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湿热证面诊参数特征,并分析面诊参数变化与病理生化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中医面诊数字化检测仪采集与分析慢性肾炎患者面诊特征信息,同步收集其病史资料及病理生化指标。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肾炎组面色参数中青色指数明显升高(P<0.05),黑色指数显著降低(P<0.001);慢性肾炎组光泽指数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2)慢性肾炎湿热证组的面色指数、青色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黑色指数显著降低(P<0.01);湿热证组较非湿热证组面色指数显著升高(P<0.01);非湿热证组黄色指数、青色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黑色指数显著下降(P<0.01)。(3)慢性肾炎患者湿热证面色参数中青色指数与尿素氮、肌酐、尿酸存在一定相关。结论:(1)慢性肾炎湿热证面诊信息参数变化有一定规律,提示面色参数可作为该病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之一。(2)慢性肾炎湿热证型的面色参数与临床病理生化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尿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中医临床病证面色变化可用现代医学语言来诠释。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炎湿热证肾小管功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慢性肾炎湿热证肾小管功能研究张福生杨保永张连明倪青生刘元梅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青州262500)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肾小管功能近年来,慢性肾炎湿热证受到重视,但本证与肾小管功能改变关系未见报道。笔者对本病证患者肾小管功能的改变作了观察,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3.
血尿唾液酸、尿NAG与肾炎湿热证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87例慢性肾炎的临床对比观察,发现肾炎湿热证组尿唾液酸(SA)、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P<0.05~0.01)。16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型均表现有湿热,其血、尿SA,尿NA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P<0.001),且尿SA与尿NAG里显著性正相关(r=0.751),并与尿蛋白量相平行。经单味清热利湿药黄蜀葵花治疗后,两组尿SA、NAG均呈显著性下降,尿蛋白量亦明显减少(P<0.05~0.001),说明尿SA、NAG值可作为肾炎湿热证的客观辨证指标及疗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慢。肾蛋白停对慢性肾炎湿热证尿表皮生长因子(EGF)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摘除大鼠一侧肾脏加腹腔多次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及皮下多次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复制慢性肾炎湿热证动物模型,并以慢肾蛋白停进行预防性治疗;测定尿EGF含量变化。结果慢肾蛋白停组尿EGF水平下降,与模型组和肾炎四味片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慢。肾蛋白停能够调节慢性肾炎湿热证肾内尿EGF的异常分泌,具有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大肠湿热证模型SD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和检测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探讨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复制成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模型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并给予清热利湿方药急泻康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在发病条件,主要症状、体征、病理变化(以直肠和回肠为主)等均近似于中医大肠湿热证型,模型大鼠经急泻康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和病理变化基本恢复。结论:肠道病理变化可能是大肠湿热证最直接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广西地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慢性肾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肾炎患者106例,采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分析不同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肾功能、实验室检查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肾炎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上存在差异;中医本证以气阴两虚证为多,标证以湿热证发生率高;中医主证中各证型的肾功能变化呈现规律性,中医证候在实验室指标上存在差异。结论广西地区慢性肾炎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最多见,受地域影响,湿热为贯穿其病程始终的重要兼夹证。脾肾阳虚者病程最长,年龄较轻者证候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肺肾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年长者以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广西地区慢性肾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尿蛋白、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40例慢性肾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期、中医主证和标证型进行统计描述,检测患者的尿蛋白、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分析中医证型与这些实验检查指标的关系。结果 140例慢性肾炎患者本证中,中医证型分布和CKD分期有相关性(P0.001),Ⅰ期和Ⅱ期与脾肾气虚证相关;Ⅲ期与肝肾阴虚型相关,Ⅳ期与脾肾阳虚证相关。标证中,从Ⅰ期进展至Ⅳ期,外感证、湿浊证和瘀血证均逐渐增多,但湿热证则有减少的趋势。肝肾阴虚证和脾肾气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气虚证相比较,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广西地区慢性肾炎证型演变规律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证和湿浊是最主要的指标。尿蛋白、BUN、SCr水平与脾肾阳虚证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上可能作为辨证论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42例患者中,肝胆湿热证型22例,肝郁脾虚证型20例,对两种证型患者进行生化检验,观察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2例肝胆湿热证型患者体内AST、ALT、GGT、DBIL、TBIL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型,两种证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部分临床检验指标与中医证型(肝胆湿热证型、肝郁脾虚证型)存在相关性,相关指标的变化可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清风痛宁片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分层随机分组、阳性药物对照设计方案,观察慢性肾炎120例。结果表明,正清风痛宁片治疗慢性肾炎之总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8.3%、71.7%;治疗湿热瘀结证证侯总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3、85.%。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证候总缓解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慢性肾炎总缓解率、总有效率与证候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药均能显著降低慢性肾炎患者的尿蛋白,减少尿中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40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入组要求的慢性肾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肾络微型疒徵瘕理论进行中药干预治疗。入组3月后,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肾炎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慢性肾炎(CKD1~3期)患者本证中肺肾气虚证最多,标证中湿热证最多;基于肾络微型疒徵瘕理论的中药干预治疗,对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临床疗效较为满意,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较差;对于湿浊证、水湿证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湿热证临床疗效较差;对于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湿热质、瘀血质临床疗效较差;有效组治疗后血NF-κB、血MCP-1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NF-κB、尿MCP-1变化无明显差异性(P0.05);湿热证血NF-κB、血MCP-1、尿NF-κB、尿MCP-1均较非湿热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NF-κB、血MCP-1可辅助监测临床疗效与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肾络微型疒徵瘕理论,利用和解聚散法,并重视湿热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将会提高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40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入组要求的慢性肾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肾络微型癥瘕理论进行中药干预治疗.入组3月后,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肾炎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慢性肾炎(CKD1~3期)患者本证中肺肾气虚证最多,标证中湿热证最多;基于肾络微型癥瘕理论的中药干预治疗,对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临床疗效较为满意,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较差;对于湿浊证、水湿证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湿热证临床疗效较差;对于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湿热质、瘀血质临床疗效较差;有效组治疗后血NF-κB、血MCP-1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NF-κB、尿MCP-1变化无明显差异性(P>0.05);湿热证血NF-κB、血MCP-1、尿NF-κB、尿MCP-1均较非湿热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NF-κB、血MCP-1可辅助监测临床疗效与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肾络微型癥瘕理论,利用和解聚散法,并重视湿热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将会提高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肾炎湿热证血清sICAM-1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观察肾炎湿热证血清sICAM - 1的变化 ,结合肾组织病理探讨ICAM - 1与肾炎湿热证的关系。将肾炎患者 4 8例分为湿热证组 (A组 ,n =30 )与非湿热证组 (B组 ,n =18) ,观察两组血清sICAM - 1的变化和光镜下肾小球内固有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结果 :A组血清sICAM - 1高于B组 ,A组固有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较B组明显 ,P <0 0 5。结论 :肾炎湿热证的存在常常预示着免疫炎症反应和病情的活动 ,sICAM - 1有可能作为肾炎湿热证辨证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肾炎湿热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湿热证在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临床医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从病因、病理、生化、免疫、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方面论证了湿热伤肾是肾炎病机的基本特点。这其中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过程:1978年徐嵩年[1]指出邪热内蕴常为整个慢性肾炎治疗过程中最为严重的干扰因素;1982年张镜人[2]提出慢性肾炎伴肾功能损害过程中,湿热是贯穿始终的病邪;1988年赵金锋[3]观察50例慢性肾炎患者,认为百分之百的病例在整个病程或病程中某个特定阶段都可表现有湿热,刘志明[4]进一步指出湿热伤肾是肾炎病机的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1β、IL-6和SIgA含量的变化,探讨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饮食加气候环境加致病生物因子)复制成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应用放免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IL-1β、IL-6和SIgA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给予止泻痢药石榴皮水煎剂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在发病条件,主要症状、体征、病变脏腑以及病理变化(以直肠和回肠为主)等方面均近似于中医大肠湿热证型,模型小鼠血清IL-1β、IL-6和SIgA含量升高,经石榴皮水煎剂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和病理变化基本恢复,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血清IL-1β、IL-6和SIgA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大肠湿热证的部分客观指标。利湿收涩止泻药石榴皮水煎剂可明显改善大肠湿热证模型小鼠的症状体征,并使免疫指标降低,说明该药具有较好的止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炎血清FN、Col Ⅳ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宝 《光明中医》2011,26(1):12-15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血清纤维化相关指标纤维连结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80例原发性慢性肾炎病人和6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FN、ColⅣ的水平。结果①慢性肾炎患者血清FN水平分别与BUN、Scr水平呈负相关;血清ColⅣ水平分别与BUN、Scr水平均呈正相关。②中医本虚证型中肺肾气虚证型在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中构成比最高,而脾肾阳虚证型在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患者中构成比最高;血瘀证在慢性肾炎中医标实证型患者中构成比最高。③在慢性肾炎本虚证型患者中,肺肾气虚证型患者血清FN表达水平降低最少,脾肾阳虚证型患者在肾功能不全组中血清ColⅣ水平增高最明显;在慢性肾炎标实证型患者中,湿热证型患者血清FN水平降低最明显,血瘀证型患者血清ColⅣ水平增高最明显。结论推测慢性肾炎患者中医证型与其血清FN、ColⅣ水平的表达变化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味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证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妙散加减治疗,1周为1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中医症候疗效、临床生化指标(24h蛋白尿尿常规、尿红细胞、肾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P0.05),24h蛋白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红细胞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肾炎(湿热型)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四妙散加减,对提高疾病的疗效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在以往观察的基础上,选择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为 研究对象进行前后对照前瞻性研究清热利湿法与活血化瘀 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龚丽娟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新梅 《江苏中医》2000,21(10):9-10
龚丽娟教授治疗慢性肾炎选方精当,用药独到。对于蛋白尿,认为以气虚湿热的本虚标实证了,治宜益气清利。治疗脏腑之虚证,主张以平补为宜,对于湿热蕴结之证,擅用药对治疗。对病久瘀血内阻者,据情选用活血利尿药和虫类药。而湿邪留滞是慢性肾炎缠绵难愈的关键,主张根据湿与热的孰轻孰重选用清热利湿药。针对慢性肾炎迁延不愈与外感及合并症的关系,强调辨病辨证,有针对性地选药。  相似文献   

19.
舒静  闫慧敏  杨燕 《北京中医药》2010,29(11):813-816
目的 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医证型的特点及其与实验室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100例,填写中医证型研究观察表,辨证分为湿热内蕴、脾虚湿困、气血瘀滞3型,并检测各证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湿热内蕴型64例,脾虚湿困型17例,气血瘀滞型19例.3种证型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客观指标检测数据有所不同.结论 (1)巨细胞病毒(CMV)肝炎证型以湿热内蕴为主,胆道闭锁证型以气血瘀滞为主.(2)婴儿肝炎综合征证型规律:病程初期以湿热内蕴型为主,以后随着病程增加,逐渐由湿热内蕴型转为脾虚湿困型或气血瘀滞型.(3)实验室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汁酸、谷氨酰转肽酶、凝血功能对于婴儿肝炎综合征中医证型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90例慢性胃炎湿热证的临床病理指标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90例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的胃液、幽门螺杆菌、胃镜下胃黏膜及腺体变化状况的观察,发现湿热证型者胃液中GSH—PX、PGE2指标较脾虚肝郁型、肝胃不和型偏高,以及Hp阳性率高、炎症以渗出水肿为主。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辨证提供微观实质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