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盲探气管插管装置联合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经鼻气管插管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35-64岁,体重55-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张口度<3 cm,颈部后仰度<30°,Mallampati分级Ⅲ或Ⅳ级,甲颏间 距<6.5 cm,预计为困难气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组(Ⅰ组)和盲探气管插管装置联合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Ⅱ组).Ⅰ组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进行气管插管;Ⅱ组采用肓探气管插管装置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气管插管情况、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期间(鼻衄、心动过速、高血压和低氧血症)和术后(咽痛和声音嘶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均为100%.2组均未见心动过速、高血压、低氧血症和声音嘶哑的发生.与Ⅰ组比较,Ⅱ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升高,气管插管时间缩短,鼻衄和咽痛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联合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时可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GlideScope喉镜与Macintosh喉镜辅助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胸科手术单肺通气的患者7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8 ~ 75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5)∶GlideScope喉镜组(G组)和Macintosh喉镜组(M组).麻醉诱导后,按照Cormack-Lehane分级评估Macintosh喉镜暴露声门程度.采用Macintosh喉镜(M组)和GlideScope喉镜(G组)辅助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记录Macintosh喉镜和GlideScope喉镜下Cormack-Lehane分级以及置入双腔气管导管的难易程度和双腔气管导管反向置管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插管成功情况和气管插管时间.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即刻和气管插管后3 min记录血压及心率.记录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M组比较,G组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双腔气管导管置管困难程度升高,气管插管后即刻和气管插管后3 min血压升高(P<0.05),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双腔气管导管反向置管率、Comark-Lehene分级和各时点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GlideScope喉镜下Cormack-Lehane分级优于Macintosh喉镜(P<0.05).结论 与Macintosh喉镜相比,GlideScope喉镜辅助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时能更好地暴露声门,改善气管插管条件,但方法较复杂,且插管反应较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视可尼喉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需行经鼻气管插管的颌面外科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25 kg/m2.50例术前气道评估基本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25):Macintosh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M组)和视可尼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S1组).50例张口度≤3 cm,但无面罩通气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25):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组(F组)和视可尼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S2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评价喉部显露程度和气管插管过程中鼻出血程度,记录气管插管成功情况、气管插管时间和术后鼻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M组比较,S1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和喉部显露程度升高,气管插管时间缩短,鼻出血程度降低(P<0.05),鼻部疼痛、持续出血和鼻塞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S2组气管插管时间缩短(P<0.05),气管插管成功率、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喉部显露程度、鼻出血程度和鼻部疼痛、持续出血和鼻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可尼喉镜可更好地显露喉部结构,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更适用于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引导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视频喉镜(GlideScope)和传统喉镜(Macintosh)及气管导管前端角度对模拟颈椎制动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无颈椎活动异常或困难气道拟择期手术的成人患者80例,无长期服用影响BP、HR药物史.麻醉诱导前配戴颈托模拟颈椎制动.麻醉诱导后,随机均分为四组:G1组(弯曲60°)、G2组(弯曲90°)、M1组(弯曲60°)及M2组(弯曲90°),行气管插管.观察喉镜暴露(C/L)分级、插管难易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记录基础值、麻醉诱导中、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时BP、HR变化.结果 G1、G2组C/L分级优于M1、M2组(P<0.05),G1、G2组VAS低于M1、M2组,G2组插管时间短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各时点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GlideScope并将气管导管弯曲成90°有助于模拟颈椎制动患者的声门暴露,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与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评估超声引导下实施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手术的患者70例,ASA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体重46~78 kg.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n=32)和普通喉镜组(L组,n=38).插管前Mallampati法评估气道分级.U组采用超声引导法,在长轴和短轴显示会厌、声门和环状软骨后,经口插入套有气管导管的换管器,超声引导下将换管器置入声门,然后经换管器插入气管导管;L组采用普通喉镜暴露声门,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以胸部听诊法及PETCO2监测综合判断气管插管是否成功,两次试插不成功被认定为插管失败,改用可视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记录气管插管成功率、误入食管例数、口咽部黏膜出血及轻度声门水肿发生率;记录插管前、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5 min的HR、SBP、DBP的变化.结果 与L组比较,U组插管后即刻HR明显减慢,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与插管前比较,两组插管后即刻HR明显增快,SBP和DBP明显升高(P<0.05).插管后5min,两组患者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误入食管、口咽黏膜出血和轻度声门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和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超声引导下气管插管可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和气管插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纤维支气管镜(FOB)辅助下快诱导经口与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40例,ASAⅡ级,年龄38~64岁,体重82~123 kg,张口度大于2.5 cm,Mallampatis分级Ⅲ或Ⅳ级,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n=20),分别采用FOB辅助下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和快诱导经口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后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记录MAP和HR;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成功情况和气管插管期间心动过速、高血压及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以及耳鼻喉科医师对气道管理的满意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使用FOB气管插管均成功,Ⅰ组5例气管插管失败,改为Ⅱ组方法 后均首次气管插管成功,Ⅱ组气管插管均成功;与Ⅰ组比较,Ⅱ组气管插管成功率升高,麻醉诱导后HR和MAP降低,气管插管期间心动过速、高血压及心肌缺血发生率降低,耳鼻喉科医师满意率升高(P(0.05);Ⅰ组有4例气管拔管后出现鼻出血.结论 在FOB辅助下,与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比较,OSAS患者采用快诱导经口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小,气管插管成功机率高,可避免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颈椎手术患者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前路颈椎手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18~55岁,体重50~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Mallampatis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组(FOB组)和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组(LMA组).麻醉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气管插管时间和气管导管置入情况;记录气管插管期间高血压、心动过速和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记录LMA组喉罩置入情况、置入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喉罩移位情况.记录拔除喉罩带血和术后咽喉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喉罩1次置入成功率为90%,置入时间为(13±3)s.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均为100%.与FOB组比较,LMA组气管插管时间缩短,1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升高(P<0.05).两组气管插管期间血液动力学稳定,均未发生高血压、心动过速和低氧血症.LMA组气管导管拔除时有8例(40%)发生喉罩移位;拔除喉罩时1例发生喉罩带血;术后1例发生咽部轻微疼痛;两组均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颈椎手术患者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不仅可确保有效通气,还可提高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缩短气管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5):586-590
目的评价经鼻自制咽部给氧导管供氧对扁桃体手术患儿安全窒息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手术患儿60例, ASA分级Ⅰ或Ⅱ级, 年龄2 ~ 6岁, 体重10~20 kg, 性别不限,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n=30):经鼻自制咽部给氧导管供氧组(NO组)和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后行面罩通气, 当呼出气氧浓度(CETO2)达90%以上后移除面罩。NO组经鼻置入自制给氧导管至口咽部, 连接湿化瓶并经其提供10 L/min的纯氧直至气管插管成功。患儿置入可视喉镜进行检查, 以模拟困难气道。当SpO2≤95%或安全窒息时间达600 s时停止窒息观察, 快速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记录安全窒息时间(移除面罩至SpO2降到95%的时间)、停止面罩通气时CETO2和停止面罩通气后SpO2最低值。分别于入室时、窒息开始即刻和气管插管成功即刻, 记录HR和MAP;于窒息开始即刻和气管插管成功即刻记录SpO2和PETCO2, 计算PETCO2升高速度, 同时测量胃窦部横截面积。记录置入自制咽部给氧导管时鼻腔出血、鼻腔干燥和术后咽部不适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Discoscope内窥镜与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经口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40例,Macintosh喉镜显露Cormach-Lehane分级Ⅲ或Ⅳ级,性别不限,年龄24 ~ 7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GlideScope可视喉镜组(G组)和Discoscope内窥镜组(D组).记录声门显露情况、声门显露时间、气管插管情况、声门显露后至气管导管置入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术后随访患者,记录咽喉出血和咽喉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G组比较,D组声门显露时间延长,环状软骨按压率降低,声门显露至气管导管置入时间缩短,1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升高(P<0.05),1次声门显露成功率、2次声门显露成功率、2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时间、咽喉出血发生率和咽喉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GlideScope可视喉镜比较,Discoscope内窥镜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有助于声门的显露,且可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预期困难气道患者中采用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引导气管插管的应用价值. 方法 择期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预测困难气道患者24例,ASA Ⅰ或Ⅱ级,入选患者达到以下1种或几种条件为预期困难气道:1.5 cm<张口度<3 cm,甲颏间距<6 cm,头颈活动度<80°,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辅助FOB组(F组)和直接喉镜组(L组),每组12例.F组采用喉罩辅助FOB引导下气管插管;L组在直接喉镜暴露下经口气管插管,3次试插未成功者改行F组方法试插.记录两组患者的气道评估情况、气管插管前(基础值)和插管后3 min的MAP和HR、成功插管的次数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插管前两组气道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插管前相比,L组患者插管后MAP和HR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后的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为75%,3次以内插管合计总成功率为100%;L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为25%,3次以内插管合计总成功率为50%;6例L组患者直接喉镜3次插管不成功后改为喉罩辅助FOB插管,2例1次成功,4例2次成功;F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3次插管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插管时间(161±26)s比较,F组插管时间(81±9)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有2例术后轻度咽喉疼痛,L组有6例术后咽喉疼痛明显和轻度声嘶、2例轻度咽痛. 结论 对术前预期为困难气道的患者采用喉罩辅助FOB引导气管插管可显著提高插管的成功率,降低直接喉镜反复试插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012级护理7班(对照班,51人)和8班(实验班,53人)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从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和急救护理综合职业能力三方面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操作技能、综合职业能力考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临床思维和急救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骨关节炎终末期的最有效方式,但是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广泛软组织暴露、大量的滑膜切除,并且需要大面积的截骨,所以术后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及失血,对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都有严重的影响。“鸡尾酒”(Cocktail)疗法主要是通过几种药物的联合(配方药物)注射关节周围,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术后疼痛的目的,且随着“鸡尾酒”配方的改进,其对控制围术期出血也不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而疼痛及出血的控制会使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进一步获得改善,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鸡尾酒”疗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弹琵琶”手法在小儿男性腹股沟斜疝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小儿男性腹股沟斜疝术中寻找疝囊的简便技巧。方法男性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患儿129例(144侧),应用"弹琵琶"手法寻找疝囊,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找到疝囊,行高位结扎疝囊144侧;切口平均长度为1.0 cm,术中寻找疝囊时间平均2.5 min,平均手术时间12.7 mim;术后近期阴囊轻度水肿12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随访21月,2例单侧巨大型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复发;5例术后出现对侧腹股沟斜疝。结论在小儿男性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中,应用"弹琵琶"手法寻找疝囊,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可达到操作简便、微创、快速、安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介导的合理性、双切割系统活检针的作用以及对临床受益反应的影响。方法238例疑诊为恶性肿瘤的肺部病变患者分成两组,应用Biopince^TM full core切割针经皮肺活检,79例于DSA下进行,其余159例CT下进行。结果233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组织学标本,取材成功率为97.90%。DSA、CT组活检阳性率分别为89.33%、96.32%(P〈0.05)。两组病例共有9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DSA、CT组符合率分别为88.89%(24/29)、96.66%(60/62)(P〈0.05)。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DSA、CT组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12.27%(P〉0.05)。结论合理选择影像导向和活检针,可以提高取材准确性,减少创伤,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插入式胆肠吻合术在医源性胆道损伤一期胆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995年1月-2006年12月施行的27例插入式且胆肠吻合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中,开腹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6例.损伤的胆管直径均小于1.0 cm(0.3~0.8 cm).行胆管全插入式胆肠吻合10例,胆管前壁插入式胆肠吻合17例.术后无1例发生胆瘘和胆管狭窄.结论 插入式胆肠吻合术简单、安全、有效.在胆管较细且需要做胆肠吻合术的病例,应选择此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制“卜”型带负压吸引通道连接可撕开鞘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通过可撕开鞘连接自制“卜”型带负压吸引通道外接负压吸引器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23例肾结石患者的资料.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2.51±15.61) min,术后无严重感染性休克及大出血等手术并发症,一次性结石清除率86.96%(20/23),结石残留3例,术后4周行输尿管软镜术清除残石.结论 通过自制“卜”型带负压吸引通道连接可撕开鞘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治疗肾结石,术中通过自制的“卜”型侧支通道外接负压吸引器,术中负压吸引结石效率高,无需将肾镜退出通道外即可将结石吸引出,节约手术时间,且术中持续负压吸引,导致肾盂内低压,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Priming for motion direction has been shown to depend upon the functional integrity of extrastriate area V5/MT. Its retinotopic organiz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s recently found between motion adaptation and misperceived localization may suggest, for this area, a role for priming of spatial position in addition to the established priming of motion direction. Disruption of V5/MT with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during the intertrial interval had the effect of abolishing priming of motion direction but no effect in priming of spatial position. These effects cannot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perception or task demands but only in terms of 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irrelevant to the correct performance of the task stored over the intertrial interval. We suggest that the attribute of spatial position might be stored in short-term memory either in earlier areas of the motion pathways such as V3 or in higher cortical areas tradi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or the frontal eye field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