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颅内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7例再次手术,其中3例血肿发生在术后6 h内;预后良好者52例,预后恶劣者10例,颅内压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有关,颅内压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动态颅内压(ICP)变化进行总结,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及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颅脑外伤手术且术后行ICP监测的患者60例,采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或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对患者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通过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并对监测结果对患者预后进行初步判断。结果短期内颅内压升高对预测术后再出血有积极意义。对患者术后第1天脱水前ICP与6个月后的预后关系进行观察,发现颅内压越高,其预后就越差。持续颅内压重度升高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还可准确评估预后,同时对治疗措施进行有效指导和调整,起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0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45例再次手术;ICP与GCS两者呈负相关性。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精确评估预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颅内压监测技术对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ICP进行动态监护,根据ICP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价ICP监测在术后诊治中的作用及评估患者预后。结果: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ICP重度增高7例(死亡5例),中度增高21例(死亡3例),轻度增高7例,正常4例;其中2例ICP持续增高,经CT证实为迟发性脑内血肿;甘露醇平均使用时间为7天,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8例。结论:ICP动态监测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且能直接指导术后脱水剂的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硬膜外颅内压监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病人术后监护示颅内压正常12例;轻度增高12例;中度增高7例;重度增高4例。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护对颅脑外伤术后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合理应用可提供颅脑外伤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ICP)的变化,探究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并进行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应用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观察结果,判断颅内伤情、脑水肿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8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7例再次手术;ICP越高,GCS越低;ICP越高,预后越差,6个月后有6例患者死亡。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术后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有助于监测继发性脑水肿、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联合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意识评测和短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记录的GCS评分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5例(GCS评分3~5分)和观察组35例(GCS评分5~8分),比较两组脑电双频指数、颅内压水平、21d的生存率情况,分析重型颅脑外伤脑电双频指数、颅内压水平与昏迷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脑电双频指数低于观察组,颅内压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术后21d平均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Pes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脑电双频指数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 534,P=0. 008),颅内压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 612,P=0. 002)。结论:脑电双频指数联合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意识评测和短期预后的评估指导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6 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进行持续监测 ,并分别取术后开始治疗时和术后第 3、第 7天的颅内压 ,脑灌注压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术后第 3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低于常温组 ,脑灌注压高于常温组。根据GOS评分 ,亚低温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 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颅内压 ,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钟向球 《微创医学》2014,(5):663-664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在老年性颅脑外伤中的预判应用。方法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20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动态观察颅内压值,同时动态CT复查。结果颅内压有增高趋势的,或者持续增高者,其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扩大。结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安全、简便、可靠,能够早期判断病情的变化,对下一步的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动态监护,探讨颅内压的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护法,对21例开颅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动态观察,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和GCS评分变化.结果术后颅内压正常4例;轻度增高5例;中度增高6例;重度增高6例;死亡5例中,重度增高占4例.结论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其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持续性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5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分为监测组(40例)行有创颅内压监测,非监测组(35例)未进行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的预后、并发症、GOS评分等。结果通过两组比较,监测组死亡率及预后明显优于非监测组,证明通过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有较好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客观评价颅内压的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后顽固性颅内高压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5例顽固性颅内高压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疗效。结果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无明显不良并发症,根据颅内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颅内压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有关,颅内压越高,预后越差。结论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操作简单、安全,对sTBI后顽固性颅内高压患者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最大程度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损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及对照组.监测组: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情况,调整引流量和脱水剂应用;对照组: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根据医师临床经验进行调整引流量及应用脱水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监测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有效率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估计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护理经验.方法 应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监测及护理:重视基础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准确测量颅内压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结果 45例患者经过持续颅内压监测,10例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颅内压超过5.3 kPa,急诊手术去除骨瓣减压,9例术后颅内压下降,恢复良好;1例术后再次升高,患者家属拒绝再次手术,最终死亡.余35例患者于病程的2~6 d颅内压出现增高,但未达手术要求值,经过脱水等处理,颅内压下降.根据格拉期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划分,本组存活44例,其中Ⅰ级22例,Ⅱ级11例,Ⅲ级11例;Ⅴ级:死亡1例 .结论 动态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辅以细致周到、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对于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8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采用SJN-2081型监护仪及配套探头进行颅内压监护并与术后常规观察护理配对对比研究。结果68例应用监护仪指导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颅内压监护的使用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判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颅内血肿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415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持续动态监测颅内压和根据监测指导临床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415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结果的指导下,294例正常或轻度增高者减少脱水剂用量,121例中重度增高者及时加大脱水剂用量,其中有42例术后实时监测颅内压发现患者颅压增高CT证实迟发血肿进而实施二次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及时发现术后血肿形成、指导脱水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观察7.5%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高渗盐组和甘露醇组,每组各60例,持续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颅内压,比较两组之间颅内压降低,脑灌注压提高的效果.结果两组颅内压降低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7.5%高渗盐组患者脑灌注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甘露醇组(P<0.05).结论 7.5%高渗盐水在提高颅脑外伤后脑灌注压和平均动脉压方面有显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颅脑外伤脱水降颅压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颅内压监测对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作用。方法3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9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2d内均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其中监测组加用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伤后14d的死亡率。结果监测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OR=0.63,95%可信区间:0.41-0.94,P=0.020)。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情况变化及指导治疗,可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颅脑外伤颅内压升高为外科急症之一,常发生脑疝,导致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颅内压(ICP)指颅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种内容物使颅内保持一定压力,正常人颅内压为5.0~13.5mmHg(1mmHg=0.133kPa),持续超过14.2mmHg即为ICP增高。颅内压增高可导致急性脑膨出,脑移位,脑血流量减少,严重者出现脑疝。  相似文献   

20.
探讨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中发生再次出现颅内压增高现象。方法:11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或伤后行生命特征监测.血电解质检查及硬嗅外颅内压监测和动态CT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发生第二次颅内压增高的时间在伤后4~12天,平均为7.6天.颅内压值在4-12Kpa.血清钠值为123~132mmol/L.平均为127mmol/L,头颅CT见严重脑水肿表现。本组预后情况为,良好3例(27%),中残1例(9.1%),重残4(36.4%),植物生存1例(9.1%),死亡2例(18.4%)。结论:在重度颅脑揖伤治疗中,对有低钠血症者,应及时纠正低钠情况,并进行长时间ICP监测及动志CT检查,指导临床治疗,防治第二次颅内压增高的发生.使病人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