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调查分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采集食物中毒患者肛拭8份、酒店厨师肛拭5份、剩余食物18份、砧板涂抹物1份、刀具涂抹物1份、呕吐物2份、餐具拭样4份等,共44份样品,按照GB/T4789—2003、WS/T-1996、GBl4934—94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患者肛拭8份、厨师肛拭1份、剩余食物1份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同时又在1份患者肛拭和1份剩余食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说明本次食物中毒除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外,也可能有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找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类似食源性疾病的再次发生。方法按食物中毒发生的调查方法,对患者和进食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环境卫生和烹调加工过程进行调查,并采集现场剩余食物、刀具案板及部分患者、食品从业人员的肛拭样本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在4份剩余食物、5份肛拭、2份刀具案板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其中3份剩余食物中奇异变形杆菌近似数均大于105CFU/g。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分析,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奇异变形杆菌污染食物导致。  相似文献   

3.
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食物中毒病原菌的检测鉴定。[方法]采集食物中毒肛拭、可疑食物、涂抹标本共18份,按照GB/T4789.4-2003和WS/T9-1996进行检测。[结果]其中7份肛拭中同时检出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在菜勺、菜盆、操作台4份涂抹标本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食物中毒病因,为更好地处理食物中毒提供经验。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分析。结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患者12人,从患者肛拭样、从业人员肛拭样、患者剩余卤菜、作坊剩余卤菜以及刀板、女从业人员手中均分别检出阴沟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该事件为从业人员带菌污染卤菜引起的一起混合型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因子除阴沟肠杆菌外,存在奇异变形杆菌肠毒素所致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中毒场所和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样检验.[结果]在剩菜、餐具及病人肛拭子中检出同型蜡样芽胞杆菌.[结论]本事件是一起工地食堂因餐具、食品受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查明食物中毒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从患者粪便及剩余食物盐水肫中均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盐水肫制作后,置室温时间太久,使奇异变形杆菌大量繁殖,导致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一起食堂食物中毒事件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现场剩余食品与发病者的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报告患者19人,罹患率16.2%;个案调查16人,年龄22~59岁,性别比为1∶3;发病潜伏期1~13h(中位数7h);在留样的白斩鸡、病人肛拭子和大便标本中,均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在酸菜千张丝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住院病例血液标本检查结果基本正常。结论由于不具备奇异变形杆菌血清型分型条件,故不能确认该起事件是奇异变形杆菌所致。采取现场彻底消毒、诊治病人、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以防止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一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调查分析.方法:采集病人肛拭8份、熟食砧板涂抹物2份,熟食菜刀涂抹物2份,操作台面涂抹物1份,熟食冰箱内壁涂抹物1份,剩菜3份,共17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8份肛拭中,检出3份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份肛拭同时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河弧菌;1份熟食菜刀涂抹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剩菜中同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溶藻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致病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永安市某幼儿园食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析,探讨托幼机构对此类事件的预防措施.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食堂留样样品、剩余食物、加工食品用具、餐具及患儿粪便标本、肛拭子和呕吐物;中毒餐次食用的蛋糕生产厂家加工人员粪便、手涂抹标本,食堂炊事员粪便、手涂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该起食物中毒罹患率5.9%(19/325),从幼儿园食堂留样的蛋糕和发放到班级剩余的蛋糕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1份患儿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同型肠毒素,其他样品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确定食物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方法]采集食物中毒学生的肛拭子5份、剩余食物2份共7份标本按照GB/T4789-2003~[1]、WS/T9-1996~[2]、GB17012-1997~[3]进行检测。[结果]5份肛拭子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4份肛拭子既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又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新港(纽波特)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份剩余食物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一起混合性细菌食物中毒的实验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及实验室检验。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GB/T4789—2003进行。结果:患者22人,其中6人肛拭检出副溶血弧菌及4人肛拭检出变形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7.3%和18.2%。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似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与变形杆菌混合性细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韩丽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1017-1017,1019
2005年5月21日,沈阳市大东区某企业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由奇异变形杆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食物中毒原因.方法:参照GB/T4789-2003[1]方法对病人粪便、肛拭、剩余食物、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原料猪肉及1份患儿腹泻粪便中均检出宋内志贺菌,武威市人民医院和武威市凉州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在患儿的45份腹泻粪便中同时也检出宋内志贺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宋内志贺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食源性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对8份可疑食品和2份腹泻物、肛拭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在2份可疑食品和病人腹泻物里检出生物学性状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分析,判定本次食物中毒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采集样本进行相关微生物学检验,确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的病原菌,依据GB/T4789-2003、GB/T4789-2008、WS/T9-1996、《卫生防疫细菌检验》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从2份剩余食物鸭脖子、1份患者粪便及1份肛拭样中均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伦敦沙门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为一起因奇异变形杆菌和伦敦沙门菌混合污染食物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本次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GB/T4789-2003[1]方法对患儿大便、剩余食物、餐具、从业人员手样和肛试等样品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在患儿大便、餐具中均检出4C型福氏志贺菌,剩余食物和从业人员肛试、手样中均未检出。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食品加工操作环节控制不严,造成4C型福氏志贺菌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一起集体进餐后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因的查找。方法采集病人的肛拭子、剩余食物及用具容器的涂抹样共26份样本,按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学方法《GB/T4789-2003》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WS/T9-1996方法,并参考《卫生防疫细菌检验》进行检测。结果26份样品中有15份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有21份样本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其中有15份样品同时检出副溶血弧菌和奇异变杆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事件,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人的临床症状,确认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一起食用鹌鹑蛋致食物中毒的原因,提出防控措施。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中毒原因进行综合判断。结果分析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72h进食的可能危险食物,结果进食卤制鹌鹑蛋患病的OR值是未进食者的16.33倍;从病人肛拭子、剩余食品卤制鹌鹑蛋中检出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一起食用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污染鹌鹑蛋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应加强食品安全宣教,严格遵守食品加工、储存和销售要求,以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相似文献   

19.
2014年9月8日,钦州市钦南区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就餐人数45人,其中有11人食物中毒,发生率24.44%.钦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迅速奔赴现场,对11名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病人1份肛拭、1份呕吐物和15份剩余食品样本,按照GB/T4789检验方法[1-4]进行病原菌检测,在17份样本中有9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2.94%.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和结合临床症状,确定这次食物中毒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按照GB/T4789-2003[1]、GB17012-1997[2]、《卫生防疫细菌检验》[3],对剩余食物9份、冷冻食品3份、涂抹样品3份及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27份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27份患者肛拭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5份(占92.6%),9份剩余食物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份(占11.1%),3份涂抹样品检出1份副溶血性弧菌(占33.3%)。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致病菌检测,证实本次食物中毒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