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1 ] ,和胃癌的发生亦相关[2 ] 。其与胃癌的关系因H .pylori诱发胃癌动物模型的建立而进一步得到支持。本研究通过回顾两年来本县 3141例各种胃病的胃活检组织的H .pylori感染情况 ,分析各种慢性胃病的HP感染情况。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两年内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接受胃镜检查者共 3141例 ,平均年龄 17~ 82岁。2 研究方法  (1)取材方法 :胃窦大、小弯及胃体小弯各取活组织一块。 (2 )疾病诊断 :以胃活检组织的病理学诊断为准 ,其中慢性非活动性胃炎 896例 …  相似文献   

2.
“兴许你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病菌,但它现在可能就在胃中与你相伴,世界上约有一半人感染了这种病菌,它也是大部分胃病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3.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 ,病因复杂 ,约 70 %的患者找不到病因 ,尤其是慢性荨麻疹。为了查找可能的发病原因 ,我院自 1999年以来应用血清学方法对慢性荨麻疹 5 3例进行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抗体定性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对象 荨麻疹组 :5 3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32例 ,女 2 1例 ;年龄 2~ 76岁 ,平均 33 5岁。病程超过 2个月 ,皮疹反复发作时伴腹痛 18例 ,占 33 96 % ;平时有腹痛 15例 ,占 2 8 30 % ;有胃肠病家族史 14例 ,占2 6 41%。健康对照组 :2 2例 ,男 1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老年胃病的临床资料,169例均做电子胃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病变组织送病检。结果169例均为慢性胃炎,其中浅表性胃炎102例,萎缩性胃炎67例,HP感染率分别为70.6%、83.6%。合并上消化道病变者胃癌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HP感染率分别为88.1%、88.6%、79.3%。结论HP感染与老年胃病密切相关,早期胃镜检查、积极抗HP治疗是防治胃癌关键。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ar pylori,HP)与胃病的关系已越来越被人们认识。我们随机从301例有消化道病症和无消化道症状也无消化道病症人群的胃液和胃粘膜中检测HP,结果发现HP广泛存在各类人群的胃液和胃粘膜中,差异只在程度上。对象与方法1.对象:来院体检和门诊中接受胃镜检查的对象301例,其中男176例,女125例;年龄2岁至89岁,平均59.8岁。其中,无消化道症状(指无上腹不适、饱胀、隐痛、恶心、呕吐、厌食)也无消化道疾病史的45例,有消化道症状但无明确诊断81例,胃镜或钡剂X线造影明确诊断单纯胃炎78例、消化性溃疡63例、胃炎伴消化性溃疡26例,经病理活检确诊胃癌8例,正在服用各类消炎药、灭滴灵、铋剂等药及胃外科手术者除外。  相似文献   

6.
杨玉英 《长寿》2008,(5):24
宋阿姨一直上腹部不适,隐隐地疼痛,饱胀感,嗳气,口中常有异味。她以为只不过是自己多年的教师生活、备课劳累、饮食不规律造成的,就一直自己吃些胃药来调节,退休后生活规律了,疾病却没有减轻。她终于决定去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她:慢性活动性胃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正> 介休市人民医院内镜检治中心对近3年来经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抽查异常和非异常并经HP检测的报告单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胛)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发生的病因学关系。方法以肿、慢性荨麻疹为检索词,检索维普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筛选后纳入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通过Stata软件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结果入选研究共37项,累计慢性荨麻疹病例2 909人,对照组l 873人,数据表现为异质性。与对照组比较,胛感染增加慢性荨麻疹的发生风险(OR=3.20,95%CI:2.31~4.43)。回归分析显示检测方法和地区分布是结论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胛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发生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与分有地区和检测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 对2005年在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检查发现胃息肉,并接受胃窦部取材进行HP检测的患者的一般情况、息肉的镜下表现、病理特点及其HP感染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结果 在95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胃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76例(80.0%),增生性息肉19例(20.O%);共有32例(33.7%)存在HP感染,其中炎性息肉患者和增生性息肉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38.2%(29例)和15.8%(3例).结论 HP感染与胃炎性息肉的形成有关,对胃息肉患者进行HP的检查和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溪  毛建娜  歧红阳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546-154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观察HP感染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76例及同期在同医院经胃镜和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无肝病病史中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87例,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组HP感染率为30.3%,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的76.5%(P〈0.05)和消化性溃疡组的83.3%(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慢性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为53.6%,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为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而下降(无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58.3%,有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21.2%,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是一种独特类型的胃病,其发生与发展与HP感染无显著相关性;HP感染不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但HP感染和门脉高压性胃胃病黏膜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肝硬化门脉高压影响HP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我们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及无肝病史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两组病人HP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肝硬化门脉高压组4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男34例,女14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1.4±12.8岁,均经临床表现、肝功检查、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B超检出扩张的门静脉而确诊。对照组为无肝病史的功能性消化不良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8.5±12.1岁。以上两组患者胃镜检查前一个月内无口服抗生素、铋剂及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两组年龄…  相似文献   

12.
常廷民  范颖英  张兰芳  李秀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46-3147,314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eratitis,CP)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相关基础。方法纳入60例入住某院消化内科的CP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从门诊人群中随机抽取81例无胰腺病史的观察对象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记录CP的传统危险因素。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p与C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饮酒史、吸烟史、BMI、高甘油三酯血症、胆源性疾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及Hp感染与CP患者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表明:饮酒史、吸烟史、胆源性疾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及Hp感染均是CP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p感染是C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Hp感染患者需谨慎其发生CP的风险,对该类人群Hp感染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门脉高压性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 6 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选择同期确珍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非肝病患者 7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两组患者HP感染率的差别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黏膜炎症严重程度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组HP阳性率为 4 7.6 % ,稍低于对照的的HP阳性率 5l.4 3% ,但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 5 ,同时病理显示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炎症严重程度与HP感染亦无显著差异P >0 .0 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26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杆菌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 ,慢性胃炎病人中 ,HP感染率超过 95 % [1] 。本文研究HP感染在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发生中的关系作用 ,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1·1 病例选择 以 1 992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间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经胃镜检查的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1 2 6例为观察组 ,同时除外心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近 2周内有服药病史的患者。其中男性 96例 ,女性 30例 ;年龄 2 5至 74岁 ,平均 4 6 7岁 ;确诊肝硬化病史 1至 2 3年 ,平均 9 6年。肝功能状况按改良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 ,A级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为胃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胃癌患者、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及100例正常人的Hp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9% vs 42%,74% vs 42%),CagAIgG+Hp菌株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 vs 12%,56% vs 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Hp的感染率明显提高;早期及进展期胃癌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贲门部胃癌患者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明确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胃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胰腺炎(CP)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借鉴参考。方法将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7例CP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导致CP的危险因素,再对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更具有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67例患者中Hp感染33例,感染率为49.3%,对照组40例患者中Hp感染9例,感染率为22.5%;高血脂症、肝胆性疾病史、自身免疫病史及Hp感染与发生CP呈显著相关性;自身免疫疾病史(β=1.169,OR=1.994)、高血脂症(β=1.402,OR=3.276)、肝胆性疾病史(β=1.398,OR=2.681)及Hp感染(β=1.226,OR=1.337)会增加发生CP的风险,是更具独立的高危因素。结论 Hp感染会显著增加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是慢性胰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治疗Hp感染对于预防慢性胰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知幽门螺杆菌(HP)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增加胃癌的发病率,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利于减少胃癌的发生。本文就二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指证已取得了共识,并拟定了相应的方案。实践证明,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 CID)人群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69例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CID病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并行Hp感染检测,比较CID伴Hp感染组和CID不伴Hp感染组失眠程度、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差异。结果入组CID患者Hp感染107例(63.31%)。与未合并Hp感染组相比,Hp感染组失眠病史更长(123.54±67.47月比86.53±46.36月,P=0.000),PSQI评分、SDS评分和SAS评分更高,分别为(12.93±4.08分比10.94±3.25分,P=0.001),(54.17±11.17分比48.52±12.33分,P=0.003)和(52.85±11.09分比44.29±9.64分,P=0.000)。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CID病史与SAS评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神经内科就诊的CID患者合并Hp感染率较高,合并Hp感染率的CID患者病史更长,睡眠质量更差,抑郁和焦虑更重。CID病史较长和SAS评分较高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68例冠心病的患者68例和健康体检者56例,分别作为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入选对象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有5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80.9%,其中重度感染14例,占25.4%;健康对照组中有3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53.6%,其中重度感染4例,占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血清TG水平较感染阴性者明显增高,感染阳性者的HDL-C浓度低于感染阴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的LDL-C和TC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冠心病治疗的同时对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