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暴力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的产生具有异质性,暴力行为不能仅通过一种学说解释。对家庭暴力的分型研究有利于针对各种不同的家庭暴力行为采取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本文对多种家庭暴力的分型方式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的产生具有异质性,暴力行为不能仅通过一种学说解释。对家庭暴力的分型研究有利于针对各种不同的家庭暴力行为采取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本文对多种家庭暴力的分型方式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家庭暴力临床特点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门诊心理咨询的18例儿童青少年家庭暴力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结果:18例患儿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1~17岁。病程1.2年,发生诱因:18例中8例(44.4%)因升入初中后母亲反复絮叨,4例(22.2%)因竞选班干部落选,3例(16.7%)因考试成绩不理想,2例(11.1%)因学习压力大,1例(5.6%)因受老师批评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谩骂父母,以后表现为殴打父母。经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并配合小剂量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痊愈12例(66.7%)、好转6例(33.3%)。结论:儿童青少年家庭暴力的发生有一定的诱因,健康教育有利于家庭暴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适应不良是军人尤其是新兵群体中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与适应不良产生有关的因素目前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大量研究证明,儿童期虐待对个体精神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拟从神经生物学、精神病理学等角度综述儿童期虐待对个体精神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而分析儿童期虐待对军人适应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为进一步干预家庭暴力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56例社区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和44例社区正常对照组用社会支持量表和家庭功能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家庭暴力男性躯体施暴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他们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分保护养育方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暴力男性躯体施暴者有较少的社会支持和较多家庭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6.
物质滥用与家庭暴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物质滥用和家庭暴力的复杂关系,以及物质滥用者中家庭暴力的评估和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的联系,并探讨了针对家庭暴力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的联系 ,并探讨了针对家庭暴力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物质滥用与家庭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物质滥用和家庭暴力的复杂关系 ,以及物质滥用者中家庭暴力的评估和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舟山海岛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状况及发展水平。方法 采用湖南医科大学姚树桥、龚耀先编制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 ,对 10 2 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 10 2 2名学龄前儿童中 ,男性 5 88名与女性 4 34名的适应能力商数 (ADQ)分级的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 >0 0 5 ) ,ADQ均数为 10 9 5 2± 15 72 ,按ADQ划级属平常水平 ,而男性感觉运动分量表显著高于女性(P <0 0 5 ) ,女性在语言发展分量表、认知功能因子和适应能力商数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1)。其他如生活自理、个人取向、社会责任、时空定向、经济活动分量表和独立功能因子、社会 /自制因子 ,男女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 0 5 )。随着年龄的增长 ,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各分量表粗分逐渐增加 ,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商数和其父母亲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1)。结论 舟山海岛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水平发展不平衡 ,其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相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癫痫的治疗不再局限于对发作的控制,更要使患者具备完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癫痫患儿存在社会适应不良,其社会适应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癫痫患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儿童适应性障碍临床报道甚少,现报告两例如下。例1,女,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月前随父母调动由农村小学转县城读书。一个月后逐渐出现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愿做作业,继而时时逃学,欺骗家长称“学校放假”。学习成绩明显退步。班主任通知家长后,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对轻度违法,主要是品行障碍方面的影响作用,从实证的角度验证文化迁移的影响作用。方法通过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问卷等系列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124名流动儿童适应文化变迁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 1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品行障碍问卷上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4±2.64)vs.(1.01±0.45),t=54.33,P0.01];2与城市儿童比较,流动儿童有更高的集体主义(8.15±0.79,t=2.274,P0.01)和更低的个体主义(4.73±0.45,t=-17.31,P0.01);3在ASQ正性归因方式评分上,流动儿童低于城市儿童(P均0.01),在ASQ负性归因方式评分上,流动儿童高于城市儿童(P均0.01);4除负性情绪维度外,主观幸福感量表(SWS)各维度评分流动儿童均低于城市儿童(P均0.01)。结论文化适应不良会导致流动儿童没有发展出独立自我,滋生出更多的轻度违法行为,这与他们习惯于自我归咎的归因方式,有着更多的负性情绪和更少的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批准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意见》,在镇江市和九江市进行了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1996年又批准下发了《扩大试点的意见》,盐城市是全国57个扩大试点的城市之一。作为医改扩大试点城市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主动适应和配合医改工作义不容辞。我院在医改中对上多争取,对外多宣传,对内抓管理,业务收入逐年增长。试点前的1996年劳保和公费医疗病人业务收入为80万元,1997年医改后达110万元,1998年增至180万元,医疗质量获得稳步提高,医德医风有了进一步改善。作者单位:2…  相似文献   

15.
缺血后适应作为缺氧耐受现象的一种,可以显著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后适应,可以明显缩小脑梗死的体积,改善缺血后的神经功能。脑缺血后适应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主要从脑的微循环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角度来阐述脑缺血后适应可能存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16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暴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报告各种精神疾病160例所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结果造成伤害73人,死亡135人,其中精神分裂症占63.8%,精神发育迟滞占10.6%,反应性精神病占7.5%,癫痫占6.3%,伤害夫妻一方者占48.8%,伤害亲属者占23.1%,伤害父母及子女者分别占15.6%及12.5%,资料显示,精神病人实施家庭暴力主要系疾病症状所致。  相似文献   

17.
虽然自1871年起人们就已知道儿童可死于先天性囊状动脉瘤破裂所致的颅内出血,但是在儿科和神经外科的杂志中,关于儿童时期的自发性颅内出血的这一课题,却常被忽视。本报告讨论124例儿童和青少年的颅内出血,并与其他作者的经验和观点进行了比较。本病组是作者们自1954~1970年收治的包括各年龄在内的1,84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员中的一部分。在此124例中,年龄在15岁以下的  相似文献   

18.
本病例门诊及住院均诊断为抑郁症,当属诊断有据,但家属查阅有关资料,对诊断仍不放心,因据云在其他专科医院经专家诊过,诊断意见不一,如诊断过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等,为此申请疑难会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对青少年饮酒及攻击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心理需求和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达州市2所初中和2所高中的1 2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基本心理需要问卷(BPNS)、道德推脱问卷(MDS)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进行调查。通过链式中介效应分析家庭暴力与青少年饮酒及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需求和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结果 CTQ-SF与BPNS评分呈负相关(r=-0.160,P=0.012),与MDS和AHRB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30、0.250,P均0.01);BPNS与MDS和AHRBI评分均呈负相关(r=-0.220、-0.270,P均0.01);MDS与AHRBI评分呈正相关(r=0.420,P0.01)。家庭暴力对饮酒及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值为0.041(P0.05),家庭暴力对心理需求、家庭暴力对道德推脱、心理需求对道德推脱、心理需求对饮酒及攻击行为、道德推脱对饮酒及攻击行为的效应值分别为-0.468、0.536、-0.241、-0.412、0.094(P均0.05),家庭暴力对心理需求至道德推脱对饮酒及攻击行为总效应值为0.295(P0.05)。结论心理需求和道德推脱在家庭暴力与饮酒及攻击行为之间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家庭暴力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对 72例抑郁症患者 (有家庭暴力组 38例 ,无家庭暴力组 34例 )进行评定和比较 ;将自杀程度分为轻度 (偶尔有自杀想法 )、中度 (频繁有自杀想法 )和重度 (自杀未遂 )。结果  ( 1)家庭暴力与频繁有自杀想法 [比值比(OR) =11.333,χ2 =9.5 2 8,P =0 .0 0 6 ]和自杀未遂 (OR =16 80 0 ,χ2 =11 386 ,P =0 0 0 1)存在关联 ,且OR值随自杀程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同性别比较 ,家庭暴力与女性频繁自杀想法和自杀未遂均存在关联 ( χ2 =8 2 2 4和 5 4 90 ,P <0 0 5 ) ,仅与男性自杀未遂存在关联 ( χ2 =6 4 2 9,P <0 0 5 )。 ( 2 )有家庭暴力组的总社会支持分 [( 35 32± 9 5 1)分 ]低于无家庭暴力组 [( 39 6 2± 6 74 )分 ,t=2 19,P <0 0 5 ];EPQ的神经质 (t=- 2 6 4 )、精神质 (t=- 2 10 )和消极应对评分 (t=- 2 5 6 )均高于无家庭暴力组 (均P <0 0 5 )。结论 家庭暴力与抑郁症患者自杀呈明显关联 ,且存在性别差异 ;患者的社会支持、个性和应对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此关联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