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颈椎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颈椎扳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扳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未能改变其病理性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3.
牵引加旋转定位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6年期间,笔者以牵引加旋转定位斜扳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旋转定位斜扳法配合百会穴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理筋手法及百会穴压灸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以旋转定位斜扳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6.5%(P<0.05)。结论:旋转定位斜扳法结合百会穴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操作简便,疗效显著,适于在社区康复服务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自 1995年以来 ,作者采用颈椎颌枕带牵引配合骨宁颈夹脊穴注射及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80例 ,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0例中男 32例 ,女 48例 ;年龄 2 2~ 6 8岁 ,平均 47岁 ;病程 15天~ 2 0年 ,平均 1.2年。其中阳性症状和体征的出现率为 :1位置性眩晕 80例 (10 0 % ) ;2头枕颈神经痛 76例(95 % ) ;3颈项僵硬 46例 (5 7.5 % ) ;4眼干涩模糊 2 2例 (2 7.5 % ) ;5恶心呕吐 17例 (2 1. 3% ) ;6步态失稳 13例 (16 .3% ) ;7旋颈试验阳性 36例 (45 % )。阳性 X线平片征出现率为 :1椎间关节不稳 6 …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临床疗效进行报道.方法:利用定位旋转斜扳法对我院康复门诊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3例(23.47%),显效63例(64.29%),有效9例(9.18%),无效3例(3.06%),显效率87.78%,总有效率96.94%.结论: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临床疗效进行报道.方法:利用定位旋转斜扳法对我院康复门诊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3例(23.47%),显效63例(64.29%),有效9例(9.18%),无效3例(3.06%),显效率87.78%,总有效率96.94%.结论: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仰卧拔伸斜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7例,运用仰卧拔伸斜扳手法进行治疗,并通过经颅多谱勒观察手法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治愈27例,占72.97%;好转6例,占16.21%;未愈3例,占10.82%;总有效率89.18%.患者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差异,并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仰卧拔伸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推拿配合卧位牵引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极型颈椎病发病率约占颈椎病患者60%,临床十分多见,症状多以颈项疼痛伴上肢放射痛或麻木为主症。自2003年3月~2005年6月,笔者对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配合卧位牵引斜扳法治疗并与传统推拿合枕颌带牵引治疗进行比较,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且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理分型: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退行性病变。②多发于长期低头工作或习惯于长时间用电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③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或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④颈部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⑤颈椎X线普遍表现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变尖,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间关系紊乱、失稳,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CT可见神经根有受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符合方案数据177例,随机分为旋提手法治疗组87例,颈椎牵引治疗组90例;男性43例,女性134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7.2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月;疗程14d,旋提手法治疗组隔日1次,共7次,颈椎牵引组每日1次,共14次。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头晕、颈椎活动度、头痛、等指标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进行疗效评定,并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的总体疗效,手法组总有效率为98.8%,牵引组总有效率为84.09%,手法组优于牵引组,旋提手法组对改善眩晕症状、颈椎活动度、头痛症状的效果优于牵引组。结论: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分别用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脊柱调衡手法及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治疗,比较3组的治愈率及血流速度。结果:总有效率B组为96.7%,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椎内椎动脉血流量增加优于其他2组。结论: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单纯应用中药熥敷保健颈托及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观察椎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椎针组(100例)和针刺组(50例),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运用TCD观察两种疗法疗程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VBA)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及其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VBA的Vp、Vd、Vm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但针刺组VBA中Vp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LVA中Vp、Vm,RVA中Vp、Vd、Vm及VBA中Vp、V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椎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4.
活血定眩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vertebralartery,CSA)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活血定眩丸配合手法治疗:手法治疗,l次/d;活血定眩丸,3次/d,口服。对照组单纯手法治疗,1次/d。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3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愈36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定眩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总疗效及单一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手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络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0例用通络饮治疗,对照组20例用颈复康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椎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内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通络饮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供,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与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相比,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69例,痊愈率为82.61%,总有效率为98.55%;对照组68例,痊愈率为60.29%,总有效率为88.24%。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改善供血,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0名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40例和药物组40例。针刺组采取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百会、颈夹脊穴治疗,药物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5%,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百会、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对照组以穴位注射于颈3~6夹脊穴及天柱(双侧)、风池(双侧)治疗。结果:痊愈率对照组为12.00%,治疗组为30.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1.33%,治疗组为97.3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