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地区的齐云山等地,品质独特,其以形美、色绿、香浓、味醇而称誉于世,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之赞语。  相似文献   

2.
易茗 《健康天地》2011,(12):79-79
<正>"只有热爱,才谈得上创新。"六安市华山名优茶开发中心所长奚得发见到记者,说到六安茶的创新,开门见山地说。据资料记载,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其中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  相似文献   

3.
席茨 《健康天地》2011,(1):25-25
<正>一把古筝,几缕清风,在玄武湖满园荷花的映衬下,品茶自然成了一件既风雅而又理所当然的事情。在玄武湖的樱苑中,一场由安徽齐山六安瓜片有限公司主办,东坡茶友会协办的以"国茶行天下,瓜片识南京"为主题的六安瓜片品茶会拉开了帷幕。茶叶也有"地域歧视"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呼莲 《健康天地》2011,(5):22-22
<正>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古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霍山产茶之记载。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的极品名茶之一。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然而经过历代演变,以后竟致失传,霍山黄芽仅闻其名,未见其茶。现时的霍山黄  相似文献   

5.
<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散发出阵阵茶香的皇朝。茶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封氏闻见记》对当时的茶叶经营情况,也有着非常形象生动的描写,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相似文献   

6.
紫缭 《健康天地》2011,(8):13-13
<正>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明清时代,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明朝时,婺源县每年进贡的茶叶2500公斤左右。"婺源绿茶"从十八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市场,乾隆年间,外销到英国;咸丰年间,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共制绿茶数千箱运往香港销售,获利极丰。"俞德盛"茶号  相似文献   

7.
边霁 《健康天地》2011,(7):34-34
<正>读《茶经》可知,中国古代的茶道,至迟在唐代中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采茶、制茶、烹茶、饮茶,都有明确的规范,非常严谨。以烹茶为例,首先要求有一套特制的茶具,包括炉、釜、碾、杯、碗等。唐代茶具陆续见有出土,长安西明寺遗址曾发现过大荼碾,西安和平门外则发现过七件银制茶盏托。唐代茶具最重要的发现是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品种较为齐  相似文献   

8.
八面来风     
《健康天地》2010,(11):12-13
<正>成都杜甫草堂首次再现唐代烹茶工艺10月3日晚,成都杜甫草堂首次再现了唐代烹茶工艺,让人大开眼界。据茶艺表演的负责人介绍,自唐代开始,饮茶风尚流行全国,迎来了"比屋皆饮"、"投钱取饮"的饮茶的黄金时代,并出现了"茶圣"陆羽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雅事,被誉为"盛世之清尚"。唐代  相似文献   

9.
<正>祖国传统医学讲究"药食同源"。许多日常食用的蔬菜和谷物本身就是药材,茶叶也不例外。在中医典籍中,茶作为单方或复方入药颇为常见。《神农本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说法,就是有关茶叶保健功效的较早记述。唐代陈藏器称"茶为万病之药",明代于慎行《谷山笔尘》也称茶能"疗百病皆瘥"。  相似文献   

10.
张禹 《保健医苑》2014,(3):31-33
<正>唐代诗人顾况在《茶赋》中说:茶能"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当发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茶能"助消化、解油腻、祛暑热、提精神"。现代研究证实,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对消除自由基有一定作用,故茶有"兴奋大脑、提神解乏、消食化积、利尿解毒、祛暑杀菌、美容抗衰、防癌防龋、减肥健体"等诸多养生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茶之为饮,始于神农"(陆羽《茶经》),至今有4700多年历史,茶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了。据史料记载,饮茶兴盛于唐代,呈现出"滂时侵俗……以为比屋皆饮"之势,自然形成了清雅别致的唐代茶文化。  相似文献   

12.
吴佳 《健康天地》2011,(2):38-38
<正>蟹粉酥香茶豆腐主要食材:豆腐茶材:六安瓜片特点: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豆腐入味胜燕窝",由此可见豆腐营养之丰富,故我们常常将豆类入食。此菜选用东北特产的黄豆、加无污染的藏川冰水自磨豆浆,辅以安徽高山绿茶,加上蟹粉来烹制豆腐,蟹粉寒性,而豆腐与茶则是温性之物,将他们进行调和,使之温寒相宜。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的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关于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说法众多的原因在于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将"荼"减一画面写成"茶",才有了现代所知的"茶"字。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神农在野外以釜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落锅中,煮好的水,其  相似文献   

14.
<正>宫廷用茶由来已久。唐代之前的宫廷茶俗大体情况是:东汉之前宫廷以茶为祭,尚无真正意义上的饮茶习俗;汉代、三国、魏晋南北朝、隋代饮茶之风传入宫廷。唐代中期以后,茶饮别开生面,推向极至,不仅前无古人,亦后无  相似文献   

15.
严民 《健康天地》2009,(10):40-41
<正>济南人喝茶的历史悠久。据唐代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早采为茶,晚采为茗……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寝,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相似文献   

16.
萧丁 《健康天地》2010,(7):28-29
<正>人生的乐趣多矣,有的爱财,有的喜色,有的游山,有的玩物,有的高雅,有的低俗。我有一友,常说"平生无所好,唯爱烟酒茶。"我的生活单调,烟也不会,酒也不爱。因为饮酒伤肝,吸烟伤肺。只有喝茶,有益无害。每日三杯两盏,靠它伴我书台。小时候就从课本中得知我国名茶的产地:西湖的龙井,黄山的毛峰,太湖碧螺春,六安毛尖茶。这几十年,茶倒是吃过不少,唯独六安毛尖从未尝过。终于机  相似文献   

17.
分茶雅趣     
正分茶,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代茶艺,即以开水注入茶碗之技艺,又称茶百戏、汤戏、茶戏、水丹青等。玩时,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使茶乳幻变成图形或字迹。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使茶、水在兔毫盏中相遇,茶汤中便幻变出怪怪奇奇的文字、图像和画面来,有如淡雅的丹青,或似劲疾的草书,令人叹为观止。"分茶"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止行于明代。早在北宋初年,历任礼、刑、户三部尚书的陶谷在  相似文献   

18.
袁艺 《健康天地》2010,(5):72-73
<正>唐代以前,"茶"字还没有出现,那时,茶的名称五花八门。《诗经》中有"荼"字,《尔雅》称茶为"槚",《方言》称"蔎",《晏子春秋》称"茗",《凡将篇》称"荈",《尚书·顾命篇》称"诧"。另外,还有一些别称,如水厄、酪奴等等,其中以荼字为茶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9.
茶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我国还常被当作药物使用。古代传说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与中医药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茶为万病之药。”明代于慎行在《毂山笔尘》中也认为茶“疗百病皆瘥”。 茶最早被收载于唐代的《新修本草》,列为本部中品,正文45字,注文50字,现照录于  相似文献   

20.
<正>《红楼梦》四十一回贾母在栊翠庵品茶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这"老君眉",被懂茶又识得茶趣的曹雪芹往《红楼梦》中这么一写,竟成了万人瞩目的茶事了!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嗜茶者,在追寻它的足迹?不知又有多少人在品味着曾被贾母享受过的"老君眉"?我也效法过。但是,当我每次看到红学家告诉我不同的"老君眉"时,我又茫然了。听父辈说,君山银针就是"老君眉"。所以每年春天都要买几两喝。随意翻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红楼梦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