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测汇集白膜层(BC)法制备的洗涤汇集血小板(洗涤汇集BC—PC)的临床输注效果。方法400ml/袋新鲜全血在4~6h内分离出的BC在22℃静置过夜,6袋同血型的BCs混合制备的混合BC—PC再用生理盐水洗涤,制备的洗涤混合BC—PC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含量和红细胞残留量、用Nageotte白细胞计数板测定白细胞残留量,用比浊法测定最大聚集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CD4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同时检测洗涤产品的pH值和血浆蛋白清除率;通过测定输注洗涤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值(CCI)来确定血小板的输注效果,针对有输血性过敏反应史或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输注洗涤血小板后是否发生输血性不良反应来确定纠正输血性不良反应的效果。结果患者输注洗涤血小板后1h CCI〉10占87.5%,没有发生输血性不良反应。结论患者输注洗涤汇集血小板能够达到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和纠正、预防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血性过敏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他输血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洗涤混合血小板的质量和部分体外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混合白膜层(BC)法制备的洗涤混合血小板(洗涤混合BC-PC)的质量和体外功能,为临床应用提供质量依据。方法400ml/袋新鲜全血在4~6h内分离出的BC在22℃静置过夜,6袋同血型的BCs混合、制备成BC-PC,用生理盐水洗涤,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该洗涤混合BC-PC的血小板含量和红细胞残留量、用Nageotte白细胞计数板测定白细胞残留量、用比浊法测定最大聚集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CD4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并测定该制品的pH值和血浆蛋白清除率。结果血小板含量≥2.5×1011/袋,白细胞的残留量达到106/袋,血浆蛋白清除率≥98%,胶原蛋白诱导的最大聚集率>90%,CD62p阳性表达率平均为19.52%。结论生理盐水洗涤混合BP-PCs的质量符合单采血小板和洗涤红细胞的标准,具有较好的聚集功能,洗涤并未加强血小板的活化,可以用于临床输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膜回浆法(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血细胞分离机(Trima)制备的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活化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BC和Trima制备的血小板在5d保存期内血小板表面CD62P和血浆可溶性cD62P(scD62P)的表达。结果在O~5d的保存期内,两种方法制备的血小板表面CD62P和血浆sCD62P的表达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增加;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CD62P阳性率和血浆s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Trima制备的单采血小板。结论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活化程度高于Trima制备的单采血小板,其制备工艺需改进,以减少血小板活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手工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法)和白膜法(BC法)2种。BC法制备的血小板被欧洲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其优点在于:白细胞含量少、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表达率及糖分解率显著降低、pH保持恒定等。目前,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的辐照、过滤、洗涤、病毒灭活、冰冻保存已成为输血界研究的焦点。血小板膜微粒衍生物的制备研究也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在血小板添加液(PAS)中保存可节约血浆资源,减少由血浆引起的过敏及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肺损伤(TRALI)等输血不良反应,有益于ABO不相容性血小板输注,便于血小板制品的病原体灭活。为此,研发能维持血小板良好保存质量的新型PAS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PAS中含有枸橼酸盐、乙酸盐、磷酸盐、钾离子、镁离子十分必要,最新一代PAS-PASⅢM、Composol含有大部分或所有这些化学成分。白膜法或单采来源的血小板浓缩液(PCs)在含70%甚至80%的PAS中保存后,能维持良好的体外质量,为PAS在血站中的常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汇集白膜层方法制备的血小板保养液悬浮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保存期间的抗低渗休克(HSR)能力。方法用汇集白膜层(BC)方法制备的、用血小板保养液(第3代改良型血小板添加液,PAS-ⅢM)和部分血浆悬浮的汇集血小板(PAS-ⅢM汇集BC-PC),分别在22℃和4℃条件下延时保存21d(试验组),同一样本分别用蒸馏水和血浆按1∶1.5比例稀释,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贮存条件、不同贮存时段的PAS-ⅢM汇集BC-PC透光率。通过公式(TMAX-T10)/(TMAX-TP)×100%计算HSR恢复率。测定结果与血浆悬浮单采血小板(对照组)的HSR恢复率相比对。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第1天的测定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两种贮存条件的PAS-ⅢM汇集BC-PC每天的HSR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均低于对照组对应的3—7d、高于对照组对应的10—21d的测定结果;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SR逐渐减弱,在1—10d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SR恢复率在40%—70%。结论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HSR是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PAS-ⅢM汇集BC-PC在两种贮存条件下保存10d仍具有较好的抗低渗能力。  相似文献   

7.
梁芬  李小梅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12):890-890
目前,浓缩血小板广泛应用于出血性疾病和肿瘤治疗及心脏外科病人,血小板浓缩液(PC)中的血小板质量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十分重要。1996~1997年,笔者采用了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PC法)和白膜回浆法(BC-PC法)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分别是780u和850u,现就两种制作方法进行比较。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大容量低温冷冻离心机(美国贝克曼J6-HC)、密闭采用连袋(由上海市血液中心生产)。1.2制备方法1.2.1PRP-PC法:(1)采用采集后4~6小时内的全血(内含ACD保养液)。全血采集要求一针见血,血流呈一直线,采4O0ml全血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作添加液(PAS)汇集多人份混合血小板的可行性。方法从400ml全血中分离白膜层(BC),容量40~45ml,于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00ml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稀释白膜,稀释后的白膜在温度22℃±2℃的离心机中,以900r/min离心10min。上层富含血小板悬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转移到血小板保存袋内,即制备成1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结果共制备10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其容量、血小板含量、WBC混入量、RBC混入量分别为:(293±22)ml、(3.01±0.29)×10^11、(1.1±0.2)×10^6、(5.9±1.3)×10^3。保存8d后的pH、低渗休克反应率(HSR)、形变能力(ESC)、CD62P表达率、AnnexinV结合率分别为7.10±0.05、(65.6±7.1)%、(7.1±1.6)%、(27.4±3.3)%、(12.0±1.4)%。结论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作为添加液汇集血小板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白膜回浆法和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输注血小板对白血病、DIC等疾病引起的出血有肯定的治疗作用。血小板浓缩液(PC)中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临床输注效果十分重要。传统上,由全血制备用于临床输注血小板的方法为富血小板血浆法(PRP-PC法);近年来欧洲以及国内一些单位采用了白膜回浆法(BC-PC法)。本文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董俐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64-2865
HSR是反映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指标^[1-3],笔者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HSR,采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并汇集和过滤去除白细胞,在(22±2)℃震荡保存,分别在过滤前、过滤后和保存5d的不同时段进行了HSR测定,用以评价滤器及保存时间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去白膜层(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和通过单采单一供者(SD)制备的PC的临床效果,也研究了在保存期内的变化和一系列临床使用状况。32例血液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初次单采血小板与多次单采血小板的初筛结果,并分析原因。方法通过对173名初次单采血小板者与247名多次单采血小板者的初筛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脂肪血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初次单采血小板者与多次单采血小板者的初筛的不合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LT、HBsAg、脂肪血、PLT的不合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Hb/Hct的不合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次单采血小板暂缓者再次初筛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初次单采血小板暂缓者再次初筛的合格率。结论初次单采血小板暂缓者未得到有效的干预。加强单采血小板的宣传教育,合理干预,充分利用血液资源,建立固定的单采血小板队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地市级血站血小板成分血制备效率现状,为地市级血站优化血小板成分血制备模式,不断提高制备效率和供应能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24家地市级血站2017—2020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单采血小板时同步单采血浆的人次数、每一单采程序采集单采血小板的平均单位数、单采血小板报废率、过期单采血小板量和单采血小板发放量;收集浓缩血小板制备量、过期浓缩血小板量、浓缩血小板合格量和浓缩血小板发放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公式计算血小板成分血制备量、血小板成分血制备效率等。结果 24家地市级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2.23%,占血小板成分血的比例为99.80%;每一单采程序采集单采血小板的平均单位数为1.75成人治疗量,仅有5家血站在2019~2020年期间单采血小板时同步单采血浆;单采血小板报废率为0.28%,其中过期报废率为0.007%。浓缩血小板制备1621.2成人治疗量,浓缩血小板过期报废率为13.03%。血小板成分血制备效率97.56%,其中单采血小板制备效率97.61%;浓缩血小板制备效率74.43%。结论 地市级血站血小板成分血供应能力地区...  相似文献   

14.
采集后6小时与72小时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制品的多项质量参数,为冰冻单采血小板的制备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美国产Trima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全密闭7d保存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分别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为冰冻血小板制品,1周后复苏留样,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PLT,MPV,PCT,PDW)、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P选择蛋白、PF3A、PF4、pH值、血块收缩试验(血浆法)。结果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单采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条件下,PF3A均保持了良好的PF3活性,单采血小板在常规或冰冻保存条件下,PF4及P选择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单采血小板在常规保存3d内,粘附功能和血块收缩试验没有明显变化,而冰冻保存的单采血小板这两项指标呈明显减退现象,血小板的活力下降明显。结论以美国产Trima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全密闭7d保存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分别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制品,两者的体外指标分析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且都能有效的改善和控制急性大出血患者的出血倾向,用于抢救急性大出血患者疗效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Ringwald  J  Walz  S  Zimmermann  R  洪缨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6,29(3):279-282
与血浆保存的浓缩血小板(PC)相比,血小板保存液(PAS)保存的PC具有的优点是减少了血浆含量,从而减少过敏和发热输血反应,适合ABO血型不相配的血小板输注,使更多的血浆可用于蛋白分离。近米,病原体灭活的可能性更增加了使用PAS保存PC的兴趣,因为PC中血浆含量少,是一些病原体灭活方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58例分别输注浓缩血小板(手工法)与单采血小板(APC)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均测定1h、24hPLT,纠正计数指数(CCI),血小板回升率。结果与输注浓缩血小板比较,输注单采血小板后的病例CCI及回升率升高显著。结论 临床输注单采血小板优于输注浓缩血小板,APC输注可显著降低血小板低下患者的出血概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两种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一种是用常规的方法从富含血小板血浆制备PC(PRP-PC),另一种为BC-PC,制备方法为:四联袋采集2小时内的血单位,以5000×g离心5分钟.将白膜层(BC,红细胞-血浆界面间约25ml,含8%的红细胞、60%的白细胞和80%的血小板)挤入子袋,然后断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离心力对制备浓缩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多联袋ACD-B采集抗凝全血400 m l,以不同的离心力制备浓缩血小板,测定用离心法制备浓缩血小板过程中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结果在1000×g 9 m in轻离心组、4650×g 6 m in重离心组、BC-PC法组及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组与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离心法制备浓缩血小板过程中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表明离心力对血小板功能有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改良白膜法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改进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方法,提高血小板制备质量。方法在白膜法的基础上,延长血小板解聚时间,汇集多人份白膜层,第2次离心时采用二元无聚梯度离心原理,收集血小板。结果7份按本法制备的汇集浓缩血小板(10U/袋),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及白细胞、红细胞混入量、容量分别为(2.90±0.32)×10^11、(66±4)%、(4.2±1.9)×10^8/袋、(7.2±2.3)×10^9/袋、250~300ml。结论本法制备的手工血小板回收率较高,质量指标全部超过全血和成分血国家质量标准,适宜血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输注是现代医学一个重要治疗手段,但多因血小板的保存期短、不能大量库存而不能保证临床随用随取,多年来输血界一直在寻求延长血小板保存期的方法.PAS-ⅢM保存汇集血小板的研制成功将延长血小板保存期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我们就汇集血小板制备方法的起源与发展、国内外临床应用血小板的现状、PAS-ⅢM延长血小板贮存期的原理、PAS-ⅢM汇集血小板的制备工艺、特点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