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内经>着手探讨经络问题,其实是不想受后世对经络理解的影响,也希望能从源头上探讨经络本义.笔者对<内经>中有关经络的原文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并得出如下认识,与同道商讨.  相似文献   

2.
从《内经》看经络的实质陈国印(河北省峰峰矿务局总医院056200)依据《内经》中有关经络的论述,用现代医学知识加以认识,并对经络实质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对加快经络研究,尽早对经络的实质得出共识,可能是有益的。基于此目的,不揣拙陋,谨以此文就教于同道。首...  相似文献   

3.
沈志生 《中国针灸》2000,20(4):215-216
《内经》经络体系是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形成的 ,由经络血管体系和经络图式体系组成 ,是经络研究的基础。1 阴阳学说在经络理论形成上的指导作用1 1 阴阳学说与“体表十二分法”《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阴阳之气 ,各有多少 ,故曰三阴三阳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言人之阴阳 ,则外为阳 ,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 ,则背为阳 ,腹为阴。”若用“ -”“ ”来表示阴阳 ,则在外在背者为太阳“ ” ,在外在前者为阳明“ ” ,在外在两阳之内者为少阳“ ” ;在内在前者为太阴“ ---” ,在内在后者为少阴“ --” ,在内在两阴之间者为…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内经》中关于经络的诊法和临床运用进行了总结和研究,阐述了经络的诊察方法,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理反应,以及体表诊察方法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归纳了《内经》经络之望色,切脉,内脏病变在经络循行的特定部位以及经络腧穴之反映,来说明经络的诊断作用,并且分述了针刺治疗的手法:进针前手法,进针时手法,进针后之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7.
陈力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62-1263
探讨《内经》有关眼的解剖与生理、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眼病证候、病因病理及治疗等方面的医论,认为《内经》是中医眼科理论之源,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付瘦生 《中医研究》1990,3(3):43-44
从明经络、察形气、贵治神、辨深浅、合四时、详人事、知顺逆、禁妄刺8方面论述了《内经》的针刺要领。  相似文献   

9.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生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517-517
《内经》“厥头痛”经络辨治体会张水生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361005)头为诸阳之会,“其血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凡外感内伤、气血瘀滞、脏腑邪气上逆头面,经络阻滞,皆可引起头痛。此头痛,《内经》名曰“厥头痛”,“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经心身疾病经络辨证的特点与规律。[方法]以汉密顿量表中焦虑/躯体化因子为指标,将内经中有关篇章所载的与之相似病候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①精神性焦虑以足阳明和足少阴为显著;躯体性焦虑以五脏为主。经络辨证适合指导心身疾病治疗。②足厥阴因子的频率低于平均值,提示心身疾病属"因病而郁"者,治疗时应治病解郁。  相似文献   

11.
《内经》喘证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将《内经》所载喘证证以虚为钢,进行分类辩证,其中实喘包括肺热喘、肺寒喘、肺胀喘、心痹喘、肺实气逆喘、水气喘及血瘀喘;虚喘包括肺虚喘、肾虚喘及五脏气败喘。文中依据《内经》理论,并联系后世临证,讨论了《内经》中各种喘证的辩证与施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内经>明确提出了治疗脏腑病和经络病的不同治疗方案,但由于两种病变在气血和功能上关系密切,也均具有气血不调和功能失常两方面的病机,因此发病后的症状也多有相似之处.根据<内经>的整体观思想,从脏腑与经络在人体内外两大环境中的不同作用入手,比较两者病机与表现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对两种不同的疾病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也有助于对经典著作中部分条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从《内经》浅探经络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体内客观存在的结构,是有物质基础的,它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脉管系统和神经体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的部分形态、生理及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内经》痈证的含义、病因病机、病证诊断、治疗等作了论述,指出内经痈证论述详尽,为后世痈肿疮疡造次 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唐宏亮  庞军  杨扬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2065-2066
<正>"以痛为输"出自《灵枢.经筋》第十三篇。该篇总结了"经筋"病损后出现的"以痛为主"的病候群;并提出"以痛为输"的治疗方法,即是指在治疗经筋病症时没有固定的穴位,要求"以痛为输",针刺"经筋"之痛处。总体而言,该篇主要论述的是一种针对经筋病  相似文献   

16.
17.
《内经》论痈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经》痈证的含义、病因病机、病证、诊断、治疗等作了论述 ,指出内经痈证论述详尽 ,为后世痈肿疮疡等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内经》的营卫理论以及经络理论,阐释营卫的生成运行与睡眠的关系,论述经络失调导致营卫失常对睡眠的影响,分析五脏经络失调影响睡眠,提出营卫-经络-睡眠轴的观点,为睡眠疾患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论著,其整体观、矛盾观、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机学说、养生学说、辨证论治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笔者的学习体会,就《内经》中有关经络学说在针灸临床中的诊断作用,管见如下。1经络之望色诊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