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一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关行为和态度及接受艾滋病教育的方式和来源,对今后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杭州某高校900名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采用Excel 2003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25份,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2.67%,主要通过宣传活动、专题讲座、网络等途径获得艾滋病预防知识;入学前接受过艾滋病预防知识及性健康、性道德、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教育的学生占64.60%,48.24%的学生希望接受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46.24%的学生希望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接受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86.54%的学生从没参加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95.99%的学生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很小或不可能,86.31%的学生不了解艾滋病的自愿检测咨询服务点,91.03%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艾滋病的检测。结论大一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及相关的行为态度有待提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25所中学的4 09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等信息.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8.69%(2 404/4 096).48.12%(1 971/4 096)的学生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艾滋病教育处方(63.48%)、艾滋病知识宣传栏/海报(60.63%)和专家专题讲座(4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19,95%CI=1.04~ 1.36)、学校提供过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OR=1.84,95%CI=1.56~2.17)、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OR=2.54,95%CI=2.21 ~ 2.92)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尤其对艾滋病流行形势、主要传播途径和新型毒品危害方面的知识缺乏.学校应加强针对流行新形势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大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每人1份,自学1个月后,对基线调查班级学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后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0.13%和89.42%(P<0.01)。干预前大学生对各类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不平衡,但总体知晓率较高。干预后,知晓率明显提高,各类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平衡的状况明显改善,效果理想。结论在大学新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4.
漯河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卫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中等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漯河卫校2000级学生中抽取210人为干预组,208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7 d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艾滋病知识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近期效果评价.结果教育后,干预组对艾滋病知识的回答正确率比干预前提高2.8%~47.1%,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卫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亟待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连市三所普通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三所高校9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一般知识总的知晓率为76.3%;大学生艾滋病正确的态度为63.5%;医学院校比其他类型的院校对艾滋病人的态度好;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最多来源于书刊报纸、广播电视,占75.0%以上,来自学校健康教育如教师授课和专题讲座获得知识的比例仅为23.0%。结论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调查结果也反映了目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态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尤其是非医学院校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姜峰 《中国校医》2021,35(2):135-137
目的 比较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在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为探索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将1 287名河南省某高校2014级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同伴教育3种模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所有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及艾滋病相关行为。结果 健康教育活动前,回收有效问卷1 253份,回收率为97.36%,健康教育活动后,回收有效问卷为1 233份,回收率为95.80%,包括专题讲座组400人、同伴教育组424人、自主学习组409人。健康教育活动后,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知晓率(90.43%)、艾滋病正向态度占比(91.57%)、艾滋病正向行为占比(82.40%)均高于健康教育前(76.94%、78.29%、7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活动后,同伴教育组和专题讲座组的艾滋病知晓率、艾滋病正向态度占比、艾滋病正向行为占比均高于自主学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 在大学校园内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并应积极扩展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等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效果. [方法]在中南民族大学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少数民族大学生逐步树立、强化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掌握知识并改变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 [结果]教育后少数民族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教育前的70.36%上升到95.78%;对预防艾滋病持积极态度的学生比例由43.6%上升到74.8%. [结论]在少数民族大学开展此类行为教育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形成正确态度及掌握相关技能.  相似文献   

8.
庆阳地区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为农村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适宜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庆阳地区8所农村中学高一学生2270名,以不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分别有59.1%,47.1%,61.5%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无保护的性行为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有56.2%,43.7%,40.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拥抱、共同用餐、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传播;有45.7%的学生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继续做朋友;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自电视、黑板报、宣传画、书报、广播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有72.5%的学生愿意了解更多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结论 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应重视农村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现状,以指导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 随机抽取于都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362名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2.02% 生认为艾滋病可以预防,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72.94%)远高于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32.68%);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88.48%);80%以上的学生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想了解更多的预防艾滋病知识,51.93% 生对艾滋痛有恐惧心理. [结论] 技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艾滋病知识,应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学校需切实将预防艾滋病教育绌入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某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新生关于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探索适合在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河北省某医科大学入学新生通过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讨论方式进行艾滋病知识专题讲座,干预前后对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并以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新生836人和739人。干预后,学生对大部分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92.0%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强制隔离管理艾滋病病人和限制病人家属活动,51.3%的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或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23.1%的学生对病人表示同情,并有70.64%的学生愿意给予艾滋病人以帮助,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3.781)、对婚关性行为持反对态度(OR=2.445)、性倾向为异性(OR=1.716)、生源地为省会/直辖市(OR=2.236)和中小城市的学生(OR=2.029)艾滋病知晓率较高。结论大学新生专题讲座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但较片面,通过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讨论方式进行专题讲座,使新生艾滋病知识系统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评估培训后即时效果,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的245名学生在授课前后分别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艾滋病知识需求等。结果大学生健康教育授课前、后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2.24%和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P0.05)。结论健康教育课可即时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改善其对待艾滋病及感染者的态度。高校开展健康教育课有助于艾滋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职业中专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短期培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对职业中专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短期培训的效果,为在该类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5月,对临沂市2所中等技术学校的470名学生进行短期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于教育前后进行有关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前、后分别获得有效答卷392份、384份,同意婚前性行为、多性伴、同性性行为和商业性性行为者所占比例培训前为4.85%~50.51%,培训后为5.21%~52.08%(P>0.05);多数人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预防知识有一定了解,培训后的知晓率、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或P<0.0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高。[结论]职业中专学生的性观念存在着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高危因素,开展短期的知识讲座对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及艾滋病防治教育的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某高校57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匿名方式统一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传媒、相关书籍;AIDS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平均为33.9%~96.9%。[结论]高校对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对艾滋病各方面知识的需求很高,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行为和态度,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探索更适合于学校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在钦州市第八中学以班为单位实施3~4节预防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课,并评价实施教育后的效果。[结果]调查钦州市第八中学学生1 023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分别为58.16%、88.17%(P<0.01);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分别为83.12%、84.26%(P<0.01);健康教育课生活技能知识知晓率开设前后分别为54.06%、89.56%(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设预防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性观念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效果,为在该类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5月,对临沂市2所职业技术学校的470名学生进行短期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于教育前后进行有关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后分别获得有效答卷392份、384份,同意婚前性行为、多性伴、同性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者所占比例培训前为4.85%~50.51%,培训后为5.21%~52.08%(P>0.05);多数人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预防知识有一定了解,培训后的知晓率、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或P<0.0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有所提高,但仍然很低。结论职业技术学生的性观念中存在着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高危因素。短期知识讲座和宣传对提高学生的性卫生知识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了解以往开展的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活动效果,为开展学校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9个市的每个市区抽取1所学校,在初二年级中随机抽取6~8个班级,对所有到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每所学校调查400人。结果共调查初二学生3608人,其中男生1875人(52.0%),女生1733人(48.0%)。艾滋病8条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在35.0%~93.0%之间,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为50.3%;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为64.1%;艾滋病治疗知识知晓率为61.5%;美沙酮知识知晓率为29.5%;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晓率为71.2%;对有关艾滋病防治态度的正确持有率为81.6%;向周围的人讲过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比例为36.7%,主要传播对象有朋友和同学。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初中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不高,亟待提高。今后将利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以及中央补助项目为契机,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重点高中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在上海市重点高中学生中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讨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33所重点高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从每所学校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293人为干预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同时每校另选2个班级共296人为对照组。在教育实施前和实施后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学生艾滋病性病以及性生殖健康知识均分从32.27分上升到39.27分(P<0.01),干预组各方面知识均分均比对照组有大幅提高(P<0.01),干预组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均分也有提高(P<0.05)。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明显提高重点高中学生有关知识水平,同时应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学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在活动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受到同学的欢迎。培训前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为58.5%;培训后达99.2%。结论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开展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学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2008年4~8月,在452所中学举办了中学健康教育教师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向在校中学生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并于培训前后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97%(640/736)、100.00%(736/7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和开课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4.88%(2365/36465和90.10%(3956/43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和开课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1.31%(2911/3566)和92.78%(3069/330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学健康教育教师和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培训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性观念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效果,为在该类学校开展艾滋病建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5月,对郯城2所职业技术学校的470名学生进行短期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于教育前后进行有关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2所学校培训后分别获得有效答卷392、384份,同意婚前性行为、多性伴、同性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者所占比例培训前(4.85%~50.51%)高于培训后(5.21%~52.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预防知识,培训后的知晓率、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或P〈0.0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结论]职业技术学生的性观念中存在着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高危因素。短期知识讲座和宣传对提高学生的性卫生知识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