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1月于黑龙江省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及单纯MRI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及单纯MRI扫描的诊断结果及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数目和病灶位置等情况。结果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3例,检出率为94.64%(53/56),单纯MRI成像检查超急性期脑梗死37例,检出率为66.07%(3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82例,单纯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54例,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检出的梗死灶更多。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更容易发现梗死病灶。该方法检查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双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探讨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总结本科18例临床可疑脑梗死、进行CT平扫、CT脑灌注检查和复查的住院病倒,对灌注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脑灌注可在发病90min后即可显示出病灶区域血流灌注异常,对于CT平扫未见梗塞灶的患者可预示有无梗塞病灶存在、位置及范围;对于已有梗死灶形成的患者可预示病灶的发展趋势。统计学结果可作为诊断脑血流灌注异常的一种补充。结论CT脑灌注成像技术可超早期预示脑梗死灶及其发展趋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诊断超早期脑梗死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10年5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62例,另选择正常前列腺1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对比两组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和周围带的CT灌注参数比较,中央带明显高于周围带(P<0.05)。正常对照组(周围带)和PCa组的CT灌注参数比较,PCa组的BF、BV、PS明显高于对照组(周围带)(P<0.05),MTT、TTP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周围带)(P<0.05)。对照组TDC曲线呈缓升-平台型,PCa组TDC曲线呈速升-缓降型。结论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PCa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中BF、PS、TTP对PCa的评价意义最大,能更准确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可以作为临床诊断PCa的有效普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3-01-01~2013-12-01期间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例20例,采用16排CT颅脑1mm螺旋扫描,24~48h后16排CT复查.结果:CT图像均可见局部脑肿胀征、脑实质密度降低征,其中2例可见脑动脉密度增高征.结论:根据CT征象结合临床症状能及时准确对超急性期脑梗死作出诊断,并对及时救治起到重要作用.且CT扫描仍是当前检测和诊断脑梗死的一种最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 (MSCT)借助特殊软件进行脑灌注成像,观察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动态变化。方法:静脉注射1 0 0ml碘海醇,应用西门子SENSATION4型多层螺旋CT ,对2 3例发病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扫描观察时间—密度曲线,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血流灌注值局部脑血流量(rCBF) ,局部脑血流容积(rCBV) ,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并获得相应参数的脑灌注CT成像,所有病例至少在发病1周后复查1次普通CT。结果:2 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2 0例其脑梗死侧rCBE比对侧显著降低(P <0 . 0 1 ) ,有1 7例患者1周后复查CT发现其最终梗死面积比6h内脑灌注的面积有缩小(P <0 . 0 5 ) ,证明此组患者在梗死灶中心周围有缺血性半暗区存在,有3例患者1周后CT图象显示最终梗死面积与6h内脑灌注成像面积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超早期明确梗死灶部位及范围,及发现缺血坏死灶周围是否存在缺血性半暗带  相似文献   

6.
郑刚  王新波  李刚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53-2753
目的 探讨分析CT对脑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脑肿瘤患者,其中恶性脑肿瘤患者25例(观察组),良性脑肿瘤患者25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 观察组各项灌注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各项灌注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组的BV、PS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BF、MT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对脑灌注成像能够反映脑肿瘤的血液动力学情况,能够有效的鉴别诊断恶性脑肿瘤和良性脑肿瘤.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9,(11):1700-1702
目的对肝脏结节应用512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性依据。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4月诊治的45例肝脏结节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均先后行增强CT扫描、512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分析和总结诊断结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病理学活检确诊,25例肝硬化结节,20例小肝癌病灶,增强CT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2. 0%、80. 0%,螺旋CT灌注成像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0. 0%、95. 0%,小肝癌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肝硬化结节无明显差异(P> 0. 05);通过检测,小肝癌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肝动脉分数(HAF)均高于肝硬化结节(P <0. 01),而血管表面渗透面积(PS)、对比剂通过时间(MTT)及对比剂达峰时间(TTP)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 512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灌注成像在肝硬化结节中均有较高检出率,有着重要诊断价值,但后者在肝癌小病灶诊断中符合率高,同时肝脏BF、BV及HAF灌注指标可作为鉴别诊断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合群 《中国卫生产业》2013,(18):155-155,157
目的分析并评价螺旋CT平扫应用于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与螺旋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经常规CT平扫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者22例,占35.48%。在全部6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有50例在首次经CT平扫后呈脑实质低密度征,39例患者显示为局部脑肿胀征,19例单侧显示大脑中动脉血管高密度征,12例显示基本正常。结论螺旋CT平扫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有理想的准确性,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毅  云睿  胡贵华 《现代保健》2010,(4):152-153
目的总结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卒中样起病且发病时间在6h以内、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21例患者进行急诊CT扫描,分析CT表现。结果CT首诊有阳性表现并初诊为早期脑梗死者9例,且在随后的CT复查中同一部位均可见脑梗死病灶;首诊阴性12例。经CT或MRI复查,最终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16例,5例多次复查CT无阳性发现的病例最终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初诊准确率为42.9%。结论CT对脑梗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对超急性脑梗死要仔细分析CT表现,细致观察重要结构间的变化,并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10.
徐永芹 《中国校医》2014,28(8):610-61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联合MRDWI技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行脑CTPI联合DWI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各参数值。结果梗死脑区与对侧脑区比较,Perfusion(HU)、PE(HU)、TTP(s)、ADC(10-4mm2/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联合DWI可以为急性脑梗死提供确切的早期诊断依据,增加患者的康复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对诊断外伤性脑梗死的作用。方法使用GE公司CTe单排螺旋机及飞利浦CT Brilliance 16排螺旋机扫描,仰卧轴位平扫,层距、层厚6~10mm,范围包括全脑。结果36例中发现梗死灶38个,其中:右额区单发梗死灶3例,右颞区2例,右基底节区10例,右丘脑区2例,右枕颞顶区1例,左额区3例,左额颞顶区1例,左基底节区8例,左丘脑区1例,左枕顶区3例,右基底节区多发梗死灶(2~3个)2例;28例见着力点侧有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及大脑半球斑点或片块状高密度血肿灶存在,其中6例见对侧有脑内外血肿灶,8例仅见梗死灶表现。结论螺旋CT对外伤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很高,且快速、安全,不受检查条件限制,对外伤性颅脑损伤及继发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进行CT检查,分析CT诊断特征及诊断结果,并对CT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结果 45例患者肯定诊断25例,提示诊断17例,未见异常3例。结论 CT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中,整体诊断效果比较理想,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实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中晚期肺癌病人35例,在化疗前及化疗后的2周期后行灌注扫描,记录血流量(BF),血流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比较介入治疗前后各项灌注参数数值的变化,在3个月后实行常规的CT检查并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 22例肺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后,肿瘤BF、BV降低,MTT数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变化不明显,在3个月后的检查中肿瘤在不同程度上缩小;13例肺癌患者在BF、BV、MTT及PS都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在3个月后的检查中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可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翔宇 《现代养生》2014,(12):58-58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肺灌注对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6月-12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的肺肿瘤患者120例,对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检查,对照病理检查结果计算疾病诊断准确率。结果:对非肿瘤疾病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肺灌注检查的临床疾病诊断准确率为88.33%。结论:采取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检查对肺肿瘤疾病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意义,且对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亦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诊断的价值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与我院以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为诊断而收入院患者者60例,采用西门子64排双源cT机进行扫描检查,将本组检查结果分为得到肯定诊断、得到提示诊断、得到建议复查、得到未见异常四个标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h内经螺旋CT平扫检查结果得到肯定诊断的患者为16例(26.67%),得到提示诊断的患者为13例(21.67%),得到建议复查的患者为18例(30.00%),得到未见异常的患者为13(21.67%)例。18h-12d内复查,得到肯定诊断的患者为41例(68.33%),得到提示诊断的患者为14例(23.33%),得到建议复查的患者为3例(0.05%),得到未见异常的患者为2例(0.03%)。两组结果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能够明确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CT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确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6h内的临床症状和CT征象。结果 32例首次CT异常表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1例,脑实质密度减低17例,局部脑肿胀8例,局限性脑沟变窄或消失7例,双侧基底池不对称4例,双侧外侧裂池不对称10例,首次CT提示及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者有18例。结论常规CT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重要诊断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病例58例,其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脑梗死15例,亚急性期闹脑梗死33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和弥散成像检查,比较两者对病灶检出率和临床关系。结果1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清晰显示,而在常规MRI上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晰。15例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及常规MRI均能显示。33例亚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上显示无特异性,常规MRI均能明确显示。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明显优势,特别是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灶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早期脑梗死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分别应用CT和MRI技术对临床怀疑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扫描,并对所获得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在24h后CT、MRI的诊断率分别为61.2%、100%。结论cT和MRI不同程度显示了脑梗死的影像学改变,各有其特点,有互补作用。cT扫描可作为首选,但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和确诊梗死血管的位置,应经MRI扫描,这对临床的及时处理和治疗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探讨和分析其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试验组)与60例正常的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两组人群进行头颅平扫后,再进行灌注扫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右嗅区脑血流和脑血容量分别为(14.65±6.38)、(20.21±5.13);(2.57±0.79)、(1.88±0.7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对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进行诊断,能够做到及早地发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WI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对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超急性期13例病灶DWI全部显示为明显高信号,T2WI和T2Flair信号强度无明显异常改变;急性期22例脑梗死患者病灶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T2WI和T2Flair上也均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检出率为100%;亚急性期7例DWI表现为稍高信号,较急性期信号下降,T2WI和T2Flair为高信号;慢性期4例D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 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