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反治法源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正治是逆其证象而治,反治是从其证象而治。《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记载:“微者逆之,甚者从之。”说明正治是用于疾病的性质与症状一致的疾患,病情一般比较简单;反治用于疾病的性质与症状表现不相一致的疾患,由于病情复杂,有时出现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等。正治是一般的治法,方法较多,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均属之。反治大抵分寒热补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帝曰:反治何谓?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热因热用”就是以热治热,适用于阴寒之极反见热象,真寒假热的证候;“寒因寒用”就是以寒治寒,适用于热极反见寒象,真热假寒的证候;“塞因塞用”即是以补法治疗胀满痞塞等证候,适用于脾虚阳气不足而导致者;“通因通用”即是以通下的方法治疗泄利、漏下的证候,适用于内有瘀  相似文献   

2.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逆者正治 ,从者反治。”逆病象而治称为正治 ,顺病象而治则为反治。正治与反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两大法则。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记载的 4 0多种疾病中 ,“正治”运用非常广泛 ,但也重视反治。从临床上看 ,“反治”法虽运用极少 ,但在一定程度上却能反映辨证的精髓 ,只要辨证准确 ,即可放胆用药 ,且收效甚佳 ,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热因热用 :即以热药治热病 ,适用于真寒假热之证。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第 14条“呕而脉弱 ,小便不利 ,身有微热 ,见厥者难治 ,四逆汤主之。”第4 5条“下利清谷 ,里寒外热 ,汗出…  相似文献   

3.
反治“五疑”辨析刘汉春(河北省宣化县人民医院宣化075100)《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何谓逆从?歧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歧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  相似文献   

4.
陈丹  石玉丹  陈辰 《新中医》2020,52(16):214-215
正《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提出病情较复杂或病势较重的情况,治疗上应顺其病气,在用药上虽顺从病证的假象,在本质上却逆反病证,即所谓反治。"塞因塞用"是反治的主要内容之一,指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在临床中应用于二便失调的病症较多,且常有意想不到的疗效。1产后尿潴留张某,女,34岁,2018年12月10日初诊。顺产后2天,就诊当日拔除导尿管后小便不通,点滴而下,小腹饱  相似文献   

5.
“反治法”一语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并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十六个字揭示反治法的涵义。所谓反治法,是逆疾病性质而“从”其标象的正治法的一种变通治法,与正治法相对而言,实同名异。“逆者正治,从者反治”,若以逆为反,以从为正,实为南辕北辙,必犯“虚  相似文献   

6.
田晶程 《河北中医》1985,(2):25-25,41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又说:“从者反治”。反治法用于临床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家用““通因通用”四种具体的治法。此外,还有反佐法,其具体应用有两种。一是在方剂配伍上的反佐。如在大队温热药中加入少量苦寒药。如《伤寒论》中白通加猪胆汁汤。一是在服药方法上的反佐,如寒药治热证而用热服,热药治寒证而用冷服。应用反佐法的目的在于防止疾病对药物的格拒,并诱导药物直达病所。热因热用,是用温热药治疗有热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针灸反治法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凡是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法或逆其证候而治的方法为正治;顺从疾病的性质或证候而治的方法为反治.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因为治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从,故亦称从治.临床上应严格区分,是应顺其证治,还是应逆其证治.反治法在临床运用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4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反治反佐辨     
反治,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反治法是顺从疾病证候的假象进行治疗的方法。《内经》指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以,反治法也叫从治法。它虽是与正治法相对而言,然本质仍属正治。严格地说,只不过是正治的一个变法。常用的反治法,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如热深厥深之用白虎、下利谵语之用承气等。反佐,与反治截然有别。反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对疾病的治疗原则;而反佐,则是在治疗  相似文献   

9.
浅论从治法     
<正> 凡治病,有正治,有反治。逆其证象而立方遣药,就是正治;顺其证象而立方遣药,就是反治。内经所谓“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就是此义。逆而治之者,多为顺症,就是寒热分明,易于诊断的病情。如泻热救阴之用大承气汤;顺而治之者,就是诊断较难,模棱两可的病情,如甘温除热用补中益气汤。疾病之需用逆治法治疗者,往往是一目了然,处理较易。而疾病之需用从治法治疗者,则难免一时进退维谷,踟蹰难前,此即“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之谓也。如辨证问题解决不了,则施治就更为不易了。因此,从治之法,为必不可缺之研究课题。笔者尝谓,假如病人临床表现为阳盛阴  相似文献   

10.
余天泰 《北京中医》1998,17(3):30-30
“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二法者均属反治法范畴。由于它们均是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并不同于常规的治疗方法,“从者反治”,故称反治法。究其实质,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的方法。笔者临证中灵活运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法”治疗男科疾病,收到...  相似文献   

11.
反治法的理论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谓“从者反治”,是指顺从疾病的现象而治,所以又叫从治.《大论》接着指出:“何谓反治?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这便是反治法的具体内容。仲景遵循经旨,将反治法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为后世创立了范例。现谈谈个人学习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通因通用"治疗危重病症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因通用 ,是中医基本治疗原则之一 ,属反治法范畴。该法通常在病情发展比较复杂 ,病势危重 ,出现了假象症状才可应用。笔者在临床抢救危重病人之际 ,每用该法 ,颇得效验。体会如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微者逆之 ,甚者从之”,“逆者正治 ,从者反治”。确立了中医正治反治原则。通因通用 ,即为反治法之一 ,反治法又称从治法。在病情变化过程中 ,一般是按照“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治疗。笔者认为 ,在抢救危重病人之际 ,也应该治病求本。由于危重病人其“标”往往非常凶险 ,也易误导医生。如把重点放在治“标”上 ,虽然…  相似文献   

13.
罗志平 《国医论坛》1999,14(4):39-41
逆治从治,语出《索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如今,已不提逆洁从治,而以正治反治作为中医治则,是“治病求本”的重要内容。正治反治的概念总给人以似是而非的感觉,尤其是反治一说,意见分歧,并与治病求本的精神相背离。虽然已有人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终未能解其症结之所在。笔者近有所悟,试新释如下。三似是而非l·1自相矛盾“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其内容主要有:治标治本,正治反治。“正治,是逆疾病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逆治。’伽寒者热之,热者…  相似文献   

14.
反治与反佐一词的提出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渍,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又“……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凉温凉,反从其病也。”又“平气如何?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对反治与反佐进行了较为精僻地论述,后世医家对反治与反佐实质的认识,议论纷纭,见解不一。有人以假症之反来  相似文献   

15.
反治是自古以来中医治疗法则中的一种,反佐则是在"反治"这一治则中治疗立法上,运用的反佐之药或反佐之治法.在<黄帝内经·素问>(以下简称<内经>)中,在强调早期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病必求其本,正治、反治、标本缓急等几个根本法则,对于逆治(正治)与从治(反治)的运用,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已有精辟的阐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何谓逆从,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其意思是:寒病用热药治疗,热病用寒药治疗,病证轻而单纯的,用逆治法,病证重而复杂的,用从治法……什么叫做逆从?  相似文献   

16.
《内经》反治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两种方法,就其原则来说,都是治病求本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  相似文献   

17.
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称为反治法,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应用得当,效如浮鼓,详细辨证,究其实质,透过现象看本质。使用反治法——塞因塞用治疗便秘和鼓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热因热用"是临床治疗内真寒而外假热的方法,属反治法之一.反治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何谓逆从? 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后被历代医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达到日臻成熟的境界.今采用"热因热用"辛温通络法治火疳案,疗效显著,特采撷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同志们都学习了或复习了内经知要,我以为更有必要读内经或选读内经原文;因为还有有用的和重要的地方,内经知要没有采入甚至节录原文不免有些断章取义,不读原文易生误解,例如内经知要治则篇录内经至真要大论的一段“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把帝曰以下九字抹掉,这样对于下文可能有错误的体会,反治二字是下文关键处,没有反治的看法,那么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是不是就等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有了反治的观点,才体会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是技术上的问题,因此知道热以治寒佐以寒药,寒以治热佐以热药,或是热药冷服,寒药热服,所谓因势利导,防其格拒不入;才体会到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是方法上的问题,更可以了解通因塞用、塞因通用,才是正治的手段。这里研究一下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简称《大论》)有“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的记载。这句话,言简意赅,是中医临证大法之一。“微者逆之”,意思是病情较轻的,要逆其病气,就是说根据病变性质采用与病气相对的药物治疗,统称逆治法或正治法。它是中医临证的一般治则,初学者易于掌握,不多赘述。“甚者从之”,意思是对病情较复杂或病势较重的,治疗上要顺从其病气。如何顺从?《大论》指出:“从者反治”。很清楚,顺从就是反治。何谓反治?《大论》进一步指出:“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