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脊髓(L4-5)兴奋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术前30 min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20 μl,Ⅲ组术后30 min鞘内注射新斯的明10μg(10 μl),Ⅳ组术前30 min鞘内注射新斯的明10 μg(10μl)。按Brennan法制成大鼠足底切口疼痛模型,以累计疼痛评分确定疼痛行为。应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结果Ⅱ组累积疼痛评分高于Ⅰ组(P<0.01),Ⅲ组和Ⅳ组累计疼痛评分低于Ⅱ组(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脊髓Asp、Glu含量升高(P<0.05),Ⅲ、Ⅳ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和Ⅳ组Asp、Glu含量低于Ⅱ组(P<0.05);Ⅲ组与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鞘内注射新斯的明的镇痛作用可能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鞘内(IT)吗啡对脊髓一氧化氮(NO)/环鸟苷酸(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组I);术前30minIT0.9%氯化钠20μl组(组Ⅱ,对照组);术后30minIT吗啡5μg组(组Ⅲ,术后吗啡治疗组)和术前30minIT吗啡5μg组(组Ⅳ,术前吗啡治疗组)。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疼痛模型,以累积疼痛评分确定疼痛行为。在术后2h断头取腰段脊髓,以分光光度法测定NOS活性、NO产量;放射免疫法测定cGMP含量。结果:术后吗啡治疗组和术前吗啡治疗组大鼠的累积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对照组,脊髓的NOS活性、NO产量和cGMP含量均较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术前吗啡治疗组的脊髓NOS活性、NO产量和cGMP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O.01)。上述指标两用药组比较以及用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结论: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术前IT吗啡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NO/cGMP信号转导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对大鼠脑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氯胺酮对大鼠不同脑区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产量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物氯胺酮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1和氯胺酮100mg.kg^-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OS活性和NO产量,放射免疫法测定CGMP含量。结果:大鼠氯胺酮100mg.kg^-1ip能明显抑制小脑,大脑皮层、海马的NOS活性,并明显减少上述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术前或术后鞘内注射新斯的明(NEO)对脊髓背角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在鞘内置管成功5天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只。I组为假手术组;Ⅱ组在术前30min鞘内注射0.9%NaCl;Ⅲ和Ⅳ组分别于术后或术前30min鞘内注射NEO10μg.用累积疼痛评分法测定疼痛程度;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法显示脊髓NOS阳性神经元。结果:Ⅲ组和Ⅳ组的累积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Ⅱ组。但Ⅲ组与Ⅳ组组同比较无明显差异。Ⅱ组手术侧脊髓背角浅表面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多于对侧及I组。与Ⅱ组比较。Ⅲ组和Ⅳ组相同部位的NOS阳性神经元均明显减少。尤以Ⅳ组减少为显著。而NEO用药组(Ⅲ组和Ⅳ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术前或术后鞘内注射NEO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同时脊髓背角NOS的表达明显减少,尤以术前用药组为显著。提示鞘内NEO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NO有关。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对大鼠脑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异丙酚对大鼠脑一氧化氮(NO)/环鸟苷酸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或异丙酚100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NO产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组织cGM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ip异丙酚100mg/kg不但明显抑制小脑,海马和大脑皮层NOS活性,而且显著减少上述脑区NO产量和cGMP含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蛛网膜下腔给予新斯的明,观察大鼠伤害性行为学反应、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改变,旨在探讨新斯的明(NeO)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1.实验试剂 新斯的明(中国上海谊信制药批号000801),c-fos一抗(北京中山)。 2.研究对象选取健康体重200~250 g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其中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S组),福尔马林组(F组),实验组:新斯的明.福尔马林组(NeF组),各组鞘内分别给予NS,NS,Neo,(其中NS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抗伤害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福尔马林(F组)和新斯的明福尔马林组(NeF组)。F组给予5%福尔马林100μl,足底注射,NeF组在同F组处理前鞘内给予新斯的明(Neo)。在福尔马林处理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并检测大鼠脊髓Fos的表达。结果 NeF、组的缩腿舔爪时间、脊髓的Fos表达显著短于或弱于F组。结论 新斯的明能抑制大鼠脊髓背角Fos的释放,可能是其产生抗伤害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鞘内注射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NEO)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产生明显的抗伤害作用和超前镇痛作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这种抗伤害作用主要与毒蕈碱(M)受体兴奋有关,但是与何种受体亚型有关尚无定论。本研究拟通过观察鞘内注射M受体亚型拮抗剂对大鼠切口疼痛模型鞘内注射NEO超前镇痛效应的影响,探讨M受体亚型在切口痛大鼠鞘内注射NEO超前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还年来鞘内注用新斯的明对伤害性刺激的拮抗作用(简称抗伤害作用)进行综述,认为鞘内新斯的明不仅能产生确切的抗伤害作用,并能增加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可乐定和阿片类药吗啡的镇痛效应,同时还初步了临床应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鞘内新斯的明对伤害性刺激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年来鞘内注用新斯的明对伤害性刺激的拮抗作用(简称抗伤害作用)进行了综述,认为鞘内新斯的明不仅能产生确切的抗伤害作用,并能增加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可乐定和阿片类药吗啡的镇痛效应。同时还初步介绍了临床应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鞘内吗啡对切口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研究鞘内(IT)吗啡对切口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SP)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只)假手术组(组Ⅰ)、术前30min IT 0.9%氯化钠20μl组(对照组,组Ⅱ)、术后30min IT吗啡5μg组(组Ⅲ)和术前30min IT吗啡5μg组(组Ⅳ).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疼痛模型,以累积疼痛评分确定疼痛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SP免疫反应(SP-LI).结果组Ⅲ和组Ⅳ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组Ⅱ(P<0.01).组Ⅱ大鼠术侧脊髓背角浅层SP-LI物质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组Ⅰ及对侧(对照组0.62±0.07,假手术组0.40±0.09,P<0.01);与组Ⅱ比较,组Ⅳ的大鼠术侧脊髓背角浅层SP-LI物质积分光密度(0.37±0.06)明显降低(P<0.01),但两用药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术前IT吗啡的抗伤害作用与其抑制SP在脊髓背角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IT)氯胺酮对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损伤大鼠(CCI)脊髓背角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假手术组(组Ⅰ);CCI组(组Ⅱ);氯胺酮组:于术前30min、术后1、2、3d分别IT氯胺酮12.5μg(组Ⅲ)、50μg(组Ⅳ)、100μg(组Ⅴ)、300μg(组Ⅵ)。按Bennett法制作CCI模型,以von-Frey filaments测定触痛及冷刺激反应,术后14d断头取腰段脊髓,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脊髓背角NOS活性。结果 与组Ⅰ相比,术后第7、14天组Ⅱ、组Ⅲ痛阈下降,冷刺激反应升高(P<0.05或0.01),组Ⅳ、Ⅴ、Ⅵ痛阈及冷刺激反应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组Ⅱ比较,组Ⅳ、Ⅴ、Ⅵ的痛阈升高,冷刺激反应下降(P<0.05或0.01)。与组Ⅰ相比,组Ⅱ、Ⅲ脊髓背角NOS活性升高(P<0.01),而组Ⅳ、Ⅴ、Ⅵ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组Ⅱ比较,组Ⅳ、Ⅴ、Ⅵ髓背角NOS活性明显下降(P<0.01)。组Ⅲ、Ⅳ、Ⅴ、Ⅵ痛阈、冷刺激反应和NOS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N0/NOS系统参与了CCI大鼠痛敏的形成,此过程与NMD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PSD-93反义寡核苷酸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生理盐水组(C组);C7脊神经压迫+生理盐水组(N组);C7脊神经压迫+PSD-93误义寡核苷酸10μg组(M组);C7脊神经压迫+PSD-93反义寡核苷酸10μg组(A组).N组、M组和A组采用60 g微血管夹压迫大鼠右侧C7脊神经15 min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经枕骨大孔鞘内置管至颈膨大处.术毕当日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4 d.于术前2 d(T0)、术后1、3、5和7 d(T1-4)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7 d处死大鼠取C7段脊髓,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压迫侧脊髓PSD-93蛋白和nNOS的表达.结果 与T0时比较,N组和M组各时点机械痛阈及热痛阈降低(P<0.05);与C组比较,N组和M组各时点机械痛阈及热痛阈降低,N组、M组和A组脊髓背角PSD-93蛋白和nNOS表达上调(P<0.05);与N组和M组比较,A组各时点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升高,脊髓背角PSD-93蛋白和nNOS表达下调(P<0.05).结论 鞘内注射PSD-93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nNOS表达,nNOS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可能受PSD-93蛋白调节.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一氧化氮/环鸟苷酸(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90~210 g,随机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电针组(E组)于CCI后11~17 d时采用穴位神经刺激仪进行电针刺激,刺激大鼠术侧委中穴与环跳穴,刺激频率2 Hz,波宽0.6 ms,起始电流强度1 mA,每10 min递增1 mA,刺激时间30 min,1次/d.于CCI前(基础状态)、CCI后10、16 d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CCI后10 d时痛阈低于基础痛阈的30%为模型制备成功.CCI后17 d时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脊髓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背角nNOS和iNOS的表达,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脊髓NO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脊髓cGMP含量.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NP组和E组CCI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1);与CCI后10 d时比较,E组CCI后16 d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升高(P<0.01);与S组比较,NP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脊髓tNOS、nNOS活性、NO和cGMP含量升高,nNOS表达上调,E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组比较,E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脊髓tNOS和nNOS活性、NO和cGMP含量降低,nNOS表达下调(P<0.05或0.01).3组脊髓iNOS活性和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与抑制脊髓NO/cGMP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50g~28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组)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10μl后,吸人1.4%异氟烷5 min,不制备模型;切口痛组(IP组)、加巴喷丁50μg组(G组)、吗啡2.5μg组(M1组)和吗啡5μg组(M2组)于制备切口痛模型前30 min分别鞘内注射ACSF10μl、加巴喷丁50μg、吗啡2.5μg和5μg;加巴喷丁50μg+吗啡2.5μg组(G+M1组)于制备模型前30 min鞘内注射加巴喷丁50μg和吗啡2.5μg.模型制备后2 h时测定术侧机械缩爪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TWL).结果 与S组比较,IP组、G组、M1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G+M1组和M2组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组比较,G+M1组和M2组大鼠MWT升高,TWL延长(P<0.05),G组和M1组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M1组比较,G组和M1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结论 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可增强吗啡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280 g,采用结扎坐骨神经干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Ⅰ组及Ⅱ组暴露坐骨神经干,分别于术后1 d开始鞘内注射选择性nNOS抑制剂7-NI 60 μg[溶于20%二甲基亚砜(DMSO)]10μl)、20%DMSO 10μl,1次/d,连续6d;Ⅲ组及Ⅳ组制备CCI模型,分别于术后1 d开始鞘内注射7-NI 60μg(溶于20%DMSO 10μl)、20%DMSO 10 μl,1次/d,连续6 d.分别于CCI前1 d、CCI后1、3、5、7 d时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于CCI后7 d,各组分别取5只大鼠,取术侧L_(4~6)背根神经节,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n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Ⅰ组和Ⅱ组比较,T_(1~4)时Ⅲ组和Ⅳ组术侧后肢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5),背根神经节nNOS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调(P<0.05);与Ⅲ组比较,T_(1~4)时Ⅳ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背根神经节nNOS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脊髓nNOS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吗啡对切口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Ⅰ组)、对照组(Ⅱ组)术前30 min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20μl,术后吗啡治疗组(Ⅲ组)、术前吗啡治疗组(Ⅳ组)分别于术后和术前30min鞘内注射吗啡5μg(10 μl)。所有大鼠均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疼痛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PKCγ的表达。结果 Ⅱ组术侧脊髓背角PKCγ-IR表达高于非术侧及Ⅰ组(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脊髓背角PKCγ-IR表达降低(P<0.05或0.01),而Ⅲ组、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鞘内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的PKCγ-IR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新斯的明鞘内给药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月龄1月,体重200~250 g,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致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术后5 d行鞘内置管,取鞘内置管成功的SNI大鼠40只,恢复2 d后行鞘内给药.随机分为4组(n=10):SNI组、新斯的明组(N组)、阿托品+新斯的明组(A+N组)和美加明+新斯的明组(M+N组).SNI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N组鞘内注射新斯的明10μg,A+N组和M+N组分别于鞘内注射阿托品10μg或美加明10μg后5min鞘内注射新斯的明10μg.分别于造模前2 d(基础状态)、造模后即刻(T_1)、1 d(T_2)、3 d(T_3)、5 d(T_4)、新斯的明给药前即刻(T_5)、给药后15 min(T_6)、30 min(T_7)、45 min(T_8)、60 min(T_9)时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测定机械痛阈,并确定给药后机械痛阈最高点,在机械痛阈最高点时另取5只大鼠麻醉后取脊髓,镜下计数阳性脊髓小胶质细胞.结果 与SNI组比较,N组给药后各时点机械痛阚升高,T_6时达峰值,A+N组和M+N组给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升高,N组和A+N组术侧阳性脊髓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P<0.05),M+N组术侧阳性脊髓小胶质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A+N组和M+N组给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降低(P<0.05).结论 新斯的明鞘内给药可抑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其机制与激活N胆碱能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