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尿管纤维性息肉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7例输尿管纤维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7例共8侧输尿管纤维性息肉患者中,1例行病变节段输尿管切除加肾盂成形术,5例行病变段输尿管切除加端一端吻合术,1例行病变段输尿管、肾切除术。全部病例均获治愈并经病理证实。结论:IVU及逆行肾盂造影检查对诊断输尿管纤维性息肉有较大帮助,确诊依靠输尿管镜检查及活检。输尿管纤维性息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应根据息肉的大小、数目、部位及肾脏受累程度选择息肉单纯切除术、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和肾盂成形术等。经输尿管镜息肉电切和电灼术是目前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为该疾病的诊治提出方向性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5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单发的输尿管息肉采取开放手术行输尿管病变切除肾盂成形术,3例行输尿管病变切除输尿管对端吻合术,3例行输尿管镜下息肉钬激光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下输尿管病变切除输尿管对端吻合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均获病理证实为输尿管息肉.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发现病变复发与恶变.结论 术前行逆行造影及输尿管镜检查是较为可靠的诊断方式.而近年来采取磁共振检查敏感性较高.开放手术处理输尿管息肉效果确切.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息肉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其远期效果则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方法,加强对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的认知,及其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9例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1 ~84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20例因为腰痛就诊,7例为查体发现肾脏积水就诊,2例为血尿就诊.结果 2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5例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技术治疗,10例行输尿管息肉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合并重复肾输尿管的患者行输尿管息肉段切除+输尿管成形术.2例行输尿管息肉段切除+肾盂成行术,1例患肾积水严重且无功能,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随访10~56个月,除1例肾切除外,28例保留肾单位者均无复发,无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临床少见,局部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输尿管镜下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较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输尿管息肉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结果 1例行肾切除加输尿管大部切除术,3例行病变节段输尿管切除加输尿管端端吻合术,7例行病变节段输尿管切除加肾盂成形术或输尿管膀胱吻合术,4例经输尿管镜息肉电切和电灼术。术后12例获随访6~68个月,未见息肉复发及恶变。结论 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确诊依靠输尿管镜检查及活检,行病变节段输尿管切除术可以治愈,经输尿管镜息肉电切和电灼术是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巨大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合并输尿管套叠的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例左输尿管下段巨大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合并输尿管套叠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治疗过程,随访疗效.结果 腹腔镜手术中松解套叠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息肉及息肉蒂部附着段输尿管,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端端吻合.术后随访2年,息肉无复发,肾盂及输尿管形态正常.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较大输尿管息肉的可行方法.如输尿管息肉合并输尿管套叠,腹腔镜手术应为首选.术前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原发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诊治分析(附七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原发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 7例经病理证实为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 18~ 5 6岁 ,右侧 5例 ,左侧 2例。息肉位于输尿管上段 2例 ,中段 3例 ,下段 2例。临床表现多样 ,以血尿、侧腹痛为最常见症状 ,仅术前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 结果  7例患者手术治疗 5例 ,行钬激光切除术 2例。 7例术后随访 3个月~ 11年未见复发。 结论 肾盂输尿管造影有助于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的诊断 ,必要时可行手术探查。输尿管镜是诊治此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是罕见的良性间皮肿瘤.临床上易误诊为肾盂、输尿管癌,影像学检查难与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鉴别,易导致不必要的肾输尿管切除.2009年9月,我院收治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纤维上皮性息肉患者1例,行腹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输尿管息肉临床特点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输尿管息肉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2~67岁,平均31.8岁.多因不同程度的腰腹痛、血尿入院.息肉位于左侧20例,右侧8例,上段20例,中段4例,下段4例.结果 28例患者中行单纯息肉切除11例,其中加UPJ成形6例;输尿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10例;输尿管下段切除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息肉切除术5例.病理均证实为输尿管息肉,术后随访3个月~3年,患者腰腹痛、血尿等症状均消失,患侧积水减轻或消失,未见息肉复发.结论 输尿管息肉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静脉肾盂造影(IVU)和逆行造影(RGP)对诊断本病可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确诊需依据病理活检,治疗应根据息肉的大小、部位等特点采取相应方法,输尿管镜技术有许多优势,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 67例(共69侧)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其中19例行盂管成形,20例输尿管切开息肉切除,15例输尿管镜下息肉电灼或基底部钳除,5例行端端吻合,4例行输尿管下段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再植,6例因患侧肾重度积水无功能行肾切除.结果 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术后随访0.5~2.5年,均未发现息肉复发与恶变,未发现输尿管狭窄,保留肾脏的病例患肾积水明显缓解.结论 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检查方法可选用超声、影像、输尿管镜等,一旦明确诊断,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收治的17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17例患者中,肾及输尿管大部切除术2例,输尿管病变段切除肾盂成形术3例,病变段切除输尿管再吻合术9例,3例行输尿管镜下息肉切除。全部病例均获病理证实。术后随访6~24月,未发现息肉复发与恶变。结论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造影是诊断输尿管息肉常用的方法,术前确诊需输尿管镜活检。手术治疗以病灶局部切除为主。根据病变数量、累及输尿管范围及患者肾功能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价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aparoscopic nephron-sparing surgery,LNSS)的临床价值及手术经验。方法:56例肾肿瘤患者经腹膜后路径行LNSS,肿瘤直径2.1~6.4 cm。左侧30例,右侧2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5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70±18.5)min,热缺血时间平均(28±2.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33.2)ml,平均住院(10±4.6)d。术后4例发生迟发性出血,2例出现漏尿,1例肾脏萎缩。结论:LNSS是安全、有效的术式。体积较大、中央型肾肿瘤患者行LNSS,对于保留肾脏功能及肿瘤控制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道平滑肌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对尿道平滑肌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尿道平滑肌瘤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将尿道平滑肌瘤予手术完整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尿道平滑肌瘤。随访12月,未见复发。结论:尿道平滑肌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尿道肿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治疗效果理想,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后腹腔镜八步法行巨大肾上腺肿瘤解剖性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采用后腹腔镜八步法行巨大(直径≥5cm)肾上腺肿瘤解剖性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对34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采用后腹腔镜八步法行巨大肾上腺肿瘤解剖性切除术:①清除腹膜外脂肪;②打开Gerota筋膜,游离肾脏背侧间隙;③游离肾脏腹侧间隙;④打断肾脏与肿瘤之间的连接;⑤游离肾上腺肿瘤膈面;⑥游离肾上腺肿瘤腹侧;⑦处理肾上腺肿瘤上极;⑧完整切除肿瘤。结果:34例腹腔镜手术全部完成,仅1例中转开放手术。肿瘤平均直径〔7.3±2.4(5.5~14.5)〕cm,平均手术时间〔89±44(30~185)〕min,术中平均估计出血量〔172±246(10~1000)〕ml。1例术中输血800ml,1例术后输血400ml;1例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保守治疗后康复;术后平均恢复饮食时间为〔1.6±0.9(1~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3±2.6(3~14)〕d。结论:按照八步法行后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解剖性切除术,具有操作空间充分、层次清楚、视野清晰、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后腹腔镜八步法巨大肾上腺肿瘤解剖性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9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的边界、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本组9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体部3例、尾部2例及体尾部1例。9例患者的胰腺内分泌肿瘤形状均不规则,其中5例边界不清。推注对比剂后6例肿瘤表现为高密度强化,3例为等密度强化;4例肿瘤见远端主胰管扩张,均未见远处转移或淋巴结侵犯。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经胆囊管治疗胆道巨大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1月84例因梗阻性黄疸、胆总管巨大结石行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经胆囊管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胆道出血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切开止血、取石+T管引流术;1例患者怀疑胆道下段肿瘤中转开腹探查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胆管癌;1例患者经胆囊管取石毕发现乳头下端狭窄,术中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乳头肌切开后胆汁流出通畅;1例患者因Mirizzi综合征导致胆囊三角区粘连紧密从而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均无出血、胆漏、胆总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11 d。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经胆囊管取石术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安全、可靠,手术微创,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对于胆囊管粗短直、入口较大的患者,可直接置入胆道镜探查取石,损伤小,优点突出,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报告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予以讨论。结果:患者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呈腺样及小管状排列.胞质少.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T1Vimentin、CK、EMA均阳性.Syn、RCC、SMA、HMB15、CD10、CD34、CgA、Chr均阴性;病理学诊断符合后肾腺瘤特点。术后随访18个月.未她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肾脏上皮组织的肿瘤.了解该肿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直径6cm)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采取经腹腔或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15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采取经腹腔途径6例,采取经腹膜后途径9例,均无需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6(100~2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34(30~50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4(5~9)d;出现并发症1例,为下腔静脉损伤;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皮质腺瘤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5例,髓样脂肪瘤1例,肾上腺皮质腺癌1例;失访1例,余14例获随访3~63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前有高血压者血压均恢复正常,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经验丰富且具有娴熟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的术者,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切实可行、安全有效,肿瘤大小并不是决定手术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后肾腺瘤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29岁女性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因腰部不适行B超检查发现右肾肿瘤,16层螺旋CT诊断为右肾肿瘤(良性可能大),行肾肿瘤剜除术,术中见肿瘤被膜完整,切面色灰白,质地均匀,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为乳头状肾细胞癌,随即行肾癌根治术.镜下肿瘤细胞呈腺样或乳头状排列,并有砂粒体.免疫组化:NSE(+)、Ki67、Vim为阳性.病理诊断:右肾后肾腺瘤.随访2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肾腺瘤术前难以依据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术前肿瘤穿刺活检结合免疫组化对明确诊断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后肾腺瘤的治疗多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由于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术后长期随访观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肾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17-34岁。临床表现包括腰痛1例,肉眼血尿1例,腰痛并镜下血尿1例。多普勒超声和CT扫描显示肾脏肿块,2例体积较大,其中1例伴有肾静脉血栓形成。2例男性患者行肾切除,1例女性患者行肿块切除。结果:3例患者术后血尿,腰痛均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或并发症,复查CT和尿液检查未见异常。结论:肾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其症状主要为腰痛、血尿。肾海绵状血管瘤少有术前诊断,多为术后病检证实,CT、B超、MRI和肾血管造影均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完全与恶性肿瘤区分。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激光同期切除膀胱肿瘤和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187例老年男性膀胱肿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119例单纯行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第2组68例在行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的同时行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分别比较了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尿流率,剩余尿的变化情况,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数量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术后病理分级也无统计学差异,第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尿管留置时间上均较第1组长。两组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5.3个月(第1组)和32.5个月(第2组),第2组的尿流率较术前及第1组显著升高,同时剩余尿较第1组明显降低,第2组复发率为29.41%,较第1组的36.97%有显著差异,比较发现单发的或小于3cm的肿瘤患者其肿瘤复发率低于多发的或肿瘤3cm的患者。同时两组均未在膀胱颈部及尿道前列腺部发现有肿瘤复发。结论:对于伴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2μm激光同时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和BPH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增加膀胱颈部和前列腺尿道部肿瘤种植的风险。同时在解除膀胱颈部的梗阻后,能降低或延缓膀胱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