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载于《金匮要略》一书,由桂枝、制附子、芍药、知母、麻黄、白术、防风、甘草、生姜9味药组成,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之功,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偏寒者。现又扩大了应用范围。 1.内耳眩晕症 一中年妇女,近日因情绪不好而发病,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重嗜睡,动则心慌,眩晕加重,闭目静卧方舒。平日心烦易怒,该病已历时5年。后用本方加减:白芍、龙齿(包煎)各30克,云苓15克,桂枝、白附子、防风、生姜、白术、炙麻黄、陈皮、法半夏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服3剂后,眩晕呕吐症状消失,继服5剂而愈。随访3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2.
当归四逆汤 本方载于《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木通、大枣7味药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常用于手足寒冷、脉细欲绝等症。近些年来,通过深入研究,引申其义,又有了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 本方见于《脾胃论》,由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生姜、大枣十味药组成。具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作用。主治气虚发热,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或气虚下陷所致之症。现又引申用于多科疾病,每获良效。 1.头痛:一中年妇女10余年来,每逢操劳过度,情绪紧张,便头痛发作,失眠多梦,痰多清稀,纳食无  相似文献   

4.
享誉中外的云南白药,是家庭常备良药之一。它由三七、重楼、麝香等多味药组成,具有止血镇痛、活血化瘀、消炎散肿之功,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等症。近几年来,通过药理与临床研究发现,它又有清热解毒、补血生新、防腐生肌等作用,故已扩大了应用范围。 1.新生儿头皮血肿 分娩时,若发生急产、  相似文献   

5.
本方始见于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一书。它由天花粉、生南星、姜黄、大黄、苍术、黄柏、厚朴、陈皮、甘草、白芷等10味药组成,具有清热散瘀、止痛消肿之功。主治痈疽、发背、疖肿、漆疮、天疱疮、跌打损伤及妇女乳痈、小儿丹毒等外科疾病。它呈金黄色,故名金黄散,又因适应症广、疗效好,故又称如意金黄  相似文献   

6.
桃核承气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由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5味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下瘀热之功效,主治下焦蓄血,现用于多种疾病可奏奇效。 1.脑外伤:一中年男子骑自行车不慎跌倒,而出现寒热,头痛难忍,眩晕欲吐。伴有腹痛便干,舌苔薄黄、质青紫。铜川市中医院除予以脑脱水疗法外,采用本方加减:蒲公英  相似文献   

7.
驰名中外的六神丸,是家庭常备良药之一,沿用至今已有250余年历史。它主要由牛黄、麝香、蟾酥、雄黄、冰片、珍珠6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糜烂及痈疽疮疖、无名肿痛等症,加之它有易服、高效、速效等特点,故深受人们青睐。近几年来,通过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麻黄附子细辛汤 本方见于《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具有温寒、解表、利水作用。对少阴阳虚,阴寒内盛,阳气不得宣达的病机最为相宜。近年来又开拓了新的用途。 1、血管神经性头痛:一妇女有头痛史5年,每因受寒或精神刺激而发作。头紧痛或如针剌,尤以左侧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 本方首见于《伤寒论》,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具有发汗、解热、健胃、解痉之效。现代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而且已广泛用于临床。 1、小儿夜游症:一男孩7岁,近周来,每晚睡到9时左右,即从床上爬起往房外走,待大声唤醒后,方知停步。平素食欲较差,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江西余江县中医院用本方加味:龙骨、牡蛎各15克,桂  相似文献   

10.
葛根汤 葛根汤出自《伤寒论》一书,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有发汗解表之功,常用于治疗发热、恶风、无汗的、头痛、项背强痛、脉浮紧等症。现经研究又扩大了应用范围。 1.低血压 一中年妇女,6年来常头目眩晕,疲乏倦怠,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脑电图、心电图、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均为正常,仅血压一直偏低。近来眩晕加重,时而昏倒,且面色无华,神疲体倦,苔薄而浅,脉象细弱。后改用本方治疗:葛根15克,白芍、甘草、生姜各10克,生麻黄8克,桂枝6克,大枣12枚,每日1剂。服3剂后,眩晕有所减轻;服7剂后,症状明显好转,但停药5天后,又感眩晕疲乏,继服20剂而愈。  相似文献   

11.
本方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甘草七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沿用于一切阴虚型外科疾患。近代以本方为基础随症加减,又用于内科、妇科、泌尿科等症。 1、顽咳:一妇女早晚咳甚,痰少,咽喉干痛而痒,膝下常冷,冬季更苦,小腹坠胀,大便不爽。伴舌淡红,苔薄白,脉细。陕西省洛阳钢铁厂职工医院用本方加味:白术、巴戟各1 2克,附块、白芥子各9克,麻黄、肉桂、  相似文献   

12.
白虎汤 本方源于《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4味药组成,有清热生津功能,为治疗热性病的重要方剂。常用于大汗、大热、大渴等症。近几年来,通过研究,又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本方源于《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健脾渗湿、利水止痛、镇静、清醒头目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心悸、眩晕、气短咳嗽、胸胁胀满、下痢等症。近几年来,临床上得到进一步验证,并超出了原先范围。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党参、制半夏、炙甘草、大枣、生姜七味药组成。沿用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通常用于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耳聋目赤等症。但近些年来,这一古方在实践应用中又有新的进展。 1.定时昏睡:一少女近月来,每晚6时至6时半,即感胸满烦躁、恶心,随之扑倒昏睡约1小时左右,其间呼之不应,但醒后如常。伴舌边偏红、苔薄  相似文献   

15.
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见于《伤寒论》一书,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4味药组成,具有抗病毒、解热、平喘、镇咳和利尿、镇静之效,常用于肺热喘咳或外感风热等症。后发现凡咳嗽不畅、喘促、痰粘、舌红与苔白薄或黄,脉数者,不论有热无热、有汗无汗,均可应用,故又扩大了使用范围。 1.流感 一少女有头昏、头痛、咽痛、发热、微恶寒、咳嗽、咳脓痰、无汗与扁桃体肿大,大便两天未行等症。伴有舌淡红、苔黄干,脉浮数有力。用本方加减:生石膏、白茅根、谷芽、麦芽各30克,玄参巧克,杏仁、蝉蜕、党参、山楂、牛蒡子各12克,板蓝根、大青叶各9克,麻黄4克,薄荷3克,煎服1剂,另用生石膏粉6克吞服,服后入睡出汗,体温恢复正常,次晨水样大便1次,以稀粥调理而愈  相似文献   

16.
本方出自《宣明论方》一书。它由防风、麻黄、荆芥、薄荷、大黄、芒硝、滑石、生栀子、黄芩、连翘和桔梗、川芎、白芍、当归、白术、甘草、生石膏17味药组成,具有解表通里、清热化毒的功效,常用于头痛、眩晕、咽干、口苦、鼻塞与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以及皮肤疮疡、漆疮、黄水疮等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 本方始见于《伤寒论》,由乌梅、黄连、干姜、细辛、附子、桂枝、黄柏、党参、当归、川椒10味药组成,为寒热并调、刚柔相济之方。常用于治疗肠胃虚寒、蛔虫上扰与慢性痢疾等症。近几年来,将其丸改为汤剂,随症加减,又开拓了新的用途。 1.血管性头痛:一老汉因头痛、呕吐痰涎、纳呆而卧床10余日。其头顶痛波及头部两侧,痛如针刺,  相似文献   

18.
仙方活命饮 本方见于《外科发挥》,由皂角刺(炒)、穿山甲(炙)、金银花、天花粉、乳香、没药、浙贝母、白芷、赤芍、甘草节、防风、归尾、陈皮13味药组成,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之功。用于痈疡肿毒初起,局部红肿痛热,发热头痛微寒等症。近几年来,又有新的引申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一书,由熟地、山药、泽泻、茯苓、丹皮、肉桂、附子、山茱萸8味药组成,具有温补肾阳之功,常用于肢体畏寒、腰酸脚软、小便不利或频数、脉虚弱,以及痰饮咳喘、水肿、久泻等症。故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如今,它的应用已超出原有范围。 1.高血压病 一男子有间断性头晕30余年,用复方降压片、心痛定等维持治疗。但近2个月来病情加剧,表现为头痛烦躁、睡中易醒并难再入睡、腰酸腿软、下肢无力、胃部畏寒、大便稀溏、晨起即泻,伴有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用本方去生地,加干姜6克,服用1周,诸症均减,血压平稳,随访3个月,能坚持工作。  相似文献   

20.
冰硼散 本方始载于《外科正宗》,由硼砂、冰片、朱砂、玄明粉4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牙龈疼痛、口舌生疮等症。现又拓宽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