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肝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hemangiomaofliver ,CHL)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女性多见 ,好发年龄为 3 0~ 5 0岁 ,肿瘤多为单发 ,手术切除是治疗CHL的最有效方法。位于肝脏表面的CHL手术切除较容易 ,但邻近肝后下腔静脉的CHL ,由于与第三肝门关系密切 ,手术时易损伤下腔静脉造成大出血 ,过去被认为是肝脏手术的难点。我们采用解剖第三肝门、包膜外钝性剥离法切除邻近第三肝门处的肝海绵状血管瘤10例 ,具有手术出血少 ,肝门阻断时间短 ,肿瘤切除率高等优点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为我院 2 0 0 1年 9月至 2 0…  相似文献   

2.
14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HCH)是最常见的良性肝脏占位性病变之一。随着近年来彩超、CT的普及,其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肝胆外科近5年来手术治疗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4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B超、CT检查的普及,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率日渐增高。本院自1991年1月~1996年1月收治肝血管瘤18例,其中10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经手术治愈。术中出血量少,其中9例100~200ml,仅1例达到1600ml,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肝血管瘤的检查首选B超、CT或ECT。本组B超检查符合率77.8%,CT90%。经以上系统检查仍不能确诊的可切除肿瘤,尽早手术具有鉴别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临床意义。血管瘤剥除术式治疗第Ⅶ、Ⅷ段血管瘤为首选而又简便、安全的方法。预防术中大出血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解剖第三肝门切除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为切除紧贴腔静脉的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寻找一种新的安全的手术途径。方法 在患侧肝动脉结扎后,于第三肝门部位逐一分离、结扎、切断肝短静脉,使瘤体与腔静脉分离,在肝门阻断下切除瘤体。结果 全组27例,行肝右叶及尾叶切除13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肝上段切除3例,右后叶切除2例,左三叶及尾状叶切除5例,尾状叶切除2例。绵未行全肝血流阻断。术中输血平均1150ml,术后随访3 ̄48个月,全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990~1994年2月我科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61例,肿瘤平均直径97cm,最大40cm,其中位于Ⅷ段或累及Ⅷ段者9例,位于尾状叶或累及尾状叶者2例,手术切除率98.5%,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本文就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肝癌鉴别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选择,介入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并详细介绍手术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全切除紧贴肝门区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3月手术治疗的35例紧贴肝门区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术中失血量100~7 000 mL。根据瘤体位置及大小选择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和切除术式,其中,Pringle法11例,改良Pringle法9例,半肝血流阻断法15例;血管瘤包膜外剥除24例,肝切除10例,缝扎1例。术后18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区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的关键在于控制和处理出血,尽可能保留足够量的正常肝组织,应用合理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和切除手段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微波固化治疗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较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作者于1987~1995年采用术中微波固化(microwave coagulation)的方法治疗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2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18例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采用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下包膜外剥离法切除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18例。其中行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损伤修复,行肝中静脉损伤修复各1例。结果 全组18例术中平均每位患者输血662.5ml,均痊愈出院,其中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损伤修复患者术后两周彩色B超显示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血流通畅。结论 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下包膜外剥离法是切除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治体会许国平,王永惜,蔡教誉,洪建文,文锡荣,杨深泉,余锡坤,潘岳芝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高分辨率超声仪和CT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1]。我科自1980年9月至1993年5月共收治肝海绵状血管瘤1...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半年前自觉腹胀加剧,腹部逐渐增大。查体:腹稍胀,腹中部似触及球形团块,直径约为20cm,右中腹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提示:肝脏大小正常,腹主动脉前方见巨大的囊性暗区,其上界达剑突下约20m,下界达耻骨联合上缘,前后径约为8.1cm,囊内见许多短线样偏强回声及光点样回声。诊断腹膜后肿瘤:畸胎瘤。CT提示:腹腔内一巨大软组织样密度肿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位于第二肝门附近和尾状叶内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采用包膜外剥离术,血管瘤均获完全切除,手术死亡率3.1%(1/32),术中出血量50~10000ml,12例病人术中进行了输血,输血量400~4000ml不等。术后发生胆漏(1例)、膈下积液(1例)和右侧胸腔积液(3例)等并发症5例(发生率15.6%),26例获平均(3.09±0.93)年随访,未见血管瘤复发。结论熟悉肝脏解剖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包膜外剥离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告了1985 ̄1995年收治的8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治疗经验。其中除12例因其它合并症未行手术治疗外,余73例均行手术治疗,并根据肿瘤的不同情况,分别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满意,其症状,体症均不同程度消失或改善,肿瘤直径缩小,随访0.5 ̄6年未见再增大。作者体会到,治疗时应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和栓塞材料,文中还阐述了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的新观念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紧邻重要血管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紧邻重要血管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实施剥除术,第一肝门、肝下下腔静脉预置阻断带,剥除过程中遇到不易控制的出血时,行Pringle法加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结果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失血(443±128)ml,成功完成肝右静脉破口修补4例,肝中静脉破口修补2例,术后发生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和腹腔局限性积液共9例,肝断面胆瘘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瘤体剥除术是治疗紧邻重要血管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第一肝门、肝下下腔静脉预置阻断带有利于此手术的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14.
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术中肝门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最好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对已侵犯肝门的血管瘤手术风险较大,肝门的处理是手术的最大难题。我们科自94年2月至97年2月共收治21例紧贴一、二、三肝门的世故因管瘤,瘤体最大径线12-36cm,平均24cm。术中先忆患侧肝动脉,然后再解剖分离肝门,在第一肝门阻下全部完整切除了瘤体,行中三叶及尾状叶切除5例,右半肝及尾状叶切除7例,在右半肝切除1例,右肝上段切除3例。右后叶切除2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脏海锦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39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资料,判断其手术指征,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结果及其手术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9例病人中,27例采用肝叶或肝段切除术,8例采用血管瘤摘除术、缝扎或结扎等方法4例。10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以胸腔积液和膈下积液多见。结论 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最大径大于5cm并有明显临床症状,或不能除外恶性肿瘤病人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血管瘤摘除术和2个或2个以下肝段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和疗效。方法回顾1997年至2004年收治的8例大肠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平均年龄18岁,其中直肠海绵状血管瘤4例,直肠和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3例,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1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无痛性便血和贫血。术前行电子结肠镜、腹部X线平片、气钡双重对比造影、CT和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6月(10~96月),全部治愈。结论增强对本病的认识,重视电子结肠镜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首诊作用,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和血管瘤的范围,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HL)的某些相关问题,以求提高该病的手术疗效。方法总结我院169例CHL的手术经验,探讨该病手术的有关问题(如诊断难度、手术指征、术式选择以及其他问题)。结果169例CHL均经手术与病理确诊。施行各种范围肝切除74例;CHL剥除术92例;CHL缝扎术1例;肝固有动脉结扎2例。本组术后除2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手术死亡率1.2%)外,167例均治愈。结论(1)目前巨大CHL尚无公认的大小,所以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制定出国内统一的大小标准;(2)不典型的CHL诊断困难,尤其伴有AFP假阳性的CHL很难与HCC鉴别;(3)对CHL的手术适应证要灵活掌握,只要症状明显,CHL发展增大、快或不能除外肝恶性肿瘤者,不论CHL大小都应手术治疗;(4)术式中条件合适者应首选CHL剥除术,较小的CHL可用无水酒精注射或缝扎术;(5)有关手术的其他问题也予以探讨,并提出明确观点。  相似文献   

18.
Surgical treatment of giant cavernous hemangioma liv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 A Vishnevsky  V S Mohan  V S Pomelov  F I Todua  E K Guseinov 《HPB surgery》1991,4(1):69-78; discussion 78-9
In the past five years, 16 adults (10 females, age 25-61 years, mean 48) with giant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measuring 15-31 cm (mean-19) underwent surgery in a single Institution. Diagnosis was made with the help of multimodal investigations- ultrasound (U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hepatic angiography, hepatic scintigraphy and fine needle biopsy. Ultrasound and CT had sensitivities of 69% and 82% respectively. Fourteen had preoperative selective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to study its effect on operative blood loss. Indication for surgery in all cases was a large abdominal mass with varying severity of pain. In addition, 5 had hemetological and/or coagulation abnormalities, hemobilia in 1 and pyrexia in 1. Seven left lobectomies, 3 left lateral segmentectomies, 2 right lobectomies, 2 right trisegmentectomies and 4 non-anatomical resections of 1 to 3 segments were perform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eveloped in 25% with no operative mortality. Preoperative selective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helped to decrease the operative hemorrhage in 13 (mean blood loss- 1146 ml). In two cases severe bleeding required use of Cell-saver and massive donor blood transf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use of preoperative selective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and Cell-saver as an adjunct to the liver resection for these vascular tum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