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MHD的患者38例死亡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MHD的存活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感染、高血压、贫血及高龄。结论控制患者血压、改善贫血症状、早期治疗感染等措施均可从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层面上进行预防,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5例死亡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245-245,249
目的:初步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本院血液透析中心2003年5月~2009年5月共55例血液透析维持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有关临床分析。结果:55例死亡患者中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与致命性心律失常17例(30.9%),感染13例(23.6%),颅内出血8例(14.6%),恶病质7例(12.7%),消化道出血6例(10.9%),尿毒症脑病4例(7.3%)。结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进行充分地透析,积极治疗并发症,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与营养不良,并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是预防该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28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病死亡10例(占35.7%),脑血管病死亡6例(占21.4%),感染死亡3例(占10.7%),恶病质死亡4例(占14.2%),终止透析死亡5例(17.8%)。结论心、脑血管事件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4.
4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265例血液透析维持1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有关临床分析。结果 265例患者中死亡40例,其中死于心力衰竭12例,死于脑出血8例,死于重症感染的4例,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大于成活组患者,动脉收缩压及透析期体质量增长率较成活组高,而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浓度等反映忠者营养状态的指标均较成活组低。死亡组患者平均血液透析时间较成活组明显缩短。结论 心脏及血管并发症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控制体重的增长,重视血液透析充分性、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预防该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原因,以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的尿毒症死亡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于心力衰竭24例(63.15%),脑出血7例(18.42%),严重感染3例(7.89%),全身衰竭及上消化道出血各2例(5.26%)。心力衰竭死亡患者以45~64岁为主,脑出血死亡以≥65岁为主。结论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控制血压,改善贫血,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于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永兴县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89例。结果肺部感染10例,结核感染6例,尿路感染4例,高血压25例,低血压10例,心脏扩大5例,心动过速12例、心动过缓8例,心律不齐3例,肌肉痉挛4例,恶心呕吐2例。结论透析患者合并症是常见病而且又是复杂情况,需患者与医师共同配合进行积极治疗,否则会给透析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袁玲  张欣荣  袁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428-1429
目的 评估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以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其存活率.方法 观察总结36例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死亡原因和常见的并发症.结果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并发症为心力衰竭,感染.结论 施行个体化,充分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状况和贫血,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老年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东升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41-1343
目的 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至少3个月以上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HD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 全组死亡38例,其中死于心血管并发症16例,脑血管并发症6例,重症感染5例,其他11例.死亡组动脉收缩压及透析期体质量增长率较存活组高,而血清白蛋白、清总胆固醇、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浓度等较存活组低,平均血液透析时间较存活组明显缩短.结论 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重视血液透析充分性、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预防该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梅竹  朱思珠  王蕾  郁蓉芳  赵卫红 《江苏医药》2013,39(16):1963-1964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钙磷代谢紊乱、贫血、高甲状旁腺素(PTH)等[1].我们观察两种透析模式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对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5例慢性肾衰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充分透析尿毒症患者急性左心衰发生率为15.79%,大大低于非充分透析尿毒症患者71.01%。不同血压、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尿毒症患者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其中1、2、3级高血压患者分别为31.58%、68.18%、94.29%,无高血压患者为3.23%,急性左心衰尿毒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轻度贫血为12.20%,中度贫血为72.50%,重度贫血为80.77%,低血清白蛋白患者急性左心衰发生率为66.67%,明显高于血清白蛋白正常的患者37.50%。不同血管通路尿毒症患者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动静脉内瘘中钛轮钉吻合法(2.5mm)为52.17%、无损伤线缝合法为53.85%,颈静脉插管或直接穿刺为33.33%。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左心衰发生与是否充分透析、血压、贫血、血清白蛋白有密切关系,还与动静脉内瘘有关,与动静脉内瘘不同吻合方法无明显相关。因此,充分透析,积极控制高血压,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预防慢性肾衰患者急性左心衰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7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缬沙坦组患者在透析同时口服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透析治疗.治疗前,治疗后8周、16周时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查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水平,并作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16周,缬沙坦组CRP、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16周时更低于8周(P<0.05);对照组三个时段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8周、16周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透析同时辅以缬沙坦治疗,对于进一步改善微炎症状态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56例维持性血透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51例维持性血透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间肾功能(BUN、Cr)、血钙(Ca^2+)、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胃泌素(SG)、单次kt/v值、每周透析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BUN、Cr、血Ca2+、PT、ALB、Hb、Hp感染率、IPTH、SG、每周透析时间等指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叭或P〈0.05),而两组间单次kt/v值、PLT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损害、低血C矿、Hp感染、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G增高、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可能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及早干预这些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群  李德天 《安徽医药》2016,20(4):719-722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并在该院初次行腹膜透析、随访3个月以上的患者143例,其中死亡35例,存活108例,存活患者中肾移植6例,拔管12例,失访2例,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接受腹膜透析前各项临床指标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原发病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63例(44.06%),糖尿病肾病46例(32.17%),高血压肾损伤21例(14.68%),马兜铃酸肾病5例(3.5%),止痛剂肾病3例(2.1%),多囊肾2例(1.4%),血管炎肾损伤、梗阻性肾病各1例(0.7%),原因不明的患者1例(0.7%)。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0例(28.57%),脑血管疾病7例(20%),腹膜炎5例(14.29%),肺内感染4例(11.43%),消化道出血2例(5.71%),原因不明4例(11.43%), 肿瘤、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2.86%)。总体透析时间(28.3±16.42)个月,死亡组平均透析时间(24.53±17.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入腹膜透析时的年龄大、既往脑血管疾病病史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透析前高龄、高磷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腹膜透析患者原发病仍是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44.06%),符合我国目前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发病构成;(2)该透析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疾病构成、生存率与国际报道接近;(3)腹膜透析前患者高龄、血磷升高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党殿杰  路振宇  刁淑梅  张丹  张丁 《中国药房》2014,(26):2432-2434
目的:探讨复治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常见菌种及用药特点。方法:整理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60例复治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史、真菌菌种分类、易患因素、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复治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好发人群及易患因素包括高龄、病程长、合并慢性消耗性疾患、有创操作及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等。检出的真菌种类以酵母菌属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35例(58.33%),光滑念珠菌15例(25.00%),热带念珠菌6例(10.00%),曲霉菌4例(6.67%)。主要采用2SHRZE/6HRE抗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应用氟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治疗,其中31例治愈(51.67%),27例好转(45.00%),2例无效(3.33%),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注意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复治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第一诊断为老年2型糖尿病的215例患者,对72例并发医院感染(试验组)与143例未并发医院感染(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5 d[比值比(OR)=2.023,95%置信区间(CI)为1.214~3.371]、合并慢性肺部基础疾病(OR=59.355,95% CI为2.034 ~3.023)、Hb <90 g/L(OR=3.895,95% CI为1.198~6.004)、>2种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OR=21.803,95%CI为1.443 ~3.294)、糖尿病病程(≥10年)(OR=1.338,95% CI为1.024 ~ 1.748)、糖化血红蛋白≥7.0%(OR=3.330,95%CI为1.097~10.112)与并发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加强监控,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83例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COPD真菌感染组),按照时间顺序逐月随机抽取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无继发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人次、合并糖尿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性的Log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等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真菌感染患者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69例(83.13%),好转12例(14.46%),无变化l例(1.20%),死亡1例(1.20%).结论 患者高龄、住ICU时间长、长时间抗生素及激素及白蛋白水平低下是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及时确诊并且抗真菌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杨新华  李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65-3066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疾病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78例60岁以上有并存病的老年妇科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存糖尿病30例,高血压24例,心脏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术后并发症有念珠菌外阴阴道炎3例,伤口裂开1例、伤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3例,心功能不全1例.结论: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加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相关危险因素特征。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对全国23省市三甲医院心内科门诊入选的96729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中“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评分量表”计算所得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概率,分为低危组(≤5%,1223例)、中危组(≥6%且≤9%,2768例)和高危组(≥10%,11923例),分析比较合并糖尿病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低、中、高危组合并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为(4.3±0.8)%、(7.6±1.1)%和(25.7±16.0)%,分别是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1.16倍、1.04倍和1.28倍。低危组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收缩压水平、左心室肥厚和吸烟比例均明显低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收缩压(122±12)mmHg(1mmHg=0.133kPa)比(132±18)mmHg]、左心室肥厚0%(0例)比0.8%(218例)、吸烟1.9%(123例)比4.6%(1277例),均P〈0.05],但年龄大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54.47)岁比(53±9)岁,P〈0.05];当排除年龄评分影响因素后,合并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仍高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3.9%比3.2%,P〈0.05)。中危组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年龄、收缩压水平、左心室肥厚、吸烟及心房颤动比例明显低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58±7)岁比(59±10)岁、(132±16)mmHg比(139±19)mmHg、1.2%(33例)比3.5%(628例)、8.1%(223例)比18.5%(3355例)和0.4%(10例)比1.7%(315例),均P〈0.05]。高危组糖尿病患者中,仅其他心血管疾病比例高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65.5%比61.0%)(P〈0.05)。当排除该项评分影响因素后,合并糖尿病患者剩余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仍然高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19.5%比15.1%,P〈0.05)。糖尿病危险因素评分对女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低、中、高危组总评分的贡献率分别是男性的1.40、2.18和1.93倍;所有危险因素中,收缩压评分对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总评分的贡献率最高(男性44.4%,女性52.0%)。结论糖尿病是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糖尿病评分对女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贡献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研究本院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血液透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1年5月本院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4例,分析其原发疾病构成、年龄、性别、透析治疗持续时间及转归。结果:ESRD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45.62±14.30)岁,男女之比为1.83∶1。最主要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8.53%;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占15.20%;高血压肾损害,占11.27%,多囊肾肾病占5.88%。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204例,其中56.86%的患者仍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时间最长者为13年,2例(0.98%)已行肾脏移植,30例(14.71%)转至外院治疗,2例(0.98%)改为腹膜透析,13例(6.37%)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1例(20.10%)患者死亡。结论: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ESRD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再次为高血压肾损害。随着透析龄延长,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Autopsy finding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om March, 1976 to June, 1983, 22 patients (10 males, 12 females) treated by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were autopsied in our department. Primary diseases of the autopsied cases were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12 cases), diabetes mellitus (three cases), hydronephrosis (three cases), 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 (two cases), myeloma kidney (one case) and atherosclerosing nephropathy (one case). Direct causes of death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ere bleeding (six cases), uremia (three cases), infection (three cases), carcinoma (four cases), heart failure (two cases),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e case), brain ischemia (one case), cardiac tamponade (one case) and unknown (one c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