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过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IBS的症状常由饮食诱发或加重,由此推测食物过敏可能是IBS的原因之一。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采用食物过敏原皮肤试验和食物激发试验检测IBS患者的食物过敏情况,并观察食物剔除和脱敏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物过敏后,机体的体液免疫情况,探讨食物过敏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对腹泻型IBS患者55例、便秘型IBS患者32例和健康对照组18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抗体IgE和IgG检测。结果腹泻型IBS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抗体的阳性率43.64%,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便秘型IBS仅为15.63%,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的IgE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在食物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的IBS患者中,多种食物阳性者48.28%。腹泻型IBS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63.64%,便秘型IBS的阳性率为43.75%,两者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IBS中,多种食物阳性者51.02%。结论食物过敏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同时存在IgE和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只存在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以及排便习惯改变。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IBS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关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基因多态性、食物过敏、心理因素、脑-肠轴异常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本文就IB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感觉异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和/或腹部不适伴排便异常为特征性症状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患者结肠对机械、化学、温度、电刺激等感觉过敏,可能是IBS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此文综述近年来有关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神经系统、脊髓及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结构或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常见功能性胃肠病.IBS全球患病率为2%-15%.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多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染与炎症、神经-内分泌失调、精神心理、食物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提出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理论在IBS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发现,胃肠道的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在IBS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以MCs在IBS中的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肠易激综合征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不能用任何结构异常或生化异常来解释。过去曾被称之谓“过敏性结肠”、“易激结肠”或“黏液性结肠炎”等,现规范统称之谓“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IBS与感染和炎症、内脏高敏、肠道局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心理压力及肠道食物过敏等多因素有关.近年来IBS的低度炎症更是关注的热点,尤其是肥大细胞与IBS的关系探讨.多项研究结果表明IBS肠道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表达...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不能用任何结构异常或生化异常来解释。过去曾被称之谓“过敏性结肠”、“易激结肠”或“黏液性结肠炎”等,现规范统称之谓“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1]。这是一种发病率高,时常影响终生的胃肠道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年龄增长伴随IBS发病率减低(可能和老年人痛觉改变有关),但1BS始终是老年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症状产生可能与胃肠道功能异常(动力改变、内脏敏感性增高)、神经免疫机制、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临床常规检查无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学异常,但研究发现IBS患者肠道黏膜存在炎性反应,提示潜在的低度炎性可能参与IBS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IBS的发病机制与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异常、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现认为脑肠轴神经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参与其中。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黏膜的免疫炎性反应、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异常参与调节IBS脑肠轴功能紊乱并且导致肠黏膜异常分泌多种物质。此文主要阐述这些异常分泌的肠黏膜分泌物在IB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并为IBS治疗提供一个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市城近郊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  郑岳  夏志伟 《山东医药》2008,48(14):87-88
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秦皇岛市城近郊区中3个小区的常住居民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调查纳入850人,有效问卷840张(98.8%);符合RomeⅡ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患病率为4.6%,女性60岁以上组发病率较高;饮酒、受凉或进凉食、食物过敏、肠炎或痢疾史、生活事件、服NSAID史、消极应对方式等为最具有可能的危险因素.认为本地区居民中IBS患病率不低于北京等大城市;饮酒、食物过敏、服NSAID史等为最可能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食物过敏患者血清IgG亚型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仕强  陈云峰 《山东医药》2011,51(39):53-5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食物过敏患者IBS食物过敏血清IgG亚型变化,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4例IBS食物过敏患者(观察组)和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血清食物特异性IgG及其亚型。结果观察组血清总IgG及IgG2明显高于对照组;IgG1、IgG4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IgG3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IBS食物过敏患者存在IgG介导的变态反应,参与食物过敏的IgG抗体可能为IgG1和IgG3。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IBS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肠道动力异常, 内脏高敏感性为IBS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本文对IBS的多种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缓解,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多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因素有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脑一肠轴调节异常、精神心理异常等.近年来,肠道黏膜免疫是研究的热点,其激活后产生的低度炎症在IBS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 ( IBS)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紊乱综合征 ,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为了解 IBS中医药治疗临床试验的科研设计和论文撰写现状 ,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以期能改进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 ,我们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 IBS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 ,并按循证医学 ( EBM)的要求 ,对其中的随机对照试验 ( RCT)文献进行方法学评价。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材料 :自 1 995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在国内各种医学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IBS临床文献。光盘检索 ,数据库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症状反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食物可引发或加重IBS患者的症状,其实质即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肯定,目前包括细菌"代谢‘毒物’假说"、"免疫或炎症反应假说"、"物理或化学刺激假说"等.因此食物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研究IBS病因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对食物敏感及食物引发IBS的可能机制、检测方法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内分泌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腹痛或腹部不适,同时伴有排便习惯异常或大便性状异常的一组功能性肠病。目前一般认为IBS缺乏形态学或实验检查异常。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已经提出的有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相互作用、炎症、肠道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失常等。肠道内分泌在肠道的运动、感觉、分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倍受关注,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可追溯到20年前。本文就近年来肠道内分泌细胞与IBS可能关系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mme,IBS)是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的一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因其缺乏明显形态学及生化异常,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清楚,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了许多困难。近年来,IBS患者内脏感觉异常这一病理生理改变受到广泛关注,为深入了解内脏感觉异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最近几种可客观评价IBS患者感觉传入通路及大脑信息处理过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syndrome,IBS)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 ,无特异的生物化学或形态学异常。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了 ,其中内脏高敏感性被认为是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IBS患者直肠气囊充气实验也表明其充气压力明显低于健康人群[1] 。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 ,2 0 0 2年我们建立了一种客观、简单易行的动物模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 1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并饲养 ,塑料笼内以消毒木屑为垫料 ,食水自取 ,自然光照 ,所有操作…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精神心理障碍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