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3.
《伤寒论》中“火逆”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试论《伤寒论》“衄”与“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开法乃“八法”之首.对于“汗”的认识,渊源于《内经》,而促景《伤寒论》则更有详尽的阐述;“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在(伤寒论》中则又是一种病愈的征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以揭承其内在规律性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1从“衄家禁汗”说起《伤寒论》86条(根据来治平本明赵开美复刻本,下同):“回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机不能跑,不得眠.”这就是所谓“麻黄九禁”之一的“田家禁汗”.太阳表实证,治当发汗无挂,但“运息血田之人,名日出家”(陈修国《伤寒论浅注*…  相似文献   

6.
《伤寒杂病论》渴症十辨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系92级一班贾杨,刘燕溥主题词《伤寒杂病论》渴/中医病机口渴为中医临诊常见症状,考《伤寒杂病论》条文,涉及渴症者不下七十。然因其病机错综,往往令初学者踌躇生惑。为此,笔者试将文中典型渴症之病机整...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时间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时间观初探刘杰祥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许昌461000)孙玉信河南中医学院医院(郑州450003)《伤寒论》中表示时间的词共2种:1是表示1日的某1个或几个时辰,如日晡、午后等;2是表示日数,如一二日、五六日等。而后者又有2款,虚数和实数。这...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五泻心汤浅析邓程国广西北海市中医院536000北海市新建路五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组方严密,药味简练,配伍灵活,煎服法讲究,是《伤寒论》泻心汤类方中治疗"痞证"的著名方剂,为世人所推崇。兹就五泻心汤组方中药对配伍特点浅析如下:1组方...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以“反”字突出理义者,有63处达53条之多,现就其表达的内在含义略陈管见于后.1 知常达变析病机《伤寒论》六经辨证,不仅讨论了典型的简单的常见的病证,还论述了不典型的复杂的变化了的病证,其目的在于使医者能从繁杂纷乱的病证中,探寻病因,剖析机理,抓住疾病本质.为强调病情已发生变化,仲景常以“反”字作为契机.如发热头痛为太阳表证,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第7条被视为伤寒总纲,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其“阴阳”所指,却至今未决。本文通考历代诸家之说,于辨析中提出已见,愿以此就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中以针刺立法的条文共计11条,原文第8条(即针法首条)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历代注家对此条的解释如出一辙,以尤在泾为例:“设不解,则将从太阳而复入阳明,所谓作再经也.故针足阳明,以引邪外出,邪出则经不传而愈矣”.(《伤寒贯珠集》).本条前半部  相似文献   

12.
李富汉 《中医研究》1993,6(3):13-14
《伤寒沦》28条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对于本条方中桂芍两药,孰去孰留,历代医家多有争议。如柯琴等认为应去桂枝;吴谦等则力倡去芍;成无已等虽无明断,但从其论述中看,则寓有二者皆不宜去之意。笔者以为成氏之说为是,即本方既不能去桂,亦不宜去  相似文献   

13.
14.
《伤寒论》第8条中的“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一语,古今注家多释为“将传经于阳明”、“太阳病下传,必为阳明,刺泄阳明,防邪传入”。该释既讹“再经”为“传经”,舛“针”义为“刺”理,又限定了作者之辨证方法,笔者深研原著,证之临床,结合训诂学,认为“再经”是第二次重现已发生过的太阳病证,而不是“传经阳明”;“足针阳明,使经不传”,既昭“针、刺”不同之理义,更彰上工治未病之真要。根据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失眠证治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谷松 《国医论坛》1997,12(2):4-5
失眠.《伤寒论》称其为“不得眼”、“不得卧”,其证情轻者难以人寐,或眠题时间较短,重者整夜不眠。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心悸、头痛、眩晕、健忘等症同时出现。临床上失眠证多由清志所伤,劳逸失调,病后体虚,阴虚火旺,心失所养.肾阴亏虚等所致。而《伤寒论》所载多因误治所致,其病机涉及热扰胸隔、内热炽盛、阳虚火旺、胃津亏损、明血亏虚以及阴盛阳脱等方面,兹分述如下。亚热扰胸用”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眼,吉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澳依,褥子鼓场主之。”本条所言“不得眼”.是经攻邪三法后.表里实邪已去,唯余热未尽,留扰…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22条:“若微寒者,桂技去芍药加附子场主之。”对此条的“微寒”历来争论颇多。一是在文字上存在分歧,宋版本为“微寒”,最早改为“微恶寒”者为成无已,后世很多注家皆从成注本意。二是解词的分歧,有注家(包括六版教材)释为“微微恶寒”,有释为“脉微恶寒”(五版教材即是)。三是病机,有解释为阳虚较重,有释为阳气虚衰,病涉少阴,有释为表阳虚等等。以上不同解释给《伤寒论》教学及临床应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带来了不应有的麻烦。本人拟从以下几点解析“微寒”在《伤寒论》中的特殊涵义。1“微寒”不等于表证的微微…  相似文献   

17.
18.
王付 《国医论坛》1996,11(5):1-2
仲景在继承《素问·热论》目数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中运用口数辨治的经验,创造性地论证日数在发病及其过程中有其特定的客观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因为无论是外患疾病,还是内伤杂病,日数多寡的机理与正气的强弱、正邪交争都有明显的内在关系。所以仲景用较多的笔墨以日数的形式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变与归结以及正气强弱的关系。于此试从三方而浅析于次.1对《辽问·知花》日份的扬弃《柬问·热论》阐述疾病目数传变规律是:-B在太阳、二日阳明、三日人少阳;四日传大阴,五日转少阴、六日终厥阴。仲景结合临床实际,认为目数的递增…  相似文献   

19.
“悸”,《说文》注曰:“心动也。”笔者以为“悸”在《伤寒论》中当指心脏及其所主血脉之异常搏动。《伤寒论》之“悸”,病位有在心、心中、心下、脐下之分,病机复杂多端,用药各不相同。笔者拟从治法辨析其规律,与广大同道共勉。1补法悸证的产生与心、肾、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原因导致心阳亏虚、心气虚、心神先养均可出现译证.心下、脐下之悸.并非指肌肉之眼动(《伤寒论》称肌肉搏动为“驱动”),而是指动脉之异常搏动.心阳根于肾阳,心田又可温煦肾水,而肾水可上济心田。若肾阳虚衰,则心阳无力鼓动血脉,水气上凌而见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