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法治疗眼病举隅阳信县中医院(251800)李洪义关键词眼病温法辨证治疗温法属八法之一,为中医临床所常用,然眼病以火热为患居多,故眼科较少应用。《银海指南》说:“凡人之目病者,皆以为风火也。”张子和甚至说:“目不因火则不病……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此说...  相似文献   

2.
目为肝窍,“肝受血而能视”,故眼与血密切相关。《审视瑶函》云;“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四物汤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历代调血良方,广泛用于诸科,眼科也不例外。无论血之虚实,均可用四物汤加减调之。本文就加减四物汤对一些有关眼病治疗的应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眼为视觉器官,又与脏腑密切联系,故眼病证治有其独特之处。现就眼病辨证及用药特点,择其精要,简述如下。1明确脏腑所属重视归经用药目为心之使,肝之窍也。《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眼虽为局部器官,却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孙国 《河北中医》2000,22(2):128-129
眼为视觉器官 ,受五脏六腑之精气濡养。一般认为五脏之中肝与眼关系最为紧密。《内经》有“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 ,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等论述 ,因此眼病大多从肝论治。相比之下 ,眼与肺之关系往往被医家忽视。肺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眼需肝血而视 ,但肝血之上输有赖肺气的正常宣发才能得以实现 ,《灵枢 .决气篇》“气脱者目不明”的论述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在临床上肺失治节 ,眼受罹难是不鲜见的 ,尤以外眼病为多 ,兹举案例如下。1 肝气郁结 ,化火犯肺高某 ,男 ,52岁。半年来双眼白睛多次出血 ,服用云南白药出血…  相似文献   

5.
心理治疗在癔症性眼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癔症性眼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常发生于精神创伤之后,属于“郁症”和“脏燥”范畴。多因肝郁气滞,玄府郁闭,脉络失畅所致。治疗除用针灸和药物外,更应重视心理治疗。中医眼科强调心理治疗在癔症性眼病的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内经》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医学入门》载:“内伤七情,暴喜动心,不能主血。暴怒伤肝,不能藏血,积忧伤肺,过思伤脾,失志伤肾,皆能动血”。说明消极情绪会引起内脏功能的失调,如不消除致病的心理或行为因素,仅靠药物治疗是难以奏效的…  相似文献   

6.
眼与肝密切相关,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肝足厥阴之脉……上连目系”“肝气通于目”。眼病多因肝郁导致,情志不遂或病邪阻遏,使肝气郁滞,疏泄功能失常,郁久脉络瘀阻,血行不畅,从而影响视觉功能。根据“木郁达之”理论对眼病的临床治疗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肝郁致眼病不应拘泥于疏肝解郁,更应注重使气血调和,经脉运行通畅的治则,顺应肝木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故从补气健脾、滋阴养血、补益肝肾的治则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眼病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治疗眼病最早见于《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阳之脉 ,令人目痛从内眦始 ,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 ,左刺右 ,右刺左 ,如行十里顷而己”。实践表明针刺治疗眼病有较好疗效 ,个人临床体会如下。1 针刺以“神”为本《灵枢·本神》“凡刺之法 ,必先本于神”。针刺与神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医者和患者守神二个方面。医者在针刺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和机体状态 ,捕捉针下气的变化 ,辨别经气虚实和是否被激发 ,进针得气后仍全神贯注于针尖 ,使针下神气不散。治疗时若漫不经心 ,轻则降低疗效 ,重则出现医疗事故。接受针刺治疗的眼病患者 ,…  相似文献   

8.
眼能辨色视物,有赖于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灵枢·大惑论》说:“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察受于脾而上贯于目”(《兰室秘藏》),说明眼与脾的联系至为密切。脾脏功能失调,则可导致眼病。因此,东垣强调,眼科“凡治病,不理脾胃……,治林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兰室秘藏》)。近年眼科医家从脾论治眼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兹就有关资料,作一综述,以供参考。一、内障眼病1.眼底出血:本病可因脾气虚弱,血失统摄所致。蔡氏以四君子汤或归脾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认为肝与目在生理、病理方面均联系密切,因此,从肝论治眼病的方剂数目庞大,但目前中医眼科书籍多以病名为纲辨证分型论治,少有从病机出发分析眼科疾病的辨治方法。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分别从肝气、肝火、肝风、肝虚4个方面提出治肝三十法,其中多数治法和方药亦可运用于眼科中。本文结合其治肝方法分析中医眼科治疗思路,旨在帮助临床中对眼科疾病更好地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刘完素创立“火热论”,认为“六气五志化火”,其擅长用火热论治疗眼病,并认为火热郁闭玄府是目病的基本病机,其论治目病时分为外障、内障,具体治疗时强调不同病程对应不同的治疗要点。在治疗上提出以“推陈致新”“通郁”为治疗眼病的基本原则。刘完素所用的方剂基本为其自拟,用药集中,善用辛散,酌用苦寒,佐用活血消肿,后期重视养血滋阴,用药轻巧,所拟眼科方剂有独到的配伍规律,开辟了中医眼科治疗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肖家翔 《中医药通报》2008,7(3):33-34, 39
中医眼科有“目病属火”之说,因手足三阳经起止于目,或循于眼周,外感六淫之邪可化热生火,循经上客于目;情志内伤,五志之火,皆可上犯于目,尤其是肝火,因肝主情志,肝气通于目;因眼通五脏,气贯五轮,若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化火,邪火势盛,可上扰于目;因目既为肝之窍,亦为心之窍,君相二火妄行,必上窜于目。目虽居于上,但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火邪为患,使气机紊乱,气血津液运转失常,火邪既可灼津炼液为痰,又可熬血动血为瘀,导致目之玄府不通,目络不利引发眼病。针对致目为病之火以及目窍为人体升降出入玄府之特性,因此治眼病之火,在实火者泻其有余,虚火者补其不足的总则下,须注重具有眼科特色的发越郁火、平降气火,泄散阴火。  相似文献   

12.
血淤证常见于临床各科,眼病因“目受肝血而能视”,“目为血脉之宗”而与淤血密切相关。因此,“行血法为治目之纲”,即是说活血化淤法是治疗眼病的大法。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活血化淤法为主,辨证论治,疗效满意。现归纳如下: (一) 清热活血化淤此法适用于热伤血络,或热盛迫血妄行,或痛肿等感染性目疾引起的血淤证。如因热毒内蕴,眼部充血,运行失畅所致的内外睑缘赤烂、眼睑红肿、眼球脓炎以及因热郁所致的眼底出血等;因热邪伤络,血流不畅所致眼局部肿胀者;某些感染性眼病有阳证表现者,如黑睛疾患表现白睛明显充血紫暗,  相似文献   

13.
眼病与肝     
眼为人体的视觉器官,它和脏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脏腑之精气通过经络转输而上注于目,以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祖国医学特别提到“肝开窍于目”。认为肝经上连目系,所以眼的生理病理莫不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眼病与肝的关系作一简要论述。一、眼与肝的关系眼与肝的关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肝主目。”《灵枢·经脉篇》云:“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由  相似文献   

14.
李清文是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眼科医、教、研工作37年,曾师从于全国著名中医眼科专家庞赞襄多年,潜心歧黄,医理娴熟,辨证精当,善用古方,屡起沉疴。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灵活运用羌活胜风汤治疗眼病的经验介绍如下。风为六淫中的主要致病因素,风为百病之长,是外邪致病的先导。《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眼位至高,易受风邪侵袭。又风在脏应肝,肝开窍于目,物类感召,所以风邪导致病症在眼科较为多见。《原机启微》云:“风加头痛,风加鼻塞,风加肿胀,风加涕泪,风加脑巅沉重,风加…  相似文献   

15.
刘崇晏老师运用逍遥散治疗眼病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逍遥散出自于宋代官修的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主药 6味 ,包括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 ,佐以生姜、薄荷 ,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功效 ,治疗肝郁血虚脾弱证。因其主要病机是肝郁和血虚 ,这是眼科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 ,故已被用于眼科临床的多种疾病 ,如旋胪泛起、青盲、暴盲、绿风内障、青风内障、视瞻昏渺、目衄等。在明代《证治准绳》、《景岳全书》等书中均谈到本方治疗目疾的作用。清《目经大成》认为治眼病宜“仿景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而逍遥散即为和阵中的代表方 ,逍遥散具有和解脏腑、和…  相似文献   

16.
盛倩  庄曾渊 《中医杂志》2014,(18):1540-1543
李东垣创立了脾胃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东垣擅长眼病的治疗,立足于脾胃论治眼病,认为脾胃虚、九窍不通是目病的基本病机。论治目病分外障、内障,具体辨证时又有抓主症、兼症之别,以八纲辨寒热虚实。在治疗上提出以调理脾胃和养血安神为治疗眼病的基本原则。李东垣方基本为其自制,用药集中,善用辛散,重用甘温,慎用苦寒,所制眼科方剂具有特有的配伍规律,开辟了中医眼科治疗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认为,女性属阴,血常不足,心神柔弱,不耐情伤;且妇女多思、多虑、多郁,肝为情志之官,七情伤肝,直接影响肝之条达。而肝经系目、肝血养目、肝气通目,故笔者拟对妇人经期眼病从肝辨治作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痰饮眼病是指脏腑气血失和 ,水湿停聚、津液凝结 ,变生痰饮 ,蒙闭目窍 ,阻滞气机 ,影响视物辨色功能所出现的一系列病证。眼是人体中功能最复杂 ,结构最精细 ,运动灵活的感觉器官之一。痰饮互通 ,相兼为患 ,善流窜经络 ,泛溢眼部各组织之中 ,故痰饮眼病甚为广泛而且临床表现复杂。1 痰饮眼病的病因病机目窍内各组织富含津液 ,正如《外台秘要》所言 ,“其眼根寻无他物 ,直是水耳” ,它在外为泪 ,在内为神水神膏〔1〕,它在濡润滋养目窍 ,协调水火 ,平衡阴阳 ,维持目珠明沏 ,保证神光充沛发越及视觉色觉正常 ,统一局部 (目 )与整体的关系等方…  相似文献   

19.
笔者师从陆绵绵教授3年,收益颇丰。陆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工作50年,有扎实的西医与中医基础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陆师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还自创了内眼病的辨证,即通过各项眼科检查所得到的眼底病理性改变,结合传统的中医理论进行的辨证方法。正如《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轮》所述:“内有大络者五,乃心肝脾肺肾,各主一络,中络者六,膀胱小肠三焦胆包络,各主一络,外有旁枝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达脏腑,通乎血气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目中有形色,丝络一一显见而可验,方知何脏何腑之受病。”陆师认为,内眼组织与五脏六腑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具体表现在:视神经与肝;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肾;脉络膜及视网膜血管与心、肝;眼底周边与脾;黄斑区与心、脾、肾;玻璃体与肺,肾等。实证与气血失调有关,虚证以阴阳失调为多。陆师将其具体分为视神经乳头、视网膜及血管,脉络膜辨证[1]。  相似文献   

20.
陈祖铿 《新中医》1996,28(4):61-61
谈谈中医对内眼病的治则探讨陈祖铿内眼疾病,在眼科中一向被认为是棘手的疾患。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一些内眼病有了更新的治疗进展。但对一些功能性、神经性、变态过敏性的内眼病,至今仍未能找到较好的药物和疗法。中医眼科对内眼病的治疗有着广阔的前景,且在理论上、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