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杰  丁红霞 《中医研究》2011,24(4):39-4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疼痛、食欲下降、嗳气、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疾病占消化道门诊患者的20%~40%,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1]。其病因复杂,临床分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表现为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痛或烧灼感等.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表现为上腹部胀满、疼痛不适,纳差,嗳气,恶心等。本病不仅会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病程迁延会有恶变,有形成胃癌以及肠癌的可能性[1]。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脾热湿热证涉及的病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而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尤以慢性  相似文献   

4.
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溃疡、慢性结肠炎等,单用西医治疗疗效欠佳,单用中医疗法,效果也不能完全奏效,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患者见效快,疗效好.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上以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早饱、恶心、呕吐、反酸、嗳气、厌食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致患者体质量下降、影响生活质量.FD病因复杂,部分患者存在胃动力障碍并与精神因素有关.2003-2004年笔者用多虑平、仕乐生治疗5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纷繁复杂,疾病之间相互关联,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细胞自噬是维护胃黏膜细胞稳态的重要因素,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的重要环节.中医药作为临床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其防治作用及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重点从ULK1蛋白激酶复合体、Vp...  相似文献   

7.
张声生  赵鲁卿  朱春洋 《北京中医药》2018,37(7):583-589,605
正消化系统是人体内拥有最多脏器的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直肠、肛门、肝、胆囊、胆道及胰腺组成。消化系统疾病作为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临床表现纷繁复杂,疾病之间相互关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及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通过足三里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疗效和疗效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共96例病例。通过临床上常用足三里穴注射疗法、针刺足三里穴疗法电针足三里穴疗法和按摩足三里穴疗法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通过足三里穴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后患者接近正常值的程度明显小于治疗前,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足三里穴治疗能有效改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适用于大部分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通过足三里穴治疗无副作用,具有较强安全性、可靠性、使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长期腹膜透析往往导致多种并发症,尤其是消化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虽然腹膜透析技术在不断改进,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仍明显低于正常人,合并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1].据统计,CAPD患者消化功能紊乱的发生率高达74.25%[2].笔者收集近5年来中医药在缓解腹透并发消化道疾病、改善腹透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相关进展,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腹胀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多与肝、胆、脾、胃关系密切.临床中多数患者食后腹胀满闷,矢气得舒,偶伴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笔者用开六门、运三脘按摩点穴方法在该病的治疗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2年以来,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FD患者4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是中医治疗伤寒少阳证的代表方和常用方,近几年来临床上小柴胡汤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以便为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借鉴.方法:从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人,针对不同的病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加强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8天以内出院的达76.67%,而对照组仅为62.5%;观察组赢得了近75%的患者基本满意以上的评价,而对照组仅为64%,而且在满意、基本满意各项中,观察组的比例都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极为必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正确对待和配合治疗,对于控制疾病发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治愈率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其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代谢性、全身性疾病解释。患者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医主要以调整生活方式、根除HP感染、抑酸、促动力和加速胃排空、抗抑郁等治疗为主,但疗效不持久,病情易反复。孙晓娜教授从医30余年,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实践表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应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持久,症状不易反复,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洪军 《科学养生》2012,(10):24-25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增龄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导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正在不断受到关注,但是一些与慢性疾病和药物相关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常常被忽视。有专家指出,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的疾病都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因此,有些慢性疾病患者,在治疗慢性疾病的同时,要定期进行骨密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并且比较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饮食、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程长,病情容易反复,患者常出现嗳气、胃脘部疼痛、食欲不振、烧心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癌变.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和方法有限,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中慢性...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反胃、上腹部或胸部胀闷或烧灼样疼痛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FD60例,疗效较好,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6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程日久,缠绵难愈,常遇寒冷、劳累、饮食、情志等诱因而再发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学习工作。成肇仁教授从医执教三十余年,治疗慢性胃炎颇有心得。笔者跟师侍诊,获益匪浅,今择数例病案介绍其经验如下。1 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彭某,女,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述伏针在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情况,认为伏针将季节节律与针灸相结合,是继子午流注之后又一特色疗法。伏针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但是,伏针并不是适用所有疾病,阴虚阳亢或者气火有余的患者是不适合的,而且伏针的留针时间不宜过长,如不用温针灸,可以不留针,不可不分疾病类型一味追求伏针和长时间留针。同时在针刺方法上,伏针联合温针灸、拔罐、药物注射、穴位敷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论治消化性溃疡19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消化系统疾病.溃疡形成原因复杂,其治疗方法很多,但复发率高.由于西药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多等原因,患者难以坚持治疗.近年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19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