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贵阳市城区8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3 60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36.2%.有1 309人(36.2%)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问题1 023人(28.3%),中度心理问题178人(4.9%),偏重心理问题23人(0.6%).心理问题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重点初中学生高于普通初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与高中、示范性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量表因子阳性检出率前3位分别为情绪不稳(46.2%)、学习压力(41.2%)、强迫(37.2%).学习压力因子与其他因子显著相关.结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及时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淮安市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淮安市高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对各年级样本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将各分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计算抽样样本的心理健康检出率,并分别进行年级和性别的比较研究。结果调查样本中,有"中度问题"的高一年级比例最高,而有"重度问题"的高三年级比例最高;各年级MMHI-60的10个分量表中,都存在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的得分,有9个分量表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是女生高于男生;总均分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高一最高,高二次之,高三最低。结论淮安市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强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同时保证高三学生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个别辅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银川市示范性高中与非示范性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银川市直属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1 19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3.8%,其中轻度、中度和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37.4%,6.0%和0.4%.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各项指标中,非示范性高中较示范性高中生得分低,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于女生.示范性高中3个年级学生在敌对、抑郁、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平衡性症状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示范性高中3个年级学生在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偏执、焦虑、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症状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示范性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高于非示范性高中,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女生,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其他年级.  相似文献   

4.
青岛大学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青岛大学师范类不同年级、专业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点,为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对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一~四年级大学生551名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PHI临床分量表>60分的心理异常检出率为45.74%,PHI分量表>70分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98%。一~四年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2.14%,35.83%,49.73%和41.51%;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2.86%,5.83%,7.03%和16.04%。文、理科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7.62%和4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心理异常和心理问题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师大二年级学生心理异常最少,心理问题程度最轻;大一年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最高,大四年级学生心理障碍程度最重;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生。人格偏离的内容随年级增高有所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目标应考虑不同年级和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776名初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X^2 (3) =17.631,P=0.001);肥胖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X^2 (3)=20.653,P=0.000);肥胖男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与其他组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超重、肥胖女生则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等方面问题发生率较其他组女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学生心理问题在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营养状况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肥胖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学生生活质量情况,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具有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新型学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学教研室编制的少年儿童生活质量量表,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法,分别从初一到高三年级中抽出786名学生(其中男生344人,女生44.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在“精力与睡眠”、“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得分高于女生,女生在“作业态度”、“活动机会性”得分高于男生;学生总体生活质量不良检出率为3.18%,环境状况不良检出率高于健学生共同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康状况和心理状况检出率,但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有学校、教师、家长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莹 《中国校医》2016,30(1):16-18
目的了解济宁市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济宁市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济宁市中小学六年级、初一和初三、高一和高三(每个年级各10个教学班)共3 012名受试者,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Inventory of Middle-School Students,MMHI-6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济宁市在校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3.6%,轻度心理问题为38.8%,中度心理问题4.5%,重度心理问题0.3%;随着年级升高心理问题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初一、高一、高三年级男、女生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三与小学比较仅偏执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6,P>0.05),其余9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三仅敌对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44,P>0.05),其余9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P值均<0.05)。结论济宁市中小学生各年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在初三及高三这2个有升学压力的年级,学生压力问题尤为严重,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了解郑州市寄宿制中学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抽取1所寄宿制高中、2所寄宿制初中共计1 335名学生,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45.0%,男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7.7%)高于女生(42.1%)(x2=4.295,P<0.05),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8.3%)高于初中生(41.6%)(x2=5.92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快乐、家庭快乐、生活费足够的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性较小(OR值分别为0.482,0.784,0.663,P值均<0.05).结论 郑州市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学习压力感是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都市初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差异,为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问卷对成都市初三学生14 223名(男生6 804、女生7 176)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6.7%,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2.4%、20.6%;以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占首位.成都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全国青年组差,比北京初三学生好,女生症状较男生突出,城市和农村学生心理健康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该市应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广东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及特点.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对1346名工科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4%,神经症倾向检出率为10.5%;神经症分布以强迫症为多,其构成比为39.3%;男生神经衰弱倾向高于女生;二、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四、一年级.结论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对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芳  张巍  钱玲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0):771-773
目的了解初中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初中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制定相关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在大同市随机抽取一所普通中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GSHS问卷调查该校初中部所有学生。结果收到有效问卷1646份。初中生运动不足率68.1%,女生高于男生;运动不足率随年级升高显著提高,而参加运动队比例随年级升高显著降低。过去一年内,26.7%的学生有过抑郁,16.1%的学生认真想过自杀,自杀意愿女生高于男生,初三学生高于低年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运动不足与性别、参加运动队和听老师讲过运动有益有关,孤独感与是否参加运动队有关,自杀意愿与运动频率有关。结论初中生运动不足率和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参加运动队和听老师讲过运动好处是运动足量的保护因素,体育运动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学校应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加强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增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社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性别、年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3所初级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初中学生除了在人际关系因子中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总分、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与一般人群不同(P均〈0.01),且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一般人群;初中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中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如男生健康;初中各年级学生在多项因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差异(P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P〈0.01、焦虑和敌对P〈0.05),且各因子状况随年级增加有不同程度恶化,尤其是毕业年级在所有因子中均有明显恶化现象(P均〈0.01)。外来务工子女与城镇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是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初中女生、毕业年级和初二年级是初中学生心理弱势群体,需根据其不同心理困扰特点,采取早期综合性干预措施。相对外来务工子女而言城镇学生的心理适应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城镇子女可能存在生活与心理独立方面弱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笔者所在城市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SCL-90)表,随机抽样笔者所在城市两所重点中学12~18岁学生50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18.1%,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抑郁、焦虑等。男女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CL-90中女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敌对、偏执因子分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高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9.98%与1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点中学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邢广义  唐正松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96-2598
目的探讨中学生行为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1886名学生通过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2%的中学生认为无病或机体功能正常即健康,持此观点的初中一年级学生(66.3%)明显高于高中二、三年级学生(46.5%,44.4%,P〈0.05)。男生吸烟率为9.77%,女生为1.0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53.2%的吸烟学生认为吸烟主要受社会、家庭、周围环境的影响。有饮酒习惯男生为10.6%,女生为3.36%。有婚前性行为的高中生为3.19%,初中生为0.88%,初、高中学生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0%的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示赞同态度。结论罗庄区中学生存在多种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缺乏健康知识,尤其缺乏性健康科学知识。应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并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丽水市城区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 为开展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丽水市区范围内整群抽取2所高中、2所初中共4所学校展开调查。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160名单亲家庭中学生为研究组, 再采用1∶1配对对照研究的方法, 以班级、性别、年龄、家庭背景为配对条件, 选取160名双亲家庭中学生为对照组,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进行测试。  结果  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率检出方面, 单亲家庭中学生高于双亲家庭中学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0, 5.34, 6.84, 4.30, P值均 < 0.05)。在160名单亲家庭中学生中, 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总焦虑方面检出率均高于男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26, 4.61, 7.34, 14.96, 20.53, 10.05, 16.19, 9.39, 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性别是影响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倾向的因素(OR=4.25, 95%CI=1.87~7.02, P < 0.05)。  结论  丽水市区单亲家庭中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倾向, 特别是单亲家庭女生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 应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家庭客观环境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3-5月采用自制基本情况量表和Kessler10(K10)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运用t/F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潍坊市12所中学的3 250名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89%,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5,P=0.71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一、高二、高三年级(OR=2.301、1.435、2.046)、农村(OR=1.318)、父亲职业为商业或服务业(OR=1.900)、家庭收入状况差(OR=2.171)、从不与母亲交流(OR=3.653)、从不与父亲交流(OR=2.230)均是影响中学生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家庭客观环境影响,在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宜昌市城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家庭功能和应激感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21年9月抽取宜昌市城区5所中学4 674名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家庭关怀度指数、应激感受量表(P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24.22%(1 132/4 674),女生MSSMHS除心理不平衡外,其他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高中生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1),非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感和情绪波动因子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2.13、2.21,P<0.05)。单亲家庭、非父母抚养学生的总评分及各因子分亦均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父母抚养者(P<0.01)。Pearson分析显示,MSSMHS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与家庭关怀指数呈负相关(r=-0.51~-0.37,P<0.01),而与应激感受呈正相关(r=0.41~0.5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是否单亲家庭、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应激感受得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β=0.112、-0.400、-0.385、0.400,P<0.01)。结论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家庭功能与环境、应激感受、性别、年级均对其有影响。需学校、家庭、学生三方联动,坚持家校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某高等师范院校一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师范院校一年级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3级2715名大学新生(其中女生1651人)和2004级2866名大学新生(其中女生1851人)进行调查。结果女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结论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高等师范院校应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