。视觉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视物受干扰、非自主性眼球颤动、视力衰退、视觉变形、色觉改变、出现光点等,多数患者在1~3d内可自行恢复正常视力。伏立康唑致视觉障碍的机制可能与视锥和视杆ON型双极细胞功能障碍有关。结论欧美国家对伏力康唑致视觉障碍的研究水平领先于我国,论著较综述有更广泛的影响力。伏立康唑引起的视觉障碍呈一过性和可逆性,临床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索磷布韦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Embase,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关于索磷布韦方案致肾损伤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1年5月,提取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肾损伤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均发表于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涉及丙型肝炎患者17例,分布于多个种族/裔。男9例,女8例;年龄47~78岁,平均60岁;初治11例,经治6例;提及合并症16例,提及联合用药13例;患者服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8例,肾小球肾炎4例,肾损伤加重3例,肾功能不全1例;肾损伤发生于服药2 d至48周;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乏力、水肿、食欲减退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包括肌酐、肝酶水平升高及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等;关联性评价,肾损伤与索磷布韦方案“很可能相关”10例,“可能相关”7例;除已结束疗程的6例患者外均给予停药处理;接受类固醇治疗7例,透析治疗5例,且17例患者中有16例后续未继续使用索磷布韦;治疗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AChEIs)致比萨综合征发生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AChEIs致比萨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病例共16例,涉及多奈哌齐11例、卡巴拉汀4例、加兰他敏3例;病例中男3例、女13例;比萨综合征发生在服药后的数小时至30个月,中位时间为4个月;发生比萨综合征后14例停药、1例减量、1例停用利培酮;患者转归的时间范围为3~90 d,中位时间为14 d;有2例可能与联合用药有关。结论:临床使用AChEIs应加强监测,警惕其单独使用及药物相互作用时导致的比萨综合征,以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雷贝拉唑致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雷贝拉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建库至2021年7月6日发表的关于雷贝拉唑致AKI的病例报告,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病例共7例,其中5例为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出血性膀胱炎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防治出血性膀胱炎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本组8例中无一例发生早期出血性膀胱炎,2例发生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其中Ⅰ度1例,Ⅱ度1例,分别发生于+32 d及+37 d(回输干细胞后为"+").2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IgM均阴性.2例患者经水化、强迫利尿、碱化尿液、阿昔洛韦抗病毒、酚磺乙胺静脉滴注及黄酮哌酯解痉,其中1例输注血小板(患者当时血小板为20×109/L),经上述处理后症状渐好转至痊愈.结论 充分水化,碱化尿液,加强利尿,使用美司钠及抗病毒药预防及治疗出血性膀胱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的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病例,同时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文献,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上报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4例,检索文献获得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的个案报道26篇(26例),共3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占63.33%),女性患者11例(占36.67%);患者年龄为32~85岁,平均年龄为61.4岁;过敏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口服后5 min,最长为连续口服6个月,其中17例(占56.67%)发生于用药后≤3 d;过敏反应包括皮肤过敏(19例)、过敏性休克(3例)、血管神经性水肿(5例)、药物热(2例)和过敏性哮喘(1例);5例(占16.67%)报告了更换其他调节血脂药替代治疗方案。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导致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哮喘等过敏反应,用药时应注意患者的用药监护,特别是首次用药初期;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对于应用他汀类药物利大于弊的患者,应阐明发生过敏反应时的替代治疗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出血性膀胱炎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防治出血性膀胱炎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本组8例中无一例发生早期出血性膀胱炎,2例发生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其中Ⅰ度1例,Ⅱ度1例,分别发生于+32 d及+37 d(回输干细胞后为"+").2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IgM均阴性.2例患者经水化、强迫利尿、碱化尿液、阿昔洛韦抗病毒、酚磺乙胺静脉滴注及黄酮哌酯解痉,其中1例输注血小板(患者当时血小板为20×109/L),经上述处理后症状渐好转至痊愈.结论 充分水化,碱化尿液,加强利尿,使用美司钠及抗病毒药预防及治疗出血性膀胱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出血性膀胱炎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防治出血性膀胱炎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本组8例中无一例发生早期出血性膀胱炎,2例发生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其中Ⅰ度1例,Ⅱ度1例,分别发生于+32 d及+37 d(回输干细胞后为"+").2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IgM均阴性.2例患者经水化、强迫利尿、碱化尿液、阿昔洛韦抗病毒、酚磺乙胺静脉滴注及黄酮哌酯解痉,其中1例输注血小板(患者当时血小板为20×109/L),经上述处理后症状渐好转至痊愈.结论 充分水化,碱化尿液,加强利尿,使用美司钠及抗病毒药预防及治疗出血性膀胱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化冰  吴琦 《海峡药学》1997,9(2):46-47
甲硝唑具有治疗滴虫、阿米巴原虫感染、抗菌及治疗溃疡病等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加。本文综述甲硝唑在消化、神经、泌尿、皮肤及其它方面的不良反应,以期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1.消化系统:1.1致毛舌陈剑云报道[1],随机选择口腔科门诊患者(无毛舌者)72例,予甲硝唑0.6g/d,分3次服,连服5d,结果:无毛舌者57例,毛舌者15例,占20.83%。停药5~10d后毛舌均自行消失。毛舌者切除增生丝状乳头活检情况:15例光镜下主要可见角化细胞和角化不全细胞,线状乳头角质明显突出及剥脱角质。1.2致…  相似文献   

19.
刘芹  崔言军 《药学研究》2020,39(9):556-558
目的 探讨阿替卡因在口腔科用药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1998-2019年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山大镜像)中口腔科使用阿替卡因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并对检索到的92例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阿替卡因在92例不良反应中,女性多于男性,3~10岁年龄段发生较多,用药后1~10 min和用药后1d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一般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注射部分溃疡形成和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 口腔科医师在用药时应详细询问病史,重视阿替卡因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徐凯  周福永 《海峡药学》2016,(8):273-275
目的 了解鹿瓜多肽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6 ~ 2015年收录的鹿瓜多肽致ADR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的ADR相关情况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结果 分析文献报道注射用鹿瓜多肽致不良反应共37例,所致ADR多集中于男性≥60岁患者中;56.76%病例ADR在用药10min内发生,为速发型过敏反应;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全部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注射用鹿瓜多肽可引起多系统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应用中应增强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