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内经>着手探讨经络问题,其实是不想受后世对经络理解的影响,也希望能从源头上探讨经络本义.笔者对<内经>中有关经络的原文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并得出如下认识,与同道商讨. 相似文献
2.
从《内经》看经络的实质陈国印(河北省峰峰矿务局总医院056200)依据《内经》中有关经络的论述,用现代医学知识加以认识,并对经络实质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对加快经络研究,尽早对经络的实质得出共识,可能是有益的。基于此目的,不揣拙陋,谨以此文就教于同道。首... 相似文献
3.
《内经》经络体系是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形成的 ,由经络血管体系和经络图式体系组成 ,是经络研究的基础。1 阴阳学说在经络理论形成上的指导作用1 1 阴阳学说与“体表十二分法”《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阴阳之气 ,各有多少 ,故曰三阴三阳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言人之阴阳 ,则外为阳 ,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 ,则背为阳 ,腹为阴。”若用“ -”“ ”来表示阴阳 ,则在外在背者为太阳“ ” ,在外在前者为阳明“ ” ,在外在两阳之内者为少阳“ ” ;在内在前者为太阴“ ---” ,在内在后者为少阴“ --” ,在内在两阴之间者为…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内经》中关于经络的诊法和临床运用进行了总结和研究,阐述了经络的诊察方法,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理反应,以及体表诊察方法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归纳了《内经》经络之望色,切脉,内脏病变在经络循行的特定部位以及经络腧穴之反映,来说明经络的诊断作用,并且分述了针刺治疗的手法:进针前手法,进针时手法,进针后之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内经》有关眼的解剖与生理、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眼病证候、病因病理及治疗等方面的医论,认为《内经》是中医眼科理论之源,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张水生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361005)头为诸阳之会,“其血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凡外感内伤、气血瘀滞、脏腑邪气上逆头面,经络阻滞,皆可引起头痛。此头痛,《内经》名曰“厥头痛”,“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经心身疾病经络辨证的特点与规律。[方法]以汉密顿量表中焦虑/躯体化因子为指标,将内经中有关篇章所载的与之相似病候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①精神性焦虑以足阳明和足少阴为显著;躯体性焦虑以五脏为主。经络辨证适合指导心身疾病治疗。②足厥阴因子的频率低于平均值,提示心身疾病属"因病而郁"者,治疗时应治病解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论著,其整体观、矛盾观、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机学说、养生学说、辨证论治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笔者的学习体会,就《内经》中有关经络学说在针灸临床中的诊断作用,管见如下。1经络之望色诊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