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对历节病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发现历节病与痛风存在一定的关联。文章就该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治疗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痛风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西医学的痛风病可按《金匮要略》的历节病辨证论治,历节病是把《素问·痹论》的痛痹乃至行痹具体化。通过列举临床案例说明本病关乎外邪,除寒与湿外,尚关乎风邪,这对痛风的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提示和借鉴作用。同时指出,从治疗痛风的临床实践看,《素问·痹论》所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并非尽然,寒邪轻微甚或几无寒邪者,亦可致痛。在寒、湿乃至于风邪相合的痛风病中,尚有夹杂着热邪者,亦可致痛。  相似文献   

3.
正《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详细论述了"中风历节"病,其指导思想和方剂至今仍在痹证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以"营卫俱微""太阳中湿"理论指导临床应用针灸治疗痹证,收获颇丰,兹介绍如下。1"营卫俱微"理论对针灸治疗痹证的指导作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本条指出,因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  相似文献   

4.
关彤 《新中医》2001,33(10):70-71
历节病属现代医学风湿病的范畴,关于历节病证治的论述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症状包括“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及“不可屈伸、疼痛”,条文中并无发热这一症状,然后世学者多认为其证“应有发热”,笔者在临证中亦常遇到历节病合并发热的病人,其病因、脉证表现不一,治则方药随证各异,现归纳如次。1分型辨治1.1兼太阳表证本型既可见于先感风寒风热,同时引发历节病,亦可见于素患历节病,不慎兼感外邪。两者发热的病机相同,均因外邪袭表,遏抑卫阳所致,故临床表现相似:症见…  相似文献   

5.
根据字义和文献资料的考证,"魁赢"一词指"高而肿起不平".赵开美本《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所载"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中此词即此义,而俞桥本"尫赢"之"尫"字,徐镕本"(鬼王)赢"之"(鬼王)"字皆为"魁"之误宇.  相似文献   

6.
答:湿病,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证,病在肌肉关节。湿邪为病,多有挟风、挟寒、挟热等特点。历节病是因正气虚弱,外邪浸入所致的以疼痛遍历关节为主证的疾病。由于疼痛遍历关节,且又发展很快,故后世称为历节风或痛风。历节病的病因有风寒湿邪,湿病亦挟风、挟寒,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所谓“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7.
痛风病中医证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 ,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 ,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 ,病程日久常累及肾脏 ,形成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近年来 ,随着营养条件的改善 ,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多。由于西药治疗痛风存在副作用大的缺点 ,而中医中药治疗则有很好的疗效 ,现将证治体会介绍如下。1 病名及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中“历节病”的症状特点为“疼痛如制掣”、“脚肿如脱”、“不可屈伸”,与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 ,临床验证其所…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而致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血酸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属于中医历节病、历节风等范畴,也属痛证范围。我们从2002年开始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及 /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 ,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 ,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病程日久常累及肾脏。近年来 ,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 ,我国痛风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报道日益增多 ,显示了一定的优势。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其研究水平 ,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1 中医对痛风病名归属及病因病机的认识关于本病的归属问题 ,当代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其应归为《金匮要略》中的“历节病”,理由为历节病的症状特点“疼痛…  相似文献   

10.
《内经》在阴阳及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建构起比较系统的五味理论。《金匮要略》继承了《内经》的五味理论。本文择《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的历节病中五味理论的运用,主要涉及到历节病病因病机及组方原则两个方面,强调《内经》丰富的五味理论,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是现代难治风湿免疫病之一,《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中风历节病"对现代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重要启示。临床研究表明,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其组方特点符合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正虚邪实病机特点的认识,组方过程中扶正祛邪药物同用配伍得当,同时不忘扶脾缓急止痛,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现代医学证实,为后世医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组方用药提供了准绳。  相似文献   

12.
“历节”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从篇名可知历节病与中风有一定的联系。汉晋时期中风多以外风立论,其范围包括厉风(麻风)。从“历节”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文献考证,认为“历节”当为麻风病的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痰、湿、瘀、浊等病理产物壅塞脏腑经络密切相关。"五脏元真通畅"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指导原则,其核心在于"通"。以"五脏元真通畅"理论指导痛风辨治,围绕"通"字立法,根据病性之不同分别予清热除湿、散寒化湿、活血祛瘀化痰、健脾渗湿等治法,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历代医家对此方的褒贬各有陈词。通过整理不同医家对侯氏黑散的见解与应用,忠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等本草著作对方药的解释,将《黄帝内经》对耳鸣的阐释与临床对耳鸣的诊治相结合,阐述侯氏黑散方药及方证,并分析耳鸣与侯氏黑散方证的关系,认为侯氏黑散方药排布用意独到,为治"风"之佳剂,临床辨证,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耳鸣,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15.
风引汤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由于该方条文简单,体例独特,后世医家对该方重视不够,对风引汤方证解析尚不明确。现结合《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圣济总录》等关于风引汤论述的条文考释风引汤源流及证治,分析风引汤的方证配伍,认为风引汤中诸药合用,有寒凉潜镇、引风下行、温中固摄、平冲降逆之效。病机为里热结实,热极生风的中风、癫痫、惊悸、震颤、狂证等,均可以风引汤化裁治疗,有风引汤治验医案为证。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为中医学的主要经典著作 ,是中医理论之渊薮 ,虽无中风病名 ,但对有关中风病的论述比较全面 ,而且一直指导临床实践。1 病 名《内经》中类似中风病的记载很多 ,但无中风的病名 ,而是随本病不同的症状和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命名。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 :“按内中风之证 ,曾见于《内经》 ,而《内经》初不名为内中风 ,亦不名为脑充血 ,而实名为煎厥、大厥、薄厥。”张山雷在《中风 诠》中亦指出 :“煎厥、薄厥、大厥之病情 ,大致相似 ,则亦猝然昏瞀之中风也。”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相似文献   

17.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清代李彣《金匮要略广注》中称赞桂枝芍药知母汤:"此一方而数方俱焉,精义备焉,诚治历节病之圣方。"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也善用此方治疗痹证[1]。  相似文献   

18.
《古今录验》续命汤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附方,由麻黄,桂枝、当归、杏仁、干姜、甘草、人参,川芎、石膏九味药组成。功能攻补兼施,寒温并用,表里同治。常用治寒热错杂,虚实互见,  相似文献   

19.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篇,在痹症的治疗上有很好效果,本文通过汇总近年来该方在骨伤科杂病的应用,分析其临床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八味肾气丸在《金匮》中应用较广泛。涉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以及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等五篇,就八味肾气丸在《金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