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某医学专科院校新生3 372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 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检出率为38.91%,症状较明显的为3.02%.其中,强迫因子检出率最高,其次为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结论 医学大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医学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专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不同年级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探讨大专男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年级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安徽医专75名男护生为调查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大专男护生SCL-90各因子中,除强迫症状因子外,分值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强迫症状因子与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低年级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分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结论:护理大专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好于全国大学生总体状况,但我们仍然需要给予重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3.
兰州大学医学新生自尊及控制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新生自尊、控制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兰州某大学2005级医学新生700名进行自尊量表(SES)、心理控制源(IPC)、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5.08%,主要症状为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男生与女生在自尊、控制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区分为高危-不成熟型和普通-不成熟型。结论不同自尊、控制水平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较高自尊和控制水平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而较低自尊和控制水平的新生,心理问题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张惠娟  黄大元 《中国校医》2013,27(3):172-174
目的了解湘西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吉首大学224名新生进行测评。结果至少有1项SCL-90的因子分≥3分的学生占9.82%,阳性项目均分≥3的学生占3.57%;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方面,比男生更具有倾向性;与国内常模相比,吉首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成人、青年水平,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基本一致。结论湘西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突出,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四届大学新生MMPI心理健康测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建立有效的心理咨询、治疗和干预机制。方法通过对浙江大学23275名四届新生用明尼苏迭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2作心理测试并将结果进行分析,从总体和个体两个层面描述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大学新生的效度量表和临床量表的备类因子的原始分数大多高于中固成人常模,并经检验具有正著性意义。有心理问题倾向者为9.47%,有心理障碍倾向需重点关注的学生0.72%,其中女生高于男生。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固内正常成人,是发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重点群体。大学生一入学就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困扰的学生,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  相似文献   

6.
李金  李鹃  王宏  邵际晓  杨镜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82-2084
[目的]调查医学硕士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498名医学硕士新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硕士新生心理症状阳性率为26.9%;SCL-90总分、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体育锻炼、不同生源以及恋爱经历是影响医学硕士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医学硕士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自杀意念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和人格特征。方法 应用EPQ、UPI和SCL—90等量表测量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SCL—90总分及因子分(除了躯体化因子以外)都高于国内成人常模,而且人格特征(特别是N分)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结论 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值得关注,特别是N分高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882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郭秀丽 《中国校医》2010,24(3):202-204
目的为了解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早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职院校2008年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1)UPI筛查出“一类问题”学生179人,占20.3%,其中5.2%的学生有自杀意念;(2)SCL-90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191人,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但在SCL-90所有因子上得分均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且差异显著;(3)女生在SCL-90恐怖因子上显著高于男生。结论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应该有针对性地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泰州医学技术学院08级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院相关部门做好医学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泰州医学技术学院08级新生580人进行调查,将SCL-90各因子与国内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并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1)08级医学高职新生与国内青年常模比较,强迫和恐怖两个因子显著高于常模(P<0.01),精神病性因子高于常模(P<0.05);(2)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五个因子低于常模(P<0.01)。(3)与大学生常模比较,除了恐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均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4)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大致相同(P>0.05),女生焦虑、抑郁和恐怖高于男生(P<0.05)。(5)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农村学生(P<0.05),农村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病性两因子高于城镇学生(P<0.05)。结论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及生源性别、城乡差异为产生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应采用相应对策加强心理干预,以提高本院医学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建立有效的心理咨询、治疗和干预机制。方法通过对浙江大学23275名四届新生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2作心理测试并将结果进行分析,从总体和个体两个层面描述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大学新生的效度量表和临床量表的各类因子的原始分数大多高于中国成人常模,并经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有心理问题倾向者为9.47%,有心理障碍倾向需重点关注的学生0.72%,其中女生高于男生。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成人,是发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重点群体。大学生一入学就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困扰的学生,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延安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适宜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大学生1200名,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延安大学生SCL-90分量表的7项因子平均分都高于同期山西省大学生(P〈0.05),各因子分≥3检出率在1.27%。7.11%之间,合计为31.30%。各因子分≥3检出率在新生和老生之间存在差异(P〈0.01),新生各因子平均得分均低于老生。心理健康状况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老生,就业前景、专业满意度被引进模型;而新生,就业前景、学习压力、专业满意度被引进模型。[结论]延安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要充分考虑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因素,进行择业观教育、学习方法交流,有层次、有区别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延安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近4年某医学高专新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特点及发展规律,为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合理的建议,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方法 选用SCL-90和EPQ量表对2015-2018年共11 285名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 本研究的高专医学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在波动中逐年提升.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68%,心理问题检出率前5位...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9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各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来自农村的学生除强迫和偏执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录取学校及专业不符合第1志愿的学生各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第1志愿符合的学生.结论应重视大学新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改善他们的心理卫生状况,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为开展高校心理健康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简单随机抽取的北京市10所高校847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水平,6个维度中的超越维度得分最高,节制维度得分最低.一本和二本录取批次院校的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三本录取批次院校;不同录取批次院校学生在情感维度、节制维度和超越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新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不存在性别、专业、独生子女与否和城乡差异,但在某些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新生整体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良好;积极心理品质与学生进入不同录取批次院校有关.应立足优势资源,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师范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师范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提供必要依据。方法SCL-90自评量表施测,SPSS11.0数据统计,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级新生中,可能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146人,检出率为12.3%,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男女生除恐怖症状外,其他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经济类型不同、学校满意程度不一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本校2004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很好。男生、女生心理问题率没有差异;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非独生子女;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小康生心理水平较好,富裕生心理水平接近温饱生,却又低于特困生。学校和专业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正向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探查课程教学作为提高心理健康素养主渠道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对武汉某高校2 878名新生进行调查,并将心理健康素养作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评估指标,通过前测、后测及10个月后追踪探查课程干预效果。  结果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得分(40.12±6.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81±8.06);心理健康素养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无心理问题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总分高于有心理问题新生(F=28.25,P < 0.01)。课程教学显著提升了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10个月后追踪发现效果依然显著(F=374.80,P < 0.01)。  结论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素养总体较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了心理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7.
怀化市一大学新生生殖健康知识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生殖健康现况,探索在大学生中进行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入校后2周的27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资料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入校前接受过医学教育(中专)的学生对生殖健康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受过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前者选择最多的是学校教育,后者选择最多的是书刊,两者选择最少的都是家庭教育。结论医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学生。大学期间仍应继续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预防医学生健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医学生健商状况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高校319名预防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健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预防医学生总的健商状况比较理想,但健康知识因子得分稍低于其他4个因子,健商维度有2项分值为警惕值。不同年级学生健商水平有差异,大一学生的健商总分高于大四学生;城市学生精神状态和生活技能得分高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生活技能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初高中住校学生与不住校学生健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级、喜欢交际、感到孤独、适当体育运动、定时进食、对保健知识的了解是健商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预防医学生的健商状况比较理想,但健商知识因子的水平稍低,应引起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高医学生的整体健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口学特征,探讨其与儿童期不良经历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并开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心理状况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儿童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量表,使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7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心理状况异常检出率为35.58%。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心理状况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出现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经历的大学生,成年后发生心理状况异常的风险分别是无此经历大学生的2.42(95%CI:1.38~4.23)、2.65(95%CI:1.79~3.92)和1.66(95%CI:1.07~2.58)倍。儿童期有家庭暴力、家中有物质滥用者经历的大学生,成年后发生心理状况异常的风险是无此经历大学生的1.97(95%CI:1.31~2.96)、1.69(95%CI:1.13~2.54)倍。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其发生心理状况异常的风险性就降低0.15(95%CI:0.01~0.27)倍;出现1种或多种ACEs经历的医学生分别是无ACEs经历医学生的1.89~6.97倍。结论儿童期各种不良经历是成年后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儿童期不良经历对于成年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