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奇慧  王晓玲 《齐鲁药事》2011,30(5):262-263
目的建立莪术乳安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处方中茯苓、芥子、延胡索进行了显微鉴别;并对柴胡和赤芍进行了薄层鉴别。结果 该处方中所含的茯苓、芥子、延胡索3味药材的显微特征明显;并且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对照品及芍药苷对照品色谱相同的斑点。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莪术乳安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柴胡乳安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处方中浙贝母、茯苓、穿山甲、鹿角霜进行了显微鉴别;并对柴胡和白术进行了薄层鉴别.结果:该处方中所含的浙贝母、茯苓、穿山甲、鹿角霜4味药材的显微特征明显;并且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对照品及白术对照药材色谱相同的斑点.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妇科调经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处方中的当归、川芎、白术和延胡索进行了显微鉴别;并用薄层色谱法对妇科调经胶囊中的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4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该处方所含的当归、川芎、白术和延胡索4味药材的显微特征明显,且在薄层色谱中分别检出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妇科调经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医院制剂舒肝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处方中郁金进行了显微鉴别,并对白芍、香附进行薄层鉴别。结果:该处方中郁金的显微特征明显,且薄层色谱鉴别中可检出与白芍、香附对照药材色谱相同的斑点,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阴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舒肝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苓益胃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水煎煮工艺,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陈皮、延胡索、枳壳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制剂的最佳煎煮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 h。薄层色谱可对处方中主要成分陈皮、延胡索、枳壳进行有效鉴别,阴性对照品溶液无干扰。结论参苓益胃胶囊的制备工艺合理,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降脂通脉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降血脂胶囊中的西洋参进行鉴别;结果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本试验所确定的鉴别方法稳定可靠,能较为合理地对处方中各组分进行定性鉴别,重复性强,可作为降血脂胶囊的薄层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晕痛舒胶囊质量标准中川芎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及理化鉴别对方中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结果:用薄层色谱鉴别,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色谱清晰,附近无杂质斑点干扰,显微鉴别特征虽明显,但是阴性样品有影响,理化鉴别显紫红色,阴性样品也出现相同现象。结论: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晕痛舒胶囊中的川芎,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更好地控制晕痛舒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郭润勤 《中国药业》2009,18(18):41-42
目的建立参芪舒心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人参、黄芪、延胡索、丹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图中可检出人参、黄芪、延胡索、丹参的特征斑点,且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参芪舒心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梁远园  黄宇平 《中国药事》2012,26(5):503-504
目的 建立莪棱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TLC 法对处方中的丹参、枳壳、延胡索进行鉴别.结果 各样品在薄层色谱中,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法简便可靠,专属性、重复性好,可用于莪棱胶囊的定性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乙肝丸的显微及薄层色谱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灵芝、土茯苓、郁金、五味子、赤芍进行观察,薄层色谱法对黄芪、丹参、牡丹皮进行鉴别。结果:显微鉴别点易于观察。薄层色谱结果显示供试品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且阴性无干扰。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乙肝丸质量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和胃止痛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少婷  幸而  黄红雯 《中南药学》2004,2(5):291-293
目的建立和胃止痛胶囊(黄连、吴茱萸、大黄、延胡索和丁香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对方中的君药黄连进行含量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同时对黄连、吴茱萸、大黄、延胡索和丁香进行薄层鉴别.结果盐酸小檗碱平均回收率为98.6%,RSD=2.6%.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结果准确,方法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胃乐胶囊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簿层色谱法对胶囊中浙贝母、元胡、厚朴进行定性鉴别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浙贝母、厚朴、元胡 ;盐酸小檗碱在0 1~1 0μg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 (r=0 9991) ,平均回收率为97 84% ,RSD=2 86% (n=5)。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胃乐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消炎散结胶囊中主要药材的薄层鉴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消炎散结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当归、红花、牡丹皮、延胡索等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的图谱中检出了当归、红花、牡丹皮、延胡索等的特征斑点.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复方当归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复方当归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主要药材当归、丹参、黄芪、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药材当归中的阿魏酸、丹参中的丹参酮ⅡA 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薄层图谱斑点清晰 ,阴性对照无干扰 ;阿魏酸进样量在0 00255μg~0 0816μg 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7) ;丹参酮ⅡA 进样量在0 01μg~0 06μg 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5)。结论 :本方法简便 ,重现性好 ,可有效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5.
延胡索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萍  谢晓梅  周瑾 《安徽医药》2008,12(3):224-225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同时鉴别延胡索药材多种有效成分的薄层色谱方法。方法采用两次展开薄层色谱法。结果薄层板在紫外灯(365 nm)下观察,供试品中延胡索乙素,小檗碱,巴马汀3种有效成分被检识。结论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为鉴别延胡索药材提供了更为有效薄层色谱方法。  相似文献   

16.
董芳  姜翔之  陈英红 《中国药师》2012,15(6):791-793
目的:建立少腹逐瘀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赤芍、当归、川芎、延胡索、五灵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了芍药苷含量.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出赤芍等药材的特征斑点;测得芍药苷平均回收率为99.4%,RSD=0.6%(n=6).结论:所采用方法准确、可靠,可行性及重复性良好,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盆炎灵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欧阳波  潘涛  戴子启 《中南药学》2009,7(2):122-124
目的建立盆炎灵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盆炎灵合剂中当归、延胡索药材进行定性鉴别 用HPLC法对芍药苷进行定量研究。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25∶7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5℃。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当归、延胡索,芍药苷在0.015~0.15 m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66%,RSD为0.94%(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盆炎灵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李中娥 《中国药师》2012,15(6):788-791
目的:建立徵瘕消散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方中当归、川芎、丹参、延胡索、鸡血藤作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其中芍药苷和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当归、川芎、丹参、延胡索、鸡血藤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5.98~59.8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43%,RSD为1.30%;丹酚酸B在12.16~121.6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28%,RSD为1.45%。结论:本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控制徵瘕消散丸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丹芝舒心胶囊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丹芝舒心胶囊的制备方法及质控标准 ,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处方中的丹参、元胡、冰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 ,测定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并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和临床观察。结果 :层析分离清晰 ,空白无干扰 ,重现性好。动物试验LD50>12 08g生药/kg。临床总有效率为86 80%。结论 :组方合理 ,工艺可行 ,质控方法可靠 ,无毒性 ;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姚伟生  陈震尧  黄江红 《中国药师》2010,13(8):1112-1114
目的:建立利胆消炎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黄芩、大黄、枳实、延胡索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图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黄芩苷进样量在30.20~181.2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0%,RSD:1.62%(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利胆消炎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