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4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的45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1例ADR报告共涉及16类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5.18%);抗感染药物发生率最高(33.26%),其次是消化系统药(14.41%)、营养药(9.98%)、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7.32%);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25.06%)。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35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无性别差异,中老年人比例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引起ADR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营养药、抗肿瘤药物、血液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监测工作,加强对ADR的认识和报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231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31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138例,占总数的59.7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共218例,占总数的94.37%。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33例,占总数的57.58%,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冰 《云南医药》2008,29(1):73-74
我院属边陲地区二级甲等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从2003年8月开始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以来,共收集到38例。为了解和掌握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ADR)情况及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我院2003年8月~2006年8月年门诊、住院患者38例ADR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引起对合理用药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刘晓鸿  张明生 《安徽医药》2007,11(7):663-664
目的 了解本院ADR发生情况,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安全用药的重视.方法 对:300份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49种,其中抗感染药53种,占35.57%;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 临床应尽量减少静脉滴注的用药方式;注重喹诺酮类药物避光问题;加强对老年人ADR观察及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6.
李蓓 《中国药物评价》2013,30(1):42-43,48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哈尔滨市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间的1132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2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占22.18%;静脉注射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4.4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7.35%。抗感染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61.31%。结论:临床应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严格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我院各科室呈报的92例ADR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类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92例ADR报告中,男39例,女53例,男女比例1∶1.36,65岁以上62例(67.4%);静脉给药引发85例(92.4%);引起ADR常见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主要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居多。结论加强药品规范化使用,及时准确上报ADR,药师分析评价ADR信息后回馈临床,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苏蕾  罗新  李香荷 《云南医药》2014,(3):367-369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监测是提高临床用药质量,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进一步关注,ADR的监测工作在医院内越来越引起重视。为进一步了解掌握我院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更好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服务,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10年上报且录用的1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所涉及的药品种类、患者年龄、性别、报告科室、给药途径、药物类别、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位居药物类别首位,其次为抗菌药物;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系统损害,其次是免疫系统损害等。  相似文献   

10.
2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集的206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70.39%。抗微生物药物的ADR发生例数最高,占39.0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6.46%。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460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91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也较多。发生ADR合并用药占54.8%;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新的ADR3例;严重ADR21例。结论 继续加强隐性ADR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对我市ADR监测中心接受的1 596例ADR报告,分别从ADR患者年龄及性别,引起ADR药品剂型、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报告人、报告机构、关联性评价等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严重ADR。结果:1 596例ADR报告中,新的ADR 108例,严重的ADR 27例;>60岁的患者占28.13%;引起ADR主要剂型、品种和给药途径分别是注射剂、抗菌药和静脉滴注;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医生和一级医院上报比例高。结论:不断加强ADR报告和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12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24例ADR报告涉及药物4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首位,占70.42%,静脉给药产生ADR最多占73.24%,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不良反应的分类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及给药途径有关。应加强ADR蓝测工作,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对本院9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与讨论。结果药品ADR报告中,涉及药品24种,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ADR占首位(33.3%),头孢地嗪频率高,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50.5%)。  相似文献   

15.
李梅玲 《海峡药学》2014,(7):185-186
收集本院2013年上报的ADR报告107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107例ADR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6%;以维生素及营养药物使用发生最高,占29%,其次为抗感染药物,占20.56%;累及器官中以皮肤损害最多,占34.58%,消化系统及全身性损害次之。分别为27.1%、20.56%;年龄上以60岁以上人群发生最多。占39.2%。  相似文献   

16.
鲍引娟  王桂英  顾国良 《安徽医药》2006,10(12):990-991
目的了解该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该院收集到的9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份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有3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63例,占70.0%,其次为中药制剂,有15例,占16.7%。ADR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石夏莹  赵卫国 《海峡药学》2008,20(4):118-120
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因果关系分析评价标准,对患者性别、年龄及引起ADR的药物给药途径、ADR类型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林秀珠  张志峰 《海峡药学》2007,19(2):106-106
对我院42例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收集的ADRs主要集中在抗生素类,以头孢曲松钠频率较高,规定用药前试敏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北京市石景山医院2010年收集的10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的108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引发的最多(79例次),占68.1%;静脉滴注给药易引起ADR(100例次),占86.2%;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56例次),占51.9%。结论:应加强临床ADR监测,在静脉给药及应用抗菌药物时更需严密监测;有ADR早期征兆时宜及时处理,以减少严重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金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428-142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8年1~12月上报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ADR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器官、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50岁患者(72例占42.86%)ADR发生率较高;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103例占54.5%)远大于其他药物种类;静脉注射(119例,占62.96%)为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83例,占49.40%),临床表现多见红斑疹、荨麻疹、皮肤瘙痒、静脉炎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