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观察了M-CSF预处理、IFN-γ预处理、长程培养及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sevirus,NDV)刺激4个因素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产生IFN-α水平的影响,采用生物活性法检测IFN-α。结果表明:单独使用M-CSF不能诱生IFN-α;单独使用IFN-γ或单独使用NDV均只诱生较低水平IFN-α,只有M-CSF+IFN-γ+NDV或IFN-γ+NDV联合使用方可诱生较高水平的IFN-α,并且发现Mο、-Mφ长程培养也是向高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人血Mο、-Mφ在适当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诱发较高水平的IFN-α  相似文献   

2.
孙路虹  季晓辉 《现代免疫学》1998,18(5):287-288,294
一般认为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在体外诱生IFN-α较为困难,本文试图找到适合的培养条件,使Mo-MΦ系能在体外诱生IFN-α。结果显示;经M-CSF长期预处理和IFN-γ的短期预处理或单用IFN-γ短期预处理后,NDV刺激均能使人外周血Mo-MΦ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α,U937细胞只能产生低水平的IFN-α。  相似文献   

3.
应用改良型TNF-α(I-TNF-α)和IFN-γ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Х)诱生一氧化氮(NO),并观察对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IFN-γ可激活小鼠腹腔MХ产生小量NO,并伴随产生低度细胞毒活性,尤其是对经IFN-γ处理的靶细胞(γ-L1210细胞)为显著。单用I-TNF-α刺激的MΦ,诱生NO不显著或微量,对靶细胞也无明显细胞毒作用。但I-TNF-α(100ng/ml)和IFN-γ(50U/  相似文献   

4.
CMP促诱生IL—2,TNF—α,IL—6,IFNγ/α效应和产品中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吉成 《免疫学杂志》1998,14(3):194-197
用羧甲基茯苓多糖(CMP)预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在以PHA和ConA为主的复合诱生剂诱导培养24、36、48、72h采样检测的促诱生组TNF-α、IL-2、IL-6、IFNγ效价(x±s)分别为456.1±24.2,475.6±185.7,7433±1189.9,5583.0±535.5IU/ml,分别比无CMP的常规诱生组效价高1.5,3.8,1.8,1.4倍;在以NDV-F病毒为诱生剂诱导培养22h采样,并经酸化和中性化后检测的IFN-α效价可达21274.2±5523.0IU/ml,比无CMP的常规诱生组高1.2倍,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CMP对上述五种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促诱生效应。此外,还采用CMP促诱生技术,对TNF-α、IL-2、IL-6、IFNγ和IFN-α细胞因子进行了中试,提出了低成本、高效益的中试工艺路线,有待于在制备天然细胞因子的细胞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球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甲状腺细胞培养方法,研究α-干扰素(IFN-α)、γ-干扰素(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甲状腺细胞生成甲状腺球蛋白(Tg)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在10^-3~10^3u/ml的浓度范围内,IFN-α、IFN-γ及TNF-α均可显著抑制甲状腺细胞基础状态下Tg的分泌;IFN-α不影响TSH的刺激效应,但IFN-γ和TNF-α对TSH诱导的Tg释放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低浓度时(10^  相似文献   

6.
采用甲状腺细胞培养方法,研究α-干扰素(IFN-α)、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甲状腺细胞生成甲状腺球蛋白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在10^-3-10^3u/ml的浓度范围内,IFN-α、IFN-γ及TNF-α均可显著抑制甲状腺细胞基础状态下Tg的分泌;IFN-α不影响TSH的刺激效应,但IFN-γ和TNF-α对TSH诱导的Tg释放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氏深度时(10^-3-1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患者五项细胞免疫学指标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正  王艾丽 《现代免疫学》1996,16(6):361-362
对35例食管癌(EC)患者和30例正常人(NC)的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外周血诱生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EC患者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增多(P<0.06),CD4+/CD8+细胞比值降低(P<0.05);sIL-2R明显增高(P<0.01);外周血诱生IFN-γ降低(P<0.05);血浆TNF-α升高。表明,上述指标对判断、分析E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病变程度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HBV携带者IFN—γ的诱生和TNF—α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放射量度分析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了68例长期HBV携带者PBMC诱生TNF-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表明:①HBV无症状携带者和肝炎携带者诱生IFNα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或0.01);②肝炎携带者血清和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和无症状携带者,而无症状携带者诱生TNF-α的含量又比对照组低;③各组的IFN-γ和TNF-α之间相关性检验无显著意义。提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了31例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生IL-2、IFN-γ及TNF-α活性,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探讨了脑囊虫病人在子的变化及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脑囊虫病患者PBMC体外诱生的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而患者PBMC体外诱生的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脑囊虫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研究了P物质和生长抑素在体外对美洲商陆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0.1~10μmol/L SP对5,2.5及1.25μg/mlPWM诱生的IFN-γ效价有明显增高作用,但0.001~1μmol/L SP对10μg/mlPWM诱生IFN-γ没有影响。与SP相反,0.1~10μmol/LSOM可显著降低1,0.5及0.25μg/ml PWM诱生的IFN-γ效价。用5、2.5  相似文献   

11.
当前,α-干扰素(α-IFN)是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唯一有效药物,在影响α-IFN治疗反应的诸多因素中HCV基因型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应用α-IFN治疗HCVⅡ型和Ⅲ型感染者,从治疗后血清HCVRNA阴转为疗效判断指标,从而探讨α-IFN...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γ干扰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对48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IFN-γ水平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IFN-γ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γ的诱生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推测其IFN-γ系统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缺陷,这或许与造成HBV慢性感染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了31例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生IL-2、IFN-γ及TNF-α活性,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探讨了脑囊虫病人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脑囊虫病患者PBMC体外诱生的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而患者PBMC体外诱生的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脑囊虫病患者的CD+4Th1细胞呈低应答状态,脑囊虫病患者过量产生的TNF-α可能是造成脑囊虫病的免疫病理损害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欣  李杰 《免疫学杂志》1997,13(4):254-257
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免疫对AA发病的影响,阐明细胞因子在AA患者中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法对38例AA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G-CSF,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改良APAAP法观察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表达,结果AA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  相似文献   

15.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HPBL分泌IL—2,TNF,IL—6,IFN—γ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CMP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24、36、48、72h采样检测的IL-2、TNF、IL-6、IFN-γ效价分别可达13.6±4.3,41.9±2.0,1837.4±464.3,1037.9±211.0U/ml,分别比无CMP的细胞培养对照组的效价高0.8,7.4,0.5,10.9倍(P<0.01),说明CMP具有IL-2、TNF、IL-6、IFN-γ的诱生剂功能。由CMP预处理HPBL后经PHA和/或ConA促诱生组的IL-2、TNF、IL-6、IFN-γ效价分别比无CMP的PHA和/或ConA刺激的相应常规诱生组高1.2~2.8,0.5~1.1、0.5~0.8、0.4~0.6倍(P<0.01),尤以CMP+PHA+ConA促诱生细胞因子效果最佳(P<0.01),说明CMP又具有IL-2、TNF、IL-6、IFN-γ促诱生效应。  相似文献   

16.
新型人干扰素α1c的纯化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一种新型的人IFNα1c。方法首先建立了表达和纯化IFNα1c的实验室生产流程。根据干扰素的抗病毒、抗细胞增殖以及免疫调节特性,体外测定这种IFN的生物学活性。结果ELISA和Western免疫印迹均证实,表达产物具有干扰素的免疫反应性。VSV-WISH系统的抗病毒测活表明,表达的 IFNα1c(3. 2 × 107)的抗病毒活性较 IFNα1b(1. 0 × 107- 1. 8 × 107)略高;而抗 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则与后者相当。此外IFNα1c还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本系统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人IFNα1c。这种高比活性的干扰素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侯选者。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甲状腺细胞单层培养及标记免疫分析法,对比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正常与Graves病(GD)甲状腺细胞生成cAMP的影响,结果显示:(1)基础状态下,10^-3、10^-1和10u/ml的IFN-α可刺激正常甲状腺细胞产生CAMP,刺激强度随IFN-α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当试验剂量达10^3u/ml时,CAMP的生成量与无刺激的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此浓度区间的IFN-α对GD甲状腺细胞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胃肠炎患儿对轮状病毒诱生干扰素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观察了轮状病毒胃肠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轮状病毒(RV)诱导下干扰素(IFN)的反应性,研究了IFN与白细胞介素2(IL-2)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急性期患儿80%可诱生出IFN,恢复期仅25%有此反应,而健康对照组小儿则无反应;在培养上清中,可同时检出IFN和IL-2,但两者分泌高峰时相不同步,IFN在急性期,而IL-2在恢复期。上述结果提示,RV感染可激活机体的IFN系统,在抗RV免疫中IFN可能是早期最重要的免疫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中和抗体识别短肽对IFN-α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合成肽WLDPRH的免疫反应性和对干扰素(IFN)诱导的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我们早先的研究,已用中和抗体从噬菌体展示6肽库中筛选出了两个与IFN-α有同源性的肽片段,将其中之一进行了人工合成(WLDPRH),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分析,体外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体外IFN诱导抗病毒和抗增殖分析。结果计算机分析表明,人工合成肽WLDPRH与推理的I型IFN受体结合区LoopAB(29-35位)有相当的同源性。体外竞争ELISA实验表明,合成肽在25μg/ml浓度时能特异性抑制IFN-α与中和抗体4C1结合。体外抗病毒结果显示,干扰素在亚保护剂量时(20~70pg/ml)时,合成肽能提高IFN-α作用细胞后的抗病毒活性,并且合成肽WLDPRH在1.4μg/ml时,IFN-α抗病毒保护率从40%提高到86%,为最高保护率的最低剂量,但合成肽为1.4μg/ml,IFN浓度为5~55ng/ml时,对IFN-α诱导的抗增殖作用不明显。结论用中和抗体筛选的短肽WLDPRH能影响IFN分子作用模式,并且有可能模拟IFN分子LoopAB的结构和功能,这为免疫治疗及IFN的小分子模拟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应用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7402,ABC-CELISA法检测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用LDH释放法观察CD3单克隆缺本活化的杀伤细胞对各处理条件下H-7402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