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太阳篇在《伤寒论》中的地位《伤寒论》全书条文398条,方113首,太阳篇条文178条,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方75首,约占全书二分之一强。太阳篇主要是论述太阳病,而六病之中,论太阳病占了这么多篇幅,足以说明仲景对太阳病之重视。太阳经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伤寒论》是外感热病之专著,其病因为六淫之邪,首犯皮毛,太阳经首当其冲。诚如《素问·皮部论》所说:“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说明太阳经首先受邪。许多热性病——如肺炎、麻疹、肾炎、肝炎、痢疾、胆道感染等病,初期都现发热恶寒的太阳病阶段,这也说明太阳病:是首当其冲的,比其它经的病为  相似文献   

2.
崔书克 《河南中医》2020,40(4):487-489
六经辨病思维即先诊断疾病,分属六经病范畴,再辨别方证,寻找方证对应线索。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大表,为诸经藩篱。凡外感风寒邪气,自表而入,每先侵犯太阳,故太阳病多见疾病早期,为表证,与肺脏有关。阳明病多为阳气偏亢、邪热极盛证候,故其关键在于里热实证,多与胃肠有关。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之间,因其既非太阳之表,又非阳明之里,其关键在于半表半里,多与肝胆有关,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太阴病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为提纲,其关键在于里虚寒证,多与脾胃有关。少阴病关键在于里虚证,多值六经病后期危重阶段,与心肾相关。厥阴病见于六经病末期,病情复杂而危重,其关键在于寒热错杂,多与肝脾有关。六经辨病甫定,即可于病中筛选方证,方证判出,方剂药物则定。六经辨病应与脏腑、经络、气化、病位等有机结合,综合研判。  相似文献   

3.
《河北中医》1985,(6):47-47
何谓太阳病?太阳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太阳”二字最早见于《周易》。太,大之极也。阳,鲜明之意。《素问·热论》称太阳为巨阳。人体的面积以肤表为最大,所以肤表之阳称太阳。从生理部位而言,太阳主一身之表,统理皮肤、营卫、太阳经输,内连膀胱。其主要功能具有卫外的作用,为人体天然的一道防护屏障。凡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受邪,并承担起抗卸外邪的职责,故古人很早就把太阳比做“六经之藩篱”。太阳病即病邪在表,邪正相争在表,为外感病的初起阶段。  相似文献   

4.
三阴三阳中,太阳主表,为六经之藩篱;少阴主里,为人身之根源。太阳少阴既为表里,亦为体用关系,用多必损及体,太阳病失治可成少阴难症,临床常受到忽视。通过病案举隅,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对太阳病及时正确治疗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风寒犯肺之"肺"实指"肺系之苗窍",有别于肺脏,肺系表证不等于肺脏之病。手太阴肺系有肺脏与肺表之分,肺表即为肺卫,是由肺所系之皮毛、鼻窍、白轮、喉咙以及手太阴肺经经络共同构成,是手太阴肺系中相对于肺脏而存在的一部分。这为丰富肺系表证提供了病位依据,为丰富六经辨证起到了有益的补充,这也是脏腑辨证所不能体现的。《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中仅有足太阳脾经的记载,却没有关于手太阴肺系的描述,与手太阴肺系自身的生理及病理特点有关。肺系主皮毛,司呼吸,关乎卫气,而太阳经系为一身之藩篱,主人之大表,为卫气运行的通道,太阳经气的舒展离不开肺气的宣发,肺气的宣发输布有需要经过膀胱经系之通道,两者生理及病理表现上存在相互依存、不可割舍的关系。《伤寒论》中有手太阴病,但因多在太阳病篇中列出,又多涉及表证,其发病通常与足太阳膀胱病变相兼,因而常作为太阳病兼证或太阳病变证看待,至于其病证之所以在太阳病篇论及,且多与太阳病证相兼,主要原因当归因于肺与膀胱共主人身之大表——皮毛,寒邪侵袭,往往一并受邪,难以割舍,《伤寒论》中将其同归于太阳病篇,有其中之道理。  相似文献   

6.
伤寒部分     
何谓太阳病?太阳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太阳”二字最早见于《周易》。太,大之极也。阳,鲜明之意。《素问·热论》称太阳为巨阳。人体的面积以肤表为最大,所以肤表之阳称太阳。从生理部位而言,太阳主一身之表,统理皮肤、营卫、太阳经输,内连膀胱。其主要功能具有卫外的作用,为人体天然的一道防护屏障。凡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受邪,并承担起抗卸外邪的职责,故古人很早就把太阳比做“六经之藩篱”。太阳病即病邪在表,邪正相争在表,为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其性质属阳、属表。太阳居六经之首,位  相似文献   

7.
张机,字仲景,为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其撰写成的《伤寒杂病论》谱写了中医的新篇章.张氏的著作,首倡对伤寒病进行六经辨证,对杂病提出八纲辨证的原则.根据《伤寒论》的思想,寒邪由表而入,首见太阳表证.主要认为太阳为人体的藩篱,是抵御外邪的第一站.究其原因,是太阳经主要行于人体的背部和后部,为阳中之阳,且从头贯足,无论从其长度和所占据的部位都比其他经脉要多.所以有外邪犯人,风从上受,寒从背生,湿从下起之说.  相似文献   

8.
阳痿之病 ,病因多种 ,病机复杂 ,概言之 ,病位有上、下、内、外之分 ,病机有寒热虚实之辩 ,治疗有扶正祛邪之异。而运用六经辨证明其病位 ,分其虚实 ,辨其寒热 ,定其法则 ,用药便可见成效。1 太阳论治 太阳统摄营卫 ,主一身之表 ,固护于外 ,为六经之藩篱 ,外邪侵袭 ,太阳首当其冲 ,正气向外抗邪 ,太阳经气运行受阻 ,正气不能温分肉 ,司开阖 ,正邪交争 ,故见头痛 ,发热 ,汗出 ,恶风 ,脉浮等症。阳痿一病 ,古今医家多从少阴论治 ,但太阳营卫之气不和亦可导致阳痿、遗精等病症。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阐述男子“失精”、“阴头寒…  相似文献   

9.
三、对《伤寒论》方剂配伍规律的分析(一)太阳病篇方剂配伍规律的分析太阳为诸经藩篱,主一身之表,一切外感病邪,常首先侵袭太阳。故太阳病主要是指外感病的初期,多是伤于风寒之邪,疾病性质是表寒证,病位在表。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治疗以发汗解表为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太阳病方剂亦正体现这一重要治则。又太阳病,由于人体的体质有强弱,感受的邪气有轻重,虽属早期,但却可因正邪相争,或病轻,或病重,或自愈,或传变。更由于治疗不  相似文献   

10.
论六经病预后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著《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揭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思维程序。后世医家对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代有发挥,使六经辨证体系日趋完善,然而对六经病预后转归鲜有论述。兹就《伤寒论》六经病有关预后转归内容阐述如下。1 太阳病预后转归太阳主表,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太阳受邪,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表,便会发生以发热、恶寒、头痛、脉浮为特征的太阳病。太阳为六经之藩篱,故太阳病误治失治,可内传其他五经,然太阳与少阴相表里,故太阳病每多内传少阴,有道是“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如桂枝甘草汤证、炙甘草汤证、干姜附子…  相似文献   

11.
赵琪  张佳佳  王军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09-2311
一氧化氮(NO)属于中医学气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体的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均由元气所派生。脏腑之气如心主血脉、脾胃升降、肾主生长发育、肺主气、肝主疏泄;经络之气如穴位经气的激发、针灸疗病和保健、以及太极拳、气功运气,均与NO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马晓燕教授认为“气机郁滞”是慢性肾病水肿的主要病理因素,气机调畅则各脏腑发挥正常功能;气机升降失调,出入失序,则百病丛生。提出遵循《内经》气机升降出入理论,论治过程注重气机变化,开宣肺气、提壶揭盖,温通心阳、化气利水,健脾化湿、行气利水,温肾助阳、利水消肿,疏肝理气、以助气化,刚柔相济,重在调畅气机,灵活辨证。  相似文献   

13.
刘志龙教授认为,五脏阴阳调和,睡眠方可安稳.心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胆俱虚均可扰乱心神,使心神不安而致失眠,治疗以安神定志为本,常用经方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等.肝疏泄太过或不及,藏血功能失调,导致阴血不足,魂无所居而致失眠,治以疏肝理气或补养肝血,常用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小柴胡汤、四逆散等.脾主运化,为气血生...  相似文献   

14.
脾瘅的发生与五脏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有关,三焦气化功能统领五脏六腑,脾瘅发生之本为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三焦气化功能包含心、肺、脾、胃、肝、肾等的生理功能,单个脏腑或两个及以上脏腑生理功能失调均可致脾瘅的发生。"三焦通,则左右内外上下皆通也。"脾瘅的论治应以改善三焦气化功能为主。若病因为心火亢盛,耗伤阴津,治疗应清心泻火,养阴生津;若病因为心阳气虚,血脉瘀阻,治疗应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若病因为脾失健运,则应根据不同阶段采取健脾运气、清热利湿、润燥养阴等治法。若病因为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治疗应疏肝解郁,益气养阴。通过调节三焦气化功能,使五脏和,气血顺,津液布,通过调节各脏腑之异常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则脾瘅可愈。  相似文献   

15.
沈仲理教授从中医理论出发,认为心气心血不足是心脏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并与脾、肺、肾三脏密切相关。心脾两虚、水火不济、心肝火旺、水凌心肺等均可引起心悸、怔忡、胸痹、水饮、咳喘等病证。处方用药以补益气血、养血宁心为总治疗原则,灵活应用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利水平喘、通络止痛等方法,临床务求实效。同时,沈师认为临床上心脏疾病以心阴虚、心血虚、心肾阳虚和心脾气虚4型较为多见,自创心1、心2、心3、心4号方辨证施治,临证结合不寐、眩晕、胸痛、便溏、纳呆等随症加减。此外,心脏病为慢性疾病,当缓治以求本。封蛰之际,常拟膏方调之,以期来年之康健。  相似文献   

16.
齐铮  赵进喜  周鑫  谢莹  庞博 《中医药学刊》2013,(10):2132-2135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辨证方案专家问卷进行分析,为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试验辨证方案提供规范化指导依据。方法: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编制糖尿病肾病辨证方案专家问卷,遵循德尔菲法原则,对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26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回收、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各期,常见主要证候、脏腑定位、基本证型的各条目,变异系数均〈0.5。结论: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在糖尿病肾病中占有较大比率;病变以肾、脾为中心,涉及肺、胃、肝、心等多个脏腑;气阴虚血瘀证、阳气虚血瘀证、阴阳俱虚血瘀证、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7.
中风又名卒中,中风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腑,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中风后便秘患者多因素体气虚不能推动大便而出,大便在大肠日久则干燥难解。如长期误入攻下,伤及脾胃则气更虚,气虚则水湿停滞郁而生热,湿热内生,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下不通,便秘更重。总之,中风后便秘的病因病机是以气虚为其根本。  相似文献   

18.
介绍牛彩琴教授运用揿针结合中药治疗阳虚水泛证肺胀的临床经验。牛彩琴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在于本虚标实,本虚责之肺脾肾三脏阳虚,标实责之痰饮、瘀血留滞,故治疗以温阳散寒暖脾肾、宣肺化饮平咳喘、利水消肿调气机、活血化瘀通经络为原则。临床采用自拟补肺温肾汤温阳散寒、化痰平喘、活血利水,同时结合揿针埋针定喘安神、调理脏腑。针药同用不仅能有效减轻急性期发作症状,更能延长稳定期,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主要有感受疫疠之气和正气亏虚2个方面。基本病机为感受疫疠,上焦受邪,正气亏虚,三焦传变。病位在肺,与脾、心、肝、肾相关。病理性质涉及湿、毒、热、瘀、虚、闭。治疗可采用三焦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进行施治。或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遵循吴又可《瘟疫论》“逐邪为第一要义”的观点,重视祛湿、扶正、专病专方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00-101
《内经》关于耳聋的论述散见于各个篇章,对其病因病机有着较全面的记载。通过收集梳理《内经》有关耳聋条文,发现耳聋的发病与脏腑和经络病变密切相关,耳聋病机可分为两个方面:1脏病致聋,肾、肝、脾、肺四脏病变均可导致耳聋,肾、脾、肺所致耳聋多为因虚致聋,肝病所致耳聋则包括虚、实两个方面,且情绪失常导致耳聋多与肝相关。2经病致聋,头为诸阳之会,胆足少阳经、大肠手阳明经、小肠手太阳经、三焦手少阳经与耳聋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经病致聋主要因外感引起,实者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