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高度致残的X—性连锁隐性遗传肌病。发病率约为1/3500出生男婴。高风险孕妇致病基因携带者检出的产前诊断是预防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根据我院神经科对我国DMD病人基因结构、基因突变分布特征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6个分布于基因全长短串联重复顺序STR位点在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进行分析,建立起DMD家系中高风险孕妇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对三例高风险孕妇成功地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现将  相似文献   

2.
携带者发病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一家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是一种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 ,一般可分为Duchenne肌营养不良 (DMD)和Becker肌营养不良 (BMD)两种类型。DMD发病率约占活产男婴 1/ 3 5 0 0 ,表现为进行性肌肉萎缩无力 ,多数于 12岁前不能行走 ,2 0岁左右死亡。BMD的发病率约为前者的 1/ 10 ,症状较缓和[1] 。近年有较多关于女性BMD患者的报道 ,亦有研究发现 ,DMD致病基因携带者 (女性 )表现肢体轻微无力、肌酶轻微升高 ,但尚未见有典型临床表现的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DMD致病基因携带者[2 ] 。笔者在一DMD家系中诊治 1例 ,现报道如下。1 临…  相似文献   

3.
<正>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pseudohypertrophic muscular dystrophy)是由于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以进行性肌肉萎缩与肌无力为主要特征,分Duchenne型(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和Becker型(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DMD是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类型,发病率为活产男婴的1/3500,多数于12~13岁前丧失行走能力,20岁左右死亡。BMD发病率约1/30000,临床症状体征较轻,进展缓慢,14岁后仍能行走。DMD/BMD是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之一,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产前诊断阻止患病胎儿出生以达到遗传优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er dystrophy DMD)是一种较常见的X连锁性致死性肌肉变性疾病,其发病率为1/3 500性活婴。DMD患者常于2~5岁时出现肌无11岁失去行走能力,20岁左右死亡。该病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优生优育,产前诊断是防止DMD患儿出生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根据羊水中的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ate ki-nase CPK)和肌红蛋白值、胎儿肌组织活检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查明了DMD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限制性内切酶 TaqI 及 DMD 的2种探针(cDNA2b-3和 cDNA8),采用 Southern 印迹法对 DMD 患者、患者母亲及正常人的 DMD 基因进行研究。确定了 TaqI/cDNA2b-3和 TaqI/cDNA8的杂交带型,并用探针 cDNA2b-3检测出一名缺失型 DMD 患者。实验结果表明,TaqI 可与 cDNA 探针一起用于 DMD 基因缺失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增高,腓肠肌假性肥大为主要特征,临床病情轻重不一。致病基因为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该基因组序列跨越2 200 kb,由79个外显子组成,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人类基因。DMD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基因片段重复、单个碱基互换、缺失或插入。迄今已形成多种检测技术,从Sanger测序、多重-PCR、Southern-blotting到多重链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单个扩增/内部引物测序技术(single condition amplification/internal primer sequencing technique,SCAIP)、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等,检测方法优缺点各异,本文结合DMD/BMD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段就DMD/BMD的分子遗传学诊断策略进行综述,以期形成完整全面的临床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肌肉疾病,分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和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BMD),均是由于DMD基因(Xp21.2)突变所致[1]。由于本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产前诊断成为控制致病基因传递、防止患儿出生及降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本研究对DMD产前诊断家系中具有高患病风险的2个胎儿,提取其羊水基因组DNA,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探索。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例均为进行DMD基因诊断,经MLPA技术确诊为DMD基因外显子缺失者,其母亲再次妊娠,经  相似文献   

8.
<正>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DMD)是一种致死性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该病发病率高,占活产男婴的1/3 500~4000,群体中携带本病基因的频率为1/2 300。临床特征是机体多部位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腓肠肌假性肥大。幼儿期即可发病,病程进展快,多在20岁左右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开展优生咨询,进行女性携带者的检出和产前诊断是预防DMD患儿发生的关键。现将DMD的优生咨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为X连锁隐性遗传中最常见的致死性肌病,男性幼儿发病率及群体女性携带者频率均较高,迄今无特殊疗法。检出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是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2〕。本文是我组对DMD系列研究中的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遗传代谢实验室基因检测确诊的15例DMD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探讨DMD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特点。结果 15例患儿发病年龄1个月~12岁,临床表现以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Gowers征及走路摇摆(鸭步)为主,AST、ALT、CK、CK-MB及肌红蛋白等肌酶水平均明显升高。通过组合的高通量检测技术等检查DMD基因情况,结果多为缺失突变,共12例(80.0%),其中大片重复缺失突变10例(66.7%),点突变2例(13.3%);错义突变1例(6.6%);插入突变1例(6.6%);无义突变1例(6.6%)。其中7例(46.7%)患儿母亲进行了相关基因检测,4例患儿母亲为该基因突变点携带者。而根据ACMG变异类型,15例患儿中13例(86.7%)为致病突变,2例(13.3%)为疑似致病突变。同时15例病例中有2例暂无相关文献报道过。所有的突变可发生在基因的任何位置,但缺失的热点区域位于基因的中央区外显子45~55区共8例,占缺失突变的53.3%。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高通量检测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BMD)患者进行分子诊断,检测DMD基因上各种类型的变异,评估组合的分子诊断技术应用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价值。方法对106例临床疑似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患者,利用CNVplex?技术检测致病基因拷贝数变异,同时利用靶向捕获及高通量测序检测致病基因单核苷酸水平变异,对患者进行精确的分子诊断。结果通过组合的高通量检测技术,检测到其中85例患者存在DMD基因的致病性变异,包括62例不同大小的外显子缺失和重复,9例单核苷酸水平小缺失和重复,8例无义变异,2例错义变异和2例剪接位点变异。结论分子诊断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意义重大,组合的高通量检测技术能检测到不同类型的致病基因变异,精确的分子诊断结果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诊断和家系的遗传咨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计垣 《中国优生优育》1994,5(2):81-82,89
Due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较常见的X连锁隐性致死性肌肉变性疾病,其发病率为1/3500男性活婴。DMD患者常于2~5岁时出现肌无力,11岁失去行走能力,20岁左右死亡。该病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优生优育,产前诊断是防止DMD患儿出生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根据羊水中的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ate kinase CPK)和肌红蛋白值、胎儿肌组织活检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查明了DMD的致病基因,同时开展了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和产前基因诊断,另外,不久将实现对DMD的基因治疗给病人带来了希望。本文就这些方面的新进展加以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单细胞扩增前引物延伸法及巢式PCR技术,研究该技术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获取单个正常男女淋巴细胞和无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家族史的单个卵裂球,15碱基随机引物PEP扩增单细胞全基因组,再以巢式PCR技术检测PEP反应产物中DMD基因外显子8,17,19,44,45,48及Y染色体上的睾丸决定基因SRY。结果:单个淋巴细胞和单个卵裂球的6个DMD外显子扩增成功率分别为97.2%(175/180)和100%(60/60),单个男性淋巴细胞SRY的扩增成功率为100%(15/15),而单个女性淋巴细胞无SRY的扩增(0/15)。结论:检测单细胞DMD基因外显子8,17,19,44,45,48和SRY的PEP-巢式PCR技术具有较高扩增成功率和特异性,可望应用于 DMD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单细胞基因诊断中。  相似文献   

14.
肌营养不良症(Musculardystrophies MD)是一组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有性连锁隐性(XR)、显性(XD)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AR)、显性(AD)遗传。本病可分多种病型,其中以腓肠肌假肥大型(DMD)为多见,95%为XR遗传。诊断:MD主要为逐渐起病,大部分从肢体近端开始,  相似文献   

15.
一、X连锁肌萎缩的遗传服务 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突变可引起病情严重的DMD或病情较轻的BMD,有两个高频缺失区(HFDR)分别位于dystro-phin基因5’端下游500及1200kb处。我们改进了在文献中已报道了的三种PCR反应,使我们实验室能分析dystrophin基因的30个外显子。用这些PCR方法查出了Sou-thern印迹法及cDNA探针在152个患者中查出的96种缺失中的95种,唯一一种未查出的缺失为外显子22到25,但产生了一个接头片段。  相似文献   

16.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musclaldystrophy,DMD)是神经肌肉系统最常见的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发病率占活产男婴的13500,儿童早期发病,以进行性近端肌无力、萎缩为特征,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很高,患儿在13~14岁前即运动受限,需依赖轮椅,通常在20岁左右死于呼吸及循环衰竭[1,2]。自duchenne于1868年首次描述此病以来,人们就对该病进行了不懈的研究。1987年DMD基因的cDNA被克隆和鉴定,此后抗DMD基因产物———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 trophin)被发现。随着PCR技术的发展,DMD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3~5]。但是,…  相似文献   

17.
单细胞五重巢式PCR检测DMD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单细胞多重巢式PCR检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外显子17、19、44、45、48的技术,及应用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前景。方法;获取正常男性单个淋巴细胞和无DMD家族史的单个胚胎细胞,行DMD基因外显子17、19、44、45、48的五重巢式PCR,分析扩增成功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20个单个淋巴细胞5个外显子扩增成功率为97%(97/100)、假阳性率为4%(1/25)、假阴性率为0%(0/25),20个单个胚胎细胞5个外显子扩增成功率为80%(80/100)、假阳性率为0%(0/25)。结论:本文建立的单细胞DMD基因外显子17、19、44、45、48的五重巢式PCR技术具有较高扩增成功率和特异性,应用于DMD的PGD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简称DMD),是一种由于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所致的肌源性损伤,属于因X染色体基因缺陷所导致的渐进式神经肌肉疾病,目前被列入罕见病范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儿和携带者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19年9月33例因“心肌酶谱异常”就诊的DMD患儿和携带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就诊时中位数年龄为14个月,确诊的中位年龄为16.5个月。DMD患儿均为男性,31例,携带者2例,为女性。3例存在运动发育异常;腓肠肌略肥大,质韧者5例;心肌酶谱改变:2例女性携带者CK轻度升高,DMD患儿CK波动在2 485~3 8103 U/L,同时伴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4例行肌电图检查,其中1例为女性携带者,阴性,3例患儿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肌源性损害。均未行肌肉活检。患儿均行基因检测,外显子缺失突变:24例(72.7%);重复突变:2例(6%);点突变:7例(21%); 2例携带者1例为缺失突变,1例为重复突变。基因缺失区域多例为长片段,最长的两例分别为3~29、30~68。外显子缺失热区为45、46~47、48、49、50、51~52、53、54及56。2例重复突变均为外显子3~4区域。33例先证者所在家系的67例成员,在DMD基因检测中异常者有21例,均为患儿母亲,且携带基因与先证者相同。结论对不明原因心肌酶谱异常升高的婴幼儿,应高度警惕DMD,及早进行基因检测确诊,为其家庭接受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 XP_(21)区的 DNA 探针作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对1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高危妊娠进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为女性胎儿,是 DMD 基因携带者。产前诊断结果与分娩后的检查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