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曹吉勋教授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是四川省肛肠科的奠基人。现将其治疗泄泻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营卫生会》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焦通行诸气及运行输布全身津液。三焦水道不利,肺脾肾等脏腑输布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难以实现,津液代谢失布,留于肠间,则生泄泻。"上焦如雾",喻指上焦宣发卫气,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喻嘉言云:"至若秋月伤肺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探析卫气的生成与输布津液的功能。方法:以《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以《伤寒论》的病证为根据,两者相互佐证来探讨卫气的生成与功能。结果:卫气的生成是三焦综合作用的结果,卫气在津液输布方面有重要作用。结论:卫气理论相对于其他理论还不是很完善,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医宗必读》治癃闭七法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上材在《医宗必读》一书中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治癃闭七法,执简驭繁,对临床具有指导价值。1 清金润肺法 正常人小便的通畅,有赖于三焦气化的正常,而三焦的气 化又有赖于肺脾肾三脏来维持。肺主肃降,通调水道。由于肺气的肃降,使上焦的水液不断下输于膀胱,从而保持小便的通利。若热壅于肺,肺气不能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导致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而成癃。证  相似文献   

4.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有贮存和排放尿液的作用;“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在水液代谢方面,肺有通调水道的作用。水液在人体的生成与输布和排泄,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出体内水道上始于肺,下终于膀胱,其流域之长,历贯三焦,有上、中、下游之分。“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之所以能正常贮排尿液,与肺的关系极为密切,世徒执肾对膀胱的气化,殊不知,肺主一身之气,且主治节。膀胱的贮排作用,虽然下受肾阳  相似文献   

5.
关于水肿的病机理论《内经》已有记载,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脏腑的气化功能及血液运行有密切关系,为后世水肿的辨证施治奠定了理论基础。一、气化失司与水肿水液代谢离不开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功能,气化失司、水液停留为水肿。对此,《内经》在生理、病理及治疗方面已有论述,如“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肾者水脏,主津液”,说明人体饮食精微生化输布的概要过程。水液经胃的受纳腐熟,水精布散输送  相似文献   

6.
肿瘤微环境在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肿瘤微环境是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土壤。卫气的御邪作用与肿瘤免疫微环境中抗肿瘤免疫细胞作用相通。因卫出于三焦,卫气乃"中焦之所生"、"出于下焦",脾居中焦,肝位下焦,卫气的功能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稳态失衡促进肿瘤发展,肝郁脾虚是导致肿瘤微环境稳态失衡的核心病机,疏肝健脾法为肿瘤微环境稳态重塑的主要治法,逍遥散和加味逍遥散是恢复肿瘤微环境稳态平衡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7.
<正> 口渴是常见的症状,它在辨证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伤寒论》对口渴的论述颇多,兹就其关于口渴证治的规律探讨如下,不当之处,希同道指正。一、六经的口渴见症《伤寒论》中六经皆有口渴见症。“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太阳气化失调,膀胱蓄水,水饮停于下焦不能输布津液上达(71、72、73、74条),或因水寒闭于中焦,下焦阳气不得蒸腾津液(40条),或因汗后病愈津伤(71条),均致口渴。一般地说,太阳病之口渴,有头项强痛,恶寒等表证,多由膀胱蓄水所致。“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244  相似文献   

8.
辛润之法用于燥证,其机理是利用辛味药之辛宣通利之性,助津液之化生和输布,使机体得以濡养。而津液的化生输布与肺膊肾三脏最为相关,因此辛润之法主要用于脾失运化、肺卫失宣及膀胱气化失司之燥证。并举典型病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以《内经》和《伤寒论》原著为依据,结合临床实际,在评述前贤对"卫出于下焦"认识的基础上,指出卫气化源于膀胱。明确卫气化源于膀胱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失眠和外感病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焦与卫气     
何海明 《光明中医》2014,29(1):20-21
<正>随着三焦和卫气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对三焦和卫气的理解更加清晰,对三焦与卫气相关疾病在临床的发病规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其发病的广泛性,引起了足够重视。本文对三焦与卫气的相关内涵及其发病规律论述如下。1三焦的概念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正如《难经·八十一难》所言:"上焦在心下鬲,在胃上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也。"此处之三焦并非仅指胸腹腔,其实是将全身膜腠分为三个区域,归属三焦统领。另外三焦尚有有形无形之争,内、难伊始,即开争论之端。持《内经》之说者,谓其有形;宗《难经》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认为营卫失和、阴阳失调是失眠的主要病机,临床上运用桂枝汤合酸枣仁汤治疗营卫不和、肝血亏虚之失眠,既能外调营卫又可补虚养肝,使血虚得养,阴阳和合,经络大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切中失眠病证的主要病机特点,契合“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之法,与《黄帝内经》提出的以半夏秫米汤通调营卫、内达阴阳的治法有异曲同工之处,符合营卫生化理论对失眠病机的认识。笔者结合《黄帝内经》论述失眠的相关理论,从营卫生会的观点出发,试述失眠病机及运用桂枝汤合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病证的证治机理,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以期在临床上有所发挥。  相似文献   

12.
张炳立 《天津中医药》2005,22(2):131-133
《内经》为针刺治疗温病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温病学建立了以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指导,中药治疗为主要手段的新体系,而针法治疗温病无重大发展,完整的学说理论有待形成。依据《内经》及古代医家对针刺治疗温病的论述,结合现代临床应用,初步概括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针法施治规律。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6):498-500
以温病学的三焦辨证理论为基础,探讨三焦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的关系,并从上、中、下焦相关脏腑角度辨证论治CTD-ILD:以上焦心、肺症状为主的CTD-ILD可归属于心肺气虚血瘀型,治疗以补益心肺为重点;伴有中焦脾、胃、大肠相关症状的CTD-ILD,在治疗肺系疾患的基础上,应兼顾健脾益气、益胃和中、润肠导滞;出现下焦肾系症状的CTD-ILD,调补肺肾治法应贯穿病程始终。  相似文献   

14.
脾瘅的发生与五脏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有关,三焦气化功能统领五脏六腑,脾瘅发生之本为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三焦气化功能包含心、肺、脾、胃、肝、肾等的生理功能,单个脏腑或两个及以上脏腑生理功能失调均可致脾瘅的发生。"三焦通,则左右内外上下皆通也。"脾瘅的论治应以改善三焦气化功能为主。若病因为心火亢盛,耗伤阴津,治疗应清心泻火,养阴生津;若病因为心阳气虚,血脉瘀阻,治疗应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若病因为脾失健运,则应根据不同阶段采取健脾运气、清热利湿、润燥养阴等治法。若病因为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治疗应疏肝解郁,益气养阴。通过调节三焦气化功能,使五脏和,气血顺,津液布,通过调节各脏腑之异常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则脾瘅可愈。  相似文献   

15.
脾胃(中州)的盛衰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而"顾护脾胃"则是小建中汤的立方之旨。小建中汤可以使中焦建运,脾胃功能恢复,而气血充盈,营卫有所根,营气内守而卫外能固,如此才可使外邪不干。如果中州不得建,可能导致营卫之气的虚弱,如此则无力抵抗外邪。这种通过补益脾胃来提升人体与外邪相抗能力的治疗方法,即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防止以中焦虚弱为主因的疾病发生和传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1980—2011年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SPSS12.0软件对该病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在16个影响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辨证的主要证素中,病位因素以肾、脾为主;病性因素以气虚、阳虚为主;病因证素以水湿、湿热、瘀血为主。证候出现的频次高低依次为脾肾阳虚证、肾气虚(不固)证、脾气虚弱证、下焦湿热证等。结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具有特征性,研究其可提高NS蛋白尿中医证候诊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周雪  张琦  滕晶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8-121
叶天士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师法仲景,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灵活运用脏腑辨证、奇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论治厥证。在脏腑辨证中重视厥阴风木,在奇经辨证中重视冲脉之气为病,在卫气营血辨证中重视火热邪气的传变,并提出"肝为刚脏"的理论,根据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及脏腑生化关系提出"柔肝通络""缓肝息风""潜阳益乙癸""补胃凝肝""补金柔制""益胃阴伏冲气""通补阳明"等治法,以血肉介类味厚之药填补下焦,通补奇经,选用奇经引经药入冲任脉镇冲逆之气,并重视阴液,拓宽后世论治厥证思路。  相似文献   

18.
蒋啸  郑旭锐  程巾  李文杰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2-114,126
针对湿热为病,化燥入营的问题,以明清温病学家提出的四分、三焦辨证为基础,结合温病四大家经验,提出湿热与燥邪都属模式推理范畴中对病邪的理解,是根植于中医特有的思维方法与视角下对疾病属性的归纳与认识。温热病邪必然沿由叶天士所提出的"卫、气、营、血"的"层次观念",由卫、气,由三焦与肠腑侵袭营分而传变;传变后病邪性质在模式推理的范畴中发生变化,再通过医案分析与以方测证的治学方法,提出湿热化燥入营后治法除透热转气外,更应着眼于患者体质辅以"辛散通络"与"甘苦合化阴气"二法,不可立法制方一味寒凉清利,而忽视患者津液的流转、留存。  相似文献   

19.
蔡扬 《西部中医药》2012,25(8):41-43
以《内经》和历代医家理论为依据,论述湿邪的起源、分类以及湿邪的特点,并总结前人提出的治湿四法,对湿邪因致病部位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治法,即湿在上焦,宜宣气化湿;湿在中焦,宜健脾燥湿;湿在下焦,宜清利湿邪;湿在四肢,宜疏风胜湿。  相似文献   

20.
应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较强,在疾病早期常表现为寒湿郁肺的证候,可出现发热乏力、身体酸痛、干咳、纳差、舌苔白腻等症状;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湿毒疫邪常入里化热,湿热疫毒裹挟阻于膜原、三焦、肺脏,表现为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或发热不解,食欲差、口苦、倦怠乏力、腹泻、便溏,舌苔黄厚腻,此时邪气既可外解而向愈,又能内陷入于里,导致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故此时是该病治疗的关键环节。该研究以蒿芩清胆汤清利湿热、和解少阳、畅达三焦、分消湿热疫毒,截断疫毒入于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该方重在调畅少阳胆和三焦,重视脾胃为后天之本,方中二陈汤调和脾胃、升清降浊,且加用北柴胡增其疏解之功,加赤芍活血行瘀,以防邪气入血。当病情改善常去青蒿、滑石,加党参以补益脾胃,扶正以祛邪。该文结合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治疗COVID-19案例,总结应用蒿芩清胆汤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