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Ⅱ类牵引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Ⅱ类牵引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Ⅱ类牵引调整前牙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及磨牙关系。结果:15例患者在平均8个月的Ⅱ类牵引中,前牙的覆(牙合)覆盖都调节到了正常,磨牙关系都调整到中性。结论:Ⅱ类牵引能使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调整到正常,磨牙关系调整到中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骨性Ⅱ类与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第二恒磨牙的萌出位置和钙化时间上的差异.方法 对平均年龄为11.2岁的220例患者的治疗前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19%为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32%为上颌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49%为下颌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结果 各错(牙合)畸形组中第二恒磨牙钙化阶段的分布相近,骨性错(牙合)畸形类型与第二恒磨牙的发育阶段没有明显相关性.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组最大年龄组(12岁以上),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位置更偏牙合向.结论 上颌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中,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较早,但钙化时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安氏Ⅱ1与Ⅱ2类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选取153例安氏Ⅱ1和42例安氏Ⅱ2类错(牙合)患者,利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类错牙合的SNA、SNB、ANB、SN-MP、NP-FH等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切牙位置在两类错牙合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01).结论:安氏Ⅱ1与Ⅱ2类错(牙合)的颅面形态除上切牙位置外无明显差异,其颅面骨骼类型基本一致,但各变量间存在变化.  相似文献   

4.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正畸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骨性Ⅱ类错(牙合)表现为发育过度的上颌骨和/或伴下颌后缩;牙性Ⅱ类错(牙合)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可伴前牙覆盖过大.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利用其生长发育潜力通过功能矫形的方法前导后缩的下颌骨;严重骨性畸形的患者则需要成年后通过正颌手术纠正异常颌骨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途径.方法19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头帽式肌激动器进行矫治.结果19例患者深覆盖及深覆(牙合)均好转,面型改善.结论在适应证范围内,头帽式肌激动器矫治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该病例治疗的各种报道不少,而成人病例的治疗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临床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成人错(牙合)患者,比较矫治前后颌面硬组织及牙位的变化,探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途径.方法19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头帽式肌激动器进行矫治.结果19例患者深覆盖及深覆(牙合)均好转,面型改善.结论在适应证范围内,头帽式肌激动器矫治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实验旨在了解传统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 选取22名安氏Ⅱ类错(牙合)正畸结束患者作为实验组,另22名未经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组,取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的髁突位置差异.结果 实验组髁突移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大多数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髁突多数向后下方移位;髁突移位量与Ⅱ类牵引时间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本实验尚不能证明传统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髁突位置产生影响,但治疗中仍应重视髁突位置,争取达到咬合和关节协调一致的功能(牙合)矫治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研究安氏Ⅱ1与Ⅱ2 类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 :选取 15 3例安氏Ⅱ1和 4 2例安氏Ⅱ2类错牙合患者 ,利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类错牙合的SNA、SNB、ANB、SN MP、NP FH等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上切牙位置在两类错牙合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P <0 .0 0 1)。结论 :安氏Ⅱ1与Ⅱ2 类错牙合的颅面形态除上切牙位置外无明显差异 ,其颅面骨骼类型基本一致 ,但各变量间存在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肌激动器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疗效. 方法应用肌激动器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替牙期、恒牙早期牙列拥挤<4mm的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正,在正畸前后进行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比较. 结果 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经10~24个月矫治,均恢复到正常的覆盖覆(牙合)关系,上下牙齿咬(牙合)良好,外貌得到改善. 结论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单有效,对上颌骨向前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矫治效果与矫治器使用时间以及患者是否配合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肌激动器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疗效. 方法应用肌激动器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替牙期、恒牙早期牙列拥挤<4mm的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正,在正畸前后进行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比较. 结果 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经10~24个月矫治,均恢复到正常的覆盖覆(牙合)关系,上下牙齿咬(牙合)良好,外貌得到改善. 结论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单有效,对上颌骨向前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矫治效果与矫治器使用时间以及患者是否配合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2000~2005年来我院口腔科576例错[牙合]患者的治疗情况。方法 对576例进行固定矫治治疗的错[牙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工类错[牙合]、Ⅱ类错[牙合]、Ⅲ类错[牙合]构成比分别为29.9%、48.6%、21.5%;工类错[牙合]与Ⅱ类错[牙合]患者拔牙与未拔牙人数(P〉0.05)无显著差异,Ⅲ类错[牙合]患者(P〈0.05)有显著差异;工类错[牙合]、Ⅱ类错[牙合]拔牙与未拔牙患者在矫治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本组治疗中,女性患者(63.9%)明显高于男性(36.1%),汉族接受治疗人数高于维吾尔族,工类Ⅱ类错[牙合]中,拔牙与未拔牙患者在矫治时间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可为临床上评价错[牙合]畸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及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对上气道间隙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及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36名(男17名,女19名),平均年龄12.5岁.分别拍摄X线头影测量片.描图并进行颌骨、舌骨及上气道的测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舌骨测量中安氏Ⅱ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相比较:H-FH、H-MP显著增加(P<0.05),H-VL显著减小(P<0.05);安氏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相比较:H-FH、H-MP显著减小(P<0.05),H-S显著增加(P<0.05);在上气道测量中,安氏Ⅱ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相比较:U-MPW、PAS显著减小(P<0.05);安氏Ⅲ类与正常相比较:PNS-UPW显著减小(P<0.05),PAS显著增加(P<0.05);其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引起上气道口咽间隙变小,舌骨向下后移位;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引起鼻咽间隙减小,舌骨前上移位.  相似文献   

14.
头帽型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发病率高,对患儿颜面部美观损害较严重的牙颌畸形,错(牙合)的存在导致了不正常的颌面部发育,且骨面型的异常随生长进行性加重,因而对安氏Ⅱ类有骨性错(牙合)倾向的患者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生长型与牙颌补偿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未经治疗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86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骨性Ⅱ类错合矢状向及垂直向不调程度同上下颌中切牙倾斜程度与(牙合)平面及下颌平面倾斜角度做相关性分析.选择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夹角(ANB角)与前颅底平面与上中切牙长轴的交角...  相似文献   

16.
周嫣 《医学文选》2006,25(2):316-318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以下简称Ⅱ类错[牙合])发病率高,矫治难度大,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颅颌牙面的正常发育,还可导致患者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故其治疗一直是口腔正畸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处于牛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随着自然生长颅颌的结构变化及其畸形调整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放弃治疗的安氏Ⅱ1类患者28例,平均追踪观察15.4个月,在观察前后头颅侧位片上,测量固定骨性标志点的垂直与矢状方向变化,分析颅颌的变化.结果 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其Ⅱ类关系随着自然生长,并未得到改善,有加重的趋势.结论 对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应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途径。 方法  19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 ,应用头帽式肌激动器进行矫治。 结果  19例患者深覆盖及深覆牙合均好转 ,面型改善。 结论 在适应证范围内 ,头帽式肌激动器矫治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疗效满意 ,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与Ⅲ类患者数字化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为临床矫治计划的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30例安氏Ⅱ类与30例安氏Ⅲ类患者,扫描其石膏模型生成数字化模型,使用三维测量软件对数字化模型的牙弓宽度及基骨弓宽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 25.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各测量牙位数据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区牙弓与基骨弓宽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牙弓宽度为(52.94±1.85)mm,基骨弓宽度为(52.31±3.03)mm,其他牙位测量数据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牙弓宽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氏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基骨弓宽度对比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区、上颌第二磨牙区、下颌第二前磨牙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牙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安氏Ⅱ类上颌尖牙区宽度较安氏Ⅲ类患者大,其他部位牙弓宽度较Ⅲ类患者小;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基骨弓宽度大于安氏Ⅲ类患者,而下颌基骨弓宽度小于安氏Ⅲ类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错(牙合)的方法和原理.方法:选择2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0~12岁,后牙均为远中关系,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9~12个月.结果: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牙合)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改善了安氏Ⅱ1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Twin-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功能性矫治,可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