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附着点炎相关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ERA)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符合国际风湿病学会联盟(ILAR)关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103例ER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中,男性92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约为8∶1。所有患者均有外周关节症状,且多数为下肢关节,骶髂关节炎5例(4.9%),肌腱附着点炎52例(50.5%),一级亲属中有家族史者26例(25.2%),HLA-B27呈阳性者87例(84.5%);所有患者类风湿因子均阴性,影像学检查异常7例(6.8%)。治疗主要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酌情加用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结论掌握ERA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延缓病情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例与附着点炎相关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磁共振(MRI)及临床特点,提高此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风湿科确诊与附着点炎相关幼年特发性关节炎(ERA)6例患者临床及MRI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其病变关节磁共振表现、临床体征、实验室指标。结果 6例患儿年龄为9-13岁,关节症状持续时间均大于6周。病变关节12个,MRI主要表现为关节腔积液10(10/12)、骨髓水肿10(10/12)、滑膜增厚7(7/12)、附着点炎6(6/12)、腱鞘积液4(4/12)、血管翳形成2(2/12);其临床主要体征为外周关节疼痛、肿胀伴活动障碍6(6/6);重要实验室异常指标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6(6/6)、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5(5/6)、抗核抗体(ANA)升高4(4/6)、C-反应蛋白测定(CRP)升高3(3/6)。结论 ERA磁共振表现、实验室指标均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体征可对此病进行确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甲氨蝶呤(MTX)联合柳氮磺胺吡啶( SASP)与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比较,对幼年附着点炎相关性关节炎(ERA)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符合条件的 ERA 患儿55例,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NSAIDs +必要时小剂量激素);治疗组30例,接受联合免疫抑制治疗(NSAIDs +SASP +MTX).经过5年的治疗随访,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放射学进展、转归、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主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5年后,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炎性指标、放射学进展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病情缓解率(87%,8.7%)和强直性脊柱炎(AS)发生率(4.0%,60.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生长发育、不良反应、耐受性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联合 MTX 与 SASP 治疗 ERA 可以很好地缓解病情,且能延缓或阻止放射学进展,耐受性好,对患儿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交流短期小剂量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enthesitis related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ERA)的临床经验。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12周,每周2次,每次12.5mg,同时给予甲氨蝶呤(5~10ms/周)。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剂量及方法同实验组)、柳氮磺吡啶(0.5~1.5g/d)、尼美舒利(0.1~0.2g/d),疗程12周。随时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不良事件,在0、1、2、4、8、12周评估医患双方的VAS评分、关节肿胀数、附着点炎数,检测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等。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指标均较入组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起效更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程小剂量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ERA,较常规疗法起效更快,能有效控制病情,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146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平  张智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710-2711
目的:通过对146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JI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2002年2月至2005年2月对146例JIA病例的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详细记录并总结。结果:JIA是病因不同、病程各异、转归亦有明显差异的一组疾病。结论:病程在6个月~2a的病例预后较好。而RF(+)、畸形、反复发作累及小关节、HLA27(+)的病例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78例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儿童JIA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78例初诊非全身型JIA病例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7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0.66︰1,少关节型JIA 10例,多关节型JIA 45例,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关节炎23例。少关节型JIA患儿多为幼儿期发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可无明显升高。多关节型JIA多为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发病,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JIA患儿多为青春前期和青春期发病,二者炎症指标均有明显升高,前者可有贫血表现。大部分患儿关节症状为关节活动障碍(59.0%),其次为关节肿胀(33.3%)。影像学常见表现为关节积液(71.8%)及滑膜增生(79.5%),同时,30.8%的患儿有骨质破坏。55例(70.5%)患儿初诊时即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多关节型JIA及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JIA患儿使用生物制剂较未使用患儿的关节活动障碍好转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结论 不同类型JIA患儿的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反复发作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收治的30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不存在反复发作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反复发作的患儿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治疗之前,实验组的浆膜腔积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以及治疗3周后,实验组的外周血IgM、铁蛋白(SF)、NI-pro BNT以及CK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MTX使用率和遵循激素联合MTX治疗的减量以及停药原则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反复发作患儿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浆膜腔积液,血液IgM、SF、CK、NT-proBNT均明显升高,联合用药的治疗时间不足是导致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反复发作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8.
杜娟 《广西医学》2007,29(4):512-513
目的 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1995~2005年住院的29例JI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国际风湿病学联盟(ILAR)儿科专家组新的分类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全身型JIA 19例,占65.6%;少关节型JIA 5例,占17.2%;多关节型JIA 5例,占17.2%.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全身型JIA有11例在住院期间无关节炎表现.结论 JIA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临床表现多样,对全身型病例长期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与临床检查在发现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患者附着点病变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SpA患者,分别对其耻骨联合、双侧胸锁关节及下肢附着点(股四头肌腱、髌腱起点、髌腱止点、跟腱、跖底筋膜)进行临床检查及超声检查。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将附着点分为临床附着点病变组及无临床附着点病变组。结果共纳入36例SpA患者,466个附着点中超声发现156处(33.48%)附着点病变,与临床检查45处(9.6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其中髌腱止点(75%)、耻骨联合(64.71%)及跟腱(51.34%)最常受累。临床附着点病变组与无临床附着点病变组相比,超声显示肌腱厚度(P=0.007)和骨侵蚀(P=0.000)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下肢附着点中,滑囊炎(64%)为最常见的病变。结论同临床检查相比,超声可发现更多的附着点病变。除跟腱止点外,超声显示髌腱止点、耻骨联合、胸锁关节受累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49例JIA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中全身型32例;多关节类6例,其中类风湿因子阳性2例,阴性4例;少关节类7例;与附着点炎症相关性关节炎(ERA)4例。35例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或NSAID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全身型23例,多关节炎型4例,少关节炎型6例,ERA者2例);全身型中4例加用甲氨蝶呤(MTX)或羟氯喹治疗,5例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2例多关节炎型加用了免疫抑制剂;1例少关节炎型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2例ERA应用了MTX治疗。结论 JIA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强调除外其他系统疾病。JIA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不同个体的疾病活动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148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 ̄1997年收治的经纤维结肠镜确诊的148例UC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发现UC的住院病例较前有增高趋势,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平均年龄为40.37岁,30 ̄49岁多发。临床特征有腹泻(80.41%),脓血便(63.51%),腹痛(68.92%)及发热,这些表现的发生率随病变范围加大而增高,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等多种中西药联合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32例多关节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例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MTX),尼美舒利,泼尼松;治疗组1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正清风痛宁60~120 mg。观察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抗环胍氨酸肽抗体(CCP)等指标,以总改善百分率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疗程1年。结果除治疗组1例末坚持治疗,对照组1例失访外,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都有所改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减少,ESR、CRP、RF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0.0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用药1年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乏力、头晕、皮疹、轻度食欲不振、轻度恶心、白细胞下降、转氨酶升高。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结论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等多种中西药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89例青年直肠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年直肠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青年直肠癌早期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13年间收治的青年直肠癌89例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临床病理、治疗与预后,与老年直肠癌440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对比分析.结果①青年组直肠癌主要表现为:肛门坠胀和疼痛、腹痛、腹胀及骶尾部疼痛.②青年组直肠癌的癌块距肛缘9 cm以下占92.13%,7 cm以下为69.66%,平均距肛缘长度是5.43 cm.③青年组直肠癌平均误诊时间为5.7个月;误诊率为97.75%,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④病理类型:青年直肠癌以粘液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居多(59.57%);青年组直肠癌侵及浆膜层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⑤根治性手术率低、预后差.结论青年直肠癌主要表现是肛门直肠内疼痛、腹胀、腹痛和骶尾部疼痛,其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直肠癌患者;且易延误诊断,误诊率高;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所以,应重视青年直肠癌的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疾病活动度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JIA患儿102例收集其血常规、SAA、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骨密度结果,采用幼年关节炎疾病活动评分(juvenile arthr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 with 27 joints,JADAS-27)对疾病活动程度进行评估并比较其相关性.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年龄性别成组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51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JIA患儿血清SA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6.1 mg/L vs 16.8 mg/L,P<0.05).血清SAA水平在全身型JIA患儿中较关节型患儿升高明显.活动期JIA患儿SAA水平较稳定期显著升高.SAA与CRP(r =0.819)、ESR(r =0.712)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SAA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达0.795,仅次于血沉(AUC=0.860),较CRP及其他指标更高.当SAA或血小板任意一项异常,且二者之和大于354时,判断疾病活动敏感性达0.71,特异性达0.84.JADAS-27评分与SAA、CRP均呈低度相关(r值0.33-0.48,P<0.01),与血沉呈中度相关(r=0.64).疾病高度活动状态下,SAA显著升高.结论 SAA,尤其是SAA联合血小板计数增高,有望作为新的JIA疾病活动度评估指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250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明  刘永杰 《北京医学》1997,19(3):131-134
对25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了临床分析。发病类型分为急性起病型和慢性起病型两种。尽管起病类型不同,均可呈现以下四种病程中的任何一种:(1)单次发作病程,即仅有起病时一次发作,以后病情缓解至下持续两年,占22.8%。(2)隐匿型病程,占15.2%,有些病人虽为急性起病,但数月后转为此型;(3)多次反复发作病程,占35.2%,两次发作期间歇期可基本无症状,或仍有较轻症状;(4)持续进展型,在病程中受  相似文献   

16.
王军建  胡锐  周南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7):612-613,666
目的 :探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 JRA)心脏损的害临床特点。方法 :对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 JRA)并发心脏损害 1 8例进行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资料分析。结果 :JRA心脏损害发生率 30 .0 % ,其中心肌病变 7例 ,占 38.9% ,心包炎 3例 ,占 1 6.7% ,瓣膜病变 4例 ,占 2 2 .2 % ,传导功能障碍 3例 ,占 1 6.7% ,冠状动脉炎 1例 ,占 5 .6%。结论 :JRA所致心脏损害比较常见 ,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诊断 JRA心脏损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JRA)的预后 ,探讨影响 JRA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临床资料并进行 7个月至 1 0年的随访 ,结果用χ2 检验。结果 :1 2 7/35例缓解 ,占 77.1 4% ,3例死亡 ,5例残疾。 2甲氨喋呤和金字塔方案治疗组 ,缓解率分别为 92 .86%及 53.85% (χ2 =5.34,P<0 .0 5)。 3发病后 6个月内和 6个月后进行正规治疗组 ,缓解率分别为 83.33%和 2 0 %(χ2 =8.99,P<0 .0 0 5)。缓解率与 JRA的发病年龄、性别和临床分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P均 >0 .0 5)。结论 :患病初期 ,采用以甲氨喋呤为主的治疗 ,可使绝大部分 JRA患儿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8.
四神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四神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气虚湿热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50例患者分为四神煎治疗组和湿热痹颗粒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四神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92.0%和32.0%;湿热痹颗粒对照组分别为65.2%和8.7%.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类风湿性关节炎体征及主要化验指标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有较好疗效.安全性方面,应用四神煎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均较耐受,临床上安全可靠.结论 四神煎主治类风湿关节炎(气虚湿热证),尤以关节局部肿痛、发热者佳,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难治性或有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特征的SoJIA7例,2016年1月1日之前收住的4例患儿均予每4周静脉滴注1次托珠单抗;2016年1月1日之后收住的3例患儿均予每2周静脉滴注1次托珠单抗,持续6次后若疾病维持非活动状态,减量为每4周静脉滴注1次托珠单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8周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活动受限关节数、ESR、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Hb、激素使用剂量等指标,记录随访期间所有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8周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活动受限关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ESR、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周平均激素剂量减少57.94%。7例患儿共输注101次托珠单抗,发生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8次,发生率为7.9%。7例累积托珠单抗使用时间为6.76年,共出现27次感染,年发生率为3.99次/年,均为轻度或中度感染,最常见为上呼吸道感染。7例患者中,5例处于疾病非活动状态,完全缓解6个月以上4例。结论托珠单抗联合抗风湿药物治疗SoJIA临床起效快,持续缓解率高,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