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三种常见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病毒抗体特异性指数对临床诊断的病毒性脑炎进行病原学诊断,获得三种较为常见的病毒性脑炎类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EB病毒性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设立非病毒性脑炎组为对照组。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EB病毒性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进行动态观察,分析比较脑脊液细胞学表现的差异;并且把脑炎组与对照组的脑脊液细胞学的异常类型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脑脊液中出现较多的红细胞,和红细胞吞噬细胞;EB病毒性脑炎和巨细胞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符合一般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即典型脑脊液细胞学图象-淋巴样细胞反应。脑炎组与对照组脑脊液细胞学异常类型有明显差异。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脊液中出现红细胞是一个特征性的现象;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P_(300)和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0例经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证实脑脊液中含有单纯疱疹Ⅰ型病毒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进行了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P_(300))、CT、MRI检查,结果示:EEG异常率为93.3%,多表现为弥漫性异常和双额部异常,以非正弦形δ和θ波为主,周期性高波幅尖波的出现率为50%。16例被记录P_(300)的患者中,5例P_(300)消失、6例P_(300)潜伏期延长、5例正常。EEG、P_(300)的异常与CT、MRI的病灶部位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协助诊断价值以及脑电图结合脑脊液、头颅CT及临床资料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治愈的 8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住院 2 4h内的脑电图、腰穿结果 (脑压、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检查 )、头颅CT以及复查的腰穿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8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住院 2 4h内的脑电图异常 77例 ,其中 9例腰穿正常 ;同期腰穿异常结果中以脑压增高例数最多 ( 68例 ) ,其EEG均不正常。EEG和腰穿的检出结果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χ2 =7 11,P <0 0 1) ;头颅CT异常 3 2例。 84例CSF的糖和氯化物初查及复查均正常。临床症状以头痛 ( 82例 )、发热 ( 76例 )最常见。结论 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协助诊断有重要价值。以发热头痛为主症而且脑电图异常 ,结合CSF的压力、细胞数、蛋白的增高、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偶有轻度增高及典型病史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脑电图关系.方法 对42例婴幼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EEG)、检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EG异常40例,异常率95.2%,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增多,有的出现(NFDCC)样放电;脑脊液异常者,EEG均异常.治疗后EEG异常率大为减少(40.5%),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EG异常程度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平行关系.结论 EEG改变与临床症状基本一致,与脑脊液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EEG对协助婴幼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早期诊断、疗效观察,了解脑功能状况、跟踪随访、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电图 (EEG)对病毒性脑炎提供的诊断依据、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及评判药物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84例病毒性脑炎的EEG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照CT及脑脊液检查。结果 :84例中 68例EEG异常 ,早期敏感性为 81%。结论 :病毒性脑炎的EEG早期敏感性高 ,对诊断有指导作用 ,可作为判断本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病毒性脑炎提供的诊断依据、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及评判药物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84例病毒性脑炎的EEG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照CT及脑脊液检查。结果:84例中68例EEG异常,早期敏感性为81%。结论:病毒性脑炎的EEG早期敏感性高,对诊断有指导作用,可作为判断本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HS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强龙+抗病毒组治愈率66.67%,单一抗病毒组治愈率2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E患者以发热、抽搐、精神症状为主,大多数患者有脑脊液、脑电图(EEG)、头颅MRI的异常表现。结论 HSE的诊断应以临床症状结合脑脊液病毒学、EEG、头颅MRI检查综合判断。脑脊液、EEG、头颅MRI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冲击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脑炎患者CSF HSV-IDNA和HCMV DNA PCR检测临床评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患者脑脊液 (CSF)单纯疱疹 I型病毒 (HSV- I) DNA和巨细胞病毒 (HCMV)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以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SE)和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HCME)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45例病毒性脑炎病人的 CSF进行 HSV- I DNA、HCMV DNA检测 ,并对其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以及抗病毒药物应用与疗效进行综合分析 ,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 :4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 HSV- I DNA阳性 16例 ,占 35 .6 % ;HCMV DNA阳性 9例 ,占 2 0 % ;阴性者 2 0例 ,占 44 .4%。结论 :病毒性脑炎病人的 CSF HSV- I DNA、 HCMVDNA PCR检测是从病毒性脑炎中早期鉴别 HSE和 HCME的有价值的手段之一 ,但其检测结果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CSF)进行肠道病毒(E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用1对针对EV多数血清型的特异性通用引物组建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4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CSF进行临床检测,同时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常规及病毒其他病原体检查,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SF肠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EVRT-PCR)阳性者18人,占41.9%,临床症状、病情轻重与阴性者无明显差异,CSF蛋白和细胞数较高,可同时合并血中其他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结论EV引起的病毒性脑炎发病率高,并可合并其他病毒感染,EVRT-PCR与血清学检查结果存在不一致性,EVRT-PCR检查结果可指导临床诊断和针对性用药。  相似文献   

10.
CT、MRI和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CT、MRI和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统计CT、MRI和EEG阳性率检查结果。结果137例全部检测分析。(1)CT的检出阳性率16、8%,MRI为76.4%,EEG为85.12%;(2)MRI与CT比较,两者检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65.56,P〈0.005),EEG与CT比较栓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81.55,P〈0.005);EEG与MRI比较检出阳性率无差异(x^2=0.34,P〉0.05)。结论MRI和EEG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较大,病毒性脑炎做CT无多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病原学探讨(附17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病原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的175份病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的IgM。结果脑电图检查160例,异常136例(85.00%);头CT检查90例,异常15例(16.67%);头MRI检查65例,异常42例(64.62%);脑脊液细胞学检测175例,异常166例(94.86%);血清特异性病毒抗体IgM检测74例,阳性26例,其中单纯疱疹病毒IgM阳性的13例,柯萨奇B组病毒IgM阳性的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阳性4例,巨细胞病毒IgM阳性3例;脑脊液特异性病毒抗体IgM检测70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病原学诊断是病毒性脑炎诊断研究的发展方向,但其方法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病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病毒感染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颅内病毒直接接种的方法建立小鼠疱疹病毒性脑炎模型,免疫组化的方法同时检测疱疹病毒(HSV)抗原和GABA在脑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结果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接种3d后脑组织颞叶、额叶、海马均出现HSV抗原阳性细胞,7-10dHSV抗原阳性细胞数目达高峰,阳性面积比最大,部分脑组织出现坏死,14d后抗原阳性表达细胞开始减少。GABA的表达变化与HSV的表达呈相反趋势,其阳性神经元数目则随病程而减少,在病程的7-10d表达降至最低,部分标本脑组织的坏死区几乎无表达,14d后表达开始增强。结论:GABA的表达变化与病毒性脑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对感染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早期确诊困难。我们用ELISA单克隆抗体双夹心法测脑脊液(CSF)中单纯疱疹病毒(HSV)抗原,并对部分标本测定HSV-Ⅰ和HSV-Ⅱ型抗体。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14例病员,男女各7例,年龄平均34.18岁(17~49岁)。全部病例均作脑电图、头颅CT或MRI、CSF等检查。病毒性脑炎5例,散发性脑炎8例,多颅神经炎1例。 二、方法:病人入院48h内即抽取腰池CSF2~3ml和静脉血3ml并分离血清(S)送检。  相似文献   

14.
PCR早期诊断单纯疱疹性脑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单纯疱疹病毒(HSV)DNA多聚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其型公共引物,采用二步温控法,成功地建立起PCR反应体糸。将40份拟诊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CSF)及多种对照标本进行HSV的PCR扩增分析,并用PCR制备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与PCR检测产物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8份CSF标本可检出HSV-DNA。单纯疱疹性脑炎占总数的20%。该PCR可作为单纯疱疹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脑炎异常脑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预后估计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文对43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异常EEG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43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31例为EEG异常,异常率为72.1%.其中,轻度异常13例(41.9%),中度异常11例(35.5%),重度异常7例(22.6%).治疗1个月后,13例轻度异常EEG全部恢复正常;18例中、重度EEG异常者,有13例复查EEG,其中恢复正常11例,轻度异常和中度异常各1例.结论 EEG作为一种实验室检查手段,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和预后估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7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等作系统性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89.0%),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98.3%);首发症状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误诊率高;脑脊液异常率41.8%,脑电图异常率86.8%,CT检查异常率29.5%,MRI检查异常率48.5%。结论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复杂,结合脑电图、脑脊液、CT和MRI检查及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可以作出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电图(EEG)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03-2014-03在我院进行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100例,确诊后分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组64例和急性精神障碍组36例。对患者进行3次脑电图检查,第1次为发病后2~7d,第2次和第3次分别为15~24d和30d后。同时进行MRI、CT、脑脊液检测,收集患者异常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者与急性精神障碍患者相比更易发生α频带功能降低和两端不对称以及局灶性异常现象,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脑电波的异常状况得到缓解,由第1次检查的100%降至第3次检查的18.8%。脑电图检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RI、CT或脑脊液检测结果。结论在诊治病毒性脑炎的过程中脑电图能够反映病情的变化、治疗效果,显示临床诊断过程,不仅可作为疾病诊断初期的依据,还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进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郑州儿童医院2007-03~2010-06收治的79例婴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资料,对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结果和病原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24例,脑脊液白细胞及时增高和癫全身发...  相似文献   

19.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系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 诊断标准参照第五版儿科学. 将脑脊液PCR检测阳性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50列, 其中男22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7.2岁; 对照组50例, 其中男29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6.8岁. 方法: 所有患儿留取急性期脑脊液送本校基因检测中心, 用PCR法一并检测HSV病毒, CV病毒和EV病毒.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给药, 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福康泰10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 每日一次, 观察患儿体温、意识、脑电图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x 表示, 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和病毒抗体检测对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4例颅内感染患者分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组32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组32例,化脓性脑膜脑炎组20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组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组作为对照。每例患者各取2次脑脊液,共168份脑脊液。分别行细胞学检测和ELISA法检测病毒系列抗体IgG、IgM。结果: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超早期有明显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随后出现激活的淋巴细胞反应;随着患者病情好转,激活的淋巴细胞逐渐减少;转而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病毒抗体IgG检测:病毒性脑膜脑炎组阳性率为86.7%,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脑炎组(48.3%)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组(15%);抗体IgM检测: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组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快速、简便,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诊断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敏感度为54.7%,特异度为91.3%,是确诊病毒性脑膜脑炎病原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