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暴发的原因,提出感染控制措施,以减少该类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2月4-14日ICU 8例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并对患者采取严格隔离、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消毒等一系列措施控制感染暴发。结果 2013年2月4-14日ICU 23例住院患者中8例检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罹患率为34.8%,共19株鲍氏不动杆菌,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谱一致;患者高龄、伴严重基础疾病、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等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医务人员手及病区物体表面均检出鲍氏不动杆菌。结论手卫生和环境消毒落实不到位是该次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重要原因;采取多部门协作,促进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落实到位,能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与经过,为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2011年1月29日-2月15日陆续发生4例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结果 从34份环境卫生学标本中分离出6株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为17.65%;对4例患者分离的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结果显示,4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环境物体表面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有效控制了感染.结论 医院间传播、医护人员手卫生较差、环境与医疗设备物体表面污染严重是造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原因,探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ICU7月1-29日12例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及环境微生物监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实施预防控制.结果 除病情危重、年龄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危险因素外,还存在ICU环境污染,在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物体表面和手共采集标本73份,有16份标本中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有13株DNA(RAPD)基因分型为同一型,采取综合措施后.使ICU下呼吸道痰标本中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渐下降,从7月份的30.0%下降至12月份的12.0%.结论 对ICU患者进行隔离,对病室环境及医疗器械特别是呼吸器具进行彻底消毒,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是降低外源性感染、控制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4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暴发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与经过,为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症监护病房于2009年2月11-16日,陆续发生的4例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结果 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停用自动清洗消毒机、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环境物体表面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有效地控制了感染.结论 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手卫生较差、环境物体表面与医疗设备物体表面污染严重,是造成该次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2004-2008年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5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使用、防止耐药株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医院ICU 2004-2008年临床分离的277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三维试验法检测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产碳青酶烯酶表型情况.结果 5年中鲍氏不动杆菌均占据ICU病原菌分布首位;其对临床常用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亚胺培南由2004年的100.0%敏感上升到2008年的36.2%耐药,此外耐药率上升较显著的还有: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分别由2004年的39.3%、25.0%、25.0%、29.6%、28.6%、3.6%、39.3%、26.9%、46.4%、44.4%、28.6%上升到2008年的79.4%、71.0%、74.2%、75.4%、73.9%、30.9%、72.5%、72.5%、77.9%、88.2%、72.1%;所有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三维试验法检测产碳青酶烯酶表型试验均为阳性.结论 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率高,5年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增强,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在2008年有病区内暴发流行的可能,产碳青酶烯酶可能是其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6.
ICU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2007-2008年蚌埠市中心医院ICU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及耐药性特点,探讨对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措施,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2008年医院ICU住院患者,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耐药分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发生部位、易感因素以及发生前应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来在75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50株病原菌,其中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病例27例(36.0%),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28株,为最多见细菌感染(18.7%);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莫西林、阿米卡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分别为50.0%、32.1%、25.0%、25.0%、25.0%和21.4%,其余均20.0%;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发生于下呼吸道24例(88.9%),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3例(95.8%);混合感染或多部位感染发生的鲍氏不动杆菌感染(77.8%)概率高(P0.01);发生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前应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患者(77.8%)易发生鲍氏不动杆菌感染(P0.01)。结论 ICU的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问题突出,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应严格掌握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并出现了耐药菌株.自1991年美国纽约第1次出现耐碳青酶烯类不动杆菌暴发流行以来,阿根廷、比利时、巴西、古巴、英国、法国、西班牙、新加坡、韩国、我国香港地区等地均有报道.近20年来鲍氏不动杆菌在致病性和感染严重性上都有所升高,社区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也有所增加,对鲍氏不动杆菌流行病学及感染菌株分型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单间和非单间医院感染率前后对照情况,为医院ICU感染防控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新建ICU搬迁为时间截点,根据床位是否为单间,分为搬迁后新单间组和搬迁前非单间组。分析两组前后医院相关感染率差异。结果 323例单间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人数34人,医院感染率10.53%;246例非单间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人数35人,医院感染率14.23%。两组感染部位、三管感染千日率、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间组和非单间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感染率分别为3.10%和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为降低ICU医院感染率,单间病房隔离措施作用有限,不能单纯依靠增加单间病房数量,而应落实环境清洁消毒、手卫生、隔离防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ICU环境中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调查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在ICU环境中的污染情况.方法 对上海市21所医院不同ICU环境进行采样,采用ChromID ESBLs筛选耐三代头孢菌素鲍氏不动杆菌,并用琼脂稀释法确认是否为CRAB.结果 共采集438份环境微生物标本,其中二级医院104份,三级医院334份;CRAB平均检出率为14.6%;三级医院CRAB检出率(17.7%)明显高于二级医院(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AB最高检出浓度达(1×10 7)CFU/cm2,呼吸机表面CRAB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监测仪(P=0.026)和输液泵表面(P=0.009).结论 上海市ICU环境中普遍存在CRAB污染,应加强ICU环境消毒和耐药菌监测,预防和控制CRAB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状况,查找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为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ICU 2008年7-12月发生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对其环境进行大面积卫生学监测,并用肠杆菌属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08年7-12月,在ICU共23例患者发生了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共采得标本86份,其中在门把手、监护仪、听诊器、医护人员手、呼吸机及患者床头用品等54处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污染率达62.8%;DNA图谱显示23株菌均为同一克隆菌株。结论医院ICU有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同一克隆株的暴发流行,环境污染严重可能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大力加强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PDRKP)医院感染暴发原因,探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不足之处.方法 对2010年10月22日-11月3日4例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采取环境消毒、隔离防护、加强手卫生等一系列措施控制感染暴发.结果 13d内相继发生4例PDRKP肺部感染,罹患率15.38%;从暴露时间、区域分布和相同病原菌、相同耐药谱判断,本次感染符合局部同源暴发.结论 患者出院后终末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接触传播,可能是此次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的外源性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做好多药耐药菌的监测,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Between January and June 2002, an outbreak of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occurred in a trauma intensive care unit (TICU) at the Hamad Medical Corporation, Qatar. The outbreak involved 21 patients whose infection/colonization was hospital acquired. All the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all tested antibiotics except amikacin. An A. baumannii strain with a similar antibiogram was isolated from the environment, equipment and hands of healthcare workers (HCWs). The technique of open suctioning probably resulted in aerosilization and contamination of the immediate patient environment. This allowed the hands of HCWs to be contaminated with the outbreak strain, with subsequent transmission to other patients and their environment. Lack of proper hand hygiene between patients and equipment contact facilitated this transmission. A review of hand hygiene practices, extensive environmental cleaning, a closed suctioning system, education and review of other infection-control practices, contributed to the termination of the outbreak.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某院发生的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暴发事件,并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对2022年2月9-14日该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院感监测软件预警的6例检出CRAB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可能污染的环境样本进行微生物采样、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同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持续监测干预后患者及环境CRAB检出情况。结果 6例检出CRAB的患者,其中医院感染4例,定植2例。病例1、3、4、5来源CRAB,除对替加环素和左氧氟沙星中介外,其他全耐药,耐药谱一致。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暴发时CRAB检出率为20.00%(40/200),分别从床单元、设备仪器、医务人员及保洁员手中检出CRAB,且药敏结果与患者来源菌株一致。采用提高接触隔离落实率,严格执行手卫生,采取全院多科室联合的感染防控培训及督导等针对性干预措施,持续3个月对该科室进行CRAB目标监测,结果发现3-5月CRAB感染率分别为25.00%(12/48)、18.75%(9/48)、12.50%(6/48),呈下降趋势(χ趋势2=56.00,P<0.05);连续环境卫生学采样,均未分离出CRAB,此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接触隔离落实不足、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手卫生执行不到位,以及环境清洁不彻底可能是导致此次CRAB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及时识别,调查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一起由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引起的疑似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3月4-23日该综合ICU CRAB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环境卫生学监测,并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共发生CRAB医院感染7例,流行期间总住院日数160 d,下呼吸道CRAB医院感染发病密度为43.75‰(7/160),02床收治的5例患者中4例发生C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使用常规吸痰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合格率为31.75%(20/63)。02床吸引装置外架培养出CRAB,该菌与7例患者痰培养CRAB耐药谱相同。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2014年3月24日后未再出现CRAB感染病例,此次CRAB暴发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此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可能原因为吸引装置外架污染CRAB后消毒不彻底,通过医务人员吸痰操作水平传播。ICU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4年3—4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细菌室分离的3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应用聚类分析软件分析其同源性。结果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37株为临床菌株,主要分离自ICU患者的痰液样本。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检出率分别为74.4%、56.4%和25.6%,未检到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未检到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检出中介菌株9株(中介率23.1%)。耐药率在70%以上的其他抗菌药物依次为环丙沙星(82.1%)、头孢曲松(79.5%)、庆大霉素(76.9%)、头孢吡肟(74.4%)、亚胺培南(7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1.8%)。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3.5%。PFGE电泳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17型,其中以外科ICU流行性最为广泛,主要包括A型、C型、J型、M型等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其次为内科ICU和新生儿ICU,流行菌株以O型、P型为主。部分病区之间、吸引器开关与患者之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一致的同源性。结论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的CRAB、MDRAB、XDRAB菌株检出率较高,在部分ICU病区呈暴发流行,以A型、C型、J型菌株流行最广,吸引器开关可能为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6.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基因同源性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流行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耐药谱特征及其同源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MDR-AB分离自2007年5月,4株系住ICU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4株系病房物体表面;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8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 4株痰标本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包括碳青酶烯类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经DNA分型同为A型,另4株物体表面的鲍氏不动杆菌经DNA分型亦同为A型,8株有高度同源性,证实为同一克隆株.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株,同一克隆株在不同感染个体间的相互传播导致了ICU内感染的流行;1号株可能是交叉感染的源头,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未到位,尤其是手卫生问题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临床分离株进行同源性研究,结合病史资料综合分析其临床流行特点,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6月临床分离到的75株CRAB,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患者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75例患者主要集中在ICU、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为COPD和糖尿病。68例患者(90. 67%)曾接受侵入性操作。59例(78. 67%)患者病程中使用过2种以上的抗生素。63例(84. 00%)患者接受机械通气。75株CRAB共获7种PFGE型别,主要为A型(29株)、C型(20株)、D型(21株),B型、E型、F型、G型为散在株。结论 CRAB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高龄、住院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操作、接受机械通气及使用多种抗生素。CRAB存在院内传播的现象,以ICU最为严重,并有向外扩散的趋势。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杜绝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控制对策。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月期间ICU病房环境及12例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室内环境、呼吸机污染是引起ICU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对病室环境及医疗器等进行彻底消毒,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是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NGS及传统病原学培养方法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3年6月8—22日5例检出CRAB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微生物采样及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mNGS结果回报所需时间短于培养所需时间[(3.92±1.05)d VS (6.24±0.25)d,P<0.001]。5例患者的标本培养分离出CRAB,mNGS检测结果显示均检出OXA-23耐药基因,经专家综合判断4例患者为医院感染,1例患者为标本污染。依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的医院感染暴发定义,此事件考虑为医院感染暴发。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显示,暴发时环境中CRAB检出率为51.30%(59/115),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手与呼吸机表面,实施多学科联合感染控制措施后,医生手卫生依从率及呼吸机消毒落实率分别由40.83%(49/120)、33.33%(16/48)提高至82.61%(95/115)、83.33%(30/36)。患者预后良好,后续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院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污染情况及其同源性。方法对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血液透析室、手术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ICU、EICU环境中污染的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扩增分型。结果除E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结果达标外,ICU及EICU各检测项目细菌计数均不达标;血液透析室及手术室采样标本均合格。ICU、EICU物体表面共采集标本53份,检出鲍曼不动杆菌7株,检出率为13.21%;此7株菌均为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其中6株基因型相同,与患者痰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相同。结论该院重点部门环境中物体表面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同源性,应加强其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