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肺皆为后天之本”论张维,王金海山东平度卫生职工中专学校(266700)自宋以来,脾肾两脏日益为医家所重视。延至明朝末年,医学大家李中梓集各家之说,明确提出了"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的理论。自此,这个理论便成为后世学习和遵守的规范。但笔者...  相似文献   

2.
肺与脾共为后天之本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觉武  吕选民 《陕西中医》2004,25(8):726-728
本文从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的生成、肺与脾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肺脾互见病证的同气表里关系、肺脾与先天之本的关系 ,以及肺脾与肾在临床病证上的密切关系 5个方面谈了肺在其中的作用 ,旨在说明肺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处的极其重要的位置和在后天方面发挥了与脾同等重要的作用。肺脾二脏经气相通 ,生理相助 ,病理相干 ,关系密不可分 ,共为后天之本。肺脾与肾有对应、协同、互助、互干的关系 ,体现了盛则同盛 ,损则俱损的先后天关系。肾为先天之本 ,肺脾共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早已成为定论。但是 ,从理论和实践不难看出“脾为后天之本”立论有所偏颇 ,因而提出肺与脾共为后天之本 ,以冀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试论脾肺皆为后天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宋以来,脾肾两脏日益为医家所重视。延至明朝末年,医学大家李中梓集各家之说,明确提出了“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的理论,并成为后世学习和遵守的规范.但笔者认为,后天之本不仅在阵,更在乎肺,脾肺皆为后天之本.试粗论如下.人之所生,赖于父母;人之所长,赖于阴阳.阴阳者,天地也,气血也.而气血之所由生,一靠先天之精的激发而化生,二靠后天之精的滋养和补充。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发源于肾脏,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这自不待言.而后天之精则源于寒气.宗气者,后天之气也,其由肺所吸入的自然清气和脾胃化生的…  相似文献   

4.
论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脾为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出发 ,论证了“补肾不如补脾”和“补脾不如补肾”两说的立论依据、区别、联系及在临证中的运用 ,进一步探讨了脾肾两脏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论女子两先天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重在补肾,后天失调重在治脾。此为人所共知,自叶天士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后,女子独具肾肝两先天。后世对叶氏“女子以肝为先天”大为推崇。但对女子之先天只言肝而不言肾,我们认为这是有失偏颇的。本篇从肾主封藏与肝主疏泄对立统一关系来探析女子的两先天说。  相似文献   

6.
张维  田媛 《陕西中医》2005,26(11):1262-1262
“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这是明朝末年医家李中梓在其重要著作《医宗必读》中提出的颇有影响的理论,该理论被中医界一直推崇至今。笔者曾在《浙江中医杂志》1995年第4期上撰文《脾肺皆为后天之本论》一篇,对该观点提出质疑;李梅也在《陕西中医》杂志2002年第4期发表了《肺亦为后天之本》一文,认为脾肺两脏都是后天之本。但仔细推想:区区五脏,后天之本岂能有二?若选一脏,  相似文献   

7.
“补肾法”与“补脾法”对大鼠形态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运用补肾法、补脾法实验研究肾、脾二脏对大鼠形体、神态的影响 ,结果显示 :补肾法对大鼠体毛发生长和大鼠躯体反应性的影响最为明显 ,体现肾为“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和肾为“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的原理 ;补肾法和补脾法对大鼠的体重均有显著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P <0 0 1) ,而补脾法最为明显 (P <0 0 1) ,体现了脾主肌肉、四肢以及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及其先、后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肾、脾二脏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进程中起着他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葛琳仪教授在临床治疗上十分重视对先天肾气的固护和后天脾胃之气的养护,逐渐形成了以元气为中心的理论思想。葛琳仪从元气论出发,进一步形成“脾肾观”,对运用该理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颇有感悟。  相似文献   

9.
“脾为后天之本”一语,首见于李中梓之《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中,载曰:人体“一有此身, 必资谷气。谷人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子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此语道出,便受遵为铭言,治之始有补先天后天不同,立补脾为治“后天”不足之大法。然而笔者学习有关医籍,发现“后天之本”不在脾,实际是指胃而言,现不耻冒昧提出管见如下。早在《内经》时就明确指出,人体的营养  相似文献   

10.
“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是中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名词术语。《内经》论述初见端倪,至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才明确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一理论,对后世认识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的理论启发较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初学者对其实质内涵的理解尚欠完整,故认为有必要提出,以进一步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治疗外科疾病时 ,常用清泻攻逐的方法。但唐汉钧教授在此基础上辨证运用脾肾双补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正如李中梓所说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治病必求于本”。现兹取验案几则 ,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孙健  唐汉钧 《中医药学刊》2004,22(9):1584-1586
在治疗外科疾病时,常用清泻攻逐的方法。但唐汉钧教授在此基础上辨证运用脾肾双补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正如李中梓所说:“肾为先天之表,脾为后天之本”、“治病必求于本”。现兹取验案几则,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试论“肝虚无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肝虚无补法”266700山东省平度卫生职工中专张维266700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王金海古人论日:“肝虚无补法”。意谓肝脏病变,实多虚少;且肝之虚证多由心肾亏虚所致,故治肝虚,不在补肝,而在补心肾。此论可谓治肝之大法。肝之应证,主要表现为肝血虚...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秋季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之一。然而秋令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芡实味甘性平,入脾、肾、胃经,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益。肾止渴、开胃进食、助气培元之功效。既能益肾,又能健脾,先天、后天之本皆可补,自然能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DM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DOP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中医在治疗DOP时多从“肝肾”论治,忽视了“脾”的重要作用。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主肌肉充养四肢为后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互惠互利,维持人体肌肉骨骼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 两者病理上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先天不足致后天失养,脾气虚弱,脾虚则肌肉削,肉削则骨枯。故从“脾肾论治”DOP亦尤为重要。现从“脾肾论治” DOP出发,结合现代中医药研究基础,探讨中医药从“脾肾论治”DOP的相关机制及必要性,为中医药防治DOP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资其化源”,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它是从运气的角度,言五运为六气之化源。折其盛郁之运气,即资其化源之治法。后世医家,又多从生理病理的角度,将“化源”这一概念专责于肾或专责于脾,盖因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谓肾为人体先天滋始之化源,脾为人体后天滋生之化源也。所以在治疗上,资化源就专指滋补脾肾而言了。但是,正五行克制化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化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脾、肾;“滋化源”亦不应仅仅局限于“滋补”。五行是相互依附的关系,所以五行  相似文献   

17.
中医素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一说,先天之本,秉承于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更改,无法选择;而脾为后天之本,即后天的调养直接影响脾胃运行,对机体体质及疾病的恢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重症医学科,对这一理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通过对脾胃的调治而对整个疾病的恢复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肾共为女子先天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之说,但在妇科领域又有“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说法,这就造成了“肝肾共为女子先天”的提法,也有人直接称为“女子两先天”。究竟两先天的涵义如何界定,两者又有什么关系。笔者从相关的概念入手,对此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9.
“脏腑辨证”是治疗血液病的“精髓”。患血液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贫血与脏腑关系密切。所谓“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肾主骨生髓造血”,对各种贫血多采用补脾益肾之法,其道理是:“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化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之源在于肾,气之源在于脾,脾为肺之母,肺为气之宫,肺气伤必救于脾;而肾为肝  相似文献   

20.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生后天,后天济先天”。两者互相资助,互相促进。而今临床重“脾与肾”轻“胃与肾”,作者结合前贤,对后者略陈管见,请同道斧正。“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足阳明胃经进入上齿中,在经过耳前颧弓上缘时,与足少阴肾经的客主人穴交会,再则其第一条支脉也经过喉。足少阴肾经其直行的经脉在进入肺以后,沿着喉并行于足阳明胃经的人迎穴前面而到舌根部。所以“胃与肾”在经络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主要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