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评价人类发展水平的新指标。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变异度分析,探讨健康期望寿命评价人类发展水平的可行性。结果人类发展指数与健康期望寿命的相关系数最高(r=0.934);健康期望寿命在人类发展指数的权重高于其涵盖的四个指标;健康期望寿命的变异系数0.173比期望寿命的变异系数0.153高13.07%。结论健康期望寿命取代期望寿命参与描述人类发展指数能更准确、全面的反映人类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算南京市60岁居民不同类型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综合评价老年人群健康状况。方法基于寿命表和沙利文法(Sullivan Method)测算各类健康状态老人期望寿命指标和基于SF-6D健康效用值测算质量调整期望寿命(QALE)。结果 2015年南京市60岁居民期望寿命为24.44岁(男性22.89岁,女性26.08岁)。横断面调查60岁有1 291人,无慢性病期望寿命为8.76岁(男性8.37岁,女性9.24岁),无活动受限期望寿命为14.90岁(男性14.69岁,女性14.89岁),自评健康期望寿命为17.73岁(男性16.60岁,女性19.01岁),质量调整期望寿命为18.07岁(男性17.03岁,女性19.17岁)。结论南京市60岁居民总体健康状况女性优于男性,但健康状况的差距小于双方期望寿命体现的差异;女性慢性病患病及活动受限程度高于男性。用健康期望寿命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评价城市居民健康状况通常采用指标有:期望寿命、传染病发病率、婴儿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除期望寿命是一个综合指标外,其他指标都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不能有效评价一个城市居民健康状况,更不能有效地比较不同城市间居民的健康水平。本研究旨在克拉玛依市探讨居民健康综合指数体系,为当地政府制定或调整居民健康政策提供参考数据,也为科学有效评价不同城市问居民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期望寿命指同时期出生的一批人按照当前的年龄别死亡水平,预期能够继续存活的平均年数,是一个反映国家社会经济水平、文化教育程度、居民健康状况、医疗卫生保健及生活环境水平的综合指标。1990年,联合国开发统计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开始使用期望寿命作为衡量各个国家人类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增  相似文献   

5.
预期寿命,又称平均寿命或者期望寿命,是指在一定年龄组的死亡率水平下,该年龄组的一批人平均可能生存的时间(年数).出生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at birth,LEB)是指刚出生的一批人平均一生可能存活的平均时间.假设有10万人同时出生,从出生时逐年将存活下来的人年数加起来,除以10万,得出这批人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我们在谈论社会发展时,经济发展和健康进步是两大话题.LEB不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评价指标,也是评价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准.LEB经常被用作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或者不同时期人群健康水平的比较指标[1-2].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做了很多研究[3-6],中国经济与健康的协调发展也是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的综合评价指标。方法在伤残调整期望寿命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研究构建新的可以客观反映居民整体健康状况的指标。结果期望寿命、伤残调整期望寿命侧重反映生存时间,伤残指数可以体现生命质量,伤残调整期望面积可以用来综合评价人群整体健康状况。结论伤残指数、伤残调整期望面积更加适合健康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准确评估人群健康状况,比较分析适合中国的健康期望寿命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全面总结了健康期望寿命的涵义、分类和计算方法;介绍了相关理论假说;重点概括了其产生、发展及应用的历程;综合分析了健康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期望寿命作为先进的人群健康综合测量指标,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际上,健康期望寿命已经被政府机构、私人部门用于制定健康促进项目、卫生保健计划养老保障核算的政策依据。尤其是欧洲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监测运用日趋成熟,适宜推广。结论建议全国统一人群健康综合测量工具,明确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类别,推荐采取类似欧盟最小健康模块监测指标,并纳入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核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健康期望寿命是人群健康综合测量的代表性指标,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重点介绍了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的分类,对健康状态期望(health state expectancy,HSE)和健康调整期望寿命(health-adjusted life ex-pectancy,HALE)两类指标群进行了评价与比较,提出适宜研究资料的缺乏与计算方法的分歧是当前国内健康期望寿命研究应着力解决的两大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卫生服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探讨我国农村卫生发展评估的新方法.方法 借鉴人类发展指数的构建思想,构建并评估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发展指数.结果 评价指标有:居民自报健康、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保健知识告诉比例、主动获取保健知识比例、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两周就诊满意度和住院满意度等;通过计算各调查地区的健康发展指数并将结果排序,发现三类农村居民的健康发展指数较低.结论 应加大农村卫生资源的投入和提高人们的支付能力;同时积极引导人们增强保健意识和提高健康知识的普及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WHO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寻求一个评价居民健康的综合衡量尺度(SMPH)[1].<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推荐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作为最适合的人群健康的综合测量指标.<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将DALE更名为健康期望寿命(HALE).  相似文献   

11.
健康预期寿命作为健康测量的综合性指标,是在平均预期寿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健康部分和病态(非健康)部分。因此,健康的概念和测量是测量健康预期寿命的核心和关键。现有健康预期寿命领域的研究大致从六个方面对健康进行定义和操作化,包括沙利文的活动限制定义、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残疾、损失定义、华盛顿残疾统计团队的残疾定义、Euro-Reves的全球活动限制指数(GALI)定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s和IADLs)定义和自评健康定义。这些健康的概念和操作化各有优势,也都有弊端。在众多指标中,尽管自评健康受自评者对其健康信息了解程度的影响,但是自评健康简单易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健康测量指标,能有效反映人群健康,进行健康预测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与医疗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人类发展指数)的影响程度。方法 :收集华东某省数据资料,通过明确"疾病预防控制贡献—期望寿命提升—人类发展指数改变"的关系,定量明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人类发展指数的影响。结果 :2010—2015年间,华东某省的人类发展指数将增加0.035 0。其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通过提升期望寿命对其的影响程度为8.34%,而医疗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为5.38%。结论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产出效益要高于临床医疗,凸显了"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性,未来应更加重视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国不同省份综合健康状况,并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较。方法从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收集134个国家(地区)和中国31个省份的社会人口学指数、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等数据。采用K 均值聚类法对世界各国(地区)综合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采用HemI 1.0.3软件绘制中国不同省份的社会人口学指数、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等指标的分布热点图,采用判别分析评价中国不同省份综合健康状况。结果134个国家(地区)综合健康状况由好到差分为类别1~8,中国归为类别4。中国各省份的综合健康状况总体表现为东部沿海高、西部内陆低,其中上海、北京归为类别1,浙江、江苏、广东、天津归为类别2,福建、辽宁、山东归为类别3,云南、广西、新疆、贵州归为类别5,青海、西藏归为类别6,其他16个省份归为类别4。结论中国综合健康状况处于世界中上水平,不同省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群期望寿命的增长和传统指标在反映健康水平上有所缺陷,因此健康期望寿命应运而生,该指标综合了生命的长度和质量,更全面地反应了人群的健康水平。此文梳理了健康期望寿命的提出和发展、指标群分类、常用测算方法、国内外应用实例以及国内研究现状,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算方法,并充分利用健康大数据资源,全面评估人群健康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影响,为山东省老年人健康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8年山东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量,共获得研究样本3349例。Sullivan法测算不同受教育程度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占比。结果不论男女和受教育程度高低,山东省老年人失能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小学及以下(10.04%)老年人失能率高于小学毕业及以上者(4.74%)。小学及以下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为20.39岁,小学毕业及以上为21.24岁,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比分别为87.61%和91.27%。小学毕业及以上老年人在各年龄组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占比均高于小学及以下者。结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占比均高于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教育水平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尤其对女性更为明显。教育对老年人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应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预防保健意识,改善其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微观和宏观人口健康指标,选取身体质量指数、四周患病情况、人口平均预期寿命3个指标综合评价我国居民健康的区域差异状况。方法:在控制相关因素的前提下,利用逻辑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空间滞后模型,验证区域对健康的多维影响。结果: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身体质量指数均呈现"东-中-西"下降的梯度格局,而患病率表现为"中-东-西"下降的态势。结论:为降低居民健康的区域差异,应该对东部和中部居民加强健康教育,推行健康管理,而对西部地区居民则应实施"精准教育扶贫"政策,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来改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人均期望寿命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群健康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其经济、教育、文化、环境的发展水平[1-2].因此,我国提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建设周期末,提高全国人均期望寿命1岁;成都市市政府由此提出,在"十二五"规划地方建设周期末,提高成都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5岁.本研究中我们对2010年成都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主要的健康问题,为提高成都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宜昌市居民特定健康状况流行水平、健康期望寿命(HE)及其占比情况,验证健康期望寿命综合测量方法。方法:采用网格化分层抽样抽取调查对象,以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为基础,参考欧洲基本健康模块(MEHM),嵌入基本健康模块,并经过方法验证,使用自评健康、活动限制指标分别计算自评健康期望寿命和无活动限制期望寿命两项指标。结果:2016年,宜昌市居民出生自评健康期望寿命(HE-sp)及其占比分别为71.90岁(男性69.66岁,女性74.44岁)、91.89%。宜昌市居民出生健康寿命年(HLY)及其占比分别为75.58(男性73.60岁,女性77.82岁)、96.60%。宜昌市居民出生HLY女性高于男性(Z=9.21,P0.05),男女HLY占比基本一致。男女性HE-sp有差异(Z=7.68,P0.05),出生HE-SP占比无差异,健康期望寿命呈现等比例下降趋势。结论:计算机网格化抽样面访适宜基层推广,基本健康模块适合国内居民健康调查使用。建议全国统一地市级人群健康综合测量工具,明确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类别,推荐采取类似欧盟的基本健康模块监测指标,并纳入中国居民健康核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现有的监测信息资源,对基于已发表的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数据如何实现对不同地区期望寿命评价进行方法介绍。方法采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990年和2000年各省的期望寿命数据,运用增分率法和综合指数法两种方法比较31个省期望寿命,举例介绍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结果增分率法和综合指数法两种方法得出的排名结果比较接近。前五名均是上海、吉林、黑龙江、重庆、北京。增分率法排名倒数五名为:甘肃、广东、贵州、云南、河南;综合指数法排名倒数五名为:甘肃、贵州、云南、河南、广东。结论两种方法的演示,最后都实现了对31个省期望寿命的比较。并且两种计算方法结果比较接近。从指标计算简单与否来看,建议采用增分率法;从通用性来讲,可以使用综合指数法。本文对利用监测信息资料实现比较不同地区期望寿命计算提供了指导性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分析中日1990—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的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探讨不同因素对人均预期寿命差距的影响,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日两国人均预期寿命影响因素。结果 30年间,中日人均预期寿命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与日本之间的差距缩小了2.91岁;其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速度最快的是2015—2019年,年均增长量达到0.38岁。对中日人均预期寿命解释变量指标提取相应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8.675%、98.392%。当经济发展水平、免疫接种指标、健康生活行为增加1个单位,中国和日本人均预期寿命分别增加0.821岁、0.684岁、0.486岁和0.350岁、0.334岁、0.407岁。影响中国和日本人均预期寿命的健康生活环境指标分别是森林覆盖率和PM 2.5暴露值,当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单位,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加0.14岁;PM 2.5暴露值增加1个单位,日本人均预期寿命减少0.319岁。交通事故死亡率每增加1个单位,日本的人均预期寿命则减少0.151岁。结论 中国和日本的人均预期寿命均与经济发展水平、免疫接种、健康生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