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监测和评价云南省隆阳区和腾冲县吸毒人群毒品滥用、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HIV流行状况,为行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吸毒者健康调查问卷”对2013年新人戒毒所的542名隆阳区和431名腾冲县吸毒人员进行调查,采集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对调查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毒人群艾滋病全部知识知晓率99.59%(7752/7784),知识知晓与相关行为实践有差距;最近一年接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清洁针具提供/交换、同伴教育的比例总体不高;HIV抗体阳性吸毒人群与配偶或同居者及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17.65%、80.00%;共用针具吸毒情况在HIV抗体阳性和HIV抗体阴性人群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1,P〈0.01)。结论共用针具吸毒仍是吸毒人群HIV感染的重要因素,需继续加强对吸毒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同伴教育等干预工作,促进其行为改变,减少因共用针具、性乱、不安全性行为可能导致的HIV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针具交换项目的开展对注射吸毒人群(IDU)艾滋病知、信、行的影响,为针具交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静脉注射吸毒人群的知、信、行开展基线调查和评估调查。结果:IDU对针具交换工作的认识有明显改变,对危险行为总体知晓率上升了15.76%,对降低危险措施知晓率上升了32.57%,每支针具使用的次数、共针率均显著低于基线调查,最后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上升了44.62%。结论:在IDU中开展针具交换活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助于改变吸毒人员的认知、信念和行为,从而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2011年保山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哨点监测资料,以了解HIV,梅毒(SP),丙型肝炎(HCV)在该人群中的流行现状以及相关的危险行为特征.方法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2011年保山市吸毒人群HIV哨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吸毒人群,HIV阳性率为3.5%,SP阳性率为2.1%,HCV阳性率为44.8%;主要使用的毒品海洛因,占84.9%.注射毒品者占41.9%,其中共用针具者占18.8%.最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者占21.6%,其中从未使用安全套者占25.6%,有时使用占者27.2%,每次都是使用者占47.2%.结论 HIV、SP、HCV不同程度的在保山市吸毒人群中流行.注射毒品,无保护性性行为是上述三种疾病传播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吸毒人群加强清洁针具交换和推广安全套使用有利于控制这些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贵港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贵港市2009~2013年哨点监测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在5 233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3.66±7.34)岁,以本市户籍为主占99.33%,男性占94.13%。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是85.86%,85.55%的人有过注射吸毒,有38.33%的人曾经有过共用针具注射吸毒行为,最近一个月,平均每天注射吸毒次数2.57次;最近一年,与商业性伴、配偶/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是39.52%和10.85%;监测到的吸毒人群HIV阳性检出率9.04%,2009~2013年HIV检出率在5.50%~14.77%之间波动,经卡方检验,各年度之间HIV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66.25,P0.01)。梅毒检出率为6.23%,丙肝检出率为62.59%,年龄大于40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汉族、美沙酮门诊(尿检阳性者)、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与其相应的HIV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仅发现,样本来源、共用针具吸毒为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贵港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共用注射器行为是促进HI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吸毒人员经性传播HIV的危险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柳州市MSM人群行为学情况和HIV流行情况,为今后的干预防治工作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对2007年综合监测的250名MSM人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类人群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虽然不低达到86.67%,但是并不与他们的安全性行为成正比,特别是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很低仅为11.40%,HIV阳性者2名,阳性率0.8%,梅毒阳性15名,阳性率16%。结论MSM人群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对他们危险行为的干预成为艾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注射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危险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注射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危险行为现状,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和传播艾滋病危险性。方法 对南充市顺庆城区注射吸毒人群按《综合监测方案》要求组织实施监测。结果 实施行为学监测的364名注射吸毒者中,平均年龄32.22岁,吸毒史长者18.5年,短者27天,初中文化以上者占77.75%,吸食频率在1次/天以上者占82.14%,最后一次和最近6个月共用针具率分别为13.74%和21.70%。共用针具吸毒不用消毒剂清洗令人担忧,吸毒者与固定、非固定及所有客人/暗娼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6.86%、21.43%和45.45%。女性吸毒者用性换取金钱或毒品(13.92%)明显高于男性用金钱或毒品换取性行为(3.86%)。吸毒人群中商业性行为的发生、传播"桥梁"的形成,加速艾滋病在人群中传播与流行。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针具交换、安全套促进)势在必行。亦是减少和降低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005~2008年江苏省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哨点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该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状况变化趋势,评价近年对吸毒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2005~2008年江苏省7个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阳性率为0.7%,丙肝(HCV)阳性率为34.04%。注射吸毒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差异(χ2=156.66,P<0.01);注射吸毒且共用针具者与注射吸毒但不共用针具者艾滋病感染状况有统计学差别(χ2=18.173,P<0.01);发生商业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有逐年下降趋势(χ2=11.67,P<0.01)。此外,注射吸毒者HCV感染率与非注射吸毒者HC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708.945,P<0.01)。结论:在吸毒人群中普遍存在艾滋病、HCV等血源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风险,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有利于控制诸如艾滋病、HCV等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州市吸毒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44例HIV阳性的吸毒人员为病例组,86例HIV阴性的吸毒人员为对照组,分别调查两组人群HIV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判断哪些因素与感染HIV相关。结果 HIV阳性组注射吸毒的占79.5%,显著高于HIV阴性组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7,P=0.029);在注射吸毒的人群中,HIV阳性组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为88.6%,显著高于HIV阴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36)。HIV阴性组在高危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是79.1%,显著高于HIV阳性组的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8,P=0.008)。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主动采取防护的意识并不高,HIV阳性组只有27.3%的人在高危行为时有意识采取防护措施,显著低于HIV阴性组的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1,P=0.002)。结论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不使用安全套、主动防护意识不高是造成吸毒人员HI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白玉 《医学动物防制》2009,(11):835-836
目的分析柳州市强制戒毒所2007~2008年新入所吸毒人员的艾滋病(H IV)、梅毒(TP)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2007年7月、2008年7月对新近入所不超过3个月的戒毒人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H IV、TP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293人,其中H IV感染者37人,TP感染者12人(其中5人混合感染H IV)。第一次注射吸毒平均年龄为(24.9±6.8)岁,承认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的50.2%,在最近一次注射吸毒时与他人共用针具的有28.3%,最近一个月注射吸毒时与他人共用针具的36.7%。最近1年内有商业性性行为的有25.3%,最近1次商业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7.0%。最近一年10.6%发生过同性性行为,且28.0%出现过排尿痛或烧灼感、尿道/阴道分泌物异常、生殖器出现皮肤破损或增生物等性病相关症状的。结论柳州市戒毒所戒毒人群的高危行为发生较社区吸毒者严重,需要进一步在戒毒所内开展针对性宣传和干预,达到有效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及由吸毒人员向一般人群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亚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行为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三亚市2009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资料,采用Epidata 3.0对数据进行录入,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吸毒者以男性、青壮年、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学特征为主,与历年监测的情况相似,具有普遍性。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3.51%,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文化程度是影响知晓率的主要因素。与历年相比,2009年注射吸毒比例显著上升,共针吸毒比例有所上升,共针吸毒现象仍比较严重;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与历年相比显著下降,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明显提高。HIV阳性率1.25%,梅毒阳性率3.49%,丙肝阳性率90.02%,是否注射吸毒者和有否商业性行为者丙肝阳性率都有显著差别。结论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认识水平不够高,促进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对吸毒人群持续开展行之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非常有必要,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云长缨  吴季春  刘俊辰 《海南医学》2016,(11):1878-1879
目的:了解海口市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适时制定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级艾滋病病毒(HIV)哨点海口市强制戒毒所2012-2015年新入所的吸毒人员进行社会人口学及吸毒行为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HCV抗体。结果共调查1609名吸毒人员,青壮年居多,文化程度较低,注射吸毒者占46.74%(752/1609),其中共用针具者占23.54%(177/752),注射吸毒者抗HCV阳性率77.13%(580/752),非注射吸毒者抗HCV阳性率24.97%(214/857);最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者占20.57%(331/1609);该人群抗HCV阳性检出率为51.15%(823/1609)。结论海口市吸毒人群HCV感染率高,近三年均超过50%,其中文化程度较低者及青壮年感染占90%以上,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具、商业性行为是该人群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强社区清洁针具交换以及美沙酮替代和安全套推广等综合干预,有效遏制HC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者高危险行为现状,为更好管理和开展宣传干预HIV感染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南宁市社区379例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分析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者高危行为情况。结果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22.2%,男高于女。HIV感染者最近6个月共针率为65.5%,与配偶或同居者、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5.1%、17.2%、15.0%,出现相关性病症状23.8%。结论吸毒人群中普遍存在高危行为,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通过干预平台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的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吸毒行为的变化情况,以获得我市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及时总结我市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经验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防治工作。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中心艾滋病哨点/丙肝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2010~2011年我市监测的吸毒人员均为男性,青壮年、已婚者居多,多数吸毒者为初中以下文化,吸毒人群的吸毒方式以口吸为主,大都吸食海洛因。2010年监测的421例吸毒人员中有商业性行为占14.01%,静脉注射吸毒者占16.15%,共用针具者占19.12%,HIV抗体阳性1例,阳性检出率为0.24%,梅毒抗体检测阳性8例,检出率为1.90%,丙肝抗体阳性46例,检出率为10.93%。2011年监测的411例吸毒人员中有商业性行为者占21.41%,静脉注射吸毒者占22.87%,共用针具者占37.23%,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检测阳性23例,检出率为5.59%,丙肝阳性56例,检出率为13.63%。结论我市被调查的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较低,梅毒、丙肝感染率较高,呈上升趋势;静脉注射吸毒、共用针具、商业性行为等危险行为发生率有所升高。在吸毒人群中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许昌市吸毒人员的高危行为和艾滋病及性病的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性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监测期间新入所的吸毒人员进行行为学调查和艾滋病、梅毒、丙肝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口吸毒者及注射吸毒者分别占吸毒人员总数的93.2%和6.80%;该吸毒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为0.41%,梅毒感染率为1.04%。结论许昌市吸毒人员艾滋病、性病感染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应加强针对该人群的高危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和艾滋病危险行为特征,为制定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戒毒所的238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238份,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8%,28.5%有静脉吸毒史,共用注射器的占静脉吸毒的47.1%.安全套的使用率为55%.15.1%的人发生过商业性的性行为,1.2%做过HIV自愿检测.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吸毒人员中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性病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针具交换对干预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可行性,为全面开展针具交换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方法在社区开展针具交换和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学指标和HIV抗体阳性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高;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率和HIV抗体阳性率都比干预前低。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有助于改变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9-2012年吸毒人群行为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通过某些指标变化情况评估艾滋病综合防治的效果,为制定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对甘肃省2009-2012年连续4年的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吸毒人群共用针具影响因素和其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甘肃省吸毒人群艾滋病知晓率从2009年的76.3%上升到2012年的85.9%;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2009年的39.0%上升到2012年的53.6%;最近1个月注射吸毒针具共用率由2009年的91.7%下降到2012年的49.3%;接受过安全套发放的比例由2009年的55.0%上升到2012年的6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低文化程度及未接受过干预的吸毒者更倾向于共针吸毒。结论甘肃省在吸毒人群中开展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仍需要对低文化程度、少数民族及强制戒毒所内的吸毒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者中HIV、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行为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东莞市强制戒毒所内所有吸毒者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并采集5ml静脉血作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的4230名吸毒者以青年、男性、未婚的外来流动人口为主:有注射吸毒史者占64.94%,其中有共用注射器史占43.10%:有商业性行为者占46.71%,外地女吸毒者发生商业性行为率最高占52.00070,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占15.81%:HIV感染率为5.60%,梅毒感染率为11.65%,注射吸毒,特别是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HIV和梅毒最危险的因素。结论:东莞市吸毒者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普遍存在,HIV和梅毒感染率均较高,应尽快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性病艾滋病从吸毒者向一般人群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的针具共用情况并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1年5-6月对广东省某戒毒所内静脉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吸毒相关行为、性行为及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结果调查的267名男性静脉吸毒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8±6.1)岁,首次注射吸毒的平均年龄为(28±6.9)岁。30.71%的被调查者曾有过共用针具行为,被调查者使用的毒品种类主要是海洛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别人一起吸毒(OR=3.62,95%CI=1.77-7.37)以及共用过辅助器具者(OR=13.48,95%CI=6.66-27.27)是共用针具的危险因素。结论共用针具行为普遍存在于静脉吸毒人群中,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以减少该人群中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广州市海珠区2009年艾滋病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艾滋病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本中心承检的各类人群送检样品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2 909人份样品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3例,其中11例是通过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感染,2例是通过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检出阳性者均为男性,检出率为0.45%。在所有被检人群中,休闲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看守所哨点监测人员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员、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40%、1.12%、2.34%。结论目前我区艾滋病主要还是发生在高危人群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和男男同性性行为仍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