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BZY-A型低频治疗仪选择性刺激股内侧肌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3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成电刺激组与CPM组。电刺激组给予选择性股内侧肌刺激60 min/次,每日2次,持续3个月;而CPM组给予持续被动活动(CMP)治疗。采用VSA评分及Lysholm评分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在VAS评分、Lysholm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减低(P0.05),而Lysholm评分显著增加(P0.05),以电刺激组更为明显。治疗后1、3个月时,电刺激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PM组,而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CPM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ZY-A型低频治疗仪选择性刺激股内侧肌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优于使用CPM机,且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ZY-A低频治疗仪(肌力平衡治疗仪)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CST)联合BZY-A低频治疗仪(肌力平衡治疗仪),对照组给予单纯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月、3月观察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分值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单用腰背肌CST与腰背肌CST联合BZY-A低频治疗仪(肌力平衡治疗仪)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均有效果,均能降低VAS分值、ODI评分及增高JOA分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促进脊柱的稳定性,能有效地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联合治疗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背景:髌外侧高压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髌关节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配合术后电刺激治疗髌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髌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配合术后股内侧斜肌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VAS评分、Lysholm评分,肌肉萎缩的改善,膝关节CT评估髌骨适合角(congruence angle, CA)、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 PTA)和髌骨外移度(patellar lateral shift,PLS);同时采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仪和MEGA6000-T16表面肌电测试仪检测治疗前后屈伸肌力比值和肌电振幅比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6.0%;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1.0) vs (4.3±1.1)分,P<0.05];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1.0±6.2) vs (82.1±6.0)分,P<0.05];两组CA、PTA和PL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CA、PTA、P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髌上10 cm周径明显高于对照组[(45.10±3.24)vs(42.16±3.10)cm,P<0.05];观察组屈伸肌肌力比值、股内侧肌/股直肌肌电振幅比值、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肌电振幅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配合术后电刺激治疗髌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髌骨的动力稳定结构,改善髌骨轨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新改良"三联术"(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胫骨结节改良Fulkerson截骨术)治疗成人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2—2015-08在关节镜下应用新改良"三联术"治疗13例成人习惯性髌骨脱位,均无外伤史且出现反复髌骨脱位,无重度髌股关节炎形成。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平均12(6~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髌骨脱位,髌骨恐惧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功能Lysholm及Kujal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CT测量髌股适合角(CA)及髌股倾斜角(PTA)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改良"三联"术能够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早期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比较优良的治疗成人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lateral patellar compression syndrome,LP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5月我科收治65例LPCS,剔除失访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玻璃酸钠组与微创组,玻璃酸钠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肢体功能训练治疗;微创组采用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联合术后肢体功能训练。对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评分,患膝轴位X线、MRI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髌股吻合角(congruence angle,CA)进行比较。结果 63例随访6~11个月,平均8.8月。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微创组治疗后3、6个月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玻璃酸钠组(P0.05)。2组患者Lysholm评分组间、时间、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A、PTA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以及2组间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LPCS的疗效明显优于玻璃酸钠组(Z=-2.714,P=0.007)。结论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与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均能缓解LPCS患者膝前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髌骨形态、术后轨迹及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的患者共76例(81膝),男21例(22膝),女55例(59膝);年龄53~77岁,平均(66.19±6.83)岁。于屈膝45°、投射角度30°的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上拍摄膝关节髌骨轴位片,使用Wiberg标准评估髌骨分型并测量髌骨倾斜角、髌股指数、髌股适合角。术中保留髌骨,对髌骨周边骨赘进行清除,保持正常的髌骨解剖形态。术前Wiberg分型Ⅰ型18膝,Ⅱ型49膝,Ⅲ型14膝。比较不同Wiberg髌骨分型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功能评分、髌骨评分、上下楼评分、膝前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均两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25.16±6.24)个月。髌骨倾斜角由术前(-10.04±4.74)°减小为术后(-7.54±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髌股指数由术前(1.50±0.54)减小为术后(1.1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术前WibergⅠ型髌骨倾斜角(-11.05±5.6)°,Ⅱ型(-8.74±5.6)°,Ⅲ型(-13.22±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前WibergⅠ型髌骨髌股指数(1.53±0.53),Ⅱ型(1.35±0.47),Ⅲ型(1.9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WibergⅡ型的患者术前髌骨倾斜角及髌股指数较其他两型要小。术前不同Wiberg髌骨分型的髌股适合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不同Wiberg分型的患者术后髌骨倾斜角(P=0.117)、髌股指数(P=0.058)、髌股适合角度(P=0.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Wiberg分型的患者术后HSS评分(P=0.572)、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P=0.657)、KSS功能评分(P=0.066)、髌骨评分(P=0.102)、上下楼评分(P=0.080)、VAS评分(P=0.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髌骨成形及外侧支持带松解可达到良好的术后髌骨轨迹及临床疗效。Wiberg髌骨形态对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髌股韧带紧缩缝合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住的髌股关节炎患者52例共64膝,均为中重度髌股关节炎,保守治疗效果差。采用膝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缝合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半年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指标差异,评价临床效果。[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5.22±2.51)min,平均卧床时间(1.52±0.54)d,平均住院时间(5.91±1.14)d。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2例患者共64膝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术后所有患者膝前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影像学指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测量结果较术前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髌股韧带紧缩术可有效治疗中重度髌股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将91例膝关节髌股关节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化分为A组(45例)和B组(46例),A组患者单纯行关节清理术,B组患者在行关节清理术的同时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增高,VAS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VAS评分术后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两项评分均优于A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对于治疗髌股关节OA的患者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关节镜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7月手术治疗的髌股关节炎患者67例(81膝)。其中,关节镜组27例(36膝)行镜下关节清理、髌周去神经化、外侧髌股韧带松解、髌骨成形术;切开组40例(45膝)行开放清理、髌骨部分切除、外侧支持带延长术。采用Kujala评分评价临床效果,行影像检查,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关节镜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切开组(P<0.05),关节镜组术后下地行走显著早于切开组(P<0.05)。随访14~18个月,平均(15.41±2.59)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疼痛、无力及髌股内侧不稳。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Kuja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之间术前Kujal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WibergⅡ型髌骨患者的Kuja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2个月Wiberg IⅡ型髌骨患者切开组的Kujala评分显著高高于关节镜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髌股适合角和髌骨倾斜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而外侧髌骨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术后12个月,切开组的髌股适合角略大于关节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切开组的髌骨倾斜角显著小于关节镜组,而外侧髌股角显著大于关节镜组(P<0.05)。[结论]关节镜与开放手术治疗重度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均能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切开手术更适合于WibergⅢ型髌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髌骨脱位患者行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0(16. 45±11. 32)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重建韧带骨道位置良好,无髌骨脱位复发。术后J-sign、髌骨内推过度移位、髌骨恐惧实验均呈阴性。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率、Kujala评分、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股骨滑车沟角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髌骨脱位可以有效恢复髌骨的稳定性,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内侧髌股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关节镜内侧髌股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术后给予渐进式康复运动锻炼,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髌骨外移率、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改善,并行Kujala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等膝关节综合功能评分。结果:33例均获得满意随访,术后6月髌骨合适角[(10.84±1.23)°]、髌骨倾斜角[(8.21±0.74)°]、髌骨外移率[(9.75±1.37)%]均低于术前[分别为(38.26±6.57)°、(15.61±1.33)°、(52.91±7.36)%,P0.05];术后6月Kujala主观评分[(82.19±8.96)分]、Lysholm评分[(86.49±6.27)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5.54±1.36)分]均高于术前[分别为(63.27±7.15)分、(54.39±4.52)分、(3.02±0.56)分,P0.05];术后6月髌骨外移不超过50%髌骨宽度,无髌骨再脱位或半脱位发生,J型征、髌骨研磨试验、恐惧试验术后均阴性。结论:关节镜内侧髌股韧带解剖重建术能够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并避免脱位复发,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减少髌骨厚度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在作者本院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2病例资料,分为常规髌骨打磨组与减少髌骨厚度组,术后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Feller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复查X线观察髌骨倾斜角、合适角。 结果术前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性,术前的HSS评分及Fell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及术后2年HSS评分、Feller评分、疼痛评分(VAS)及膝关节活动度经过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时间点间存在交互作用,减少髌骨厚度组及常规髌骨打磨组在除术后1月外的其余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X线的髌骨倾斜角及合适角的对比无差异性。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如适当减少髌骨厚度,减轻髌股关节压力,较常规髌骨打磨更有利于改善髌股关节功能。但减少髌骨厚度的远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分析,探讨这些参数对早期髌骨软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自2013-07—2015-12确诊的127例髌骨软化症作为观察组,选取7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膝关节屈曲90°Q角、髌骨高度(Caton指数,PH)、股骨滑车沟角(FTA)、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SLFR)、髌骨适合角(PCA)、髌骨倾斜角(PTA),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屈曲90°Q角、PH、PCA、PTA更大,SLFR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F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X线片与MRI测量的PH、PCA、PTA诊断髌骨软化症具有较高可信度,而膝关节屈曲90°Q角、SLFR诊断髌骨软化症的可信度一般。髌骨软化症X线片阳性检出率为30.7%(39/127),髌骨软化症MRI阳性检出率为81.1%(103/127);髌骨软化症MRI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检查对早期髌骨软化症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片,PH、PCA、PTA是辅助诊断早期髌骨软化症可靠的膝关节参数,而早期发现髌骨软化症并加以干预是延缓髌骨软化症进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34-1838
[目的]对比观察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和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78例(78膝),男28例(28膝),女50例(50膝),年龄16~26岁。单束重建组40例(40膝),双束重建组38例(38膝)。术后随访记录髌骨再脱位的病例数。复查术后屈膝20°CT测量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进行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随访数据。[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14个月,平均12个月,均未出现切口不愈合、深静脉血栓、髌骨再次脱位、髌骨骨折情况,分别对比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手术前后指标,术后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对比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两组术后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和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均可以有效恢复髌骨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疗效对比两种重建方法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取自体腓骨长肌腱外侧半经髌骨单隧道单束单股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结合外侧半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24例(24膝)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值15 mm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7例;年龄16~35岁,平均25.8岁。病程15~46个月,平均26.7个月。患者均有患膝关节外伤史,患侧膝关节恐惧试验阳性。关节镜辅助下,取自体腓骨长肌腱外侧半经髌骨单隧道单束单股重建MPFL,同时结合外侧半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Kujala评分评价髌股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CT、MRI测量并比较髌股适合角(congruence angle,CA)、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及外侧髌骨移位值(lateral patella displacement,LPD)变化情况,评价髌骨稳定性。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分别于术后4、7 d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对症处理后血栓消失。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9个月。随访期间患侧膝关节均未再发生髌骨脱位;末次随访时患者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TT-TG值、CA、PTA、LP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髌股关节Kujala评分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末次随访时上述评分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ysholm评分,末次随访时患者患膝关节功能获优13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取自体腓骨长肌腱外侧半经髌骨单隧道单束单股重建MPFL,结合外侧半胫骨结节内移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是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当人们有膝关节痛、下楼、下蹲痛时,常常只想到是"膝关节老化"、"长骨刺",是"缺钙";因膝关节发冷怕凉,膝关节肿胀积水,运动员为此常常停赛时,又常误认为"风湿"……您可知道上述病症最常见的根本原因是髌骨软化症。还您一个健康的膝!BZY-A型低频治疗仪(髌骨软化症治疗仪)有便携式家庭用型和双通道医院用型。其治疗机理和优点为:针对髌骨软化症患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股四头肌内侧头萎缩,致髌骨向外半脱位或侧倾,引起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紊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倾斜挤压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倾斜挤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14例髌骨倾斜挤压综合征患者15个膝关节行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手术前后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屈膝20°位CT片测量手术前后髌骨倾斜角(PTA)、外侧髌股角(LPFA)。结果14例均获6-18个月随访,Lysholm评分术前为54.53分±5.54分,术后6个月为88.73分±7.0分(P〈0.01);PTA术前为2.78°±0.40°,术后为18.53°±0.83°(P〈0.01);LPFA术前为0.97°±0.47°,术后为8.32°±0.63°(P〈0.01)。结论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能有效纠正髌骨倾斜,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去神经化联合微骨折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治疗60例膝关节退行性髌股关节炎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龄24~56(40.5±3.35)岁。其中30例行单纯关节镜检查清理术(对照组),30例行关节镜下清理、髌骨周围去神经化联合软骨锥髌股关节面微骨折处理(治疗组)。术后采用VAS、Lysholm、Kujal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6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1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4周VAS评分均改善,而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行Lysholm、Kujala评分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髌骨去神经化处理联合微骨折术治疗髌股关节炎能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去神经化治疗52例髌股关节炎患者。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记录Lysholm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切口均愈合良好。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及Lysholm评分末次随访均优于术前(P 0. 05)。结论 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锚钉缝线减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髌骨止点的技术及其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3-03采用锚钉缝线减张缝合法重建MPFL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1例,其中17例非固定型髌骨脱位,4例固定型脱位。采用自体肌腱双束重建,髌骨止点用缝线固定并锚钉加强。比较术前及术后1 d、6周、1年于膝关节0°位CT测量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锚钉尖距髌骨外缘距离,术前及术后1年Kujala评分。结果本组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2例髌骨再脱位,2例屈膝受限,17例膝关节活动正常、无髌骨不稳。19例术后1年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6周、1年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锚钉尖距髌骨外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固定型脱位17例术后1年Kujala评分(85.8±3.4)分,较术前(54.1±5.6)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结合锚钉内固定重建的MPFL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