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即使采用最敏感的血清学技术对血源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筛选,也不能完全杜绝输血后肝炎的发生。在用血清学、临床学和流行病学的方法排除了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其它已知病毒的感染后,确认尚有另外一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也可经血液传播。目前把这种病原体尚未查明的病毒性肝炎统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由于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2.
丙型和戊型肝炎实验室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已确认非甲非乙型肝炎由两种不同的特异性病毒引起,并建立了特异性诊断方法,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已把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命名为丙型肝炎(HC),而把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称为戊型肝炎(HE)。这样按病毒不同,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型五种。HC 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血传播。即使严格筛选HBsAg 携带者,输血后肝炎发生率仍高达10~15%,且其中95%为HC。HC 发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初用HBsAg检测筛选献血员以来,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下降了50%,但仍有2%~15%左右发生输血后肝炎,其中70%~90%为非甲非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类似黄病毒科的带包膜的核糖核酸病毒。1988年WHO将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命名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p)]。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知病毒性肝炎至少有5种类型。甲型与乙型已被人们熟知。δ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条件下,亦已被命名为丁型病毒性肝炎。过去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疾病,近年来已明瞭是包括肠道外(血液)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及肠道(通过粪便)传播的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  相似文献   

5.
一、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存在及其研究过程 1975年前后即有人推测有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型肝炎)存在。HBsAg检测方法确定后,人们用此法筛选献血员,以期不输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液使不再发生输血后肝炎,但实际上输血后肝炎从20%降至10%后却不再下降。因此有人推测尚有经输血传播的非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并命名为丙型肝炎,但当时认为此型病毒不只是一种,因此命名为非甲非乙(NANB)型。其后又证实此种肝炎不只存在于输血后肝炎中,而且于散发性肝炎中也很多。最近日本无乙型  相似文献   

6.
不是由甲型或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称非甲非乙型肝炎,此种肝炎是用排除法来诊断的,即没有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或EB病毒的血清学证据。本文报告法国8例血液透析以后的肝炎即是此种肝炎。此8例通过有关试验排除了甲型或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等感染,这些病人都曾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其中4例是男性,年龄为2.5~56岁,6例在肝炎发作3~8周前输过血。此类病人的血液对人和黑猩猩具有感染性,从而提示血清中可能存在传染因子。并在这些血液透析病人的急性期血清中用电子显微镜找到病毒,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保健事业的发展,老年人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老年肝炎)有增加的趋势,近年来已为人们所重视。据多数文献报告,老年人绝大多数对甲型肝炎病毒有免疫力,故认为老年肝炎的病原以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常见,值得重视。特别有输血史的老年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均可通过医源性感染途径传播,尤其是乙型和非甲非乙型。控制肝炎病毒的医源性感染是减少肝炎发病率十分重要的措施。现就其传染途径和预防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输血后肝炎     
输血后肝炎(PTH)系由于输入含有肝炎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而发生的病毒性肝炎,过去统称为血清性肝炎。一、发病率 1965年Blumberg发现Australia抗原,经以后鉴定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献血员经过HBsAg筛选之后,使输血后乙型肝炎(HB-PTH)发生率明显降低,而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PTH)却相对增高。据日本仙台医院外科统计,1971~1980年间共计1,664例受血者,其中246例(14.8%)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丁型四型。这四型肝炎在临床上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在诊断上不能及时确定其肝炎型别,在采取预防措施上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对四型肝炎从病原学、流行病、临床、检验及预防等方面加以区别,摸清其规律,在预防上有的放矢,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病原上四型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引起,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即因子引起丁型肝炎。  相似文献   

11.
在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方面,对乙型病毒肝炎的诊治研究较多,不论从诊断技术还是治疗措施上都很成熟。但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的研究还有待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丙型肝炎的基因结构、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治疗进展予以介绍。1974年Goldfeld首先发现许多患者输血后引起了肝炎,但经血清学检测既不是甲型肝炎又不是乙型肝炎,当时命名为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在日本东京国际病毒型肝炎学术讨论会上将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命名为丙型肝炎。1989年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地得到HCV抗原cDNA,正式将该病毒命名为…  相似文献   

12.
在病毒性肝炎的检验方面,对乙型病毒肝炎的检验法较多,不论从诊断技术上都很成熟。但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检验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本文就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测方法予以介绍。1974年Goldfeld首先发现许多患者输血后引起了肝炎,但经血清学检测既不是甲型肝炎又不是乙型肝炎,当时命名非甲非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3.
一、非甲非乙型肝炎的诊断 由于至今尚没有一种病毒被证实为非甲非乙型肝炎所特异,缺乏特异的抗原,不能建立各种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故只能依靠排除其他已知肝炎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感染,并通过临床检查除外其他病因如酒精或化学药物、寄生虫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肝损伤方可确定。  相似文献   

14.
小儿病毒性肝炎的特点一、发病以甲型为多:小儿肝炎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成人肝炎。北京一组62例急性肝炎患儿,诊断为甲型者43.5%,乙型工9.4%,非甲非乙型22.6%,混合型14.5%,可见小儿以甲型为多。我科统计50例成人急性肝炎,甲型16%,乙型54%,非甲非乙型30%,可见成人以乙型为多。另外,我科对急性黄疽型肝炎61例检测IgM抗-HAV,其大小儿患  相似文献   

15.
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敏感的血清学试验,有可能对病毒性肝炎进行朗确的病原学分类。一度曾考虑把输血后肝炎从乙型肝炎中剔除,因为这些病例中大部份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最初认为这些病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但是足够敏感的血清  相似文献   

16.
自1973年发现甲型肝炎抗原以来,进一步研究证实,甲型肝炎抗原也就是甲型肝炎病毒。这样,不仅将病毒性肝炎可以分做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后来发现的丁型四种;同时,甲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分子克隆及血清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甲型肝炎病毒传播、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措施等都有了新的进展。 已经证实,容易出现暴发流行并影响一个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明显升高的是甲型肝炎。所谓“旅游者肝炎”也多是甲型肝炎。在重症的暴发致死性肝炎病例中,也证实有甲型肝炎。曾报告,22例暴发性肝炎的血清学分型,其中甲型肝炎4例,3例死亡仅1例存活。这些,都说明了甲型肝炎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较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可由多种不同型的病毒引起,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一种或多种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8.
在2000例献血员筛选中对乙型肝炎两种指标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输血后并发症,七十年代末期在美国的发病率为7~10%,在我国输血传播的肝炎发病率也很高,这是一件值得重视且非常重要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大事。随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作为筛选献  相似文献   

19.
当前输血后肝炎的危险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后病毒性肝炎(输血后肝炎)可以由输血引起,即输血传播性肝炎(TTH),输血也可以是次要原因,即输血相关,但非输血传播性的。当今TTH的危险极小,还主要是由HBV和HCV引起,后以前被认为“非甲非乙性肝炎”。现在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其余的TTH,也就是非甲、非乙,非丙型,是很少的。通过应用志愿(无偿),重复献血,对于输血传播的HCV;同样的重复献血,志愿(无偿)供血,仔细筛和抗HCV的灵敏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已基本查明,所谓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实际上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非经肠传播的,主要经输血或输血液制品,叫做输血后丙型肝炎,或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H),又叫血源性NANBH,另一种为经肠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NBH),也叫水源性NANBH,这两种肝炎于1989年9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NANBH和经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