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宁  孙佳慧  仲怀宇  裴姗姗  孙晶波 《中草药》2023,54(4):1299-1310
失眠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常见睡眠障碍性疾病。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化学药治疗失眠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之间相互的协同作用,减轻单一成分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疗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失眠。基于中医药理论结合失眠的发病机制,对近年来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加以梳理概括,为临床失眠的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此病病程长,易反复,长期的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质量。现代医学认为内源性昼夜节律即生物内在节律受生物钟基因调控,其平衡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目前诸多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节生物钟基因治疗失眠。现通过对近10年中医药调控生物钟基因治疗失眠的相关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发现滋补阴血方药可通过促进BMAL1和CLOCK表达,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而祛邪方药可能通过促进PERs和CRYs表达,改善失眠。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整理国内外常用的睡眠剥夺模型建立方法,并探讨其在中医药改善睡眠研究中的应用,为从中医药角度建立新型且更可靠的睡眠剥夺模型做好理论基础。查阅近15年内睡眠剥夺模型建立及应用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国内外主要的睡眠剥夺模型及其原理和优缺点并给出模型的改进方法,并结合其在中医药改善睡眠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比较模型在中医证型方面中各自的不同之处。结果表明啮齿类动物睡眠剥夺模型主要有水平台剥夺模型、应激剥夺模型、强迫运动剥夺模型、化学刺激剥夺模型、轻柔刺激剥夺模型等;果蝇睡眠剥夺模型主要有机械剥夺模型、夜间重复光照剥夺模型、基因修饰法等;中医药改善睡眠研究中的睡眠剥夺动物模型主要包括阴虚失眠模型、肝郁失眠模型、心肾不交失眠模型等。不同动物睡眠剥夺模型有各自优缺点,在进行中医药改善睡眠研究时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其与中医证型结合方面有待完善;现有的睡眠剥夺模型大多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均有欠缺,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睡眠剥夺模型致力于结合基本模型与中医失眠证型表现,而睡眠剥夺模型在中医药方面的应用尚不十分广泛,建立符合中医药研究思路的睡眠剥夺模型应是中医药改善睡眠研究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失眠与精神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主要是指入睡困难、睡眠不安、睡眠恐惧、失眠多梦、睡眠过浅、睡眠片断、彻夜不眠、早醒或醒后不舒等现象。本文从失眠的临床表现,失眠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失眠的产生与脏腑,精神疾病的病因与病理机制,精神疾病失眠的辨证施治,精神疾病失眠的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田泉 《河北中医》2012,34(8):1169-1170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发病率不断呈上升趋势,预计2020年全世界受失眠困扰的人群将超过7亿[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苯二氮革类药物,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药物耐受性和依赖性,甚至影响认知功能[2].中医药在治疗失眠中具有身心整体调节的特点及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制,颇显优势.2009-04-2010 -04,笔者采用加味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68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GUILLEMINAULT等于1973年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综合征,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失眠共病(Co-morbid insomnia and sleep apnea, COMISA)。COMISA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的一种表型,同时具有失眠的特点。研究发现,OSA与失眠之间或许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机制,但目前尚无针对二者共病的确切诊治指南。现代中医学多将其归于“不寐”“鼾症”等范畴。在治疗OSA及失眠上,中医药特色鲜明,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因此,探析中医药诊治OSA共病失眠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梳理近年来的相关中医文献,旨在阐述OSA与失眠之间的共同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为COMISA的中医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对于失眠症的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势。本文从调节神经递质、影响睡眠相关因子、改善中枢神经结构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中医药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机制发挥对失眠的治疗作用:一是调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前列腺素等抑制性神经递质及谷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含量;二是影响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和胆囊收缩素、食欲素及其他睡眠相关因子;三是改善大脑皮层、中缝背核等中枢神经超微结构。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理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但对于中医药如何发挥多层次、多靶点优势,协调诸多睡眠因子的相互作用从而治疗失眠症,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亮  李龙  张印  李绍旦 《中医药导报》2019,25(19):130-133
从中医证型的失眠模型研究、中医药在睡眠时相方面的研究、中医药在神经递质方面的研究、中医药在细胞因子方面的研究、中医药在相关蛋白基因方面研究、中医药在线粒体超微结构方面研究6方面总结了中医药诊治失眠症的理论机制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疗效明显、副作用少,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已知生物钟基因、免疫基因及其他相关基因都可以对失眠发生调控作用。同时,采用中医药干预睡眠剥夺动物模型,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来改善脑功能及睡眠,但其深入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睡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充足、良好的睡眠是人们每天能够正常生活的前提与保障。随着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饱受失眠问题的困扰,长此以往,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近年来失眠的人群逐渐年轻化,失眠更是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度,因此,如何利用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去有效治疗失眠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指不充分的睡眠或不完全的睡眠,并不意味着完全失眠状态。失眠症是临床多发病,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很多因素都可以造成失眠,有精神因素诱发的,有机体疾病引起的,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失眠、多梦,常伴有头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临床表现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失眠有其独特的见解,且疗效显著,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基本方加减、专方专药、其他方法5方面,对近年来国内临床对失眠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623-1625
充足的睡眠是国际公认的健康标准之一,然而失眠却是非常常见之疾病,男女老少皆可见,中医药对于失眠有着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认识,神主学说阐明睡眠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形式,突出了睡眠的中医整体观念,文章从神理论出发探析失眠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结合中医特色,编制中医失眠量表,建立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疗效评价系统。方法:经过测题编写、初测(427人)及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测(417人)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多组比较、信效度检验等步骤,最终形成中医失眠量表。结果:中医失眠量表共有3个因子:睡眠史、失眠白天的后果、失眠躯体症状。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多组比较的各项拟合指标较好,结构稳定,在跨样本间一致性较好。量表总分信度系数为0.86,量表总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的相关系数r=0.58(P<0.001)。结论:所编制的中医失眠量表结构及各项测量学指标良好,且在跨样本间一致性高,可以作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疗效评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医对于失眠治疗有独特的优势,神主失眠学说突出了睡眠的中医整体观,阐明睡眠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形式,是中医学的特色理论,安神法是临床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其效果显著。文章从中医药内治、外治、针灸、数据挖掘、中西医结合五个方面阐述从神理论论治失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睡眠障碍。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因其证候的复杂性及诊断的局限性限制了临床疗效。本文从神经递质、免疫、电生理、胃肠道相关物质等多方面阐述失眠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梳理并分析当前已建立的失眠证候模型及建模方法,认为失眠证候物质基础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动物模型的建立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提出可根据睡眠—觉醒紊乱机制,利用系统生物学等多种方法进一步探讨失眠证候的物质基础,以提高临床辨证的精确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占国  李文婷 《光明中医》2023,(18):3683-3686
中风后失眠是中风的常见遗留症状,常表现为睡眠深度或睡眠时间不足、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该病不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加大中风再发风险。中医治疗中风后失眠不仅效果显著,还具有不良作用少、价格低廉等优势,现笔者从该病病因病机分析,在中医内治法、外治法等多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眠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中风后失眠的现代中医治疗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被睡眠问题困扰,因心理或其他因素的压力产生了一系列的睡眠问题。伴随着医学的发展,睡眠障碍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中医对睡眠障碍自古就有很多的治疗经验,对于各类失眠有其独特的见解,在一些棘手的失眠问题上运用中医药手段可取得不错的治疗成果。本文主要探讨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在卒中后失眠的防治研究中,中医药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主要通过保护睡眠-觉醒功能区域、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调节神经递质和免疫细胞因子来保护和修复脑神经,减少脑损伤,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与睡眠结构,从而使机体回归稳态。随着现代化进展的加快,诸多研究发现中医药不仅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在减少不良反应与药物毒性等方面也颇具优势,其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的优势以及中西结合、整体调节、辨证施治的特点均体现出了中医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失眠是睡眠障碍临床症状之一,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生活工作的一种主观体验。目前西医治疗失眠的常见方法是口服苯二氮卓类药物、抗抑郁药物。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易产生瘾性或戒断反应等。而针刺疗法具有操作方便、治疗方法多、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安全性高、效果明显。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大量的关于针刺治疗失眠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药对失眠的研究概况出发,从失眠相关递质、受体、激素及免疫角度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相关机制,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优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