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肿瘤不同阶段与血瘀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以肿块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微瘕”、“积聚”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虽病因多端,但其病机主要是气滞而导致血瘤内结。来·《圣济总录》中记载有:“瘤之为义,流滞而不去也。”反映了恶性肿瘤与血瘀证关系非常密切。通过实验室检查证实: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凝固性增高和特异性新技术显示血管阻塞等,与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相一致。且其血液的高凝状态随着癌细胞不断生长、浸润、转移,而渐呈增高趋势。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膜微粘度明显高于健康人,即患者的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紫草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瘤重、红细胞膜流动性和带3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探针DPH标记法测定红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P,计算微黏度(η)与膜脂流动性(LFU);电泳法测定红细胞膜带3蛋白含量。结果:紫草多糖中剂量组抑瘤率达43.05%;且各剂量组对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带3蛋白均有影响,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结论:紫草多糖通过影响荷瘤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和带3蛋白恢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龙葵碱对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宇彬  万梅绪  高世勇  邹翔 《中草药》2007,38(3):412-414
目的探讨龙葵碱对S180及H22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观察S180荷瘤小鼠和H22荷瘤小鼠的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能力,采用DPH荧光探针,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荧光偏振度(P),并计算膜的微黏度(η)研究红细胞膜脂流动性(LFU)。结果龙葵碱能升高S180和H22荷瘤小鼠的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花环率,提高两种荷瘤小鼠的红细胞膜的流动性。结论龙葵碱可能是通过提高两种荷瘤小鼠的红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恢复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为了进一步阐明血瘀证的本质,我们探讨了红细胞膜流动性与血瘀证的关系。 我们选择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后遗症患者47例,中医辨证均属血瘀证。其中气虚血瘀型17例,气阴两虚血瘀型7例,痰热血瘀型9例,气滞血瘀型7例,痰浊血瘀型7例。 健康对照组31名,其中青年组17名,老年组14名(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静脉取血,枸橼酸钠抗凝,离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健康人及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的一般形态及聚集形态。发现血瘀证患者血小板在一般状态下伪足形成及细胞表面变化较多,粘附及聚集性增强;加入ADP后形成的聚集体也较健康人为大,细胞膜的融合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应用荧光偏振光技术对36例瘀症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和21例无瘀健康人的红细胞膜脂区微粘度进行比较,并用医学统计多因子逐步回归分析法对36例 ICVD 患者的微粘度与血液系统中16个血浆和全血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瘀症 ICVD 患者的红细胞膜脂区微粘度(3.55±0.21泊)明显高于无瘀健康人(2.770±0.12泊),P<0.001。(2)TCVD 患者的红细胞膜脂区微粘度与同时测定的红细胞电泳时间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最为相关,前者呈正相关,而后者呈负相关。提示增加红细胞膜表面的流动性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对防治 ICVD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脾虚证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脾虚证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临床研究赵建明,赵淑媛本研究应用荧光偏振光技术观察了53例脾虚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旨在从分子水平揭示脾虚证的本质。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采用“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1)。53例患者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3...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中药冠心十二汤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循环血中红细胞变形性(RCD)、红细胞膜脂质流动性(LFU)及红细胞膜电学(membraneelectricity)变化。结果表明,患者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ηbh)和红细胞刚性指数(ERI)在治疗前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红细胞膜LFU、红细胞电泳率(EPM)也较正常人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ηbh和E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红细胞膜LFU和红细胞EPM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心病血瘀证与hs-CRP及s ICAM-1的相关性,从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性探讨冠心病血瘀证的病理本质。方法:选择2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32例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及30例健康人,根据其hs-CRP、s ICAM-1检测结果,研究其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各证型患者血液中hs-CRP和s 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其中以血瘀证患者hs-CRP和s ICAM-1水平最高(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性病变过程可能在冠心病血瘀证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应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6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血瘀证37例,痰浊证31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同时观察健康人62例以作对照。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的血液流变性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共同之处为全血比粘度(低切变速度下)和血浆比粘度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清甘油三脂增高。而血瘀证血液呈高度“浓、粘、聚”状态,全血比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更甚,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痰浊证血液流变学改变反映了痰浊阻滞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血浆比粘度和血清甘油三脂的增高。此为冠心病辨证分型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