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调查结果1.1食物中毒地区分布2002年南宁市共发生5起食物中毒,其中市区发生2起,占中毒总起数的40%,中毒人数25人,占中毒总人数的22.12%;城乡结合部发生3起,占中毒总起数的60%,中毒人数88人,占中毒总人数77.88%。  相似文献   

2.
曾玲荣  曾瑜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857-1857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南山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2000~2007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7年全区共发生食物中毒53起,中毒703人,无死亡病例;中毒发生高峰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58.49%;中毒类型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占总起数的94.34%;致病因素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共发生26起,中毒323人,分别占中毒总起数和人数的49.06%和45.95%;食物中毒多发生在集体食堂,餐饮业次之,发生中毒33起及19起,分别占总起数的62.26%、35.85%。结论南山区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及餐饮业服务单位,以细菌性中毒占绝大多数。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全国2005~2009年学校重大食物中毒特点及发生规律,探讨防止食物中毒发生的对策和措施。方法:根据2005~2009年中国卫生部重大食物中毒通报资料,对历年学校食物中毒的发生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以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全国通报学校重大食物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分别为543起、20 541人和17人,病死率为0.83‰。其中微生物性、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人数分别占总中毒人数53.59%和21.66%。5年间发生在学校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起数、总中毒人数及总死亡人数的72.01%、75.95%和29.41%。结论:微生物和有毒动植物是学校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学校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赵丽娜 《医学动物防制》2010,(2):138-139,141
目的探讨分析南宁市2003~2008年学校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及预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按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分布、致病因素、中毒食品分类等内容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8年南宁市学校发生食物中毒共36起,中毒734人,无死亡病例。细菌性引起的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共17起,中毒380人,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7.22%和51.77%;农村学校食物中毒占主要。结论学校是食物中毒事件高发场所,农村学校发生较多,应引起教育及卫生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和预警机制,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预防控制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6-2011年上报的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深圳市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91起,中毒人数1134人。发病高峰季节为5-10月,共发生70起,占总起数的76.9%。工厂工地企业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起数最多共71起,占总起数的78.0%。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73.6%,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结论加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工厂工地企业的卫生监督检查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中心区食物中毒发病现状,为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中心区2006~2012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2年共处理确诊食物中毒36起,中毒319人,无重大食物中毒,无死亡。食物中毒场所分布主要分布在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中毒起数占总起数86.11%,家庭、商场、食品摊档次之。36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总中毒起数63.88%,化学性食物中毒占19.44%,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占8.33%。主要发生在第二、三季度的中毒起数占总起数的69.44%,中毒人数占总中毒人数的65.20%。结论:某中心区食物中毒主要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近年化学性食物中毒比例有上升趋势。加强卫生监测和宣传食品安全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明水县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明水县2005-2008年食物中毒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明水县2005-2008年共发生食物中毒24起,中毒122人,死亡1人,病死率0.82%.中毒原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共15起,占62.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引起.中毒场所以餐饮业发生的起数最多,为9起,33人中毒,分别占中毒总数和总人数的38%、27%.集体食堂引起食物中毒的人数最多,为7起,68人中毒,分别占中毒总数和总人数的29%、56%.结论 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理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食物中毒确认依据为GB 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大理市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大理市共报告63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1 272人,死亡3人,年均发病率41.63/10万,年均病死率0.24%,各年度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296,P<0.01)。第三、四季度是发病高峰期;主要发生在农村,场所以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和建筑工地食堂为主;男性病例居多;致病因素以有毒动植物引起的起数最多(占63.49%),主要为毒蕈中毒;微生物类导致的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51.42%)。结论以第三、四季度作为防治食物中毒的重点时段;以家庭、集体食堂,特别是农村和建筑工地食堂作为防制重点场所,加强对农村自办宴席和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监管,并加强对农民、建筑工人的健康教育,不断改善农民、建筑工人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发现食物中毒事件及时报告、及时治疗,是控制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宝安区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宝安区2007-2012年确诊为食物中毒的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食物中毒23起,中毒255人,死亡4人。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共11起,中毒166人,占中毒总人数的65.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共10起,中毒173人,占中毒总人数的67.8%。结论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应加大集体食堂的监管力度,提高预防食物中毒的意识,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夏中宁县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发病原因。方法对中宁县1960-2009年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宁县1960-2009年共发生食物中毒30起,中毒人数578人,死亡25人,病死率为4.32%;2000年至2009年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第2、3季度食物中毒共发生20起(占66.66%),416人(占87.02%)。其中中毒人数30人以上1起。结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2007-2011年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档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归类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广西共发生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事件64起,中毒人数805人,死亡43人,平均中毒规模为12.58人/起;中毒高发季节为第3季度;中毒场所主要发生在家庭占46.88%,其次是集体食堂占31.25%;中毒人数以集体食堂为最高,占60.37%,而死亡人数以家庭最高,占88.37%,病死率达31.40%。致死人数较多的因素主要为误食毒蘑菇、自制药酒、野生蜂蜜及菜豆加工不当等。结论加强预防食物中毒宣教工作将有效控制误食有毒动植物中毒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夏中宁县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发病原因。方法对中宁县1960-2009年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宁县1960-2009年共发生食物中毒30起,中毒人数578人,死亡25人,病死率为4.32%;2000年至2009年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第2、3季度食物中毒共发生20起(占66.66%),416人(占87.02%)。其中中毒人数30人以上1起。结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近年青海省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与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对2006-2011年青海省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2005-2011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4起,中毒人数280人,年均发病率为0.75/10万,病死率为6.43%;中毒多发生在第二、三季度;中毒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64.29%,其次是工地食堂,占28.57%。致病因素以肉毒中毒为主,占42.86%,其次是豆角加工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占28.57%。结论青海省食物中毒以藏区家庭发生的肉毒中毒及建筑工地食堂集体发生的豆角加工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为主;加大食品卫生宣传力度、加强工地食堂卫生监管、提高人们群众卫生意识是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丘北县近10年来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丘北县2004-2013年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场调查资料、网络报告资料及统计报表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全县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53起,发病785人,死亡22例,死亡率为2.80%,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以6月、7月发生起数较多共90起,占58.82%,中毒场所以家庭最多,占总起数的88.24%,中毒原因主要为野生蕈93起,中毒人数363人,分别占60.78%、46.24%。结论: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救援应急预案,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加大食品卫生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食药监、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强集体食堂、家庭聚餐、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管理,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食物中毒发生的动态情况、中毒发生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全区1998—2004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来共发生食物中毒85起,中毒人数1414例,死亡23例。年平均12起,中毒人数202例,死亡3例。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中毒食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农药等化学物是导致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结论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1.食物中毒发病情况我县1985年~1989年五年间共发生11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数321人,死亡1人,总病死率为0.31%。 2.食物中毒季节发生发生食物中毒起数较高的月份为5~7月份,其次是2、8、9月份。5~7月份中毒起数占,27.27%,中毒人数占28.28%和16.83%,而2月份中毒起数占总起数的18.18%中毒人数占总中毒人数的48.60%。特别是7月份气温高,湿度大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易导致食  相似文献   

17.
罗文峰  翁兵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931-1931,1928
目的探索梅州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4年梅州市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全市共发生食物中毒41起,中毒人数904人,死亡4人。微生物污染引起食物中毒,发生14起,占总中毒起数的34.1%;中毒人数亦为最多,共440人,占中毒人数的48.7%。中毒行业分布多发于家庭,共发生26起,占总中毒起数的63.4%。结论2002-2004年梅州市食物中毒发生呈上升的趋势,必须加大食品卫生监管力度,加强知识宣传,提高社会群众的防患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卫生部近日通报2007年第四季度食物中毒情况。该季度,卫生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98起,其中中毒2037人,死亡54人。与2006年同期相比,报告起数减少31.9%,中毒人数减少58.6%,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6-2018年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理市食物中毒及处置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处理食物中毒方案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GB 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对2016-2018年大理市报告的食物中毒进行确认及对食物中毒处置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大理市无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报告,报告91起其它级别食物中毒事故,中毒477人,死亡2人,年均食物中毒发病率24. 32/10万,年均食物中毒病死率0. 42%; 2018年报告食物中毒起数最多,为29起,2017年中毒人数构成比最大,为41. 72%;大理镇食物中毒起数构成比和中毒人数构成比最大,分别为25. 27%和24. 74%;农村中毒起数构成比和中毒人数构成比最大,分别为92. 31%和91. 40%;家庭就餐中毒起数构成比和中毒人数构成比最高分别为54. 94%和45. 91%,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场所是餐饮服务单位。结论 2016-2018年大理市食物中毒趋势仍然严峻,特别是夏冬季高发。应针对重点高发场所针对性地制定防控及监管措施,同时加强公众宣传教育,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及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杰  郑德生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24-125
目的 为了了解密云县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为今后更好的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可靠的策略和方法.方法 对密云县2005~2008年发生的27起食物中毒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5~2008年食物中毒发生27起,2007年中毒起数最低,中毒人数最少,现场卫生学状况存在问题的单位6家,2007年前占83.33%,这与2006年10月以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直接关系;食物中毒发生在4~9月份21起,占总起数的77.78%,;细菌性食物中毒19起,占总起数的70.37%;饮食服务单位是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其中发生在旅游景区餐饮单位的中毒7起,占总起数的25.93%,中毒人数87人,占总人数的40.09%,且全部为非本辖区户口的外来旅游者.结论 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借<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宣传教育,规范其经营行为,是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经常性措施.且应将以后的食物中毒控制重点放到旅游景区内的餐饮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